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新生儿重度窒息的抢救措施

林秀玲;罗丽莉;纪楚蓉

关键词:新生儿, 重度窒息, 抢救
摘要:目的 探讨新生儿重度窒息抢救的措施.方法 对我科自1999年2月~2005年5月从阴道分娩的4 209个新生儿中出现的15例重度窒息患儿,进行抢救并分析.结果 15例患儿经过医护人员的积极抢救治疗,抢救成功,取得满意效果.结论 临床护理人员对新生儿重度窒息的抢救应在熟悉其病因、正确熟练掌握各种处理方法的基础上争分夺秒地进行,才能达到有效的目的.
国际护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妇科腹腔镜手术与体位相关的并发症分析与护理对策

    目的 探讨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体位设置的重要性.方法 通过临床实践明确腹腔镜妇科手术对体位的要求.结果 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的体位需随病情的要求而调整.结论 正确安置病人的体位不仅能提高手术效率,而且可以预防相关并发症.

    作者:张丽;王艳梅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维持钙平衡的生理意义

    钙离子是体内含量丰富的阳离子之一,是构成骨骼的矿物质.它具有兴奋心脏、调整心率、收缩心肌、骨骼肌及平滑肌的作用,也可应用于心肌梗死及药物治疗.此外,钙离子在血液凝固、细胞损伤及死亡过程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钙离子水平主要是由肾脏维持和调节的.

    作者:王永明;麻超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婴儿抚触护理的研究进展

    婴儿抚触是通过医护人员或父母对婴儿进行科学的、温和的爱抚,以促进婴儿健康发育的一种方法,本文从婴儿抚触的方法及时间、抚触对婴儿生长发育的影响,以及抚触对疾病转归的影响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作者:李英;王琼莲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老年慢性肾功能衰竭病人的健康教育

    慢性肾功能衰竭是在各种慢性肾实质疾病的基础上,缓慢地出现肾功能减退而致衰竭.病人肾功能衰竭可出现肾小球滤过率降低、血肌酐显著升高、贫血较明显、夜尿增多及电解质失调,亦可有轻度胃肠道、心血管和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为了提高慢性肾功能衰竭病人的生活质量,我们对30例慢性肾功能病人进行健康宣教,取得了一定成效,现总结如下.

    作者:阚秀芬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健康宣教流程对护理质量的影响

    目的 了解新健康宣教流程是否满足病人实际需要.方法 对病人采用问卷式、口头调查、现场评议等方法评价健康宣教流程.结果 新流程取得了让病人和医生都非常满意的成绩,满意度及病人的健康行为均呈现出高值.结论 新流程可以适应新时期病人的健康需求.

    作者:许鑫;周立;李丽霞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60例前列腺癌患者围手术期健康知识需求与分析

    目的 探讨前列腺癌患者围手术期健康知识的需求内容.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表,对60例住院患者进行相关健康教育需求的问卷调查,根据不同层次患者的需求,有目的性、针对性地完善健康教育.结果 患者对健康教育知识普遍需求,问卷调查反馈的5个方面内容中,对疾病相关知识的需求显得尤为重要,依次分别为术后处置、患者及家属心理需求、术前术后相关知识、出院指导方面的需求.结论 对前列腺癌患者在治疗护理期间的健康教育,应根据患者需求的不同,采取分阶段、多种形式的实施方法,逐步完善教育计划内容.同时应重视对家属社会支持系统的健康教育,以便共同配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及生存质量.

    作者:杨明莹;王云娥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公共安全退休金:护士应该有个说法

    21世纪美国护理的短缺与其他任何一种劳动短缺是不同的.该问题的研究结果是提高报酬和改善工作条件.然而,这并没有激励人们继续从事护理工作,甚至仍有人逐渐离开护理行业.我们必须找到解决办法,以免出现危机.

    作者:王颖琦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直肠癌术后造口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影响低位直肠癌乙状结肠造口患者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以寻找提高其生活质量的护理对策.方法 对50例患者于术后3个月进行生活质量问卷调查.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50例患者生活质量平均分为27.35±3.14,生活质量好者31例(62.0%)、差者19例(38.0%);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识(β=1.184)、对治疗的态度(β=1.175)及婚姻家庭配合(β=0.547)为影响其术后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结论 乙状结肠造口患者生活质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心理因素与生活质量存在密切关系.为患者提供精神心理支持、各方面给予积极的护理干预,是提高其生活质量的有效措施.

    作者:郭云珍;郭再兰;朱连荣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妊娠合并急性脂肪肝成功抢救1例的护理体会

    妊娠分娩合并症和并发症的发病率较高,但妊娠合并急性脂肪肝(AFLP),临床上较少见,一旦发生,对孕产妇的危害较大,死亡率也较高[1].我科于2005年9月20日收治了1例妊娠合并急性脂肪肝并发肝、肾功能不全、DIC的患者,抢救成功.现将护理报告如下.

