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丹阳市2003年中小学生营养状况

林吉年

关键词:营养状况, 肥胖症, 营养障碍, 学生
摘要:营养状况是评价少年儿童生长发育和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少年儿童的营养状况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为了解丹阳市学生的营养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笔者于2003年10月对该市中小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报道如下.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相关文献
  • 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多因素研究

    目的探讨大学生网络成瘾情况及其危险因素,为制定相应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使用Young网络成瘾量表及SCL-90量表,调查某大学在校生1 247人,调查内容包括个人一般情况、网络使用情况及心理状况.结果年级、性别、上网玩游戏、上网聊天及SCL-90量表中抑郁、焦虑、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等因素是网络成瘾的危险因素.结论对于网络成瘾的干预,要从学生个人情况、社会、心理、行为诸方面综合考虑.

    作者:祝丽玲;赵自雄;姚嵩坡;赵红宇;曹丽娜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师范大学生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效果研究

    自20世纪80年代首次发现艾滋病以来,艾滋病已在全世界蔓延,成为全球关注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之一.在目前还没有行之有效的防治艾滋病疫苗和药物的情况下,预防艾滋病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就显得格外重要[1].为探讨在大学生人群中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的有效办法,笔者对河南省2所师范类大学学生进行了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并对其效果进行了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强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包头市蒙古族小学学生自我意识研究

    目的了解包头市蒙古族小学学生自我意识水平和特点,为研究儿童个性心理发展提供资料.方法采用Piers-Harris儿童自我意识量表,对包头市蒙古族小学在校生548名进行现场调查.结果儿童自我意识总分及行为、智力与学校情况、焦虑、合群等分量表得分,女生明显高于男生(P<0.001);随着年级的增加,男生的智力与学校情况、焦虑、合群等分量表得分显著增加,女生的行为、焦虑分量表得分显著增加.结论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的儿童具有不同的自我意识.儿童教育要针对这些特点给予不同的指导,以减少由于儿童自我意识不良倾向所引起的行为、学习和人格等障碍.

    作者:关明杰;徐能义;李香兰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湖州市中学生艾滋病认知现状

    目的了解湖州市中学生对艾滋病的认知状况和艾滋病健康教育状况,为探讨中学生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方法提供依据.方法从湖州市随机抽取中学生1 136名,采用不记名问卷法对其艾滋病的认知状况和相关知识来源途径进行调查.结果中学生艾滋病基本知识平均得分为(66.68±19.51)分;年级越高,得分越高(Kendall等级相关系数rs=0.186,P=0.000);分别有15.7%,35.7%和9.1%的中学生对艾滋病感到恐惧、认为对家庭有威胁、认为对预防艾滋病无责任;82.9%,58.7%,37.7%和18.0%的中学生表示其艾滋病相关知识分别来自电视广播、书刊杂志、学校教育和与亲友交谈.结论中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艾滋病相关知识,但掌握程度并不很高,知识不全面,存在错误认识;中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来源于多方面,以影视、书刊所占比例较高.学校应继续加强对中学生预防艾滋病相关知识教育,重点加强艾滋病非传播途径与对艾滋病心理认知的健康教育.

    作者:王春生;蒋培余;魏艳淋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小学卫生员培训方法探索

    培训学生卫生员是学校卫生保健人员的职责,也是学校卫生工作的一部分.小学的学生卫生员年龄虽小,但有一份光荣感和乐于为班级集体服务的精神.为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需要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培训学习.

    作者:闫垣平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贵州省不同民族学生贫血状况10年对比分析

    为了解贵州省不同民族学生贫血状况,进一步探讨学生贫血防治措施,笔者于1991年、1995年和2000年分别对贵州省汉、苗、布依、侗族学生进行了调查,现分析如下.

    作者:王坤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青少年抑郁症的心理社会治疗进展

    抑郁症是一种持久的心境低落状态,多伴有焦虑、躯体不适感和睡眠障碍,属情感性障碍的一个方面,通常具有较强的隐蔽性.因此,这是常见,但也是不易察觉和被识别的心理障碍.其病因涉及生物、心理和社会方面.近年来,青少年抑郁患者越来越多,社区的调查结果表明,其发病率大约为1.8%~7.8%[1].美国的一项研究结果表明,青少年抑郁症发病率为8.3%[2].

