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玲;张伟
世纪之交,随着计算机技术、现代通信技术、网络技术的发展,人类社会迈入了一个以信息技术为中心的新的历史时代。这一时代显著的标志就是全球范围内网络革命以及这场革命所组成的网络环境。尽管人们对“知识经济”的研究还刚刚开始,但作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标志的知识与信息的资源地位日益突出,它们在社会与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价值愈来愈大。在这种形势下,有必要思考如何适应新世纪情报工作的新挑战。
作者:徐文怡 刊期: 2001年第04期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CAJ-CD)是由清华大学主办的我国第一个大型全文学术期刊网络数据库。它收录了1994年至今我国正式出版的中英文自然科学、工程技术、人文和社会科学期刊5?000余种,分为理工A、理工B、理工C、农业、医药卫生、文史哲、政治经济、法律教育与社科综合、电子技术与信息科学类共9辑。CAJ-CD的Intranet 版是1999年新推出的web版检索系统,收录数据与CAJ-CD内容相同,但在检索功能方法有了较大的改进。本文对其检索系统的新增功能及检索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意在引起有关方面对该数据库质量的重视,使其真正成为我国具有代表性和有权威性的电子期刊。
作者:周潇洒 刊期: 2001年第04期
MEDLINE数据库收录范围广,报道速度快,编制质量高,并且使用方便,一般时差为3-6 个月,年收录文献40万余篇,其中英文文献占87.4%。本文对该数据库收录我国文献的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显示,MEDLINE对我国文献的年收录量约占其该年度文献总量的1% ,平均报道时差为18.8个月。
作者:刘春华 刊期: 2001年第04期
1 入世后基层医学图书馆受到的影响 作为地市级基层医学图书馆,在发展医学科学、预防与控制疾病、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等方面的作用愈来愈明显。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渠道不断拓展,信息量剧增,信息全球化给基层医学图书馆带来冲击的同时,也包含着机遇。基层医学图书馆由于发展缓慢,多数仍停留在落后的传统管理方式和服务水平上;其设备、人员和现有文献信息服务手段满足不了用户日益增高的要求。这给基层医学图书馆文献信息服务工作带来了压力。
作者:黄和珍 刊期: 2001年第04期
全国医学文献资源共享网的“医学期刊资源建设与共享协作组”,负责组织全国高等医药院校的期刊订购协调工作。在全国实现了重要外文期刊基本上不再盲目减削,尖端与实用性强的新刊自觉引进的目的。另外,还对期刊合作订购协调的目的、协调中的分工原则与选刊范围及工作步骤、未来的展望等方面进行了讨论。
作者:刘树春;熊第志 刊期: 2001年第04期
随着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人类社会逐渐进入信息时代,各种计算机网络系统提供的快捷、准确的知识和信息服务,对图书馆产生了强烈的冲击,给读者服务工作带来了挑战和机遇。本文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谈谈医院图书馆在信息时代的读者工作。
作者:史志清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知识经济时代的显著特征之一,就是信息产业作为社会经济的支柱性产业得到空前发展。其中,信息服务业将扮演极为重要的角色。音像资料(主要指录像带,VCD,D VD等)作为知识信息的重要载体之一,以其形象生动,声形并茂的特点,在众多信息服务方式中占据愈来愈重要的位置。尤其在医学信息的传播和教育中,日益受到图书馆工作者的重视和广大读者的青睐。但是,目前音像资料在出版、采集、编目等多方面都存在一些问题,给音像资料管理和服务带来诸多困难,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医学信息的传播和利用,妨碍了新技术、新成果的迅速推广和应用。如何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使这一颇具优势的信息载体发挥其应有的效益,是音像资料管理者的迫切任务。
作者:赵苏玲 刊期: 2001年第04期
我馆属中小型图书馆,在流通中普遍感到难解决的问题是有的医护人员借书归还不及时,影响了书刊流通和他人查阅,使书刊得不到充分的利用,有些新的医疗技术不能更广泛、及时地应用到临床上,影响了本院医疗的救治水平。面对这种情况,我们曾采取扣科室的分,罚款的办法,但仍存在滞还问题。
作者:高从香;任鹏;任冬梅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结合当前中医药院校图书馆文献入库的实际情况,阐述了现代中医药文献信息的特点、需求与发展趋势,提出了加强中医药文献信息开发与利用的建议。
作者:李政 刊期: 2001年第04期
随着我国残疾人事业的发展,残疾人康复的文献信息工作也发展起来。“残疾与康复”的文献信息工作从无到有,从零散到系统化建设;从传统化建设到应用现代化手段服务,对加速我国残疾人康复事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作者:谢德利 刊期: 2001年第04期
