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北京市门头沟区中学生吸烟现状分析

王丽

关键词:吸烟, 知识, 环境, 学生
摘要:目的 了解北京市门头沟区中学生吸烟现状,为控烟工作提出建议.方法 分层整群抽取门头沟区5所中学生1 108名,以无记名自填问卷方式对中学生吸烟现状进行调查.结果 中学生吸烟率为6.0%,不同性别及不同类型学校学生吸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家里有无限制吸烟要求的学生吸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学校有无禁炯规定的学生吸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好朋友及教师中是否有人吸烟的学生吸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学生首次吸烟地点主要集中在家里(31.4%)、同学或朋友家(14.9%)、路上(14.5%%)、学校(13.5%);首次尝试吸烟年龄集中在10 ~15岁;70% ~ 85%的学生通过电视、教师、宣传画获得吸烟与健康相关知识.结论 控烟应从小抓起,国家、学校、家庭齐抓共管,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控烟氛围.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相关文献
  • 非医学专业620名本科生健康商数状况分析

    目的 探讨非医学专业本科生的健康商数(简称健商)状况,为制定相关健康教育政策提供依据.方法 使用配额抽样法抽取吉林大学、北华大学、延边大学非医学专业四年制本科生620名,通过健商评定量表(HQMS)进行问卷调查,共收集有效问卷580份.结果 调查对象健商总分为( 159.00±21.74),子量表得分由低到高依次为健康知识(32.22±8.21)、生活习惯(41.15±5.85)、健康效能(41.31±9.06)、健康概念(44.27±7.72);不同性别、年级、居住环境、生活费、学习成绩、父母学历的本科生健商总分或子量表得分不同(P<0.05或P<0.01).结论 吉林省非医学专业本科生健商总体水平中等偏上,突出的问题是健康知识缺乏和低健康效能.

    作者:孙婷;李春玉;朱宁宁;吴雪红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学习困难儿童个性特征分析

    目的 探讨学习困难(LD)儿童的个性特征,为开展学习困难儿童的心理辅导提供参考.方法 随机整群抽取沈阳市3所小学三~六年级的l 045名学生,用学习障碍筛查量表筛查学习困难儿童,采用艾森克个性问卷测试儿童个性特征.结果 不同年级儿童学习困难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儿童学习困难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生高于女生.学习困难组与正常组儿童P,E,N,L维度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学习困难组儿童P,N分高于正常组,E,L分低于正常组.两组儿童E维度倾向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N维度倾向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学习困难儿童较正常儿童个性特征多表现为焦虑、抑郁、情绪稳定性差、多动、孤僻、内向、注意力不集中和心理发育不成熟等.

    作者:张迪;白春玉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新疆民语系和汉语系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比较

    目的 比较新疆民语系和汉语系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为教师队伍建设提供对策建议.方法 运用症状自评量表(SCL - 90)和课题组修订的维吾尔文版SCL - 90,对新疆汉语系列中小学教师1 025名、维吾尔语系列中小学教师536名进行测查.结果 汉语系中小学教师总分超过160者占49.78%,各因子分≥4者所占比例在2.36%~5.45%之间.存在学段、性别、年龄、学科及学历差异.维吾尔语系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优于汉语系教师的,总分超过160者占34.03%,各因子分≥4者所占比例在0~2.43%之间.结论 新疆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水平较低,需要从社会、学校及个人等多方面入手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作者:刘革;孜维达;迪丽娜尔;欧阳志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郑州市男童青春期性征发育流行病学分析

