周宗寿;杨少斌;彭德荣;曹志超
目的 探讨研究烧伤病人的早期救治体会.方法 选取我院自2008年5月-2011年5月,共收治各类烧伤,各种程度、不同部位的烧伤病人115例,对重症患者实施早期气管切开、充分液体复苏以及切削痂植皮和胃肠道营养等应用综合治疗方案对患者实施治疗.结果 115例病人经治疗后全部康复,部分Ⅲ度烧伤病人,因疤痕不在关节处,故其未影响主要肢体功能.大部分病人得到回访,其功能均恢复理想.结论 尽早对烧伤病人实施治疗,有助于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临床治愈率,提高患者对医院的评价.
作者:周宗寿;杨少斌;彭德荣;曹志超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通过建立脊髓神经损失大鼠模型探讨内源性下行抑制易化系统与5-羟色胺(5-HT)对脊髓伤害感受性信息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4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性手术组、模型组及针刺组,每组10只,通过分支结扎将腓总神经和左侧坐骨神经干胫神经切断,将坐骨神经剥离,保留腓总神经,并在术后1、2、3、7、14、28d采用Weatern bloting测定各组大鼠脊髓背角和背神经中5-HT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模型组大鼠脊髓背角和背神经中5-HT蛋白(286.3±22.7)%、(178.9±14.8)%于术后2d显著高于模型组假性手术组(64.3±14.2)%、(42.3±4.3)%,而针刺组大鼠脊髓背角和背神经中5-HT蛋白(142.3±21.3)%、(102.3±11.3)%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脊髓背角和背神经中5-HT蛋白缺失可能与脊髓神经损伤疼痛有关,通过针刺脊髓能促使脊髓背角和背神经中5-HT蛋白表达,从而抑制脊髓伤害后疼痛刺激的传导,对预防神经病理性疼痛具有重要的作用.
作者:杨宇;陈梦;张美琴;张宇平;吕思航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和分析使用全自动血细胞分离机单采血小板时全程系统护理的方法和效果.方法 针对本站自2011年9月-2013年8月参加机采血的无偿献血者2735例进行全程系统护理,即在采血前进行心理护理,在采集的过程中进行体位护理、穿刺护理和观察护理,在采血后进行防感染有效护理,然后观察和总结护理的效果.结果 全部献血者经过全程系统护理,出现献血反应的共19例,占0.69%,疼痛感觉人数为25例,占0.91%,经询问和统计,绝大多数献血者有再次献血的意向,共2408例,占88%.结论 对单采血小板者实施全程系统护理,是确保使用全自动血细胞分离机单采血小板者降低献血反应发生的有效护理措施,能够有效稳定无偿献血者队伍,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邸梅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建立倒扣草TLC指纹图谱及测定药材中β-蜕皮甾酮含量,为控制药材质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TLC法建立倒扣草药材指纹图谱,采用RP-HPLC法测定β-蜕皮甾酮含量.结果 不同产地倒扣草TLC指纹图谱中显示有6个共有斑点作为倒扣草的特征成分,这6个斑点可用于药材的定性鉴别,不同批次药材中β-蜕皮甾酮的含量差异较大.结论 TLC指纹图谱鉴别结合β-蜕皮甾酮含量测定能较全面反映倒扣草药材质量,可用于药材质量控制.
作者:杨志业;刘文斌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氧气驱动雾化吸入盐酸氨溴索治疗小儿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我院2011年3月--2013年5月接诊的106例小儿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他们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自53例患儿,其中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治疗,而研究组患儿则采取氧气驱动雾化吸入盐酸氨溴索治疗,对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分析及对比.结果 两组患儿经过治疗后,研究组患儿相关症状好转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患儿,(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小儿肺炎患儿采用氧气驱动雾化吸入盐酸氨溴索治疗,相较于常规治疗临床效果更佳,值得临床借鉴.
作者:井学文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对急性加重期的老年肺心病患者的中医辨证施治进行探讨.方法 选择2009年8月-2012年8月医院收治的119例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的老年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中医辨证施治.观察记录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并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2%,(P<0.05).结论 中医辨证施治对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的临床治疗行之有效,有效缓解患者症状、临床疗效显著,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金春华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尿8-异前列腺素F2α含量在不同程度的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患者体内含量的变化情况.方法 随机选取2型糖尿病患者164例,作为病例组,根据有无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及糖尿病微血管病变严重程度共分为6组,选择同期健康查体正常者3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检测不同病变程度2型糖尿病合并微血管病变尿中8-异前列腺素F2α的含量.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Ⅰ、Ⅱ、Ⅲ、Ⅳ、V、Ⅵ组患者尿8-异前列腺素F2α水平明显升高.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尿8-异前列腺素F2α水平与正常人相比明显升高,对于合并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患者,其病变程度越严重,尿8-异前列腺素F2α水平越高,糖尿病患者体内氧化应激反应水平越高.
