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豫西小学生碘缺乏病状况及防治对策

石磊;郑合明;陈秀玲

关键词:碘, 食品, 强化, 甲状腺肿, 地方性, 横断面研究
摘要:目的为促进消除碘缺乏病(IDD)项目的深入开展,建立消除碘缺乏病健康教育干预模式.方法对1 102名小学二~四年级的学生进行IDD知识调查、甲状腺触诊检查,并整群抽取124名小学生的尿样及家中食盐,进行尿碘和盐碘碘含量测定.结果23.96%的小学生听说过碘缺乏病,其知识知晓率为26.53%,54.08%的小学生不知道碘盐与非碘盐的识别特征;17.42%的家庭食用碘盐方法错误;触诊甲状腺肿大率为14.88%;44.65%的小学生认为家长会听自己的宣传;94.48%的家庭听了孩子的宣传后会照宣传内容去做.结论提高缺碘地区小学生预防碘缺乏病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加强家庭碘盐的正确食用,是提高居民对IDD防治效果的重要方法与手段.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相关文献
  • 大理州民族中学高中生消化道酵母菌感染现状

    目的了解不同民族高中生消化道酵母菌的带菌情况与差异,为开展相关治疗与研究提供依据.方法抽取大理州民族中学生268名,采集粪便标本在沙保弱培养基上培养后鉴定,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高中生酵母菌带菌率为35.1%,彝族学生带菌率低于其他民族学生,且彝族和汉族、白族学生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不同民族中学生酵母菌带菌率差异存在显著性,特别是彝族和汉族、白族之间,可能与彝族独特的生活习惯有关.

    作者:沈合春;周爱玲;陈春曼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广州市中小学生饮食行为和卫生习惯现状

    目的了解广州市中小学生饮食行为和卫生习惯现状,为学生健康教育提供参考.方法2004年3~4月,分层随机整群抽取广州市8所小学四至六年级、9所中学初一至高三年级学生8 222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学生每天吃早餐、午餐、晚餐的比例依次为95.0%,98.9%和97.8%,大部分学生在家里吃饭.早上7:00前吃早餐为多,占58.0%;在1周的饮食中有15.5%的学生每天吃糖果、巧克力等甜品1次以上,有56.1%的学生每天喝牛奶或相同量的奶制品少于1杯(约200 mL),20.9%的学生每天喝含糖碳酸饮料1次以上,有34.5%的学生每天吃蔬菜少于1次,有少部分学生每天吃油炸、腌熏食物1次以上;大多数学生有饭前便后洗手、早晚刷牙的习惯;有38.3%的学生在调查前1周内光顾过街边小摊.结论中小学生是不良饮食行为和卫生习惯预防的重点人群.提倡在中小学生中开展个性化健康教育矫正不良饮食行为和卫生习惯.

    作者:周志衡;王家骥;李亮昌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兰州市中小学健康教育现状及改善对策

    在中小学开设健康教育课,对青少年进行卫生保健知识教育,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健康行为,对预防疾病,增进学生身心健康,树立正确的健康观,推进素质教育具有重要意义.为更好地开展学校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笔者于2002年3~6月对兰州市23所中小学健康教育的开展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及不利因素,为促进中小学健康教育的开展,制定健康教育计划和措施提供参考.

    作者:折惠兰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北京大兴一中新生军训伤病种类及其防治措施

    为进一步做好学校每年一度的学生军训保健工作,大限度地降低伤病率,笔者特对2003年8月大兴区第一中学高一学生军训期间发生的伤病情况予以统计,现报道如下.

