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丽萍
医院图书馆应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开展新的文献信息服务项目,进一步加强图书馆的现代化建设,更好地为医教研服务.我馆自1997年联接因特网后,做了大量的工作,现总结如下.
作者:翟萌;朱玲;李锐 刊期: 2000年第02期
作者:陈界 刊期: 2000年第02期
作者:盖起刚 刊期: 2000年第02期
一、电子出版物的产生与发展电子出版物是以现代技术为手段,将文字、图像和声音等信息进行编辑处理,以磁盘、光盘等介质出版发行的全新文献载体形式.利用时,通过电子技术对存储在这些介质上的信息进行识别,并可显示在计算机屏幕或其他输出设备上.
作者:许鸽;孙思琴 刊期: 2000年第02期
中小型医院图书馆主要是为本单位读者服务.对尚未开展计算机检索的医院图书馆来说,开架借阅是提高其服务质量的关键.
作者:季方明;郑仪萍 刊期: 2000年第02期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知识经济已初见端倪,知识经济时代的序曲已经奏响.面对知识经流量带来的机遇与挑战,高校图书馆只有加快改革步伐,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作者:王谊 刊期: 2000年第02期
阐述了基于WEB技术的网上讨论定义和结构特征,比较了线索结构与线性结构、实时方式与非实时方式、文本方式与非文本方式的优缺点及技术选择的原则,从情报学角度探讨了网上讨论的建立、维护及信息的存储与后处理技术,并对目前具有的软件进行了比较分析,提出选用软件的注意事项.重点结合医学科学的特征,讨论了医学网上讨论的技术选择.
作者:龙莉艳;颜世刚 刊期: 2000年第02期
1998年美国<生物学文摘>(Biological Abstracts)在结构、检索方法等方面发生了重大变化,读者在使用中应注意.
作者:张问德 刊期: 2000年第02期
医院图书馆收藏的医药卫生类文献具有数量大,质量高,系统性、完整性强等特点.其主要服务对象通常是院内部专业技术人员,一般不对外提供服务.当今医学以治疗为主向预防为主的方向发展,要求卫生服务必须从单纯医疗型扩大为医疗、预防保健型.
作者:高芳 刊期: 2000年第02期
根据图书馆的发展和变革对医学图书馆未来提出的要求及医学图书馆人才队伍的现状,现就提高医学图书馆人员素质的主要途径提几点看法,旨在与同行共同讨论.
作者:杜海洲 刊期: 2000年第02期
我国中医药院校图书馆作为社会信息服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既面临着时代变革的严峻挑战,又迎来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发展机遇.因此,图书馆工作必须打破传统的办馆观念和操作方式,更好地为医学、教育、科研服务.
作者:温丽君;杨页君 刊期: 2000年第02期
结合读者服务的经验教训,从树立读者工作中心论思想,建立与读者需求相适应的馆藏,开展信息服务等方面对基层医院小型图书馆的读者服务工作进行探讨.
作者:陈秀春 刊期: 2000年第02期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因特网日益普及,图书馆参考咨询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又孕育着发展机遇.参考咨询工作无论是在信息服务的内容、方式上,还是在对参考馆员素质的要求上,都应该随之变化,以适应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用户需求.
作者:刘薇薇;曾家琳 刊期: 2000年第02期
<中文科技资料目录>(医药卫生)简称<中目·医>自1994年出版光盘版后,由于其检索速度快,深受医学科技工作者的欢迎.我们借助它对传染病学刊物进行文献计量分析,以便提高办刊质量,促进我国医学科技事业的发展.
作者:罗书练;郑萍;侯世芳;洪彤;王毅;刘景;陈志强 刊期: 2000年第02期
简要回顾了中医药文献分类法的产生和演变,重点分析了<中图法>中医药类目体系结构的特点、修订及发展过程,指出了当前存在的不足和今后中医药分类法应进一步朝科学性和实用性的方向发展.
作者:修晓 刊期: 2000年第02期
随着计算机的高密度存储及数据通信等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的传播方式已发生了巨大变化,对图书馆的藏书结构和服务模式产生了重大影响.
作者:段小燕 刊期: 2000年第02期
WinCERM是参考国外同类数据库RM的功能设计的中英文两用电子文献卡片柜(文献数据库管理系统).与国外同类产品比较,其主要优点在于中英文皆备,简便易用,价格低廉,更适合我国国情.
作者:颜世刚;雷春炳;徐秀芝 刊期: 2000年第02期
<中国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数据库>是解放军医学图书馆数据库研究部继1994年成功推出<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数据库-CMCC>之后的医学学术论文目录型数据库.该数据库主要收集中华医学会所属专业学会、各地区分会以及编辑部等单位组织召开的全国性医学学术会议论文集,是目前我国为数不多的中文医学会议文献数据库中收藏文献量较多的目录型数据库.
作者:王桂枝;颜世刚 刊期: 2000年第02期
从知识经济时代医院图书馆用户信息需求变化的特点入手,阐明医院图书馆如何开展信息服务.
作者:廖先珍 刊期: 2000年第02期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和各种智能系统在病案管理中的应用,病案管理现代化和标准化成为必然,病案管理工作需要高层次专业人才.医学信息学系应增加病案管理相关课程,以适应病案管理工作需要.
作者:丁雁;张浩 刊期: 2000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