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德利
1 采用信息技术的必然性1.1 大环境已具备据不完全统计,因特网已有600多个大型联网图书馆,400多个联网学术数据库,2000多种网上杂志。1994年我国以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为核心的北京中关村地区书目文献信息共享系统NCFC(又称“中国国家计算机网络设施”)为标志,使中国成为第71个国家级网络联入因特网。到1997年4月,已建成四大骨干网CSTNET(中国科学技术网),CERNET(中国教育科研研网),ChinaNET(中国公众多媒体信息网),ChinaGBN(中国金桥信息网)。1998年,STINET(中国科技信息网)也建成。另外,光盘电子出版物从数量和质量上,取得了迅猛发展。20世纪90年代初,各种类型的数据库已达806个,其中较大类型的就有300 多个。这些都为图书馆现代化建设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为资源共享打下良好的基础。
作者:江丽丽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笔者认真分析了医药院校图书馆的特点,并对国外医学图书馆开展的服务项目进行了研究,认为医药院校图书馆的信息服务工作还有非常广阔的空间,可以大力开展以下几项工作。1 根据循证医学原理,开展检索与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服务 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 Medicine,EBM)指全面、系统地收集、整理和应用所获得的好的客观证据,对病人个体作出合理的临床决策,即制订、实施有科学依据的诊断治疗方案。EBM是20世纪90年代医药学领域的新兴学科,它的产生是现代信息学、流行病学、临床医学结合的典范。
作者:马路;王杰贞;赵琼瑶 刊期: 2001年第04期
世纪之交,随着计算机技术、现代通信技术、网络技术的发展,人类社会迈入了一个以信息技术为中心的新的历史时代。这一时代显著的标志就是全球范围内网络革命以及这场革命所组成的网络环境。尽管人们对“知识经济”的研究还刚刚开始,但作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标志的知识与信息的资源地位日益突出,它们在社会与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价值愈来愈大。在这种形势下,有必要思考如何适应新世纪情报工作的新挑战。
作者:徐文怡 刊期: 2001年第04期
本文就西部医院图书馆存在主要问题和对策加以探讨。1 主要问题1.1 观念陈旧、认识不足观念陈旧是影响发展的主要因素,西部是多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改革开放20多年来,西部地区的面貌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人们的观念也不断地更新。但西部人传统的观念却仍根深蒂固,在医学情报信息工作中明显滞后于东南沿海各省市。西部各级医院对图书馆普遍重视不够,对图书情报信息工作在医院发展中的作用认识不足。21世纪是信息化时代,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高密度存储技术已成为时代的特征。我们还没有充分认识到医学图书馆所面临的这一新特点。当今信息服务的时间、空间、类型、范围及提供信息服务的质量和价值等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因此改变原有工作方式、管理方式和知识结构显得非常必要。发展面向网络化的医学情报事业,加快步伐向数字化图书馆进军,才能适应知识经济和西部大开发的需要。
作者:李宝兴;何冰 刊期: 2001年第04期
在新的信息环境中,各种类型的文献和信息愈来愈丰富,图书馆读者和用户的需求也日益增长,给图书馆采访人员提出了新的课题和挑战。特别是近年来电子信息资源的不断涌现,“实体馆藏+虚拟馆藏”已成为馆藏这一概念的完整含义。要利用有限的经费建成佳馆藏文献体系,大限度地满足读者和用户的需求,迫切要求图书馆工作人员遵循文献工作内在规律,根据读者需求的特点,制定出科学的、合理的馆藏发展政策。
作者:龙旭梅;李亚萍;郝继英;佘丽君 刊期: 2001年第04期
