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2006年新生健康体检结果分析

梁亚荣;陈芝茵;杜鹏辉

关键词:体格检查, 血压, 结核, 肺, 肝炎, 乙型, 学生
摘要:目的 了解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新生的健康状况,为制定学生常见疾病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常规方法,分别对中国地质大学(武汉)2006级新生进行内科、外科、五官科、血液生化(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抗体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胸部X线透视检查.结果 共检查新生4 115人,完全健康率为90.50%,女生高于男生(P<0.01),城市学生高于农村学生(P<0.01);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率为6.73%,男生高于女生(P<0.05),农村学生高于城市学生(P<0.05).结论 高校新生健康状况总体良好.影响高校新生健康的主要问题是HBV感染,应作为高校学生预防保健工作的重点.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相关文献
  • 综合干预改善卫校女生心理状况效果评价

    护理专业是为病人服务的行业,护理人员的心理素质直接影响到护理服务质量.了解卫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重视护理专业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尤其是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是摆在护理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对某卫生学校192名护理专业女生进行了综合干预,现对其效果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季诚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引入心理拓展训练拓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途径

    心理健康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并影响着一个人整体的健康状况,所以对心理健康的维护就是对个体生活质量的关注与促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和学校的日常教学工作同样重要.提高大学生群体的心理健康水平对国家及大学生个体来说,均具有重大且长远的影响.

    作者:何源;徐济达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一起肠产毒性大肠埃希菌腹泻疫情调查

    2006年9月27日,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县菁芜州镇中心小学发生一起不明原因的发热、腹痛、腹泻疫情.经流行病学调查、实验室检验并结合临床资料,证实为一起肠产毒性大肠埃希菌腹泻疫情爆发.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杨荣华;申厚明;杨正美;米庆秀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从卫生经济学的角度谈谈学校卫生工作的重要性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和不断发展,卫生事业的改革也日趋深化,人们在卫生服务实践活动中逐渐形成了完整的卫生服务经济关系和经济活动规律,从而有力地推动了卫生事业的改革和发展.学校卫生工作是卫生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过程中,学校卫生工作的质量直接影响到人才的培养和儿童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从而引起卫生服务经济需求的改变.

    作者:武丽杰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昆明医学院毕业生心理状况与人格特征关系分析

    目的 了解昆明医学院本科毕业生心理状况及人格特征,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艾森克人格问卷(成人版)对266名本科毕业生进行测试.结果 毕业生心理问题检出率为22.1%,SCL-90各因子男、女生除躯体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男女毕业生在EPQ(艾森克人格问卷)的4个分量表得分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内外倾和掩饰性与SCL-90各因子呈负相关,而神经质、精神病性与SCL-90各因子呈正相关.结论 医学毕业生心理问题不容忽视,且心理问题与个性有关.

    作者:上官俊;韩云涛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肇庆市大中专学生常见病患病状况分析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影响学生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的疾病谱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为了解大中专学生常见病、多发病患病情况,分析各种常见病、多发病的特点和变化趋势,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依据,笔者对肇庆市2001-2006年大中专学生常见病、多发病情况进行调查,现报道如下.

    作者:何小芬;李兵;周日辉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云南省犯罪青少年吸毒情况及原因分析

    目的 分析犯罪青少年吸毒情况及原因,为采取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云南省未成年犯管教所954名犯罪青少年,用问卷调查和深入访谈相结合的方法对目标人群进行吸毒情况和原因的调查.结果 犯罪青少年吸毒以唆吸/鼻吸(61.1%)、海洛因(74.2%)为主,而犯罪青少年吸毒的原因除好奇、心情不好等主观原因之外,还有来自外省或本省、不同犯罪类型和周围有无亲人朋友吸毒等是重要的影响因素.结论 减少青少年吸毒要从主、客观2个方面入手开展综合工作.

