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小雯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老年痴呆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聊城市国际和平医院周围社区病人,符合CCMD-3(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有关的AD、VD诊断标准患者6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给予心理社会支持、认知行为干预、娱乐活动、体育锻炼;对照组按家庭护理常规进行护理.两组病人3个月后进行效果评价,采用MMSE、SCAG、QOL、ADL、HDS量表分别评定干预前、后各个数据的变化并进行比较.结果 实验组进行3个月的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后,患者的各个指标有明显变化,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能明显改善患者的认知能力、精神状态和日常生活能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张海玲;李朝霞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老年痛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50例老年痛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例,治疗组实施护理干预,对照组进行常规健康宣教,对两组患者进行生活质量的评定,并观察患者血尿酸、饮食治疗依从性及相关知识掌握情况.结果 两组的生活质量除生理功能外,社会功能、生理问题对日常活动的限制、心理问题对社会活动的限制、心理健康、活力、总体健康评价指标与1年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血尿酸控制优于对照组;治疗组饮食治疗依从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护理干预对改善老年痛风患者的生活质量、控制血尿酸、提高其饮食治疗的依从性等有积极的作用.
作者:苏海丹;温梦玲;郑春风 刊期: 2008年第08期
足下垂、足内翻、足外翻是脑卒中、脑外伤、脊髓损伤病人常见的并发症,给病人恢复后的行走增加了困难.
作者:王金娜;贾荣娟;于雪农;高丽红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 总结ICU清醒患者长期使用呼吸机撤机失败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 用急性生理功能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评分系统评估疾病严重程度,采用单因素x2检验和多因素Logic回归分析判定撤机失败原因,并给予正确的指导及护理.结果 50例撤机成功,5例撤机困难,5例因撤机失败死亡.结论 运用正确的方法,充分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和需求,酌情给予心理疏导,并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选择合适的时机进行训练.
作者:张焕运 刊期: 2008年第08期
胆固醇是一种存在于血液中的脂类物质,也是人体内组织细胞功能活动所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质.其存在于神经系统、肾上腺和皮肤等组织,并参与固醇类激素(黄体酮、睾丸酮、肾上脉皮质激素)、维生素D和胆波士顿酸的合成.
作者:周楠;邱桂春;邹琪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早期吞咽功能训练促进卒中患者康复的临床价值和意义.方法 将108例吞咽功能障碍的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52例)和对照组(56例);实验组予以早期吞咽功能训练;对照组不予接受上述训练;两组患者的其他治疗措施均按照卒中指南进行;半年内观察两组病人发生吸人性肺炎、脱水、营养不良及死亡的情况.结果 实验组吸入性肺炎发生率为15.4%,脱水及营养不良为23.1%,死亡率为13.5%.对照组吸入性肺炎发生率为32.1%,脱水及营养不良为41.1%,死亡率为32.1%.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对于有吞咽功能障碍的卒中患者,早期吞咽功能训练可以有效降低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改善营养状态,降低近期(半年内)死亡率,进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及家属的满意度.
作者:牟园芬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静脉留置针与蝶型头皮针在CT增强扫描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提供佳穿刺工具及方法.方法 将行螺旋CT增强扫描配合使用高压注射器的3 620例病人随机分为A、B两组,A组1 923例使用静脉留置针,B组1 697例使用蝶型头皮针,比较两组病人造影剂外渗率、一次穿刺成功率、一次增强成功率及无痛注射情况.结果 两组病人造影剂外渗率、一次穿刺成功率及一次增强成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疼痛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CT增强扫描时配合使用高压注射器,静脉留置针明显优于带翼头皮针,可大幅降低造影剂外渗率、减轻病人的痛苦及保证增强效果,值得推广.
作者:吴清香;丁小容;曲路;魏秋花;钟惠玲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子宫颈癌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围手术期饮食护理要点.方法 回顾性总结32例子宫颈癌合并糖尿病患者的饮食护理经验.结果 32例子宫颈癌合并糖尿病患者中,患者血糖控制良好,30例未发生术后并发症,1例术后发生肺部感染.1例术后发生伤口感染.本组病例经过对症治疗后,全部痊愈出院.结论 加强子宫颈癌伴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的饮食护理,可明显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胡莲英;梁素芳;林杏莲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中药围敷合改良换药法在毒蛇咬伤局部组织损伤中的作用,为本治疗方案的佳护理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将8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观察组采用改良方法护理,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护理.结果 治疗中,观察组敷药部位皮肤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在减轻肿胀程度、缩短疼痛时间、降低局部坏死和肢体障碍发生率、缩短疗程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改良护理方法可提高疗效.
