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江西省新建校舍室内环境污染现状及其干预对策

袁以佐;周菁;邱洋;韩林江;晏军;吴树家;焦卫红;万凤根;何明强;赵华斌

关键词:环境污染, 干预性研究, 对比研究, 学生保健服务
摘要:目的 了解新建校舍室内环境污染现状并进行干预对策研究,为开展学校预防性卫生监督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择江西省新建成并刚投入使用的6所学校的72间教室和宿舍为研究对象,采取干预对照研究,对室内环境污染因素进行分析,评价干预效果.结果 宿舍在关闭门窗0.5 h后甲醛含量超标率为95.83%;通过干预,对照组与干预组甲醛含量在第1,2个季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教室在正常活动情况下CO2、细菌菌落总数超标率分别为41.60%和36.11%;通过干预,教室室内空气质量对照组与干预组的效果未能体现.但随着课时的延长,教室空气质量逐渐恶化,课中已有36.11%的教室CO2超标,课末达52.22%;细菌菌落总数课中已有32.77%的教室超标,课末达51.66%.结论 新建宿舍存在甲醛污染,教室室内空气质量随着课时的延长逐渐恶化,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相关文献
  • 不同种类乙肝疫苗免疫效果评价

    目的 评价不同厂家生产的乙肝疫苗对抗-HBs阴性学龄前儿童的免疫应答效果,为卫生机构选择疫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入托前乙肝病毒感染指标阴性儿童加强接种不同厂家生产的乙肝疫苗,检测免疫后4~5周血清中HBsAg、抗-HBs、抗-HBc的滴度.结果 128名3~4岁儿童分别接种不同厂家生产的乙肝疫苗,抗-HBs阳转率为100%,几何平均滴度(GMT)为114.14 mIU/mL.不同厂家乙肝疫苗在GMT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康泰酵母乙肝疫苗接种后GMT高于天坛酵母和华北CHO乙肝疫苗.结论 3~4岁儿童乙肝疫苗全程免疫后有很好的回忆反应.对有高危暴露因素的抗-HBs阴性儿童,使用与初免相同或不同厂家的乙肝疫苗加强免疫,同样有良好的免疫效果.

    作者:苏彦萍;刘秀军;王宝兰;唐一清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广东省城市中小学生饮用奶制品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广东省城市儿童少年饮用奶制品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进一步采取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从广州、深圳、珠海的城区抽取7~18岁中小学生8 811名进行饮用奶现状调查,并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 59.4%的学生常饮奶制品,6.0%的学生从不饮用奶制品;37.8%的学生认为奶制品对自己不重要,5.1%的学生不喜欢奶制品;4.3%的学生家长不鼓励孩子饮用奶制品,3.0%的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不能持续饮用奶制品.多因素分析表明,家庭收入、父母鼓励、父亲文化程度、母亲文化程度、父亲职业、学生饮奶态度6个因素进入回归模型.结论 应加强中小学生及家长的营养教育,改变营养消费观念,在家庭中普及奶制品消费,提高中小学生饮奶率.

    作者:聂少萍;马文军;徐浩锋;李海康;许燕君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深圳市小学和幼儿园新生麻疹接种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深圳市小学、幼儿园新生麻疹接种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学校、托幼机构麻疹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分层整群随机抽取深圳市67所幼儿园和55所小学作为调查单位,采用调查表收集学生的预防接种信息,同时核对预防接种证.结果 深圳市入学、入园新生1剂次和2剂次麻疹疫苗接种率分别为86.2%和60.4%.影响学生麻疹2剂次接种的主要因素包括学校类别(小学/幼儿园)、学校属性(公立/私立)、学生年龄、户籍、父亲及母亲的文化程度和地区差别.结论 深圳市入学学生2剂次麻疹疫苗接种率不高.教育部门和卫生部门应联合加强对入学、入园新生预防接种证的查验,通过对父母进行宣传教育,提高学生免疫接种的机会,终提高麻疹疫苗免疫覆盖率.

    作者:刘刚;单芙香;罗青山;卢紫燕;黄芳;谭洁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一起小学生龙葵素中毒流行病学调查

    2006年9月22日17∶05-22∶00,玉溪市华宁县通红甸乡小河边小学报告有119名学生出现腹痛、恶心、呕吐、头昏、咽喉发麻等发病症状,经流行病学调查证实为一起食用发芽、变绿土豆引起的食物中毒,排除流行性癔症病人,核实中毒人数为51人.现将调查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周兴;林党柒;杨汝松;王树坤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宜兴市初中生营养知识态度及行为现况调查

    目的 了解宜兴市初中生营养知识、态度及饮食行为状况,为开展营养干预工作提供基线资料.方法 采用KAP问卷对宜兴市1 190名初一至初三年级学生进行营养问卷调查.结果 在满分为10分的营养知识测试中,学生平均得分为4.40分,得分随着年级增高而升高,且城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大部分学生具有良好的饮食习惯,对食物多样化、蔬菜水果、奶类的认同率也较高,但蔬菜的食用频率、摄入量仍偏低.结论 宜兴市初中生营养知识、态度和饮食行为存在一定程度的不足,有针对性地开展综合性的营养干预十分必要.