    目的 描述郑州市7 ~18岁男童青春期性发育进程,为界定我国儿童少年青春期性发育状态提供依据.方法 抽取郑州市9所城乡中小学校7 ~18岁男生,每个年龄组至少200人,检查青春期性征发育状况并询问首次遗精情况,运用概率单位回归法计算青春期重要发动事件平均年龄(中位年龄)及各主要百分位年龄.结果 城市男童首次遗精平均年龄为13.75岁,乡村男童为14.50岁;外生殖器Tanner发育分期Ⅱ期、Ⅲ期、Ⅳ期、Ⅴ期的平均年龄分别为11.27岁、14.02岁、15.80岁和16.45岁,发育早年龄7岁;阴毛发育Ⅱ期、Ⅲ期、Ⅳ期、Ⅴ期的平均年龄分别为13.22岁、14.37岁、16.10岁和16.67岁,发育早年龄10岁;腋毛发育Ⅱ期、Ⅲ期的平均年龄为15.54岁和16.80岁,发育早年龄11岁;胡须发育Ⅱ期、Ⅲ期的平均年龄为16.02岁和16.88岁,发育早年龄11岁.睾丸容积≥4 mL的平均年龄9.98岁,≥12 mL的平均年龄12.41岁.结论 男童睾丸先发育,其次是外生殖器发育,然后是阴毛发育,约1 a后出现半数遗精,腋毛和胡须后发育;外生殖器和第二性征发育及首次遗精年龄存在城乡差异.

    作者:娄晓民;王珍;王文科;宋长安;陶芳标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合肥在校大学生医保意愿与就医相关行为现状

    1998年之后,我国原来实行的公费医疗制度和劳保医疗制度逐步被新建立的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所取代.由于财政投入不足,且大学生不是职工,不能享受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学校只能通过组织学生自愿参加商业保险来解决大学生医疗保障问题.商业医疗保险保障范围小,保费相对较高,品种多,分类细,理赔操作复杂,要想得到全面保障,需要购买多种保险,一般家庭难以负担[1].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主要解决城镇非从业人员看病就医问题,这项医疗保障制度是建设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大学生纳入城镇居民医疗保障体制,可以使大学生获得更加切实的医疗保障[2].然而大学生和普通城镇居民在健康状况、收入水平和就医习惯等方面有着较大的差异.为了解合肥地区在校大学生医保意愿和就医相关行为,笔者于2010年进行了该项调查.

    作者:黄伟;汪珶;赵明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新疆柯尔克孜族中小学生2010与2005年运动素质指标比较

    目的 了解新疆柯尔克孜族2005 -2010年中小学生身体素质指标的变化规律及其原因,为评价柯尔克孜族中小学生健康水平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对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的2 975名柯尔克孜族中小学生按照国家相关规定的方法、标准进行测试,将测试结果与2005年同年龄组学生进行比较.结果 2010与2005年相比,柯尔克孜族中小学生身体素质各项指标除个别年龄段下降外,均呈现提高趋势,且素质指标多数年龄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O1).结论 应继续加强新疆柯尔克孜族中小学生体育锻炼,扩大“蛋奶工程”覆盖面,加强营养干预,通过改变柯尔克孜族家庭传统生活方式等措施,进一步缩小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

    作者:毕存箭;杨俊敏;武杰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阈下抑郁高中生抑郁症状追踪研究

    目的 探讨阈下抑郁高中生的自身认知和生活事件对其抑郁症状的影响,为提高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提供依据.方法 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和自身认知问卷等自评量表对143名阈下抑郁高中生追踪调查2 a,用多层线性模型分析数据.结果 阈下抑郁的终生发生率为22.9%;生活事件(b=0.16,P<0.01)和自身认知(b=1.74,P<0.05)可预测追踪期间抑郁症状的变化;生活事件和自身认知的交互作用也可预测追踪期间抑郁症状的变化(b =0.04,P<0.05).在遭遇生活事件后,自信心较低者抑郁症状会明显高于自信心较高者,而且随着生活事件应激水平的增加,自信心较低者抑郁症状加重的速度也会明显高于自信心较高者.结论 生活事件会加得抑郁症状,而自信心较低会加强这一影响.