    作者:焦锋;韩云涛;李飞;黄巧云;李伟明;李静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超重与肥胖儿童健康生活方式干预效果评价

    目的 探讨健康生活方式的干预对超重及肥胖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为儿童超重和肥胖的干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采取整群抽样方法,对太原市小学三~五年级学生744名进行体检,以检出的超重及肥胖者81人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生理发育指标的测量.按班级分层,将每班的超重及肥胖儿童随机分为2组,再将每个班的2组学生随机分配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干预组进行健康生活方式干预,对照组儿童不进行任何干预.结果 干预后肥胖程度加重的趋势得到控制,BMI指数的增加得到减缓.干预组干预后的肺活量显著高于干预前(P<0.05),干预组干预前、后舒张压测量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干预后舒张压测量值显著高于干预前(P<0.05).结论 健康生活方式有效地控制了肥胖程度的增加,达到了缓解肥胖的效果.

    作者:王莉;王祝欣;王芳芳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对《对我国青少年学生视力低下防控问题的思考》的思考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2007年第28卷第5期刊登了陈宪老师的《对我国青少年学生视力低下防控问题的思考》一文,笔者现就该文提一些个人的思考意见,仅供参考.

    作者:王智勇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西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大学生应激性生活事件调查

    目的 了解西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大学生的主要压力源,为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问卷法,对西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932名大学生的应激性生活事件进行调查.结果 对大学生影响较大的主要生活事件为考试失败和不理想、学习负担重、就业压力大、家庭经济困难、被人误会或错怪.28项生活事件概括为7个因子,应激量依次为学习压力、经济与就业压力、人际关系、家庭压力、恋爱不顺、亲友或财产丧失、被处罚.结论 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应激性事件有共同性,主要表现为学习压力、经济与就业压力、人际关系等,但在性别、是否贫困生之间也存在差异.

    作者:李锐;宗岚;马会梅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广州市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现状调查

    目的 了解广州市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现状,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以问卷方式调查广州市9所大学1 600名在校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结果 人际交往能力良好的学生占67.71%;人际交往能力有一定困扰的学生占26.10%;人际交往能力有较大困扰的学生占6.19%.男女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435,P=0.002),女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优于男生;不同来源学生的交际与交友能力、交谈能力、异性交往能力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大中城市来源的学生交际与交友能力、交谈能力、异性交往能力均优于来自农村的学生.结论 广州市部分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存在一定困扰.应针对不同群体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差异特点,指导他们开展正确有效的人际交往.

    作者:甘露;张旭;罗德秀;范存欣;马绍斌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家庭环境特征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探讨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家庭环境特征的相关性,为降低中小学生心理问题发生率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与家庭环境量表(FES)对1 070名中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应用典型相关分析法分析SCL-90和FES各因子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SCL-90量表的各因子(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其他)与家庭环境量表的亲密度、组织性呈负相关,与矛盾性呈正相关;SCL-90量表的敌对、偏执与家庭环境量表的知识性、娱乐性呈正相关,恐怖与家庭环境量表的情感表达呈负相关.结论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家庭环境特征之间存在一定关系,改善家庭关系可能增进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

    作者:陈定湾;何凡;刘碧瑶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不同亚型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研究

    目的 探讨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在不同亚型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儿童及正常对照组之间的反应特征及其差异,为开展对ADHD儿童的干预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1∶1病例对照研究,对102例ADHD儿童和102例正常对照组儿童进行WCST测试.研究组中注意缺陷型(PI)59例,多动/冲动型(HI)20例,混合型(CT)23例.结果 ADHD儿童WCST测试的错误应答数(Re)、概念化水平(Rfp)、持续性应答数(Rp)、持续性错误数(Rpe)、非持续性错误(nRpe)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儿童(P<0.05或<0.01).不同亚型ADHD儿童WCST测试的错误应答数(Re)、概念化水平(Rfp)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I型的持续性应答数(Rp)、非持续性错误(nRpe),HI型的持续性错误数(Rpe),CT型的持续性错误数(Rpe)、非持续性错误(nRpe)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或<0.01).结论 不同亚型ADHD儿童存在明显的执行功能损害,且各亚型之间的损害特征有所不同.