在图书馆的藏书建设中,藏书剔除工作是藏书建设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文献信息资源建设中,既要重视文献的精选精购,又要根据用户需求对现有馆藏进行剔除,使藏书永远处于佳状态,并使馆藏图书得到充分利用,才能使图书馆充满活力。但藏书剔旧工作涉及的问题较多,比较复杂。因此,在剔除之前要组织专职的藏书剔除人员,制定藏书剔除的原则、范围、步骤及应注意的问题和剔出后的处理等。切实可行的藏书剔除措施是提高藏书活力,优化藏书结构的重要措施。
作者:符加广 刊期: 2001年第04期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图书馆事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图书馆开始逐渐成为文化的殿堂、信息的枢纽、没有围墙的大学、继续教育培训中心、精神文明建设的基地、优质服务的窗口、文化活动的中心,体现出了现代图书馆多功能的发展趋势。图书馆的这些重大进展为图书馆的文献信息服务开辟了新的领域、新的途径和新的方法,使现代图书馆的文献信息服务工作发生了重大改变。
作者:郝俊勤 刊期: 2001年第04期
论述了新环境下信息资源除印刷型载体外,电子出版物整合进入图书馆,改变了图书馆信息资源的类型,信息服务将以印刷型为主,逐步转变为以数字化、网络化信息资源为主。
作者:黄秀凤 刊期: 2001年第04期
随着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人类社会逐渐进入信息时代,各种计算机网络系统提供的快捷、准确的知识和信息服务,对图书馆产生了强烈的冲击,给读者服务工作带来了挑战和机遇。本文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谈谈医院图书馆在信息时代的读者工作。
作者:史志清 刊期: 2001年第04期
20世纪90年代以来,爆发了以因特网为基础,以数字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代表的第五次信息传播革命。作为收集、整理和保存文献资料并向读者提供利用的图书馆便受到了极大的冲击与挑战,若不随之而变,便很难适应经济、科技、文化、教育和人们社会生活模式的发展变化要求,将被新的信息机构所取代。目前,我国的国家图书馆、科学院图书馆、部分经济发达地区的省市图书馆以及被列入“211工程”的重点大学图书馆在国家的重点投资下,已纷纷接入因特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网络环境中获得了极大的发展,给用户带来了极大的便利。而我国数量众多的中小图书馆,由于资金紧张与人才匮乏,绝大多数都还在以被动的传统模式运作,陷入了困境。面对新世纪,中小图书馆如何发展变化以顺应信息时代的大潮呢?
作者:冯玉冰;殷占先;朱林 刊期: 2001年第04期
我院是三级乙等医院,现有职工近1?000人,床位50 0余张。图书馆藏书约有2万册。订购中外文期刊200余种。随着医院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图书馆工作也必须适应这种形势的需要。1 服务工作的现状1.1 经费问题经费窘迫和文献数量急剧膨胀,使得有限的图书经费难以采购到所必需的书刊,不能满足读者要求,因此图书馆不得采取砍掉价格高的书刊,这种作法既违背了采购图书的科学性原则,又影响了馆藏文献信息的来源。
作者:陈丽君 刊期: 2001年第04期
全国医学文献资源共享网的“医学期刊资源建设与共享协作组”,负责组织全国高等医药院校的期刊订购协调工作。在全国实现了重要外文期刊基本上不再盲目减削,尖端与实用性强的新刊自觉引进的目的。另外,还对期刊合作订购协调的目的、协调中的分工原则与选刊范围及工作步骤、未来的展望等方面进行了讨论。
作者:刘树春;熊第志 刊期: 2001年第04期
1 我馆寻求发展的背景 信息科技的迅猛发展,给予信息资源的开发和信息技术的应用创造了宽松的条件,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许多图书馆都已经采用先进的自动化、网络化管理系统和服务方式建设自己的图书馆,以适应时代的步伐。我所作为药品监督管理的一个法定专业检验机构,为保证人民用药安全,充分利用先进的科技知识武装我们的队伍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也是促进药检工作高效率、高质量、高水平发展的要求。我馆作为药检所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药检文献资料的集散地,要跟上改革步伐,就必须实现现代化管理。