医院图书馆能否在医教研中充分发挥作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参考咨询信息服务工作的开展。1 藏书建设与信息素质 信息素质,系从信息的角度去理解和评价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各种现象、观点和行为。它既是人们对信息价值的充分肯定,同时也是人们自觉利用信息进行自我更新的动力之源。能够敏锐地感受和发现有用信息,习惯于以信息的思维方式解决问题。要开发利用信息资源,首先要强调藏书的质量和数量。为此采编人员应具备相当的信息素质。要加强学习,拓宽知识面,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才能构筑良好的信息网络,从而恰当地分析书刊的内容范围、专业程度、学科深度等,达到有针对性地采集高价值文献的目的。
作者:王庆芳;崔玉 刊期: 2001年第04期
根据国家教育部的指示,由原佳木斯医学院、佳木斯工学院、佳木斯师专和佳木斯大学4所院校合并,成立了新佳木斯大学。合并后,原4所院校的图书馆也随即合并,组建为佳木斯大学图书馆。从历史和现实的情况出发,设总馆,总馆下设3个分馆,一个直属阅览室和8个职能部门,典藏部是这次组馆后新设立的部门。经过近两年的实践,我们对高校图书馆典藏部的工作性质及主要职能,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作者:吴国臣 刊期: 2001年第04期
高校依托教育科研网先后建立了自己的校园网,而图书馆网络又是校园网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校园网上信息资源的主要提供者。作为收集和整理信息资料的图书馆,凭借自身的资源优势,为使用户在网上更快地获取更多、更新、更有用的信息资源,应该努力做好图书馆网络的建设和文献数据库的建设。
作者:李小刚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前,高校文检课的教改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进展,但绝大多数院校在课程内容的设置上范围狭窄,严重阻碍了学生对其他学科的了解和掌握。近几年我们在总结以往文检课的基础上,对不同内容的文检课实习题编写出实习手册,通过实践,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1 本科生教学内容及实习题选择 我校对本科生开设文检课已成为必修课,其内容包括文献检索学基础、中文医学检索工具、医学专利文献索引、 IM、CA和BA以及计算机检索等。其中教学的重点内容和实习部分为:《中文科技资料目录》(医药卫生)(简称《中目*医》),IM,CA和计算机检索。对在校生中的本科生在教学中要求初步树立他们的情报意识,熟悉情报检索的原理以及掌握各种检索工具的使用方法。
作者:陈志强;王小苹 刊期: 2001年第04期
在图书馆的藏书建设中,藏书剔除工作是藏书建设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文献信息资源建设中,既要重视文献的精选精购,又要根据用户需求对现有馆藏进行剔除,使藏书永远处于佳状态,并使馆藏图书得到充分利用,才能使图书馆充满活力。但藏书剔旧工作涉及的问题较多,比较复杂。因此,在剔除之前要组织专职的藏书剔除人员,制定藏书剔除的原则、范围、步骤及应注意的问题和剔出后的处理等。切实可行的藏书剔除措施是提高藏书活力,优化藏书结构的重要措施。
作者:符加广 刊期: 2001年第04期
论述了新环境下信息资源除印刷型载体外,电子出版物整合进入图书馆,改变了图书馆信息资源的类型,信息服务将以印刷型为主,逐步转变为以数字化、网络化信息资源为主。
作者:黄秀凤 刊期: 2001年第04期
世界正进入信息时代,数字化图书馆已成为现代化图书馆追寻的目标。美国正以巨额投资兴建数字化图书馆,向全国学生提供所有馆藏资源。在我国,国家图书馆建立在因特网上的网站,至1999年6月底,提供各类书目数据500万条,日均网上用户访问量达50万人次。此外,各类院校、机关、科研单位的信息中心,现代化网络技术的应用程度也已经有了空前的提高,网络环境成为人们获取知识信息的一种主要渠道。目前,全世界很多图书馆正在建立数字化的馆藏,以期实现信息资源的全球化。
作者:王淑秀 刊期: 2001年第04期
我院是三级乙等医院,现有职工近1?000人,床位50 0余张。图书馆藏书约有2万册。订购中外文期刊200余种。随着医院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图书馆工作也必须适应这种形势的需要。1 服务工作的现状1.1 经费问题经费窘迫和文献数量急剧膨胀,使得有限的图书经费难以采购到所必需的书刊,不能满足读者要求,因此图书馆不得采取砍掉价格高的书刊,这种作法既违背了采购图书的科学性原则,又影响了馆藏文献信息的来源。
作者:陈丽君 刊期: 2001年第04期
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数据库(CMCC)是解放军医学图书馆开发的医学文献目录型数据库。该数据库具有信息容量大、收录范围广、更新周期短、文献检出率高、检索速度快等优点,受到广大用户的欢迎。我院已把CMCC列入医学文献检索课的内容,并设专门实习课,指定图书馆工作人员带教,对教师分期分批地进行上机培训。现将我院2000年CMCC机检情况分析如下。
作者:李莉 刊期: 2001年第04期
情报信息是决定医院科研、教学、临床发展的重要因素,在信息时代的今天更显重要。我院情报信息工作遵循知识创新的理念,结合医院科研工作对情报信息的需求,围绕立项、研究、总结、申报成果等环节及时提供新颖、科学、实用的情报信息服务,取得了满意的效果,较好地发挥了知识和情报信息集散地的作用。如何更好开展情报信息服务,促进医院科学研究是我们认真研究的课题。
作者:李宝兴 刊期: 2001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