    作者:史祖民;潘晓群;左辉;袁宝君;戴月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广西大学学生2000-2006年休退学原因分析

    跨入21世纪以来,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的教育、招生、收费、就业等相关制度有了较大的变化,学生休退学的原因也不断变化.为进一步探讨新世纪以来广西大学学生休退学原因,笔者对2000-2006年广西大学休退学的学生资料进行了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黄旭强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师范生异性交往中烦恼行为感受的归因分析

    目的 探讨师范类大学生异性交往过程中感受烦恼行为的性别差异、年级差异和判断标准,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365名师范大学生为被试,采用自编问卷进行测试.结果 师范生异性交往中存在着明显的性别差异,女生对社会烦恼行为的感受性高于男生;同时在2项行为类型上存在年级差异,高年级大学生较低年级学生感受性高;被试的归因倾向分为个人尺度、周围他人尺度、性别意识尺度、社会和公共尺度、规则和规范尺度,其中判定人群分布多的是个人标准,而社会和公共尺度以及他人尺度相对较少.结论 应加强师范生异性交往的礼仪教育和道德教育.

    作者:阎晓军;陈艳芳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河北省医科大学生对居民预防艾滋病教育现状评价

    目的 了解农村和城镇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工作的现状及大学生在社会实践后对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活动的认识,为相关部门提供决策依据.方法 对参加农村和城镇居民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工作的1 18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有37.4%的居民对预防艾滋病基本知识有一定了解; 62.6%的居民不太了解;42.25%的居民对艾滋病的严重危害性缺乏认识;46.35%的居民缺乏自我保护意识.结论 农村和城镇居民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方式单一,居民对预防艾滋病知识的了解认识与此项工作的预期目标有一定差距.应充分利用多种教育形式,并发挥在校大学生人力资源优势,提高农村与城镇居民对防范艾滋病重要意义的认识.

    作者:韩素华;吴杰;王岩;魏宁;周振平;张开升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家庭环境特征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探讨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家庭环境特征的相关性,为降低中小学生心理问题发生率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与家庭环境量表(FES)对1 070名中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应用典型相关分析法分析SCL-90和FES各因子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SCL-90量表的各因子(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其他)与家庭环境量表的亲密度、组织性呈负相关,与矛盾性呈正相关;SCL-90量表的敌对、偏执与家庭环境量表的知识性、娱乐性呈正相关,恐怖与家庭环境量表的情感表达呈负相关.结论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家庭环境特征之间存在一定关系,改善家庭关系可能增进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

    作者:陈定湾;何凡;刘碧瑶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2006年新生健康体检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新生的健康状况,为制定学生常见疾病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常规方法,分别对中国地质大学(武汉)2006级新生进行内科、外科、五官科、血液生化(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抗体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胸部X线透视检查.结果 共检查新生4 115人,完全健康率为90.50%,女生高于男生(P<0.01),城市学生高于农村学生(P<0.01);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率为6.73%,男生高于女生(P<0.05),农村学生高于城市学生(P<0.05).结论 高校新生健康状况总体良好.影响高校新生健康的主要问题是HBV感染,应作为高校学生预防保健工作的重点.

    作者:梁亚荣;陈芝茵;杜鹏辉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某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目的 了解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以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方法 采用大学生人格问卷(UPI)对某医科大学2006级临床医学专业781名新生进行调查.结果 存在不同程度心理问题学生的检出率为29.9%;UPI得分的性别、专业、是否独生子女、是否第一志愿、是否应届生、城市和农村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应对有心理问题的大学新生进行心理咨询和治疗,同时采取必要的干预手段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

    作者:王润玲;王波;孙业桓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肇庆市大中专学生常见病患病状况分析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影响学生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的疾病谱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为了解大中专学生常见病、多发病患病情况,分析各种常见病、多发病的特点和变化趋势,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依据,笔者对肇庆市2001-2006年大中专学生常见病、多发病情况进行调查,现报道如下.

