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胆固醇及其在心脏中的作用

周楠;邱桂春;邹琪

关键词:胆固醇, 组织细胞, 脂类物质, 神经系统, 皮质激素, 功能活动, 维生素, 肾上腺, 人体内, 类激素, 黄体酮, 睾丸酮, 波士顿, 血液, 皮肤, 合成
摘要:胆固醇是一种存在于血液中的脂类物质,也是人体内组织细胞功能活动所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质.其存在于神经系统、肾上腺和皮肤等组织,并参与固醇类激素(黄体酮、睾丸酮、肾上脉皮质激素)、维生素D和胆波士顿酸的合成.
国际护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神经性吞咽困难康复护理的研究进展

    吞咽困难在神经性失调患者中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神经性吞咽困难可引起多种并发症,降低患者生活质量,加重经济负担.为此,需重视该类患者的吞咽困难评估和康复.本文概述了神经性吞咽困难评估和康复护理的新进展.

    作者:王若婧;黄燕梅;许红璐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临床应用真空管采血常见问题及护理干预

    真空负压采血管(简称真空管)是一种新型的临床检验采血新产品,包括负压玻璃管、双向针头和安全旋盖3部分,具有操作简便、安全准确、标本不易溶血、有效避免血源交叉污染、防护医护人员被锐器损伤等优点,正为广大医务工作者所接受并普遍使用.我院自2002年运用真空采血法临床静脉采血,积累了一定经验,现将常见问题及其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何玉敏;罗琳虹;吴旻;陈映曼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美国医院护理管理启迪

    介绍了美国护理管理体系概况及美国医院护理管理的基本模式,提出了美国在医院文化的全面渗透、护理人员分层次注册与使用、为高学历护士提供的广阔空间和舞台、护理质量标准统一及计算机化管理、完善的管理制度及运行机制、注重护理安全管理和流程的改进、有效的支持系统保证了护士有充足的临床护理时间、立法保障护士的继续教育、普及病人的健康教育等方面值得我们借鉴.

    作者:马智群;温贤秀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幼儿洗胃半坐卧位与左侧卧位的比较

    幼儿误食毒物,在急诊科偶有发生.幼儿年纪小,表达能力有限,一旦发现应及时洗胃.

    作者:宫佳杰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PTCA及支架安置术后患者生存质量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PTCA及支架安置术后患者的生存质量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基本情况调查表和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 QOL-BREF)对50例PTCA及支架安置术后的患者进行调查.结果 PTCA及支架安置术后患者的生存质量为中上水平,生存质量中的社会领域和环境领域得分较高,生理领域和心理领域得分低于常模.不同文化程度、婚姻状况、职业类型、经济收入患者生存质量各领域也有差异.结论 PTCA及支架安置术后患者生存质量总体较好,但生存质量受多种因素的交互影响,护理人员应了解影响患者生存质量的因素,实施个性化的护理干预,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姚虹;洪且木;冉梅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抚触与按摩对新生儿神经行为能力的影响

    大脑是人类智慧的基础,近代脑科学研究认为,小儿年龄越小,脑的可塑性越大.故干预时间越早,措施越得当,对新生儿的身心发育越有利[1].抚触与按摩刺激通过皮肤传到中枢神经系统,产生积极生理效应[2].为探讨抚触与按摩对新生儿神经行为的影响,将2007年8月至2008年2月在我院出生并系统随访的90例新生儿资料总结如下.

    作者:何建玲;吴瑜琼;赵海燕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微创侧脑室体外引流治疗脑室出血的护理

    探讨微创侧脑室体外引流治疗脑室出血术前、术中及术后的监测及护理.36例脑室出血患者行微创侧脑室体外引流术.微创侧脑室体外引流术具有创伤小、疗效好的优点.术前处理内科并发症,术中迅速引流脑室内积血,术后保持引流管通畅,在可能的情况下尽早夹管、拔管,减少并发症,提高治愈率.

    作者:郝洁;田小军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显微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护理

    报告了53例显微手术夹闭颅内动脉瘤患者的护理.术前严密监测,在择期手术期间做好预防动脉瘤破裂出血、脑血管痉挛和癫痫发作的护理,以保证手术顺利进行.术后做好病情观察和并发症(包括颅内血肿、呕吐、脑水肿、脑血管痉挛、低钠血症)的处理和出院指导等护理工作.本组除2例死亡外,其余均治愈出院.

    作者:麻春英;罗娟;李美慧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血站护理风险管理之初探

    探讨血站护理风险管理,提高护理人员防范风险能力.全面加强质量管理,规范操作;确立关键控制点,予以重点监控;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提高护士综合素质;加强医疗废物管理,防范职业暴露,降低风险系数.提高了全体护士抗风险意识,促进了护理安全行为的养成,避免差错的发生,提高服务质量.将风险管理视为一种管理思路,运用到血站护理管理工作中,把不安全事件的消极处理变为发生前的积极预防,是一种积极有效的防范风险策略.

    作者:刘小雯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门诊护理风险的识别和管理

    随着公众医疗健康知识水平的提高,法制观念和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医疗护理承担的风险越来越大.及时发现风险隐患和降低护理风险系数是护理管理者的首要任务.