作者:楼玲;张伟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前,高校文检课的教改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进展,但绝大多数院校在课程内容的设置上范围狭窄,严重阻碍了学生对其他学科的了解和掌握。近几年我们在总结以往文检课的基础上,对不同内容的文检课实习题编写出实习手册,通过实践,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1 本科生教学内容及实习题选择 我校对本科生开设文检课已成为必修课,其内容包括文献检索学基础、中文医学检索工具、医学专利文献索引、 IM、CA和BA以及计算机检索等。其中教学的重点内容和实习部分为:《中文科技资料目录》(医药卫生)(简称《中目*医》),IM,CA和计算机检索。对在校生中的本科生在教学中要求初步树立他们的情报意识,熟悉情报检索的原理以及掌握各种检索工具的使用方法。
作者:陈志强;王小苹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班长”(馆长、部室主任)是图书情报部门的一把手、“火车头”,他们的“言传身教”、处处率先垂范实为重要。但在新世纪和新形势下,单纯依靠“言传身教”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把“身教”与“心教”结合起来。
作者:陈志才 刊期: 2001年第04期
1 必要性和可能性1.1 图书馆自动化发展的必然趋势信息技术的发展使我国图书馆界应用计算机愈来愈普遍,其中绝大多数图书馆都实现了计算机编目。由于受各种条件的限制,一直未能形成书目网络,没有实现网络编目,各馆都以自行编目为主。尽管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有些地区成立了联合采编中心,国家图书馆也提供集中编目数据,但仍然不能满足也没法满足各图书馆的需求。自动化与网络不可分,只有在实现自动化的同时实现网络化才能大限度地节省人力、物力、财力,大限度地满足用户对信息情报的需求。
作者:郭海明 刊期: 2001年第04期
情报信息是决定医院科研、教学、临床发展的重要因素,在信息时代的今天更显重要。我院情报信息工作遵循知识创新的理念,结合医院科研工作对情报信息的需求,围绕立项、研究、总结、申报成果等环节及时提供新颖、科学、实用的情报信息服务,取得了满意的效果,较好地发挥了知识和情报信息集散地的作用。如何更好开展情报信息服务,促进医院科学研究是我们认真研究的课题。
作者:李宝兴 刊期: 2001年第04期
当今世界信息已成为社会发展的一种重要资源。信息业已成为现代发展的主导产业。图书馆是收藏、传播文献信息资源的主体。作为图书馆来说,应当将自身放在整个国家的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的战略体系中加以考虑,进一步更新观念,加快改革,强化其社会职能和社会化服务,更好地为广大读者服务,满足广大用户对信息资源的需求。 下面就中小医院图书馆的现状与改革发展作一探讨。
作者:林鼎建 刊期: 2001年第04期
根据国家教育部的指示,由原佳木斯医学院、佳木斯工学院、佳木斯师专和佳木斯大学4所院校合并,成立了新佳木斯大学。合并后,原4所院校的图书馆也随即合并,组建为佳木斯大学图书馆。从历史和现实的情况出发,设总馆,总馆下设3个分馆,一个直属阅览室和8个职能部门,典藏部是这次组馆后新设立的部门。经过近两年的实践,我们对高校图书馆典藏部的工作性质及主要职能,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作者:吴国臣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网络革命,引发图书馆管理与服务的变革已成燎燃之势。以知识增值服务和读者价值为导向的图书馆运作模式已渐露端倪。但网络环境中的知识增值服务与读者价值为核心的运作模式,需要方方面面的配合。首先需要图书馆管理者更新观念,将图书馆人、财、物管理的中心移向以服务为中心,激发人的创新活力,从对物的关注转向对人的关怀,求得“人力资本”能量的充分释放。也就是说,要有较高素质的图书馆管理人员。这是一个挑战,也是图书馆生存与发展的一次机遇。其次衡量一个图书馆的标准已不再是藏书量多寡,而是图书馆能否利用网络资源丰富自己的馆藏,大限度地满足读者的需求,实现服务增值与读者价值优化。为此,图书馆员的素质必须有一个质的飞跃,不仅要具有图书馆学、情报学的理论知识及信息服务的技能;更要一专多能,既能满足读者的一般需求,又能根据读者的特殊需求,快捷实时提供服务。只有这样,图书馆工作者才能真正立于学科专业前沿,搜集、分析与研究各专业学科发展态势,为专业人员解答问题,提供专业化服务,实现信息资源的活化与价值的优化,进而实现服务的增值与知识的创新。
作者:陆枫 刊期: 2001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