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秋玉;付筱华;王金绳;徐翠格
随着公众医疗健康知识水平的提高,法制观念和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医疗护理承担的风险越来越大.及时发现风险隐患和降低护理风险系数是护理管理者的首要任务.
作者:金逸;郭建林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胆道镜取石术后残余结石并发症的原因及护理体会.方法 通过对432例胆道残余结石病人进行了598次经胆道镜取石术的护理观察,分析引起32例各种并发症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 32例并发症患者经过妥善的处理和护理,无一例出现严重后果,转归较好.结论 内镜专科护士要充分了解并发症的原因,熟悉临床表现及处理方法;而良好的护理配合是治疗成功的必要保证.
作者:陈萍;孙礼侠;刘丹峰;刘昌阔;刘志刚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注射器不同位置放置时微量注射胰岛素(Regular Insulin,RI)稀释液过程中的浓度变化,以指导三升袋输注过程中合理使用RI.方法 20 ml注射器抽取RU稀释液20 ml,其中含19.5 ml的5%葡萄糖,0.5 ml的砌20 U.根据注射器水平和垂直放置以及乳头位置的不同将试验分为3组,泵速4 U/h,分别于注射前、注射后1 h、2 h、3 h、4 h分别取样1 ml,使用电化学发光分析仪测定RI浓度.结果 微量注射泵在3种位置5个时间段注射RI溶液的浓度变化值为:33.3±2.7mU/L,35.0±3.5 mU/L,38.3±4.6 mU/L,38.4±3.6 mU/L,36.1±3.9 mU/L,5组之间方差分析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用微量注射泵注射RI稀释液的过程中浓度较稳定,配合3 L袋输液能够减少m浓度变化对于血糖的影响.
作者:黄忠琴;陈海生;黄国敏 刊期: 2008年第08期
本文对静脉炎的发生机制、临床表现、判断标准及疗效评价标准进行了阐述,并概述了通过建立和应用科学的护理干预模式,有效预防输液相关性静脉炎的方法.
作者:章一华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 研究社区脑卒中后遗症患者家属需求的状况.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社区脑卒中后遗症患者家属对患者相关问题的需求调查表,对60名脑卒中后遗症患者家属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在家属对患者相关问题的需求方面,需求高的是功能恢复情况;在自身需求方面,配偶组需求高的是感到患者后遗症对自身所造成的压力,子女组需求高的是护士对家属的心理疏导.结论 在社区护理中,充分认识家属在患者疾病康复过程中的重要作用,重视社区脑卒中后遗症家属对患者相关问题的需求,提供相应的针对性指导.同时,注重患者家属自身需求,给予家属有效的心理支持,才能充分发挥家属的作用,以促进病人早日康复.
作者:龚小琦;曾梅珍;许小青;王小平 刊期: 2008年第08期
探讨血站护理风险管理,提高护理人员防范风险能力.全面加强质量管理,规范操作;确立关键控制点,予以重点监控;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提高护士综合素质;加强医疗废物管理,防范职业暴露,降低风险系数.提高了全体护士抗风险意识,促进了护理安全行为的养成,避免差错的发生,提高服务质量.将风险管理视为一种管理思路,运用到血站护理管理工作中,把不安全事件的消极处理变为发生前的积极预防,是一种积极有效的防范风险策略.
作者:刘小雯 刊期: 2008年第08期
在某些头颈外物术后,常需使用负压引流管引流出创口内的积血、积液,以使创面闭合,避免感染.临床一般使用负压引流球,但有时引流球易鼓起,不能呈负压状态,导致引流效果不佳,创面不易粘复,直接影响手术效果.故我们尝试采用一次性输液器和中心吸引装置制成的简易引流瓶引流,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作者:张远凤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的方法及护理.方法 分析老年糖尿病(DM)患者动态血糖监测的操作管理方法,有针对性地做好心理护理,生活指导,疾病相关知识地教育,CGMS的管理.结果 103例老年DM患者,个人监测时间24~77 h,日常生活基本不受影响,所有患者均能顺利完成监测,无穿刺部位感染等不良反应.结论 老年患者行CGMS监测有很好的耐受性,规范的护理可以提高老年DM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汪敏;周长美;胡淑霞;梁玲 刊期: 2008年第08期
足下垂、足内翻、足外翻是脑卒中、脑外伤、脊髓损伤病人常见的并发症,给病人恢复后的行走增加了困难.
作者:王金娜;贾荣娟;于雪农;高丽红 刊期: 2008年第08期
本文通过对国外专科层次护理药理学教材的分析,得出国外版教材的特点,具体如下:强调护士的作用,体现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明确学习目标,检测学习效果;注重学习内容在护理工作中的实用性;强调对患者健康教育的内容;关注生物、心理、社会文化、精神因素对用药的影响.通过借鉴国外教材的编写特点,可提高我国高职高专药理学教材的编写质量.
作者:陈沁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 探索老年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的方式.方法 将156例老年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实施传统的健康教育方式,实验组将PDCA循环管理方式引进健康教育中.结果 实验组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治疗的依从性较对照组满意.结论 PDCA循环管理应用于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可以更好的促进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并提高患者的自护能力.