    作者:石统昆;武丽杰;夏薇;孙彩虹;王凤华;陈素芬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贵州省1 497名大学生网络成瘾状况及其焦虑抑郁水平分析

    目的 了解贵州省大学生网络使用状况,为大学生网络成瘾预防、干预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整群分层抽取贵州省在校一~四年级大学生1 497名,使用网络成瘾诊断量表、焦虑自评量表(SAS)、自评抑郁量表(SDS)进行测试.结果 调查学生1 497人,成瘾者占0.3%,成瘾倾向者占8.1%.网络成瘾及成瘾倾向者一般情况较正常使用者差,二年级学生发生率高,男生高于女生;网络使用等级越高,焦虑、抑郁程度越严重.结论 网络过度使用者表现为身体不适、学业下降、心理障碍,应对大学生进行早期的心理行为干预.

    作者:冯承芸;熊敏;黄列玉;罗虹;邓冰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中小学突发公共安全事件应对能力的评价指标构建

    以《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为基础,同时借鉴其他应对能力评价体系,认真选取评价指标,以构建中小学突发公共安全事件应对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初步形成包括5项一级指标、19项二级指标的中小学突发公共安全事件应对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该评价体系对中小学校的安全管理工作具有指导作用.

    作者:徐文;徐勇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2006年新生健康体检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新生的健康状况,为制定学生常见疾病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常规方法,分别对中国地质大学(武汉)2006级新生进行内科、外科、五官科、血液生化(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抗体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胸部X线透视检查.结果 共检查新生4 115人,完全健康率为90.50%,女生高于男生(P<0.01),城市学生高于农村学生(P<0.01);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率为6.73%,男生高于女生(P<0.05),农村学生高于城市学生(P<0.05).结论 高校新生健康状况总体良好.影响高校新生健康的主要问题是HBV感染,应作为高校学生预防保健工作的重点.

    作者:梁亚荣;陈芝茵;杜鹏辉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抗幽门螺杆菌在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中的作用

    复发性口腔溃疡(recurrent oral ulcer,ROU)是常见的口腔疾病之一,反复发作,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该病病因尚不明确,主要与微生物感染、精神神经因素、遗传、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缺乏、免疫功能紊乱等有关.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是共存于消化道粘膜与口腔牙菌斑之中的细菌,其与胃病的相关性已经有深入研究.Hp是胃溃疡、胃粘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的主要致病菌,与ROU也有密切关系[1].口腔内牙菌斑是Hp适宜生存的环境之一,可能是ROU和胃病共同的致病菌.本文对ROU患者Hp感染情况进行了分析,并探讨抗Hp在治疗ROU中的作用.

    作者:柳惠荣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住院网络成瘾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住院网络成瘾(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IAD)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预防和控制青少年网络成瘾提供有效信息.方法 采用自编一般情况、家庭情况及与网络成瘾有关的自我意识调查表、艾森克人格问卷(EPQ)、父母养育方式评定量表(EMBU)及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596名经北京军区总医院诊断为IAD的青少年进行施测,以IAD青少年的SCL-90总分为因变量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 IAD青少年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偏执因子分、总均分及阳性项目数均高于全国青年常模.进入回归方程的变量有EPQ的N因子、EMBU的父亲拒绝否认因子和父亲情感温暖理解因子、压抑感及对未来目标的认识.结论 住院IAD青少年存在广泛的心身症状,其总体心理健康状况与神经质人格、父亲不当教养方式、过度压抑及对未来目标认识不明确有关.

    作者:陶然;黄秀琴;张英;张慧敏;李邦合;姚淑敏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一起大学生风疹爆发的流行病学调查

    风疹是由风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临床特征为低热、轻度上呼吸道感染,耳后、枕后、颈部淋巴结肿大及特殊皮疹.2006年3月16日-4月24日,某高校发生一起学生风疹爆发疫情.4月17日石家庄市桥西区卫生防疫站组织专业人员进行了调查,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锐;王浩;史保权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北京市昌平区1997-2005年学生常见病患病情况分析

    为更好地掌握儿童青少年的健康状况,研究儿童青少年常见病的发生发展规律,以便更好地制定儿童常见病防治措施,笔者对昌平区学生常见病监测结果进行了分析.

    作者:郭红侠;黄艳丽;崔永强;刘玉红;王会松 刊期: 2007年第09期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