    作者:龚银清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西安市大学生网络成瘾状况与人格特质的关系研究

    目的研究大学生网络成瘾状况与人格特质的关系,揭示网络成瘾的内部动因.方法采用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调查表和美国匹兹堡大学金伯利·杨(K.S.Young)教授设计的网络成瘾问卷,对不同学科、不同年级、不同生源地的西安市大学在校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不良的性格特点与网络成瘾相关,男、女生成瘾特点不同,网络成瘾者的上网时间和上网历史均明显高于非成瘾者,理科类院校学生的成瘾人数高于文科类和艺术类院校学生.结论不良人格特质的学生容易上网成瘾.网络成瘾者的心理健康因子明显低于非成瘾者.

    作者:李望舒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永安市中小学生营养状况分析

    营养不良及肥胖问题是影响儿童青少年健康的主要因素.为了解永安市学生营养状况变化,笔者对1998和2003年永安市中小学生的营养监测情况进行了分析,以便为改善学生营养状况提供依据.

    作者:杨家标;罗有祥;邱冠雄;林忠兰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父母教育方式与个性对小学生学习成绩影响研究

    目的探讨父母教育方式和学生个性对小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为培养学生良好个性的形成及学习成绩的提高提供依据.方法应用<艾森克个性问卷儿童修订版(EPQ儿童版)>及<家庭教育方式量表(EMBU)>对424名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父母教育方式与小学生学习成绩关系密切,子女学习成绩与父母采取情感温暖、理解的方式呈正相关,与父母严厉、惩罚、拒绝、否认、过分干涉呈负相关.EPQ的P,E,N 3个维度的个性特质对学习成绩也有一定的影响.结论父母教育方式和学生自身个性对学习成绩有一定影响,父母应采取情感温暖、理解、民主的教养方式,培养子女形成良好个性,从而促进子女成绩的提高.

    作者:李燕芬;李廷杰;邹宇华;梁桂玲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初中生性与生殖健康同伴教育过程评价

    目的对初中生性与生殖健康同伴教育过程进行评价,为初中生性健康教育的实施提供依据.方法从上海市徐汇区3所中学的初一年级抽取145人和133人,分别接受本班同伴和本校初二年级学生的教育.利用小组活动形式,运用问卷、观察、专题小组讨论和个人深入访谈进行评价.结果项目组织良好,学生学习热情高,大多数学生骨干和教师对本次同伴教育给予了肯定评价.同班同学与高年级同学的同伴教育各有利弊.小组活动形式和教育流程受到师生欢迎.结论性同伴教育可接受性强,过程评价为其进一步实施提供了经验.

    作者:王作振;王克利;钱序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肥胖儿童生理状况及健康干预研究

    目的了解肥胖对儿童生理功能的危害,为建立有效而又易于接受的健康教育及健康促进模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随机抽取贵阳市3所(好、中、差各1所)学校肥胖儿童106名与相应对照组进行生理指标检测,并对这些肥胖儿童中90人进行为期1 a的健康干预.结果肥胖组血压、皮褶厚度、50 m跑时间高于对照组,肺活量指数低于对照组;三酰甘油、胆固醇、血尿酸值高于对照组;脂肪及总能量摄入高于对照组.通过健康干预体重、收缩压、三酰甘油、血尿酸等多项指标降低,饮食行为中总能量及脂肪摄入减少,且运动形式转变,运动量增加.结论儿童单纯性肥胖症对儿童身体的损害累及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生殖系统等多个系统,但通过采用科学的健康干预手段,各项指标值能有所改善.

    作者:冯承芸;邓冰;熊敏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对大学生心理辅导的认识与思考

    因为各种原因,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突出,因而有必要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辅导.学校心理辅导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学生心理辅导,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使学生尽可能得以全面发展,从而促成学校教育目标的实现.