    作者:刘志前;郑军廷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以护士为主导的停用机械通气的评价标准

    机械通气是利用呼吸机将人工控制的气流进入肺脏和由肺排出的过程,可用于呼吸骤停、急性肺损伤、重危病人及手术时的呼吸支持.普遍认为尽早停用呼吸机可减少院内感染、降低死亡率,Crooker注意到:停用呼吸机的时间与住ICU时间长短及呼吸机的副作用有直接关系.

    作者:鲁华;李慧敏;乔瑛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临床护理服务理念新思路探讨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医院作为医疗服务机构要想生存和发展,必须走向市场.我们必须意识到服务意识在医院管理中的重要地位,它是医院立足于社会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一个改革方向.不仅为人民健康事业提供高质量医疗保健服务,而且对医院员工自身素质的全面提高也有深远意义[1].

    作者:金玲;于静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抑郁焦虑病人心理的影响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抑郁焦虑病人心理的影响.方法 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Zung氏抑郁自评量表(SDS)对100例脑卒中抑郁焦虑病人的情绪状态进行评定并与国内常模比较,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常规治疗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包括:行为干预、生物反馈、放松训练、支持性心理治疗等,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治疗及护理,将两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脑卒中病人存在明显的抑郁焦虑心理,与国内常模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观察组经护理干预后症状明显改善(P<0.01).结论 对脑卒中抑郁焦虑病人应实施常规的多层次的护理干预.

    作者:周玉珍;谢晓燕;朱玉真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心血管健康的危险评估

    心血管疾病是全世界面临的健康问题,在发展中国家亦日益突出.目前每33 s就有1人死于该疾病.自1919年以来,该病已居美国死亡病例的首位.有资料证实,当前美国已确诊的心血管疾病病人约6 100万,每年的花费达300亿美元.

    作者:孙惠娟;李琳章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运用家人在场心肺复苏病例研究进行临床伦理教育

    重症监护护士常发现自己处于伦理挑战中,但在基础教育中他们几乎从未受过应对这些敏感问题的准备.该文提供一个家人在场心肺复苏(CPR)的病例研究,使学习重症监护课程的学生在作伦理决策时得到宝贵的经验,为将来处理不可避免的两难选择做好准备.

    作者:龚丽娟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急性谵妄症

    一位76岁的妇女,昨天施行右髋部骨折手术,术后送入骨科,开始她很愉快,也很合作,但几小时后逐渐出现了异常,表现出惊恐并喊叫妈妈,并坚持说现在是1966年,她还说曾关在监狱里.

    作者:张杰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儿童死亡后居丧父母悲伤护理研究现状

    儿童死亡是父母生活中遇到的严重负性生活事件.相对于成人死亡而言,父母悲伤反应强烈,不仅影响到其身心健康和彼此之间的关系,还会进一步影响到整个家庭乃至社会.该文从儿童死亡对家庭产生的应激和影响,父母悲伤反应的影响因素及相应的干预措施三方面进行了综述.

    作者:刘霞;陈京立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护垫的选择和使用

    在英国,通常由国家卫生局或医院的供应部门提供可吸收护垫.护垫是免费供应的,但是为了符合地方和国家的法令,护垫的选择和使用受到限制.为了解决这个矛盾,护垫的基准应包括一个涉及到病人使用护垫的权力和卫生部门关于产品供应的正式的主要原则的因素.

    作者:赵晓辉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导师教学方法的示范作用

    角色示范是临床工作中通过举例、模仿来学习的一种方式,通过老师的角色示范,学生可以发现隐蔽在临床工作中的专业知识.角色示范分为积极的角色和消极的角色示范行为.积极的角色示范行为一方面可使学生热爱护理事业,掌握熟练专业技能,并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另一方面指导老师通过与学生相互配合、举例、示范临床操作的教学过程,培养老师热爱教学、关心和关注学生及患者;而消极的角色示范则相反.因此,角色示范可能是为有效的教学方法.

    作者:胡兰新;雷珺;邹帆;刘朝霞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ICU苏醒病人的护理体会

    目的 探讨ICU苏醒病人的护理及体会.方法 对616例苏醒病人采取保持呼吸道通畅、心理护理、改善监护环境等多元化护理措施.结果 616例中除1例神经外科病人由于血压高未能返回病房外,其余均平稳的渡过苏醒期,安全的返回病房.结论 有效的护理措施可以使病人安全平稳的渡过苏醒期,避免苏醒期意外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曲冬梅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两种护理模式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效果的对比研究

    目的 探讨两种护理模式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不同效果.方法 选择186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和个性化护理组,个性化护理组在实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针对患者本身特点实行个性化护理.收集两组出院后再住院和死亡人数.结果 个性化护理组有减少再住院和死亡的趋势,与常规护理组相比,个性化护理组在出院后6个月、8个月和10个月期间再住院人次显著性减少(P<0.05),且个性化组干预次数与再住院次数之间呈负相关关系.结论 个性化护理模式是适合我国国情的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有效方法之一.

    作者:孙云华;张惜春;韩睿书;林燕;刘惠平 刊期: 2006年第11期

国际护理学杂志

国际护理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 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