作者:胡婷婷 刊期: 2008年第08期
腹腔间室综合征(ACS)又称腹腔筋膜室隔综合征,腹腔高压综合征,是指因各种原因引起腹内高压(IAH)导致心血管、肺、肾、腹腔内脏、腹壁和颅脑等功能障碍或衰竭的综合征,ACS以腹内高压、严重腹胀合并少尿、呼吸窘迫为特征[1].
作者:张玉珍;陈玉琴;吴恩珍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 研究全胸膜纤维板剥脱术配合术后早期功能锻炼促进肺复张、治疗慢性脓胸的临床效果.方法 应用全胸膜纤维板剥脱术治疗脓胸238例.术中清除脓液,坏死组织,全部剥除肺表面、胸壁表面、纵隔表面、膈肌表面的胸膜纤维板.术后早期吹气球、爬楼梯,促进肺膨胀,消灭残腔.结果 235例患者痊愈出院,2例死于术后呼吸循环衰竭,1例术后合并脓胸.结论 全胸膜纤维板剥脱术配合术后早期吹气球、爬楼梯,能消除病因、消灭残腔、显著恢复肺功能、减少术后并发症,临床效果良好.
作者:杨俊行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ERCP在老年患者中的治疗效果及围手术期并发症的观察护理.方法 对所有患者术前进行有效的术前准备、术中进行细致的观察及术后的预见性护理.结果 39例患者共完成治疗38例次,成功率为97%,其中乳头括约肌切开(EST)加取石术24例,内镜支架植入术(ERBD)12例,鼻胆管引流(ENBD)2例,均无严重并发症及死亡发生.结论 精心细致的术前准备,严密周到的术中监护及操作配合,是老年患者行ERCP术的重要保证.
作者:李秀春;刘风华;于红霞;李玉美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疾病知识掌握程度对遵医行为及疾病复发率的影响.方法 将85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3例,试验组42例,对照组患者入院后只进行常规的健康指导,试验组患者入院后除常规教育外,还由专职护士严格按照健康教育程序给予患者及家属系统的疾病知识与遵医行为的教育.然后采取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表,比较两组患者相关知识掌握程度和遵医行为现状.结果 试验组患者疾病知识掌握程度与遵医行为都明显好于对照组患者;试验组患者的疾病复发率(4.67%)也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疾病复发率(27.91%).结论 在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疾病的同时,重视其疾病相关知识的掌握及遵医行为的强化,给予患者必要的健康教育,可提高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孙素芬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百草枯为联吡啶类除草剂,化学名为1,1'-二甲基-4,4'联吡啶阳离子盐,国内商品名称为克芜踪.百草枯在酸性和中性溶液中稳定,遇碱水解,对金属有腐蚀性.
作者:吴秀荣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糖尿病患者结核病患病率比非糖尿病人群高3~6倍,糖尿病控制不良者结核病发病率比控制良好者约高3倍左右[1],但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糖尿病的患病率正迅速增加,所以糖尿合并肺结核的患者也在增多.尤其是老年人,其患病率达22%[2].现将我院2004年~2006年收住入院78例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护理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李秋玉;付筱华;王金绳;徐翠格 刊期: 2008年第08期
大脑是人类智慧的基础,近代脑科学研究认为,小儿年龄越小,脑的可塑性越大.故干预时间越早,措施越得当,对新生儿的身心发育越有利[1].抚触与按摩刺激通过皮肤传到中枢神经系统,产生积极生理效应[2].为探讨抚触与按摩对新生儿神经行为的影响,将2007年8月至2008年2月在我院出生并系统随访的90例新生儿资料总结如下.
作者:何建玲;吴瑜琼;赵海燕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早期吞咽功能训练促进卒中患者康复的临床价值和意义.方法 将108例吞咽功能障碍的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52例)和对照组(56例);实验组予以早期吞咽功能训练;对照组不予接受上述训练;两组患者的其他治疗措施均按照卒中指南进行;半年内观察两组病人发生吸人性肺炎、脱水、营养不良及死亡的情况.结果 实验组吸入性肺炎发生率为15.4%,脱水及营养不良为23.1%,死亡率为13.5%.对照组吸入性肺炎发生率为32.1%,脱水及营养不良为41.1%,死亡率为32.1%.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对于有吞咽功能障碍的卒中患者,早期吞咽功能训练可以有效降低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改善营养状态,降低近期(半年内)死亡率,进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及家属的满意度.
作者:牟园芬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真空负压采血管(简称真空管)是一种新型的临床检验采血新产品,包括负压玻璃管、双向针头和安全旋盖3部分,具有操作简便、安全准确、标本不易溶血、有效避免血源交叉污染、防护医护人员被锐器损伤等优点,正为广大医务工作者所接受并普遍使用.我院自2002年运用真空采血法临床静脉采血,积累了一定经验,现将常见问题及其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何玉敏;罗琳虹;吴旻;陈映曼 刊期: 2008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