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实施新医院会计制度的挑战及其对策分析

潘莉;王玉玉

关键词:医院, 会计制度, 变化
摘要:随着医改的逐步深入和我国经济的发展,医院的业务水平和管理水平都有了长足的进步.新出台的《医院会计制度》一方面是弥补旧制度中的不足,另一方面是适应改革发展的需要.本文介绍了新医院会计制度主要的内容变化,对其当前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做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有效实施的对策.
中国卫生产业杂志相关文献
  • 妇科急症误诊为阑尾炎24例分析

    目的 探讨临床妇科急症误诊为阑尾炎的常见原因以及避免其发生的预防对策,以提高医院的诊疗质量.方法 对我院24例误诊为阑尾炎的妇科急腹症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4例误诊为阑尾炎的病例终均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诊断分别为右侧卵巢囊肿并发蒂扭转4例、盆腔炎附件炎10例、右侧输卵管炎3例、右侧卵巢囊状滤泡破裂3例、右侧卵巢黄体破裂2例、右侧输卵管积脓1例、右侧输卵管妊娠破裂1例,明确急腹症腹痛原因后进行急诊手术治疗,并采取相应的预防对策后治愈出院.结论 在临床诊疗过程中,临床医生应该对就诊的患者进行细致的检查,结合其其它病史及影像学资料,做出正确的临床诊断,只有这样,才能够为患者解除病痛.

    作者:张阳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微生物检验在感染控制中的作用研究

    目的 研究微生物检验在感染控制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4月-2013年10月收治的240例尿路感染患者,对患者进行中段尿路培养共分离出115株细菌其中有44株为大肠埃希氏菌,将其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菌株进行微生物检验,对照组不采取任何处理措施.总结分析微生物检验在感染控制中的作用.结果 观察组中重度感染率为43.4%,对照组中重度感染率为52.5%,观察组患者感染严重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微生物检验可以有效检测病原菌和其传播途径,以及进行感染控制,还可以同时对易感人群进行实时检测、预防.结论 微生物检测是医疗机构感染控制的主要方式之一,其可以有效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还可以提高患者的治愈率.临床上推广微生物检测,可以有效指导相关治疗,降低患者内源感染率,保证患者安全.

    作者:郑婕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口腔科医院感染原因与控制对策

    医院作为病患与病菌高度集中的场所,也是医源性感染的高发地区,特别是口腔科很多操作器械都与患者唾液和血液直接接触,医源性感染发生率相对较高.为了预防和控制口腔科医源性感染的发生,要求医院口腔科必须做好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措施,以提高口腔诊疗的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本文就医院口腔科感染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有效的感染控制对策.

    作者:熊星;韦志光;韦勇乐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三叉神经痛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在2012年3月-2013年3月间收治的120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疾病患者,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患者.对照组进行常规的西医治疗,即口服卡马西平和维生素B1;而实验组在接受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施中医治疗,即,服用熄风通络止痛汤.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治疗后的效果进行统计学分析,进行比较.结果 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58.3%(35/60);实验组的总有效率为85%(51/6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效果显著,比常规的单一西医治疗效果好.临床上治疗三叉神经痛疾病时可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

    作者:赵辉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腰硬联合阻滞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在下肢手术的应用的护理配合

    一个手术的顺利实施离不开合理的麻醉,做好病人手术期间的麻醉护理工作是手术成功的必要保障.腰硬联合阻滞麻醉相比较其他麻醉方式而言更加适用于普外科下肢手术,它对于疼痛治疗以及术后镇痛有着较好的辅助效果.而丙泊酚则是一种静脉的麻醉注射,它有着见效快速和患者苏醒快以及无后续副作用等特点.本文便是将我院近年来在下肢手术中应用到这两种麻醉方式的相关护理配合进行总结整理,旨在深入介绍明晰其护理要点.

    作者:陈艳梅;付乐荣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尿8-异前列腺素F2α与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严重程度关系的研究

    目的 探讨尿8-异前列腺素F2α含量在不同程度的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患者体内含量的变化情况.方法 随机选取2型糖尿病患者164例,作为病例组,根据有无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及糖尿病微血管病变严重程度共分为6组,选择同期健康查体正常者3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检测不同病变程度2型糖尿病合并微血管病变尿中8-异前列腺素F2α的含量.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Ⅰ、Ⅱ、Ⅲ、Ⅳ、V、Ⅵ组患者尿8-异前列腺素F2α水平明显升高.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尿8-异前列腺素F2α水平与正常人相比明显升高,对于合并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患者,其病变程度越严重,尿8-异前列腺素F2α水平越高,糖尿病患者体内氧化应激反应水平越高.