    作者:杨娟;凌宇;姚树桥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深圳市2006-2010年中小学生伤害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深圳市中小学生伤害流行规律,为中小学生伤害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基于网络直报的中小学生伤害监测信息系统,于2006 -2010年对深圳市7个行政区的22所监测点校(小学11所,初中7所,高中4所)开展伤害监测.结果 2006-2010年4学年报告年伤害发生率在0.80% ~1.16%之间,男生多于女生.伤害原因以跌倒/坠落伤多(61.53%),伤害多发生于体育活动时(37.52%),伤害性质中以骨折多(30.91%),伤害部位则以上肢(43.44%)多.结论 加强运动伤害干预对于减少中小学生伤害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周丽;吴宇;吴小敏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粤西2所高校教职工高尿酸血症及其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粤西高校教职工高尿酸血症患病率及其危险因素,为相关疾病的病因学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粤西2所高校1 260名教职工为研究对象,进行一般资料、家族史和生活方式及饮食习惯的问卷调查和血压、身高、体重、腹部B超、心电图及血尿酸、血糖、血脂、肝肾功能等检测.对不同性别间分组分别进行高尿酸血症组与尿酸正常组生活方式、饮食习惯及临床指标的比较,对尿酸水平的影响因素进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粤西高校教职工高尿酸血症总患病率为16.4%,其中男性为27.7%,女性为6.9%,男性明显高于女性(x2 =99.0,P<0.01).与尿酸正常组相比,男性高尿酸血症组的体质量指数、血压、血尿酸、血清三酰甘油、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肌酐、尿素氮值均明显增高(P<0.01或P<0.05);女性体质量指数、收缩压和肌酐值高于尿酸正常组(P<0.01或P<0.05).男、女高尿酸血症组的超重与肥胖、代谢综合症、血脂异常、脂肪肝、高血压、肌酐升高和不良生活方式及饮食习惯的发生率均明显增高(P值均<0.01).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超重与肥胖、高血压、高三酰甘油血症和肌酐升高是影响男性血尿酸水平的主要相关因素,而女性血尿酸水平的影响因素主要是超重与肥胖和血脂异常.结论 高尿酸血症是危害粤西高校教职工的主要慢性病之一.心脑血管病和代谢病的多种危险因素与高尿酸血症相关,超重与肥胖和血脂异常是男、女血尿酸升高的共同危险因素,高血压和肾功能受损主要是男性血尿酸升高的危险因素.

    作者:陈光英;滕红霞;汪德凤;邓桂娣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环境感知系统与高中生吸烟行为的关系

    目的 探讨北京市高中生吸烟行为与环境感知系统中各因素的关系,为开展青少年控烟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方便选取北京市重点高中、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各1所,采用青少年健康与发展问卷中文版调查1 325名高中生,并对影响高中生吸烟的环境感知系统中各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高中生尝试吸烟报告率为26.6%(男生35.5%,女生18.4%),现在吸烟报告率为8.8%(男生14.2%,女生3.9%).高中生吸烟行为与环境感知系统有密切关系,来自同伴和邻居的吸烟榜样是增加高中生吸烟行为的重要危险因素.结论 改善环境感知系统有利于预防和控制青少年吸烟.

    作者:李融;马迎华;庄丽丽;吕晓静;胡芳;赵海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北京市城乡学生腰围臀围腰臀比分析

    目的 了解2010年北京市7~18岁中小学生腰围臀围和腰臀比的年龄、性别特征,为学生体质健康研究资料提供有益补充.方法 对2010年北京市体质调研7~18岁中小学生的腰围、臀围和腰臀比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男生腰围均值、腰臀比高于女生;城区男生臀围均值高于女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P<0.01),郊区男、女生臀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腰围均值12岁前有随年龄增长而增加的趋势.学生臀围均值有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的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城区男生腰围均值高于郊区男生(P<0.05);城区女生腰围均值与郊区女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城区男女生臀围均值大于郊区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城郊区男生腰臀比均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郊区女生腰臀比均值高于城区女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北京城乡7 ~18岁学生腰围、臀围和腰臀比随年龄变化总趋势一致,但城乡各指标间年龄、性别特征存在差异.