作者:宋秀;周静;肖春玲;权凌;刘焕兰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真空负压采血管(简称真空管)是一种新型的临床检验采血新产品,包括负压玻璃管、双向针头和安全旋盖3部分,具有操作简便、安全准确、标本不易溶血、有效避免血源交叉污染、防护医护人员被锐器损伤等优点,正为广大医务工作者所接受并普遍使用.我院自2002年运用真空采血法临床静脉采血,积累了一定经验,现将常见问题及其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何玉敏;罗琳虹;吴旻;陈映曼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膀胱全切原位新膀胱术后患者进行排尿功能训练的方法与效果.方法 病人术后定时进行排尿训练、提肛肌训练、耻骨尾骨肌训练、腹肌锻炼,以及夜间遗尿的预防.结果 本组均随访6个月到3年,8例术后3个月恢复日间可控功能,夜间可控率达22.3%,1例因尿漏未能坚持训练,于恢复训练后5个月恢复日间可控功能,随访3年,除1例由于癌细胞转移死亡外,日间可控率达100%.结论 新膀胱排尿功能系统训练效果好,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董琼芳;普红英 刊期: 2008年第08期
健康教育是整体护理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结核性胸膜炎综合治疗的一项重要措施.如何使健康教育达到佳效果,以满足患者对健康知识的需求,迄今为止仍没有一种公认的模式[2].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我科为结核性胸膜炎患者制定并应用了健康教育流程图,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岳彩杰 刊期: 2008年第08期
探讨血站护理风险管理,提高护理人员防范风险能力.全面加强质量管理,规范操作;确立关键控制点,予以重点监控;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提高护士综合素质;加强医疗废物管理,防范职业暴露,降低风险系数.提高了全体护士抗风险意识,促进了护理安全行为的养成,避免差错的发生,提高服务质量.将风险管理视为一种管理思路,运用到血站护理管理工作中,把不安全事件的消极处理变为发生前的积极预防,是一种积极有效的防范风险策略.
作者:刘小雯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 了解PTCA及支架安置术后患者的生存质量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基本情况调查表和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 QOL-BREF)对50例PTCA及支架安置术后的患者进行调查.结果 PTCA及支架安置术后患者的生存质量为中上水平,生存质量中的社会领域和环境领域得分较高,生理领域和心理领域得分低于常模.不同文化程度、婚姻状况、职业类型、经济收入患者生存质量各领域也有差异.结论 PTCA及支架安置术后患者生存质量总体较好,但生存质量受多种因素的交互影响,护理人员应了解影响患者生存质量的因素,实施个性化的护理干预,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姚虹;洪且木;冉梅 刊期: 2008年第08期
静脉留置针作为新一代的诊疗技术,现已广泛应用于临床.静脉留置针又称套管针,作为头皮针的换代产品以其操作简单、套管柔软、套管在静脉内留置时间长且不易穿破血管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严格无菌操作,正确选择合适的留置针,重视脉冲式冲管和正压封管,合理有效固定,加强护理巡视,有效地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护理质量.本组观察了68例静脉留置针病例,2例因并发症拔除,其余患者自我评价满意.
作者:徐丽华 刊期: 2008年第08期
探讨STERRAD H2O2等离子低温灭菌系统的优点和使用方法.根据实际操作,总结该设备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准确掌握其工作原理,精心操作,可发挥其安全、快捷、方便、节约之效能.
作者:丛丰辉;王艳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 研究全胸膜纤维板剥脱术配合术后早期功能锻炼促进肺复张、治疗慢性脓胸的临床效果.方法 应用全胸膜纤维板剥脱术治疗脓胸238例.术中清除脓液,坏死组织,全部剥除肺表面、胸壁表面、纵隔表面、膈肌表面的胸膜纤维板.术后早期吹气球、爬楼梯,促进肺膨胀,消灭残腔.结果 235例患者痊愈出院,2例死于术后呼吸循环衰竭,1例术后合并脓胸.结论 全胸膜纤维板剥脱术配合术后早期吹气球、爬楼梯,能消除病因、消灭残腔、显著恢复肺功能、减少术后并发症,临床效果良好.
作者:杨俊行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糖尿病患者结核病患病率比非糖尿病人群高3~6倍,糖尿病控制不良者结核病发病率比控制良好者约高3倍左右[1],但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糖尿病的患病率正迅速增加,所以糖尿合并肺结核的患者也在增多.尤其是老年人,其患病率达22%[2].现将我院2004年~2006年收住入院78例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护理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李秋玉;付筱华;王金绳;徐翠格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ERCP在老年患者中的治疗效果及围手术期并发症的观察护理.方法 对所有患者术前进行有效的术前准备、术中进行细致的观察及术后的预见性护理.结果 39例患者共完成治疗38例次,成功率为97%,其中乳头括约肌切开(EST)加取石术24例,内镜支架植入术(ERBD)12例,鼻胆管引流(ENBD)2例,均无严重并发症及死亡发生.结论 精心细致的术前准备,严密周到的术中监护及操作配合,是老年患者行ERCP术的重要保证.
作者:李秀春;刘风华;于红霞;李玉美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胆道镜取石术后残余结石并发症的原因及护理体会.方法 通过对432例胆道残余结石病人进行了598次经胆道镜取石术的护理观察,分析引起32例各种并发症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 32例并发症患者经过妥善的处理和护理,无一例出现严重后果,转归较好.结论 内镜专科护士要充分了解并发症的原因,熟悉临床表现及处理方法;而良好的护理配合是治疗成功的必要保证.
作者:陈萍;孙礼侠;刘丹峰;刘昌阔;刘志刚 刊期: 2008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