    作者:王秀玲;张岳光;孙宁;张静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深圳市呼吸道传染病防控监督情况及分析

    目的 了解深圳市医疗机构呼吸道传染病的防控现状.方法 对深圳市2605家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呼吸道传染病防控现状进行现场监督检查.结论 医疗机构的传染病防控工作经过逐年的检查,有了明显的提高,但仍需加强对小型医疗机构的监督管理.

    作者:赖星如;何文倩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探讨结肠癌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的研究进展

    结肠癌是临床医学中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其对患者的身体健康产生重要的影响,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不容忽视.结肠癌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的产生,为结肠癌患者的疾病治疗指明了一条新的方向,大大提高临床疗效.本文将从结肠癌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的解剖学依据出发,对结肠癌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的进展作一综述阐述,以更好地指导临床工作.

    作者:姜波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小儿肺炎采用氧气驱动雾化吸入盐酸氨溴索治疗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氧气驱动雾化吸入盐酸氨溴索治疗小儿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我院2011年3月--2013年5月接诊的106例小儿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他们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自53例患儿,其中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治疗,而研究组患儿则采取氧气驱动雾化吸入盐酸氨溴索治疗,对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分析及对比.结果 两组患儿经过治疗后,研究组患儿相关症状好转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患儿,(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小儿肺炎患儿采用氧气驱动雾化吸入盐酸氨溴索治疗,相较于常规治疗临床效果更佳,值得临床借鉴.

    作者:井学文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泌尿结石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研究分析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泌尿结石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自2010年5月-2013年8月我院收治的泌尿结石患者98例,随机将其均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排石汤治疗,治疗组患者采用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经治疗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53.1%,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9%,患者的治疗效果治疗组要显著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外碎石的患者中1例患者碎石失败,而中转接受手术治疗,其他患者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采用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泌尿结石,安全可靠,痛苦小,为治疗泌尿结石的有效方法.

    作者:金洪国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缺血性脑梗死与血小板参数相关性的研究

    目的 通过对沈阳市第一人民医院缺血性脑梗死患者外周血的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血小板比积(PCT)的检验结果进行分析,研究缺血性脑梗死与血小板相关参数与的相关性.方法 检测血小板四项参数即PLT、MPV、PDW和PCT,采用t检验比较脑梗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的差异显著性.结果 脑梗组和对照组相比较PLT显著降低,MPV、PDW显著升高,差异显著(P<0.01),两组PCT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脑梗死患者的PLT降低,MPV、PDW升高,动态观察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对脑梗死的诊断及治疗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作者:李昭;周月宏;王俊平;姜殿军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糖尿病并发低血糖临床急救分析

    目的 探讨糖尿病并发低血糖症的发病因素、临床特点、诱因、急救处理措施和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糖尿病合并低血糖症8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糖尿病人一旦确诊为低血糖,轻者立即进食或者补充糖水,重者首先需要静脉注射50%的葡萄糖液50~100 mL,然后静脉滴注10%的葡萄糖液.86例患者经过及时救治,均好转出院.结论 积极预防低血糖发生和早期诊断和治疗低血糖是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存质量和降低病死率的重要措施.

    作者:滕兵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水蛭提取液对大鼠上皮组织炎症的效果观察

    目的 研究水蛭提取液对实验性上皮组织炎症具有抗炎作用.方法 对30只昆明小白鼠进行全层皮肤缺损处理,利用金黄色葡萄球菌建立皮肤炎症模型,以涂抹水蛭提取液为A组,涂抹红霉素为B组、涂抹凡士林为C组,分别记录相应药物涂抹前后的红肿的高度、面积,结痂的面积数值,将数值进行对比与统计学分析.结果 水蛭提取液A组在红肿高度平均下降0.32mm,面积平均减小5.73 mm消炎程度方面与红霉素B组相比抗炎能相仿;A组与凡士林C组相互比较,A组抗炎效果明显(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水蛭提取液对大鼠实验性上皮组织炎症具有抗炎作用.

    作者:聂云天;沈雷;何军;孙权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剖宫产术中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的护理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中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SHS)的预防和护理方法.方法 对600例选择剖宫产术的产妇按住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常规组300例和实验组300例,麻醉后常规组取仰卧位,实验组取仰卧位的同时将手术床向左侧倾斜20~30°或将右侧臀部垫高20~30°.结果 常规组42例发生SHS,实验组仅有2例发生SH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产妇在麻醉后取仰卧位向左侧倾斜20~30°或右臀部抬高20~30°的体位可以有效预防和减少SHS的发生.

