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馆藏发展政策实践研究

龙旭梅;李亚萍;郝继英;佘丽君

关键词:藏书建设, 馆藏发展纲要
摘要:在新的信息环境中,各种类型的文献和信息愈来愈丰富,图书馆读者和用户的需求也日益增长,给图书馆采访人员提出了新的课题和挑战。特别是近年来电子信息资源的不断涌现,“实体馆藏+虚拟馆藏”已成为馆藏这一概念的完整含义。要利用有限的经费建成佳馆藏文献体系,大限度地满足读者和用户的需求,迫切要求图书馆工作人员遵循文献工作内在规律,根据读者需求的特点,制定出科学的、合理的馆藏发展政策。
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相关文献
  • 书刊归还时间滞后的原因探讨

    我馆属中小型图书馆,在流通中普遍感到难解决的问题是有的医护人员借书归还不及时,影响了书刊流通和他人查阅,使书刊得不到充分的利用,有些新的医疗技术不能更广泛、及时地应用到临床上,影响了本院医疗的救治水平。面对这种情况,我们曾采取扣科室的分,罚款的办法,但仍存在滞还问题。

    作者:高从香;任鹏;任冬梅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现代信息咨询服务

    针对当前图书馆信息服务重心的转移,分析了现代信息咨询服务产生的内、外部环境及主、客体诸因素变化,探讨了现代信息咨询服务的内涵及其特征,图书馆开展这一新型信息服务的实践及其面临的问题。

    作者:周薇;包雅敏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西部医院图书馆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

    本文就西部医院图书馆存在主要问题和对策加以探讨。1 主要问题1.1 观念陈旧、认识不足观念陈旧是影响发展的主要因素,西部是多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改革开放20多年来,西部地区的面貌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人们的观念也不断地更新。但西部人传统的观念却仍根深蒂固,在医学情报信息工作中明显滞后于东南沿海各省市。西部各级医院对图书馆普遍重视不够,对图书情报信息工作在医院发展中的作用认识不足。21世纪是信息化时代,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高密度存储技术已成为时代的特征。我们还没有充分认识到医学图书馆所面临的这一新特点。当今信息服务的时间、空间、类型、范围及提供信息服务的质量和价值等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因此改变原有工作方式、管理方式和知识结构显得非常必要。发展面向网络化的医学情报事业,加快步伐向数字化图书馆进军,才能适应知识经济和西部大开发的需要。

    作者:李宝兴;何冰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计算机网络编目之我见

    1 必要性和可能性1.1 图书馆自动化发展的必然趋势信息技术的发展使我国图书馆界应用计算机愈来愈普遍,其中绝大多数图书馆都实现了计算机编目。由于受各种条件的限制,一直未能形成书目网络,没有实现网络编目,各馆都以自行编目为主。尽管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有些地区成立了联合采编中心,国家图书馆也提供集中编目数据,但仍然不能满足也没法满足各图书馆的需求。自动化与网络不可分,只有在实现自动化的同时实现网络化才能大限度地节省人力、物力、财力,大限度地满足用户对信息情报的需求。

    作者:郭海明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浅谈图书馆的藏书剔除

    在图书馆的藏书建设中,藏书剔除工作是藏书建设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文献信息资源建设中,既要重视文献的精选精购,又要根据用户需求对现有馆藏进行剔除,使藏书永远处于佳状态,并使馆藏图书得到充分利用,才能使图书馆充满活力。但藏书剔旧工作涉及的问题较多,比较复杂。因此,在剔除之前要组织专职的藏书剔除人员,制定藏书剔除的原则、范围、步骤及应注意的问题和剔出后的处理等。切实可行的藏书剔除措施是提高藏书活力,优化藏书结构的重要措施。

    作者:符加广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关于联合构建“全军医学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Web版的思考

    研究生学位论文是科研成果的重要部分,是宝贵的科技资料,也是一种特色文献。但由于其馆藏分散,难以为大家共享。全军各医学院校图书馆联合开发这部分资源,共同构建“全军医学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是非常必要和可行的。