    作者:邬盛鑫;夏天;杨忠;安康;尹丽君;王东江;宋玉珍;刘淑娟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工作成瘾量表在高校教师中的信效度检验

    目的 检验工作成瘾量表在高校教师群体中的适用性,为高校教师工作成瘾研究提供有效的测量工具.方法 使用工作成瘾量表中译本,对409名哈尔滨、长春、大连的高校教师进行正式测量,检验各项信、效度指标.结果 项目分析后的10题工作成瘾量表Cronbach'sα系数为0.86,重测信度为0.76.该量表包含过度工作和强迫工作2个因素.验证性因素分析表明,双因素模型的拟合指标x2/ df,RMSEA,GFI,AGFI,NFI,CFI分别为3.84,0.08,0.94,0.90,0.86,0.87,该模型在男、女组具有不变的结构.工作成瘾与工作倦怠效标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结论 修订后的中文版工作成瘾量表信、效度较高,可在高校教师职业心理健康等相关研究中使用.

    作者:张琳琳;马世超;梅松丽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北京海淀区中小学生BMI与素质指标相关性分析

    目的 探讨北京海淀区中小学生BMI与体质指标之间关系,为客观评价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抽取海淀区7~18岁中小学生1 100名为研究对象,应用方差分析、相关及偏相关对各项人体测量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各身体素质指标水平在不同BMI等级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控制年龄、性别的影响后,BMI与握力(r=0.30)、50 m跑(r=0.17)、50m×8往返跑(r=0.45)、男生1 000 m(r=0.49)、女生800 m跑(r=0.29)呈显著正相关;BMI与斜身引体(r=-0.26)、引体向上(r=-0.28)、立定跳远(r=-0.23)、仰卧起坐(r=-0.13)呈显著负相关.结论 随着超重、肥胖学生比例的增加,对身体素质评价的影响也在增大;需要建立更为客观的学生体质健康综合评价体系.

    作者:杜杰;邬盛鑫;杨忠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青海省596名女大学生血压水平分析

    血压是反映人体心血管系统发育和机能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是反映大学生体质健康的生理生化指标[1].以往研究较多的是血压值增高与生活习惯的相关关系[2-3].该文采用青海省2010年10-11月进行的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调研数据,通过对女大学生生活方式与血压水平的调查,探讨青海省高校来自农牧区女大学生血压偏低与生活方式的相关性,为采取有效干预措施提供可靠依据.

    作者:李建英;杨国财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团体心理咨询对有心理问题大学生的效果评价

    现有的研究认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影响个体的主观幸福感、成就动机、情绪反应和学习适应[1-4].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5].如何才能提高大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心理健康状况是每一个老师、学生和家长关心的问题,笔者对吉林建筑工程学院有中度以上心理问题的大学生进行了连续8次的团体心理咨询,旨在研究团体心理咨询对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和学习成绩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胡春红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有自杀意念大学生心理特征分析

    目的 了解有自杀意念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个性、自卑感及其影响因素,为提出相应的预防对策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 - 90)、艾森克个性问卷(EPQ)、自卑感量表(FIS)、自杀态度问卷(QSA),对分层整群抽取的河南科技学院765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筛选自杀意念学生,并采用同归分析方法研究自杀意念与各种心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大学生自杀意念报告率为15.9%,性别、本专科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有自杀意念者SCL - 90总分及10个因子得分均高于无自杀意念者;有自杀意念的内外向(E)和掩饰性(L)得分较低,神经质(N)和精神质(P)得分较高;自杀意念者的自卑总分、自我价值、社交自信、体能自信分数高于无自杀意念组;有自杀意念者在对自杀行为性质的认识及对安乐死态度方面得分低于无自杀意念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自杀意念与心理健康、自卑感、N分、P分正相关,与E分、L分负相关.结论 有自杀意念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较差,人格缺陷明显,自卑感强,对自杀持较宽容态度.应关注睡眠差,有精种质、神经质特征,以及对自杀行为持认可态度的人.