    作者:许萍华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经皮小切口钢板固定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的疗效比较

    目的 研究经皮小切口钢板固定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的疗效.方法 将2012年1月-2013年5月期间某某医院骨科收治的胫骨中下段骨折患者纳入研究,随机分为给予经皮小切口钢板内固定治疗的观察组和给予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的对照组,观察手术相关指标以及膝关节功能.结果 ①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以及术后卧床时间均低于对照组;②术后6、9、12月时,观察组患者的AKSS膝关节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结论 经皮小切口钢板固定有助于减小手术创伤、促进术后恢复、改善膝关节功能,在胫骨中下段骨折的治疗中具有积极价值.

    作者:桂宵;陈江龙;高平林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卤米松乳膏合并复方白芷酊治疗寻常型白癜风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 对卤米松乳膏合并复方白芷酊治疗寻常型白癜风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 自2010年6月-2013年1月以来,我中心皮肤性病门诊收治了寻常型白癜风患者共25例,将其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参照组两组.17例实验组患者采取复方白芷酊、卤米松乳膏治疗,8例参照组患者采取甲氧沙林、卤米松乳膏治疗,对两组患者不同治疗方法及其不同疗效进行有效分析.结果 实验组患者与参照组在年龄、性别、病程等方面无统计学意义,即P>0.05,但在总有效率上,实验组为94.1%,参照组为75.0%.实验组明显优于参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使用卤米松乳膏合并复方白芷酊治疗寻常型白癜风,临床疗效明显,安全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赛波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单采血小板2735例全程系统护理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和分析使用全自动血细胞分离机单采血小板时全程系统护理的方法和效果.方法 针对本站自2011年9月-2013年8月参加机采血的无偿献血者2735例进行全程系统护理,即在采血前进行心理护理,在采集的过程中进行体位护理、穿刺护理和观察护理,在采血后进行防感染有效护理,然后观察和总结护理的效果.结果 全部献血者经过全程系统护理,出现献血反应的共19例,占0.69%,疼痛感觉人数为25例,占0.91%,经询问和统计,绝大多数献血者有再次献血的意向,共2408例,占88%.结论 对单采血小板者实施全程系统护理,是确保使用全自动血细胞分离机单采血小板者降低献血反应发生的有效护理措施,能够有效稳定无偿献血者队伍,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邸梅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晋宁县妇幼保健中心婚前医学检查对出生缺陷的影响

    目的 探讨婚前医学检查对出生缺陷的影响效果.方法 对2007-2012年晋宁县各年份出生缺陷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内容包括全县出生缺陷发生率、出生数、孕妇婚前检查史、孕妇基本情况以及出生缺陷具体表现等,分析方法包括查阅相关资料、回访相关人群等.对上述所得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得出结论.结果 2007-2012年晋宁县孕妇数量、平均孕周、平均孕次、妊娠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平均年龄等情况对比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孕妇具有婚前医学检查史几率逐年上升,且新生儿出生缺陷发生率则逐年下降,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大力推广婚前医学检查措施有利于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保障新生儿身心健康及孕妇生命安全,可较大程度维护稳定的社会关系及家庭和睦,降低社会、家庭及个人负担,保障人民生活质量,值得今后工作中推广应用.

    作者:朱惠莲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内镜下电凝电切胃肠息肉效果观察

    目的 对内镜下电凝电切治疗胃肠息肉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探讨该项方法的临床价值,为医院提高胃肠息肉的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方法 对我院2010年4月-2013年6月收治的患者进行抽样,选取48例患者对比观察,切除息肉60枚,总有效率为100%.结果 经内镜下电凝电切治疗后发现,本组患者中46例患者均为一次摘除,另有2例患者为2次摘除.术中出现创面渗血的患者有4例,需进行针对性止血,另44例患者均自行止血,未有穿孔病例报告,随访两个月患者均恢复良好.结论 经本研究表明,治疗胃肠息肉的首选治疗方法为内镜下电凝电切,医师术前需要做好准备工作并完善息肉蒂的处理,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该方法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作者:胡珮珺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旋转皮瓣在修复头部、额部外伤性缺损中的应用

    目的 研究旋转皮瓣在修复头部、额部外伤性缺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5月-2012年5月在我院接受头部外伤性缺损修复手术的20例患者的相关资料,这20例患者均采取旋转皮瓣方式进行缺损部位的修复.结果 20例患者皮瓣均成活,伤口均Ⅰ期愈合.经随访,术后1个月恢复优良率为75%,术后12个月恢复优良率为95%,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双侧旋转皮瓣修复中外伤性头皮缺损时,可利用受损部位附近的头皮组织,灵活设计修复手术,且操作简单,手术后也不会出现明显的瘢痕.

    作者:田忠勇 刊期: 2014年第09期

中国卫生产业杂志

中国卫生产业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