    作者:金逸;郭建林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护理二线值班对夜间护理质量的影响

    组建护理二线值班小组,解决了夜间儿科护理中发生的疑难问题和异常情况,减少了护理纠纷与投诉,减轻了值班护士心理压力和科室护士长的工作压力.护理二线值班小组夜间会诊有利于提高夜间护理质量,提高抢救成功率,利于护理管理者不断提高管理水平.

    作者:李金蕊;田秋慧;李盼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护理干预模式在预防输液相关性静脉炎中的研究进展

    本文对静脉炎的发生机制、临床表现、判断标准及疗效评价标准进行了阐述,并概述了通过建立和应用科学的护理干预模式,有效预防输液相关性静脉炎的方法.

    作者:章一华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护患沟通障碍原因分析及对策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自身利益保护观念不断增强,尤其护理纠纷的发生都直接或间接地由护患沟通障碍引起,本文就工作中遇到沟通障碍的原因进行调查,并总结出相应的对策,使护理缺陷消灭在萌芽状态,杜绝护患纠纷.

    作者:梁聪美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疾病知识和遵医行为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疾病知识掌握程度对遵医行为及疾病复发率的影响.方法 将85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3例,试验组42例,对照组患者入院后只进行常规的健康指导,试验组患者入院后除常规教育外,还由专职护士严格按照健康教育程序给予患者及家属系统的疾病知识与遵医行为的教育.然后采取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表,比较两组患者相关知识掌握程度和遵医行为现状.结果 试验组患者疾病知识掌握程度与遵医行为都明显好于对照组患者;试验组患者的疾病复发率(4.67%)也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疾病复发率(27.91%).结论 在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疾病的同时,重视其疾病相关知识的掌握及遵医行为的强化,给予患者必要的健康教育,可提高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孙素芬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癫痫患儿视频脑电图的监测与护理

    视频脑电图(Video-electroen cephalngram,V-EEG)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在癫痫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我科室于2006年6月~2007年6月对245例患儿进行了V-EEG监测.V-EEG监测的护理关键问题是监测前要做好患儿和家长的准备工作,取得家长及患儿的积极配合.在整个监测过程中,要及时发现和处理监测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正确识别伪差,为医生的诊断提供可靠的依据.

    作者:唐汇群;何彩英;李红荣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老年病人动态血糖监测系统的临床应用及护理

    目的 探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的方法及护理.方法 分析老年糖尿病(DM)患者动态血糖监测的操作管理方法,有针对性地做好心理护理,生活指导,疾病相关知识地教育,CGMS的管理.结果 103例老年DM患者,个人监测时间24~77 h,日常生活基本不受影响,所有患者均能顺利完成监测,无穿刺部位感染等不良反应.结论 老年患者行CGMS监测有很好的耐受性,规范的护理可以提高老年DM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汪敏;周长美;胡淑霞;梁玲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临床路径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术病人的应用研究

    目的 研究临床路径(CP)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术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低位直肠癌保肛术患者63例,随机分组对照实验.实验组按临床路径管理实施每日诊疗、护理、康复工作,对照组采用传统医疗护理模式工作;观察比较两组病人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功能康复质量、健康知识认知程度、病人满意度5项指标效果.结果 实验组病人的平均住院日缩短3.44天,P<0.05;平均住院费用较对照组低大约2224元,P<0.05;功能康复达优级占81.25%,P<0.05;健康知识认知程度及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临床路径管理病人可以减少无效住院日,降低住院费用,利于病人主动参与诊疗和护理,促进术后功能康复.

    作者:梁志翔;马倩红;陈宏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静脉留置针与蝶型头皮针在CT增强扫描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静脉留置针与蝶型头皮针在CT增强扫描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提供佳穿刺工具及方法.方法 将行螺旋CT增强扫描配合使用高压注射器的3 620例病人随机分为A、B两组,A组1 923例使用静脉留置针,B组1 697例使用蝶型头皮针,比较两组病人造影剂外渗率、一次穿刺成功率、一次增强成功率及无痛注射情况.结果 两组病人造影剂外渗率、一次穿刺成功率及一次增强成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疼痛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CT增强扫描时配合使用高压注射器,静脉留置针明显优于带翼头皮针,可大幅降低造影剂外渗率、减轻病人的痛苦及保证增强效果,值得推广.

    作者:吴清香;丁小容;曲路;魏秋花;钟惠玲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一次性输液器用于头颈外科负压引流

    在某些头颈外物术后,常需使用负压引流管引流出创口内的积血、积液,以使创面闭合,避免感染.临床一般使用负压引流球,但有时引流球易鼓起,不能呈负压状态,导致引流效果不佳,创面不易粘复,直接影响手术效果.故我们尝试采用一次性输液器和中心吸引装置制成的简易引流瓶引流,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作者:张远凤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原位回肠新膀胱术后排尿功能训练及护理

    目的 探讨膀胱全切原位新膀胱术后患者进行排尿功能训练的方法与效果.方法 病人术后定时进行排尿训练、提肛肌训练、耻骨尾骨肌训练、腹肌锻炼,以及夜间遗尿的预防.结果 本组均随访6个月到3年,8例术后3个月恢复日间可控功能,夜间可控率达22.3%,1例因尿漏未能坚持训练,于恢复训练后5个月恢复日间可控功能,随访3年,除1例由于癌细胞转移死亡外,日间可控率达100%.结论 新膀胱排尿功能系统训练效果好,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董琼芳;普红英 刊期: 2008年第08期

国际护理学杂志

国际护理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 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