    作者:王冰蔚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室内装修污染对学龄儿童肺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室内装修污染对学龄儿童肺功能的影响,为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提供依据.方法 对泰安市城区5所小学的二~四年级(7 ~10岁)学龄儿童进行调查,内容包括居室内装修状况、室内空气污染指标监测及儿童肺功能.结果 随居室装修时间的延长,室内空气中甲醛、苯、总挥发性有机物的超标率均有所下降(P<0.0l);有室内装修家庭的学龄儿童的肺功能各项指标均低于无室内装修组(P<0.0l);甲醛浓度超标家庭的学龄儿童肺功能指标低于未超标者(P<0.01).结论 室内装修污染尤其是甲醛浓度超标可能影响学龄儿童的肺功能,对儿童呼吸健康造成危害.

    作者:刘风云;肖运迎;孙铮;唐小蕾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大学生社会支持依恋及应激与抑郁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探讨社会支持、依恋和应激对大学生抑郁的影响,为大学生抑郁的干预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法,抽取湖南大学财经学院和中南大学二、三年级大学生647名进行调查.在完成了包含负性生活事件、社会支持、依恋和抑郁症状在内的首次测评1个月后完成负性生活事件和抑郁症状的追踪测评.结果 大学生社会支持网络大小、支持满意度和安全依恋与抑郁均呈负相关(r=-0.44~ -0.18,P值均<0.01),应激、不安全依恋与抑郁均呈正相关(r=0.20 ~0.44,P值均<0.01);路径分析显示,社会支持(满意度、网络大小、亲密性)、应激可通过不安全型依恋间接作用于抑郁,不安全型依恋是社会支持对抑郁作用的中介变量.结论 社会支持、依恋与应激的相互作用可以增强对大学生抑郁的预测性;不安全型依恋是社会支持、应激对抑郁作用的中介变量.

    作者:邹涛;姚树桥;代晖;朱熊兆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广州大学城学生发热症状监测系统的建立与应用

    目的 对广州大学城学生发热症状监测系统的建立与运行状况进行分析,为深化流感防控提供借鉴与参考.方法 建立广州大学城发热症状监测系统,收集汇总10所高校每日报告的流感样病例就诊数据,对预警信号进行排查与处置.结果 2008 - 2010年广州大学城流感样病例就诊率为0.96% ~ 16.39%,平均为4.10%,在每年的6-7月形成活动高峰,与全市哨点医院监测结果显著相关(r=0.697,P<0.01).发出预警信号49个,确定流感暴发13起.采取控制措施后13起暴发疫情持续时间为l~6d,中位数为4d,每起疫情发病8 ~21人,全部被控制在原发班级或宿舍内.结论 广州大学城学生发热症状监测系统对流感等呼吸道疾病疫情的早期预警起到了积极作用.

    作者:李铁钢;杨智聪;袁俊;练桂雄;宋晓红;王玉林;李美霞;柳洋;陆剑云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北京海淀区2005-2010年学生贫血状况分析

    目的 了解北京市海淀区中小学生缺铁性贫血状况动态变化,为制定有针对性的贫血干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分层随机整群抽取海淀区全国体质调研点校7,9,12,14,17岁汉族学生,采用WHO推荐的氰化高铁法和贫血诊断标准进行筛查,比较2010年和2005年海淀区学生贫血检出率.结果 2010年海淀区中小学生贫血检出率为4.7%,低于2005年的9.1%(P<0.05);女生贫血检出率降低5.5个百分点(P<0.05).2010年以边缘性贫血为主,占88.0%.7岁年龄组学生贫血检出率高,之后随年龄增长而下降(P<0.01).结论 海淀区中小学生贫血检出率较低,且呈下降趋势.应采取综合防治措施,进一步巩固防治成效.

    作者:赵晶;李宏仁;邬盛鑫;安康;刘淑娟;刘建伟;杨巧玲;罗纳;朱霖;贾利 刊期: 2011年第11期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