    作者:王桂枝;颜世刚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我国残疾与康复文献信息建设

    随着我国残疾人事业的发展,残疾人康复的文献信息工作也发展起来。“残疾与康复”的文献信息工作从无到有,从零散到系统化建设;从传统化建设到应用现代化手段服务,对加速我国残疾人康复事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作者:谢德利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Intranet版》的新增功能及存在的问题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CAJ-CD)是由清华大学主办的我国第一个大型全文学术期刊网络数据库。它收录了1994年至今我国正式出版的中英文自然科学、工程技术、人文和社会科学期刊5?000余种,分为理工A、理工B、理工C、农业、医药卫生、文史哲、政治经济、法律教育与社科综合、电子技术与信息科学类共9辑。CAJ-CD的Intranet 版是1999年新推出的web版检索系统,收录数据与CAJ-CD内容相同,但在检索功能方法有了较大的改进。本文对其检索系统的新增功能及检索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意在引起有关方面对该数据库质量的重视,使其真正成为我国具有代表性和有权威性的电子期刊。

    作者:周潇洒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面向新世纪情报工作的新挑战

    世纪之交,随着计算机技术、现代通信技术、网络技术的发展,人类社会迈入了一个以信息技术为中心的新的历史时代。这一时代显著的标志就是全球范围内网络革命以及这场革命所组成的网络环境。尽管人们对“知识经济”的研究还刚刚开始,但作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标志的知识与信息的资源地位日益突出,它们在社会与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价值愈来愈大。在这种形势下,有必要思考如何适应新世纪情报工作的新挑战。

    作者:徐文怡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新时期医药院校图书馆医学信息服务新思路

    笔者认真分析了医药院校图书馆的特点,并对国外医学图书馆开展的服务项目进行了研究,认为医药院校图书馆的信息服务工作还有非常广阔的空间,可以大力开展以下几项工作。1 根据循证医学原理,开展检索与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服务 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 Medicine,EBM)指全面、系统地收集、整理和应用所获得的好的客观证据,对病人个体作出合理的临床决策,即制订、实施有科学依据的诊断治疗方案。EBM是20世纪90年代医药学领域的新兴学科,它的产生是现代信息学、流行病学、临床医学结合的典范。

    作者:马路;王杰贞;赵琼瑶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试论21世纪医学图书馆员的继续教育

    通过对医学院校图书馆现状的分析,论述了21世纪医学院校图书馆馆员继续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以及继续教育的措施。

    作者:王晴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馆藏发展政策实践研究

    在新的信息环境中,各种类型的文献和信息愈来愈丰富,图书馆读者和用户的需求也日益增长,给图书馆采访人员提出了新的课题和挑战。特别是近年来电子信息资源的不断涌现,“实体馆藏+虚拟馆藏”已成为馆藏这一概念的完整含义。要利用有限的经费建成佳馆藏文献体系,大限度地满足读者和用户的需求,迫切要求图书馆工作人员遵循文献工作内在规律,根据读者需求的特点,制定出科学的、合理的馆藏发展政策。

    作者:龙旭梅;李亚萍;郝继英;佘丽君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21世纪中小型图书馆的发展方向

    20世纪90年代以来,爆发了以因特网为基础,以数字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代表的第五次信息传播革命。作为收集、整理和保存文献资料并向读者提供利用的图书馆便受到了极大的冲击与挑战,若不随之而变,便很难适应经济、科技、文化、教育和人们社会生活模式的发展变化要求,将被新的信息机构所取代。目前,我国的国家图书馆、科学院图书馆、部分经济发达地区的省市图书馆以及被列入“211工程”的重点大学图书馆在国家的重点投资下,已纷纷接入因特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网络环境中获得了极大的发展,给用户带来了极大的便利。而我国数量众多的中小图书馆,由于资金紧张与人才匮乏,绝大多数都还在以被动的传统模式运作,陷入了困境。面对新世纪,中小图书馆如何发展变化以顺应信息时代的大潮呢?

    作者:冯玉冰;殷占先;朱林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论现代图书馆的新功能

    提出了图书馆的发展与其本身功能有关,论述了现代图书馆具有科技发展的咨询导向,运营知识资本产生经济效应,集散信息优化信息资源配置的功能。

    作者:罗晓梅;林德龙;李建华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试论医学院校图书馆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素质教育关系一个国家的前途和未来,在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的关键时刻,培养适应新世纪现代化建设要求的高素质人才显得尤为重要。医学院校素质教育的任务是使学生在思想品德,业务素质,文化素质和心理素质等方面得到全面提高,使他们懂得如何做人,如何思维,如何掌握必要的高层次知识和相关的能力。因此,图书馆必须义不容辞地肩负起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任务,配合学校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当好配角,使医学院校的素质教育再上新台阶。

    作者:李光萍;魏侠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医学图书馆音像资料管理与服务中的若干问题及其对策