作者:王秀玲;张岳光;孙宁;张静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为于临床矫治提供参考,分析经过拔牙矫治后,安氏Ⅱ类1类错颌畸形患者牙弓宽度的变化规律.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安氏Ⅱ类1类错颌畸形患者60例,上颌拔除第1前磨牙,下颌拔除第2前磨牙,采用方丝弓技术进行矫治.分别测量矫治前、矫治后及矫治后半年3个时期磨牙、前磨牙间间和尖牙间3个部位的宽度值,对样本在治疗期间、随访期间及全程3个时期的牙弓3个部位的宽度变化进行观察比较,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上下颌磨牙间宽度在矫治后明显减小,随访期间宽度轻微增加;上颌前磨牙间宽度明显减小,随访期间宽度轻微增加,下颌前磨牙间宽度增加,随访期间宽度轻微减小;上颌尖牙间宽度增加,随访期间宽度轻微减小,下颌尖牙间宽度基本不变.结论 在安氏Ⅱ类1类错颌患者的拔牙矫治过程中,对不同部位的牙弓宽度产生不同影响,在临床矫治中通过注意上述变化,可做出相应调整,达到更好的矫治效果.
作者:纪道安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尿激酶溶栓治疗脑血栓的临床效果,以供参考.方法 将我院2010年4月-2013年3月收治的108例脑血栓患者纳入本研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患者接受低分子肝素溶栓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尿激酶溶栓治疗.连续治疗14 d,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临床疗效的差异性.结果 与治疗前对比发现,两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有一定程度的下降,其中观察组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脑血栓的临床治疗中采用尿激酶溶栓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状况,有利于康复进程,值得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予以推广应用.
作者:步桂芝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分析研究CT检测技术在腹部创伤疾病中的临床诊断意义.方法 选取2011年1月-2012年10月收治的腹部创伤患者80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给予观察组患者实施CT检测技术,给予对照组患者实施B超检测.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CT检查效果与手术结果的符合率达到92.5%,对照组患者的B超检测效果与手术结果符合率则为70%,两组数据存在较大的差异,其差异具备统计学的意义(P<0.05).结论 腹部创伤患者实施CT检测的结果与手术结果的符合率较大,可以有效反应出患者腹部的创伤面积、位置以及类别.
作者:韩俊洲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了解四川省民营医院发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探讨.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现场调查与深度访谈方法对民营医院现状进行调查研究.结果 四川省民营医院有较好的基础,具备一定的规模和优势,但仍存在政策环境限制、人力资源缺乏、行业信任度差等问题.结论 民营医院要长期持续发展,相关管理部门应落实好政策并加强监管,医院本身应抓住机遇端正办院思想,加强自身管理,塑造全新形象.
作者:陈晓佳;张瑞华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手术后肠瘘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 选取2009年1月-2011年来我院接受结直肠癌手术后肠瘘治疗的60例患者,随机平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保守治疗法进行临床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行手术治疗,分别以两组患者肠瘘的治疗效果、平均治愈时间、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作为观察指标,并对两组患者组间差异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的平均治愈时间为(14.1±-0.3)d,对照组患者为(17.1±2.5)d,P<0.05,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 在保守治疗的基础上,根据患者实际病情发展的需要,采用手术治疗法,可有效的提高肠瘘患者的临床疗效,缩短患者整体治疗周期,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陈华;赵华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和分析针肱骨上端骨肉瘤患者临床手术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 对于本院自201 1年8月-2013年7月手术治疗的肱肪骨上端骨肉瘤患者共60例,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分为截肢手术组与保肢手术组,回顾性地分析两组患者肱骨上端骨肉瘤的局部复发率,远端转移率(即肺转移)和手术后两年的生存率.结果 经治疗后和两年随访,实施截肢手术组患者,血清AKP水平、局部复发率、肺转移以及两年的生存率分别为(28 1±26)U/L、25.8%和22.6%以及61.3%,和保肢术组患者诸项指标参数对比没有明显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截肢术组患者各指标均优于保肢手术组患者,表明截肢手术组有着更好的临床治疗效果.结论 目前针对肱骨上端骨肉瘤患者,采用截肢手术治疗仍然有着较好的治疗效果,如果必须实施保肢手术时,仍应当坚持进行综合性的化疗治疗.
