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上海市普陀区学生午餐配送中心营养供给情况评估

马建红;张帆;陆国斌

关键词:食品处理和加工, 营养, 能量摄取, 脂肪酸类, 学生
摘要:目的 了解上海市普陀区教育服务配送中心学生午餐营养供给状况,为学生营养配餐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记帐法随机记录配送中心1周(5 d)供应的午餐菜谱及各种食物的质量,并用上海臻鼎计算机有限公司营养之星专家系统软件进行营养成分分析.结果 配膳中心所提供的营养午餐其蛋白质、脂肪、铁、维生素C均略高于推荐供给量;能量低于供给量标准,蛋白质质量较好,脂肪主要来源于动物性食物,钙、锌、维生素A和维生素B2等营养素均低于供给量标准;能量的食物来源分布不合理;钙、铁主要来源于植物性食物,脂肪酸中饱和脂肪酸所占比例过大.结论 应适当调整午餐膳食结构,减少动物性脂肪的供给量,增加奶类、豆类、深绿色蔬菜、海产品的比重,改善营养午餐的质量.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相关文献
  • 一起肠产毒性大肠埃希菌腹泻疫情调查

    2006年9月27日,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县菁芜州镇中心小学发生一起不明原因的发热、腹痛、腹泻疫情.经流行病学调查、实验室检验并结合临床资料,证实为一起肠产毒性大肠埃希菌腹泻疫情爆发.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杨荣华;申厚明;杨正美;米庆秀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河北省医科大学生对居民预防艾滋病教育现状评价

    目的 了解农村和城镇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工作的现状及大学生在社会实践后对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活动的认识,为相关部门提供决策依据.方法 对参加农村和城镇居民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工作的1 18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有37.4%的居民对预防艾滋病基本知识有一定了解; 62.6%的居民不太了解;42.25%的居民对艾滋病的严重危害性缺乏认识;46.35%的居民缺乏自我保护意识.结论 农村和城镇居民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方式单一,居民对预防艾滋病知识的了解认识与此项工作的预期目标有一定差距.应充分利用多种教育形式,并发挥在校大学生人力资源优势,提高农村与城镇居民对防范艾滋病重要意义的认识.

    作者:韩素华;吴杰;王岩;魏宁;周振平;张开升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大学生是国家建设的栋梁之材,他们的心理健康及由此引发的诸多问题日益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许多资料表明,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严重,己到了迫切需要面对和解决的时候.在高校体育课教学过程中渗入心理健康教育,注重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不仅深化了体育教育的文化内涵,也为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讨寻找一种新的途径.

    作者:曾一兵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2006年新生健康体检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新生的健康状况,为制定学生常见疾病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常规方法,分别对中国地质大学(武汉)2006级新生进行内科、外科、五官科、血液生化(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抗体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胸部X线透视检查.结果 共检查新生4 115人,完全健康率为90.50%,女生高于男生(P<0.01),城市学生高于农村学生(P<0.01);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率为6.73%,男生高于女生(P<0.05),农村学生高于城市学生(P<0.05).结论 高校新生健康状况总体良好.影响高校新生健康的主要问题是HBV感染,应作为高校学生预防保健工作的重点.

    作者:梁亚荣;陈芝茵;杜鹏辉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医学类职业院校学生性生活状况及与生活质量的关系

    目的 了解医学类职业院校学生性生活发生状况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为加强该类学生性健康教育,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对2所院校896名在校学生进行性生活团体测评和比较分析.结果 2所院校有12.61%的学生自我报告在2005年下学期开学至11月上旬调查时发生过性行为,低于国内本科院校;男生报告率(35.15%)高于女生(6.05%),18~20岁年龄段发生比例相对较高,二、三年级高于一、四年级,城市学生高于农村学生.自我报告发生过性行为学生在生活质量满意度、生理健康、生活环境状况及生活质量总分上均低于自我报告未发生过性行为的学生,但心理健康评分却高于自我报告未发生性行为学生.结论 发生过性行为的学生生存质量低于未发生过性行为的学生.学校应加大生理卫生和伦理道德教育的力度,提高学生生活质量.

    作者:赵红深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中小学突发公共安全事件应对能力的评价指标构建

    以《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为基础,同时借鉴其他应对能力评价体系,认真选取评价指标,以构建中小学突发公共安全事件应对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初步形成包括5项一级指标、19项二级指标的中小学突发公共安全事件应对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该评价体系对中小学校的安全管理工作具有指导作用.

    作者:徐文;徐勇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抗幽门螺杆菌在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中的作用

    复发性口腔溃疡(recurrent oral ulcer,ROU)是常见的口腔疾病之一,反复发作,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该病病因尚不明确,主要与微生物感染、精神神经因素、遗传、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缺乏、免疫功能紊乱等有关.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是共存于消化道粘膜与口腔牙菌斑之中的细菌,其与胃病的相关性已经有深入研究.Hp是胃溃疡、胃粘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的主要致病菌,与ROU也有密切关系[1].口腔内牙菌斑是Hp适宜生存的环境之一,可能是ROU和胃病共同的致病菌.本文对ROU患者Hp感染情况进行了分析,并探讨抗Hp在治疗ROU中的作用.