    知识经济时代的显著特征之一,就是信息产业作为社会经济的支柱性产业得到空前发展。其中,信息服务业将扮演极为重要的角色。音像资料(主要指录像带,VCD,D VD等)作为知识信息的重要载体之一,以其形象生动,声形并茂的特点,在众多信息服务方式中占据愈来愈重要的位置。尤其在医学信息的传播和教育中,日益受到图书馆工作者的重视和广大读者的青睐。但是,目前音像资料在出版、采集、编目等多方面都存在一些问题,给音像资料管理和服务带来诸多困难,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医学信息的传播和利用,妨碍了新技术、新成果的迅速推广和应用。如何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使这一颇具优势的信息载体发挥其应有的效益,是音像资料管理者的迫切任务。

    作者:赵苏玲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专业图书馆应广泛采用现代信息技术

    1 采用信息技术的必然性1.1 大环境已具备据不完全统计,因特网已有600多个大型联网图书馆,400多个联网学术数据库,2000多种网上杂志。1994年我国以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为核心的北京中关村地区书目文献信息共享系统NCFC(又称“中国国家计算机网络设施”)为标志,使中国成为第71个国家级网络联入因特网。到1997年4月,已建成四大骨干网CSTNET(中国科学技术网),CERNET(中国教育科研研网),ChinaNET(中国公众多媒体信息网),ChinaGBN(中国金桥信息网)。1998年,STINET(中国科技信息网)也建成。另外,光盘电子出版物从数量和质量上,取得了迅猛发展。20世纪90年代初,各种类型的数据库已达806个,其中较大类型的就有300 多个。这些都为图书馆现代化建设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为资源共享打下良好的基础。

    作者:江丽丽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基层医学图书馆工作的变革浅议

    1 入世后基层医学图书馆受到的影响 作为地市级基层医学图书馆,在发展医学科学、预防与控制疾病、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等方面的作用愈来愈明显。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渠道不断拓展,信息量剧增,信息全球化给基层医学图书馆带来冲击的同时,也包含着机遇。基层医学图书馆由于发展缓慢,多数仍停留在落后的传统管理方式和服务水平上;其设备、人员和现有文献信息服务手段满足不了用户日益增高的要求。这给基层医学图书馆文献信息服务工作带来了压力。

    作者:黄和珍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论网络时代的图书馆人力资源开发

    网络革命,引发图书馆管理与服务的变革已成燎燃之势。以知识增值服务和读者价值为导向的图书馆运作模式已渐露端倪。但网络环境中的知识增值服务与读者价值为核心的运作模式,需要方方面面的配合。首先需要图书馆管理者更新观念,将图书馆人、财、物管理的中心移向以服务为中心,激发人的创新活力,从对物的关注转向对人的关怀,求得“人力资本”能量的充分释放。也就是说,要有较高素质的图书馆管理人员。这是一个挑战,也是图书馆生存与发展的一次机遇。其次衡量一个图书馆的标准已不再是藏书量多寡,而是图书馆能否利用网络资源丰富自己的馆藏,大限度地满足读者的需求,实现服务增值与读者价值优化。为此,图书馆员的素质必须有一个质的飞跃,不仅要具有图书馆学、情报学的理论知识及信息服务的技能;更要一专多能,既能满足读者的一般需求,又能根据读者的特殊需求,快捷实时提供服务。只有这样,图书馆工作者才能真正立于学科专业前沿,搜集、分析与研究各专业学科发展态势,为专业人员解答问题,提供专业化服务,实现信息资源的活化与价值的优化,进而实现服务的增值与知识的创新。

    作者:陆枫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网络环境下医院图书馆工作的思考

    作为医院图书馆,要利用医院信息网,使医务人员能自主进行医学信息检索,是提高医学信息资源利用率的重要手段,也是当前医院图书馆面临的重要任务。我馆在这方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1 现代信息服务要求医学图书馆利用网络服务 医院图书馆,由于经费有限,仅仅收藏很有限的印刷型书、刊资料。这已经不能满足广大医护人员对医学信息的需求。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已不仅是编制专题索引、书目等,而是要将网络信息资源和馆藏信息资源结合起来进行开发利用,大限度地满足各类用户的需求。就医学图书馆而言,计算机检索已成为各医院图书馆的一项重要工作,各级医护人员也逐渐掌握了计算机检索技术,计算机检索的人数激增。但由于图书馆场地和设备有限,图书馆应将有限的馆内机检扩大到在各科室进行,这是医院图书馆的主要任务。

    作者:王正和 刊期: 2001年第04期

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

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

主管: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

主办:解放军医学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