作者:王华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穿刺套管限位固定器在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0年3月-2012年6月于我院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的200例胆囊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实验组患者使用腹腔镜穿刺套管(Trocar)限位固定器,对照组则常规应用穿刺套管,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气腹压力稳定性、皮肤皮下组织损伤出血程度、皮下气肿和腹腔内副损伤等指标.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均获成功.实验组患者手术时间短,气腹稳定性高,Trocar处皮肤皮下组织损伤小出血少,无皮下气肿出现,无腹腔内脏器副损伤出现.两组患者其他指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腹腔镜手术中应用腹腔镜穿刺套管限位固定器,可方便术中操作,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气腹泄露,减少和杜绝Trocar处皮肤皮下组织及腹腔内损伤,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王举纲;夏向辉;车骅;张英;张建夫;王健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探究慢性胰腺炎与胰腺癌应用CT影像学鉴别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资料随机选自2011年6月-2013年6月在本院诊治的慢性胰腺炎患者42例作研究组,选自同时期的胰腺癌患者42例作对照组,分析两组CT直接征象及间接征象情况.结果 两组的病变的边缘清晰、胰管全长呈现不规则的扩张、胰腺呈假性囊肿和胰腺钙化,以及胰腺的病变区肿大明显、平扫密度显示不均匀、增强扫描呈现低密度和胰管远段呈现均匀扩张,直接征象比较差异明显均具有统计学上的意义(P<0.05).且两组胆总管的扩张逐步变细中断、腹腔内出现广泛粘连和胰后肾的前筋膜出现增厚,以及胆总管的扩张呈突然性中断、胰周围脂肪层出现受累、胰周围的大血管出现受累和转移征象,间接征象比较差异明显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胰腺癌和慢性胰腺炎予以CT检查,两种病CT显示直接征象及间接征象存在显著差异,CT检查能作为胰腺癌和慢性胰腺炎鉴别诊断的重要临床依据.
作者:刘洪海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微生态制剂在治疗小儿腹泻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2012年8月-2013年6月我院收治400例小儿腹泻患儿按照随机抽签法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患儿使用蒙脱石散进行口服治疗,治疗组患儿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使用微生态制剂治疗.结果 对照组患儿经过治疗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83.0%,治疗组患儿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6.5%,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都没有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 小儿腹泻应用微生态制剂治疗取得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值得广泛应用和推广.
作者:刘磊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探究分析国产与进口瑞舒伐他汀钙片对健康人体的药代动力学还有生物等效性.方法 将来我院进行健康体检之后确认为健康的成年男性共20例,以随机的方式进行分组,在根据自身对照单次口服了瑞舒伐他汀钙片20mg过后对受试者的瑞舒伐他汀的血浆浓度进行测试,测试的方法是UPLC-MS-MS,对受试者不同的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进行计算,以非房事模型法进行,以方差的方法进行分析还有对生物等效性进行探讨.结果 瑞舒伐他汀片以及胶囊这两者达到巅峰的时间经过验证分别是(3.34±0.98)h以及(3.01±1.16)h,浓度达到巅峰的时候分别是(21.58±15.43)ng/mL还有(16.85±11.02)ng/mL;经过检验之后得到t1/2分别是(11.89±4.33)h以及(11.26±3.86)h,而两者的AUC0-96则分别是(173.31±118.19)ng·h/mL还有(151.87±95.77) ng· h/mL.2组受试者在各种数据上面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本次研究是由中国浙江京心药液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瑞舒伐他汀钙片和从阿斯利康公司的进口的瑞舒伐他汀钙片,在制剂生物上两者等效.
作者:秦璟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PFNA及倒置LISS钢板治疗股骨近端骨折临床疗效.方法 PFNA组患者给予股骨近端螺旋刀片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LISS组患者给予倒置股骨远端锁定接骨钢板内固定治疗.结果 PFNA组与LISS组股骨近端骨折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Harris评分结果、并发症发生率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PFNA组患者术后负重及骨折愈合所需时间均较LISS组显著减少,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FNA内固定治疗术后负重及骨折愈合所需时间较短,但在实际应用中,临床医师应根据股骨近端骨折患者实际情况进行综合判断,选择合适的内固定物进行手术治疗.
作者:苟琦;杨忠义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三叉神经痛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在2012年3月-2013年3月间收治的120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疾病患者,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患者.对照组进行常规的西医治疗,即口服卡马西平和维生素B1;而实验组在接受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施中医治疗,即,服用熄风通络止痛汤.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治疗后的效果进行统计学分析,进行比较.结果 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58.3%(35/60);实验组的总有效率为85%(51/6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效果显著,比常规的单一西医治疗效果好.临床上治疗三叉神经痛疾病时可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
作者:赵辉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白色念珠菌的溶血活性以及西帕依固龈液对白色念珠菌的溶血活性产生的影响.方法 将白色念珠菌接种于3组沙博氏平皿培养基,其中一组加入西帕依固龈液,一组加入氟康唑,另外一组为只加培养基的对照组,检测溶血活性.结果 只加入培养基的对照组和西帕依固龈液组和氟康唑组均产生溶血现象,而西帕依固龈液组和氟康唑组的溶血现象显著减少,西帕依固龈液组和氟康唑组两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西帕依固龈液组、氟康唑组和加培养基的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西帕依固龈液能使白色念珠菌感染的毒性有效降低,可以指导临床上治疗口腔白色念珠菌感染用药.
作者:孙媛元 刊期: 2014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