    作者:柳惠荣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超重与肥胖儿童健康生活方式干预效果评价

    目的 探讨健康生活方式的干预对超重及肥胖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为儿童超重和肥胖的干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采取整群抽样方法,对太原市小学三~五年级学生744名进行体检,以检出的超重及肥胖者81人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生理发育指标的测量.按班级分层,将每班的超重及肥胖儿童随机分为2组,再将每个班的2组学生随机分配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干预组进行健康生活方式干预,对照组儿童不进行任何干预.结果 干预后肥胖程度加重的趋势得到控制,BMI指数的增加得到减缓.干预组干预后的肺活量显著高于干预前(P<0.05),干预组干预前、后舒张压测量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干预后舒张压测量值显著高于干预前(P<0.05).结论 健康生活方式有效地控制了肥胖程度的增加,达到了缓解肥胖的效果.

    作者:王莉;王祝欣;王芳芳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回族代课女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甘肃少数民族地区代课女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开展心理保健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运用症状自评量表、生活事件量表和应对方式问卷,对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的和政、东乡、康乐和积石山4个县的回族代课女教师206人进行团体施测.结果 临夏回族代课女教师SCL-90各因子得分明显高于国内其他人群,且受到负性生活事件和不成熟应对方式的影响较为显著.结论 善于寻求社会支持,减少负性生活事件,并选择成熟的应对方式将有利于民族地区代课女教师的心理健康.

    作者:李艳红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师范生异性交往中烦恼行为感受的归因分析

    目的 探讨师范类大学生异性交往过程中感受烦恼行为的性别差异、年级差异和判断标准,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365名师范大学生为被试,采用自编问卷进行测试.结果 师范生异性交往中存在着明显的性别差异,女生对社会烦恼行为的感受性高于男生;同时在2项行为类型上存在年级差异,高年级大学生较低年级学生感受性高;被试的归因倾向分为个人尺度、周围他人尺度、性别意识尺度、社会和公共尺度、规则和规范尺度,其中判定人群分布多的是个人标准,而社会和公共尺度以及他人尺度相对较少.结论 应加强师范生异性交往的礼仪教育和道德教育.

    作者:阎晓军;陈艳芳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上海市普陀区学生午餐配送中心营养供给情况评估

    目的 了解上海市普陀区教育服务配送中心学生午餐营养供给状况,为学生营养配餐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记帐法随机记录配送中心1周(5 d)供应的午餐菜谱及各种食物的质量,并用上海臻鼎计算机有限公司营养之星专家系统软件进行营养成分分析.结果 配膳中心所提供的营养午餐其蛋白质、脂肪、铁、维生素C均略高于推荐供给量;能量低于供给量标准,蛋白质质量较好,脂肪主要来源于动物性食物,钙、锌、维生素A和维生素B2等营养素均低于供给量标准;能量的食物来源分布不合理;钙、铁主要来源于植物性食物,脂肪酸中饱和脂肪酸所占比例过大.结论 应适当调整午餐膳食结构,减少动物性脂肪的供给量,增加奶类、豆类、深绿色蔬菜、海产品的比重,改善营养午餐的质量.

    作者:马建红;张帆;陆国斌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江西省新建校舍室内环境污染现状及其干预对策

    目的 了解新建校舍室内环境污染现状并进行干预对策研究,为开展学校预防性卫生监督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择江西省新建成并刚投入使用的6所学校的72间教室和宿舍为研究对象,采取干预对照研究,对室内环境污染因素进行分析,评价干预效果.结果 宿舍在关闭门窗0.5 h后甲醛含量超标率为95.83%;通过干预,对照组与干预组甲醛含量在第1,2个季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教室在正常活动情况下CO2、细菌菌落总数超标率分别为41.60%和36.11%;通过干预,教室室内空气质量对照组与干预组的效果未能体现.但随着课时的延长,教室空气质量逐渐恶化,课中已有36.11%的教室CO2超标,课末达52.22%;细菌菌落总数课中已有32.77%的教室超标,课末达51.66%.结论 新建宿舍存在甲醛污染,教室室内空气质量随着课时的延长逐渐恶化,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

    作者:袁以佐;周菁;邱洋;韩林江;晏军;吴树家;焦卫红;万凤根;何明强;赵华斌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阿克苏地区入托入学新生预防接种状况分析

    目的 了解阿克苏地区入托入学儿童的预防接种状况,为有效开展学校预防接种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用整群抽样调查方法,对2006年阿克苏地区入托入学新生的预防接种卡、证进行查验.结果 29 805名小学新生中,有预防接种证的学生27 363名,建证率为91.81%;有预防接种卡27 512名,建卡率为92.31%.3 590名新入托儿童中,有预防接种证3 260名,建证率为90.81%;有预防接种卡的儿童3 229名,建卡率为89.94%.小学新生共进行查漏补种9 060人次,其中补种乙肝疫苗2 019人次,脊灰糖丸2 692人次,麻疹疫苗2 483人次,白百破疫苗1 866人次;新入托的儿童进行查漏补种1 804人次,其中乙肝疫苗392人次,脊灰糖丸350人次,麻疹疫苗767人次,白百破疫苗295人次.结论 国家有关查验预防接种证的法律法规颁布后,入托入学儿童的预防接种卡、证持有率大幅度上升,为一类疫苗的查漏补种奠定了基础.

