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宝兴;何冰
如何更好地满足基层医院医务人员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是摆在各级基层医院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我院对信息服务的模式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1 实施步骤1.1 开通远程会诊,实现医疗资源共享从1997年10月开始,我院率先在武警部队开展远程医疗,利用计算机多媒体和通信技术,与解放军总医院等多家医院建立了计算机通信网络远程会诊系统。此网开通以来,先后为30余例疑难病人的病理图片进行了远程会诊;为16例病人进行了双向可视会诊,其结果均较满意。此外,我们还将该系统服务于本地区其他医院需要转诊、转院治疗的疑难危重病人,也取得良好效果。同时,该系统还可以进行远程教学,使医师足不出户就可以在网上看到和聆听远方专家的指导和授课。另外利用因特网上电子论坛发布和获得医学信息等,加强医院同国内、国际的医学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
作者:张丹;王学恩;张安勇 刊期: 2001年第04期
20世纪90年代以来,爆发了以因特网为基础,以数字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代表的第五次信息传播革命。作为收集、整理和保存文献资料并向读者提供利用的图书馆便受到了极大的冲击与挑战,若不随之而变,便很难适应经济、科技、文化、教育和人们社会生活模式的发展变化要求,将被新的信息机构所取代。目前,我国的国家图书馆、科学院图书馆、部分经济发达地区的省市图书馆以及被列入“211工程”的重点大学图书馆在国家的重点投资下,已纷纷接入因特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网络环境中获得了极大的发展,给用户带来了极大的便利。而我国数量众多的中小图书馆,由于资金紧张与人才匮乏,绝大多数都还在以被动的传统模式运作,陷入了困境。面对新世纪,中小图书馆如何发展变化以顺应信息时代的大潮呢?
作者:冯玉冰;殷占先;朱林 刊期: 2001年第04期
1 阅读治疗 “阅读治疗”(bibliotherapy)一词源于希腊语,是“书籍”与“治疗”两词的合成,因此又称“图书治疗”。第三版《韦氏新国际词典》将其定义为“在医学、精神病学领域,利用精选的阅读材料作为辅助治疗手段;同时可通过有目的地阅读来指导人们解决一些有关人本身的、内在的问题”。
作者:马丹 刊期: 2001年第04期
当今世界信息已成为社会发展的一种重要资源。信息业已成为现代发展的主导产业。图书馆是收藏、传播文献信息资源的主体。作为图书馆来说,应当将自身放在整个国家的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的战略体系中加以考虑,进一步更新观念,加快改革,强化其社会职能和社会化服务,更好地为广大读者服务,满足广大用户对信息资源的需求。 下面就中小医院图书馆的现状与改革发展作一探讨。
作者:林鼎建 刊期: 2001年第04期
情报信息是决定医院科研、教学、临床发展的重要因素,在信息时代的今天更显重要。我院情报信息工作遵循知识创新的理念,结合医院科研工作对情报信息的需求,围绕立项、研究、总结、申报成果等环节及时提供新颖、科学、实用的情报信息服务,取得了满意的效果,较好地发挥了知识和情报信息集散地的作用。如何更好开展情报信息服务,促进医院科学研究是我们认真研究的课题。
作者:李宝兴 刊期: 2001年第04期
随着我国残疾人事业的发展,残疾人康复的文献信息工作也发展起来。“残疾与康复”的文献信息工作从无到有,从零散到系统化建设;从传统化建设到应用现代化手段服务,对加速我国残疾人康复事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作者:谢德利 刊期: 2001年第04期
1 我馆寻求发展的背景 信息科技的迅猛发展,给予信息资源的开发和信息技术的应用创造了宽松的条件,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许多图书馆都已经采用先进的自动化、网络化管理系统和服务方式建设自己的图书馆,以适应时代的步伐。我所作为药品监督管理的一个法定专业检验机构,为保证人民用药安全,充分利用先进的科技知识武装我们的队伍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也是促进药检工作高效率、高质量、高水平发展的要求。我馆作为药检所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药检文献资料的集散地,要跟上改革步伐,就必须实现现代化管理。
作者:楼玲;张伟 刊期: 2001年第04期
世界正进入信息时代,数字化图书馆已成为现代化图书馆追寻的目标。美国正以巨额投资兴建数字化图书馆,向全国学生提供所有馆藏资源。在我国,国家图书馆建立在因特网上的网站,至1999年6月底,提供各类书目数据500万条,日均网上用户访问量达50万人次。此外,各类院校、机关、科研单位的信息中心,现代化网络技术的应用程度也已经有了空前的提高,网络环境成为人们获取知识信息的一种主要渠道。目前,全世界很多图书馆正在建立数字化的馆藏,以期实现信息资源的全球化。
作者:王淑秀 刊期: 2001年第04期
本文就如何适应新的医学模式,建设“病区图书馆”谈谈自己的粗浅看法。 1 何为“病区图书馆” “病区图书馆”是指病区小范围内建设有病区特色的小型图书馆或服务网点。与其他类型图书馆一样,具有社会性、教育性、服务性等特点。以小规模、病区化、实用性强、针对性强、方便病人为办馆宗旨,为病区病人及家属服务。
作者:江珍 刊期: 2001年第04期