    作者:李道莹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景宁县畲汉族中小学生营养状况比较

    目的了解景宁县畲、汉族中小学生营养状况,以便为采取相应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景宁畲族自治县县城、乡镇17所学校7~17岁畲族男、女学生为研究对象,抽取同等数量的汉族学生进行1∶1的配比分析.采用<中国学生7~22岁身高标准体重值>作为判定标准.结果营养不良率和超重率畲族女生分别为8.05%和4.93%,汉族女生分别为11.09%和4.28%,均高于畲族男生的6.55%,2.14%及汉族男生的8.96%和2.41%(P<0.01);畲族小学生高于畲族中学生,汉族学生则相反.肥胖率县城畲族学生为2.92%,高于乡镇畲族学生的1.09%和县城汉族学生的1.68%(P<0.01).结论景宁县畲、汉族学生营养不良、超重与肥胖同时并存,应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

    作者:刘希标;胡思丁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职业技术教育学院卫生工作亟待改革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对人才的需要,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迅速发展,其发展规模与速度同学院本身资金紧缺、教学资源的存量不足和增量较缓的矛盾也日益突出,严重制约了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的发展,其中卫生工作存在的矛盾尤为突出,亟待改革.

    作者:王天存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长宁区1177名小学生吸烟影响因素及控烟对策探讨

    目的了解长宁区小学生吸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探讨小学生控烟对策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并分析2003年长宁区参加中国/WHO控烟能力建设项目小学基线调查资料.结果小学生尝试吸烟率为8.0%,男生高于女生(χ2=9.70,P<0.01);61.3%的小学生吸第1支烟是因为好奇,吸第1支烟的场所和香烟来源主要为家庭(69.1%和42.0%);父亲吸烟情况对孩子吸第1支烟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学生回忆学校开设的课程涉及控烟内容的比例较低(思想品德30.8%,自然24.8%,语文、数学、外语等均<10.0%).结论家庭、学校和社会对小学生吸烟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学校控烟工作较为薄弱,应采取综合措施对低龄儿童进行控烟干预.

    作者:吴琼;孙建平;顾萍;崔兆华;贾海昌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奉化市中小学教师健康体检结果分析

    为了解奉化市中小学教师的健康状况,2003年4~5月该市对8所中小学教师进行了全面体检,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夏娅政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浙江师范大学学生体育运动损伤情况

    目的研究师范大学学生运动损伤的特点和一般规律,确定运动损伤预防工作的重点.方法采取整群抽样问卷调查法和面谈法对浙江师范大学学生1 826人进行调查.结果体育运动损伤以轻度急性损伤为主,发生率为66.59%.男生与女生、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各专业、各年级之间损伤率差异均有显著性.课外活动时发生运动损伤多,以关节韧带损伤、皮肤擦裂伤和肌肉肌腱损伤常见,扭伤、挫伤、擦伤和拉伤是常见的损伤方式;损伤部位以下肢和手为主,球类运动造成的损伤多见.损伤原因主要是技术因素、准备活动、场地设备因素和身体因素.除体育专业二、三、四年级学生外,其余大学生对损伤后早期处理均缺乏认识.结论师范大学生体育运动损伤十分普遍,应从学校、体育教师和学生3方面采取综合防治措施.

    作者:胡高楼;陈根芝;李旭华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玉林师范学院学生2000年与1991年身体发育状况比较

    为了探讨玉林师范学院汉族大学生的身体形态、机能发育状况和特点,笔者对该校1991年和2000年2次参加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的资料进行了分析比较,以进一步掌握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和发展趋势,以便为提高学生健康水平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蒙祖兵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护理专业学生实习前预防乙型肝炎的健康教育方法

    乙型肝炎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一种传染病,目前我国已有1.3亿病毒携带者,2 000万乙肝病人.乙肝病毒(HBV)主要存在于乙肝病人及HBV携带者的血液中,同时乙肝病人及HBV携带者的分泌物均可带有HBV,接触者都有感染HBV的可能性,尤其是与病人密切接触的医务工作者.

    作者:毕清泉 刊期: 2005年第03期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