    作者:热孜万;尼加提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广东省城市中小学生饮用奶制品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广东省城市儿童少年饮用奶制品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进一步采取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从广州、深圳、珠海的城区抽取7~18岁中小学生8 811名进行饮用奶现状调查,并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 59.4%的学生常饮奶制品,6.0%的学生从不饮用奶制品;37.8%的学生认为奶制品对自己不重要,5.1%的学生不喜欢奶制品;4.3%的学生家长不鼓励孩子饮用奶制品,3.0%的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不能持续饮用奶制品.多因素分析表明,家庭收入、父母鼓励、父亲文化程度、母亲文化程度、父亲职业、学生饮奶态度6个因素进入回归模型.结论 应加强中小学生及家长的营养教育,改变营养消费观念,在家庭中普及奶制品消费,提高中小学生饮奶率.

    作者:聂少萍;马文军;徐浩锋;李海康;许燕君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贵州省1 497名大学生网络成瘾状况及其焦虑抑郁水平分析

    目的 了解贵州省大学生网络使用状况,为大学生网络成瘾预防、干预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整群分层抽取贵州省在校一~四年级大学生1 497名,使用网络成瘾诊断量表、焦虑自评量表(SAS)、自评抑郁量表(SDS)进行测试.结果 调查学生1 497人,成瘾者占0.3%,成瘾倾向者占8.1%.网络成瘾及成瘾倾向者一般情况较正常使用者差,二年级学生发生率高,男生高于女生;网络使用等级越高,焦虑、抑郁程度越严重.结论 网络过度使用者表现为身体不适、学业下降、心理障碍,应对大学生进行早期的心理行为干预.

    作者:冯承芸;熊敏;黄列玉;罗虹;邓冰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某职业学校细菌性痢疾爆发的流行病学调查

    2005年10月13日16∶00浙江省新昌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某职业技术学校报告,称该学校发生20多例发热、腹泻病例.为尽快查明原因、控制疫情,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派出专业人员到该校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疫情处理.经调查确认,此次事件为自备水源受到粪便污染而引起的细菌性痢疾爆发.现将调查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王樟富;陈宇浩;王飞;陈良月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住院网络成瘾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住院网络成瘾(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IAD)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预防和控制青少年网络成瘾提供有效信息.方法 采用自编一般情况、家庭情况及与网络成瘾有关的自我意识调查表、艾森克人格问卷(EPQ)、父母养育方式评定量表(EMBU)及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596名经北京军区总医院诊断为IAD的青少年进行施测,以IAD青少年的SCL-90总分为因变量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 IAD青少年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偏执因子分、总均分及阳性项目数均高于全国青年常模.进入回归方程的变量有EPQ的N因子、EMBU的父亲拒绝否认因子和父亲情感温暖理解因子、压抑感及对未来目标的认识.结论 住院IAD青少年存在广泛的心身症状,其总体心理健康状况与神经质人格、父亲不当教养方式、过度压抑及对未来目标认识不明确有关.

    作者:陶然;黄秀琴;张英;张慧敏;李邦合;姚淑敏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中国矿业大学学生上呼吸道感染用药知识与行为分析

    上呼吸道感染是鼻腔、咽或喉部急性炎症的概称,70%~80%由病毒引起,有一定的传染性,属常见病、多发病.随着大学生独生子女的增多以及家庭条件的优越,大学生防病治病、自我保健意识也不断增强,但又缺乏必要的医药知识,滥用药、乱投医现象严重,导致开支增加、资源浪费,甚者损害身心健康.为了解大学生上呼吸道感染用药知识与行为现状,笔者对中国矿业大学某学院的568名大学生进行了调查.

    作者:杜笑岩;石敏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北京市昌平区1997-2005年学生常见病患病情况分析

    为更好地掌握儿童青少年的健康状况,研究儿童青少年常见病的发生发展规律,以便更好地制定儿童常见病防治措施,笔者对昌平区学生常见病监测结果进行了分析.

    作者:郭红侠;黄艳丽;崔永强;刘玉红;王会松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对《对我国青少年学生视力低下防控问题的思考》的思考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2007年第28卷第5期刊登了陈宪老师的《对我国青少年学生视力低下防控问题的思考》一文,笔者现就该文提一些个人的思考意见,仅供参考.

    作者:王智勇 刊期: 2007年第09期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