1 采用信息技术的必然性1.1 大环境已具备据不完全统计,因特网已有600多个大型联网图书馆,400多个联网学术数据库,2000多种网上杂志。1994年我国以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为核心的北京中关村地区书目文献信息共享系统NCFC(又称“中国国家计算机网络设施”)为标志,使中国成为第71个国家级网络联入因特网。到1997年4月,已建成四大骨干网CSTNET(中国科学技术网),CERNET(中国教育科研研网),ChinaNET(中国公众多媒体信息网),ChinaGBN(中国金桥信息网)。1998年,STINET(中国科技信息网)也建成。另外,光盘电子出版物从数量和质量上,取得了迅猛发展。20世纪90年代初,各种类型的数据库已达806个,其中较大类型的就有300 多个。这些都为图书馆现代化建设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为资源共享打下良好的基础。
作者:江丽丽 刊期: 2001年第04期
1 必要性和可能性1.1 图书馆自动化发展的必然趋势信息技术的发展使我国图书馆界应用计算机愈来愈普遍,其中绝大多数图书馆都实现了计算机编目。由于受各种条件的限制,一直未能形成书目网络,没有实现网络编目,各馆都以自行编目为主。尽管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有些地区成立了联合采编中心,国家图书馆也提供集中编目数据,但仍然不能满足也没法满足各图书馆的需求。自动化与网络不可分,只有在实现自动化的同时实现网络化才能大限度地节省人力、物力、财力,大限度地满足用户对信息情报的需求。
作者:郭海明 刊期: 2001年第04期
日本山口大学图书馆医学院分馆,是山口大学医学院与医疗技术专科学院的专业图书馆。该馆的主要利用者包括教师与职员、研究生、本科生与专科生和其他人员共计4?200人。该图书馆从提高本院学生利用率的目的出发,于1999年5月开始对读者实行24? h开馆服务。为此,图书馆引入了一套自动进出图书馆控制系统和BDS与自动外借系统,以作为无人开馆期间使用,并为实施24?h开馆服务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作者:李农 刊期: 2001年第04期
通过对医学院校图书馆现状的分析,论述了21世纪医学院校图书馆馆员继续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以及继续教育的措施。
作者:王晴 刊期: 2001年第04期
作为医院图书馆,要利用医院信息网,使医务人员能自主进行医学信息检索,是提高医学信息资源利用率的重要手段,也是当前医院图书馆面临的重要任务。我馆在这方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1 现代信息服务要求医学图书馆利用网络服务 医院图书馆,由于经费有限,仅仅收藏很有限的印刷型书、刊资料。这已经不能满足广大医护人员对医学信息的需求。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已不仅是编制专题索引、书目等,而是要将网络信息资源和馆藏信息资源结合起来进行开发利用,大限度地满足各类用户的需求。就医学图书馆而言,计算机检索已成为各医院图书馆的一项重要工作,各级医护人员也逐渐掌握了计算机检索技术,计算机检索的人数激增。但由于图书馆场地和设备有限,图书馆应将有限的馆内机检扩大到在各科室进行,这是医院图书馆的主要任务。
作者:王正和 刊期: 2001年第04期
世纪之交,随着计算机技术、现代通信技术、网络技术的发展,人类社会迈入了一个以信息技术为中心的新的历史时代。这一时代显著的标志就是全球范围内网络革命以及这场革命所组成的网络环境。尽管人们对“知识经济”的研究还刚刚开始,但作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标志的知识与信息的资源地位日益突出,它们在社会与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价值愈来愈大。在这种形势下,有必要思考如何适应新世纪情报工作的新挑战。
作者:徐文怡 刊期: 2001年第04期
针对授权影印版西文图书的一般特征,结合西文文献编目规则和CNMARC著录格式,初步探讨了此类文献的编目方法和注意事项。
作者:朱虹;高洁 刊期: 2001年第04期
1 入世后基层医学图书馆受到的影响 作为地市级基层医学图书馆,在发展医学科学、预防与控制疾病、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等方面的作用愈来愈明显。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渠道不断拓展,信息量剧增,信息全球化给基层医学图书馆带来冲击的同时,也包含着机遇。基层医学图书馆由于发展缓慢,多数仍停留在落后的传统管理方式和服务水平上;其设备、人员和现有文献信息服务手段满足不了用户日益增高的要求。这给基层医学图书馆文献信息服务工作带来了压力。
作者:黄和珍 刊期: 2001年第04期
阐述了网络教育模式的发展对传统的文化教育产生的重大变革,并根据当前网络教育的现状,提出了网络教育的发展方向。
作者:邱君瑞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知识经济时代的显著特征之一,就是信息产业作为社会经济的支柱性产业得到空前发展。其中,信息服务业将扮演极为重要的角色。音像资料(主要指录像带,VCD,D VD等)作为知识信息的重要载体之一,以其形象生动,声形并茂的特点,在众多信息服务方式中占据愈来愈重要的位置。尤其在医学信息的传播和教育中,日益受到图书馆工作者的重视和广大读者的青睐。但是,目前音像资料在出版、采集、编目等多方面都存在一些问题,给音像资料管理和服务带来诸多困难,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医学信息的传播和利用,妨碍了新技术、新成果的迅速推广和应用。如何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使这一颇具优势的信息载体发挥其应有的效益,是音像资料管理者的迫切任务。
作者:赵苏玲 刊期: 2001年第04期
作者:刘文君 刊期: 2001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