    作者:何小芬;李兵;周日辉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中学生药物滥用认知-意向-抵御技能问卷信度与效度评估

    目的 评价中学生药物滥用认知-意向-抵御技能问卷应用的信度与效度,为开展相关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现场对1 149名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对其中的270名学生进行重测.结果 问卷整体的Cronbach's α值为0.75,分半信度为0.85;各分项目的重测信度在0.49~0.73之间;因子分析共提取8个公因子,累积贡献率为52.47%.结论 该问卷具有较好的效、信度,在药物滥用相关调查研究中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作者:郭蕊;何倩;时俊新;王增珍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抗幽门螺杆菌在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中的作用

    复发性口腔溃疡(recurrent oral ulcer,ROU)是常见的口腔疾病之一,反复发作,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该病病因尚不明确,主要与微生物感染、精神神经因素、遗传、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缺乏、免疫功能紊乱等有关.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是共存于消化道粘膜与口腔牙菌斑之中的细菌,其与胃病的相关性已经有深入研究.Hp是胃溃疡、胃粘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的主要致病菌,与ROU也有密切关系[1].口腔内牙菌斑是Hp适宜生存的环境之一,可能是ROU和胃病共同的致病菌.本文对ROU患者Hp感染情况进行了分析,并探讨抗Hp在治疗ROU中的作用.

    作者:柳惠荣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综合干预改善卫校女生心理状况效果评价

    护理专业是为病人服务的行业,护理人员的心理素质直接影响到护理服务质量.了解卫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重视护理专业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尤其是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是摆在护理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对某卫生学校192名护理专业女生进行了综合干预,现对其效果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季诚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阿坝州羌族中小学生贫血状况

    贫血是中小学生常见病之一,不仅影响儿童青少年的健康与生长发育,还会导致儿童青少年体力、智力和免疫能力的降低[1].根据《2005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手册》实施方案,笔者对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7,9,12,14,17岁1 120名羌族中小学生的贫血状况进行了调查.

    作者:付海霞;马吉胜;陈彬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医学类职业院校学生性生活状况及与生活质量的关系

    目的 了解医学类职业院校学生性生活发生状况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为加强该类学生性健康教育,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对2所院校896名在校学生进行性生活团体测评和比较分析.结果 2所院校有12.61%的学生自我报告在2005年下学期开学至11月上旬调查时发生过性行为,低于国内本科院校;男生报告率(35.15%)高于女生(6.05%),18~20岁年龄段发生比例相对较高,二、三年级高于一、四年级,城市学生高于农村学生.自我报告发生过性行为学生在生活质量满意度、生理健康、生活环境状况及生活质量总分上均低于自我报告未发生过性行为的学生,但心理健康评分却高于自我报告未发生性行为学生.结论 发生过性行为的学生生存质量低于未发生过性行为的学生.学校应加大生理卫生和伦理道德教育的力度,提高学生生活质量.

    作者:赵红深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中国矿业大学学生上呼吸道感染用药知识与行为分析

    上呼吸道感染是鼻腔、咽或喉部急性炎症的概称,70%~80%由病毒引起,有一定的传染性,属常见病、多发病.随着大学生独生子女的增多以及家庭条件的优越,大学生防病治病、自我保健意识也不断增强,但又缺乏必要的医药知识,滥用药、乱投医现象严重,导致开支增加、资源浪费,甚者损害身心健康.为了解大学生上呼吸道感染用药知识与行为现状,笔者对中国矿业大学某学院的568名大学生进行了调查.

    作者:杜笑岩;石敏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单纯性肥胖青少年营养知识态度与饮食行为研究

    目的 了解单纯性肥胖青少年营养知识、态度与饮食行为状况,为肥胖儿童营养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单纯性肥胖青少年120例,分为低龄组 (7~11岁) 36人、中龄组( 12~14岁)49人、高龄组(15~18岁)35人,选择同期90例正常青少年作为对照组,采用KAB问卷方式进行营养知识、态度和饮食行为调查.结果 肥胖青少年营养知识平均得分为(10.79±2.99)分(满分34分),态度平均得分为(8.16±1.88)分(满分17分),行为平均得分为(6.11±1.75)分(满分15分);对照组青少年营养知识平均得分为(11.35±3.43)分,态度平均得分为(12.20±3.29)分,行为平均得分为(9.70±2.81)分.2组态度和行为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肥胖青少年营养知识的来源由高到低依次为社会、家庭和学校,对照组则为学校、社会、家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青少年食用零食情况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对肥胖青少年进行营养教育、提高营养知识水平、纠正不正确的态度,已刻不容缓.

    作者:徐宛玲;王建国;王凤枝;郭琦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对《对我国青少年学生视力低下防控问题的思考》的思考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2007年第28卷第5期刊登了陈宪老师的《对我国青少年学生视力低下防控问题的思考》一文,笔者现就该文提一些个人的思考意见,仅供参考.

    作者:王智勇 刊期: 2007年第09期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