    作者:彭英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浠水县贫困农村学龄儿童生长发育与健康状况

    目的分析湖北省贫困农村学龄儿童生长发育及健康状况,为探讨影响贫困农村儿童生长发育与健康状况的相关因素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取湖北省浠水县6所小学6~9岁学龄儿童789名进行健康状况调查和体格检查.结果与1992年湖北省同龄儿童的平均水平比较,儿童的身高平均增长了3~7 cm,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体重平均增加了1 kg,其中仅9岁组儿童差异有显著性(P<0.05);体重指数(BMI)仅在9岁年龄组男女儿童之间差异有显著性;农村儿童贫血患病率为39.8%,男(41.3%)高于女(37.2%),也高于1992年湖北省儿童的贫血患病率(24.6%).儿童的骨密度与身高、体重均呈非常显著正相关(r=0.26,0.35,P值均<0.01).结论湖北省贫困农村学龄儿童生长发育和健康水平仍不理想,应加大营养监测和干预工作的力度.

    作者:张春莲;汪春红;易国勤;华立明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教师职业压力的研究现状

    国内外有关教师压力的研究非常多,尤其是国外,无论宏观还是微观方面都有很多的研究.教师压力和其他职业的压力相比,有自身的独特性.

    作者:王琨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暨南大学学生青春健康知识·信念·行为分析

    目的了解大学生青春期健康知、信、行和健康教育需求现状,为有针对性地开展同伴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暨南大学在校学生1 700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绝大多数与青春期相关的知识正确率在80%以上,但对手淫看法正确的学生只有48.22%;90%以上赞成大学期间谈恋爱,85.96%不赞成婚前性行为,但有51.72%的学生认为可以考虑恋爱对象提出的性行为要求;性行为的报告率为13.91%,男生明显多于女生(x2=56.65,P=0.000),港澳台生源明显多于广东和内地生源(x2=54.14,P=0 000);75%以上的学生认为有必要开展青春期健康教育,其所需教育内容依次为异性交往技巧(94.14%),恋爱、婚姻与家庭(82.72%),性病、艾滋病的防治(72.49%),性心理障碍(71.37%)以及生殖生理(62.01%)等.结论虽然该校大学生对青春健康知识掌握较好,但与之相比他们对相关问题的观念、态度和行为还存在不少问题,解决这些问题是今后开展健康教育的关键.

    作者:范存欣;马绍斌;李新平;罗石宏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青岛市初中生吸烟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了解青岛市初中生的吸烟行为及其相关因素,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抽样法选取初中生897名进行间卷调查.结果初中男生尝试吸烟率高于女生,差异有显著性.男女生吸烟行为与多种因素有关.男生中,学习成绩、每周可以自由支配的零用钱、对吸烟行为的认识、拒绝别人递的烟是否礼貌、给来自己家的客人递烟是否是一种礼节、是否应该严格执行青岛市公共场所禁烟的规定、是否喜欢与吸烟的人呆在一起、在100名与自己年龄相仿的人每月至少吸烟1次的人数、好友中有多少人至少每月吸1次烟等是尝试吸烟行为的影响因素;女生中,家里吸烟的准则、拒绝别人递的烟是否礼貌、在100名与自己年龄相仿的人每月至少吸烟1次的人数、好友中有多少人至少每月吸1次烟等是尝试吸烟行为的危险因素.结论干预初中生吸烟行为应从家庭、学校、社会等全方位入手进行综合干预.

    作者:段海平;逄增昌;赵仲堂;李泽民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杭州第十四中学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分析

    为了解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发展变化趋势,同时也为学校卫生保健工作提供科学依据,笔者对杭州第十四中学1997与2002年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进行了监测,报道如下.

    作者:俞霁明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小学生家庭环境、个性与社交焦虑的相关研究

    目的探讨小学生家庭环境、个性及社交焦虑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其意义,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儿童版、儿童社交焦虑量表和节选的家庭环境量表对257名小学生及其家长进行测查.结果小学生的某些个性因子与常模差异有显著性.在不同类型的家庭环境下,小学生个性因子之间差异有显著性;小学生的社交焦虑与其个性密切相关,而个性发展受家庭环境的影响.结论小学生家庭环境、个性及社交焦虑存在相关关系,小学教育应加强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培养健全的人格,同时家长也要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作者:陈莉;付春江;李文虎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广西壮族自治区2000~2003年学校食物中毒情况

    近年来,学校群体性食物中毒事件时有发生,因其发病人数多,涉及面广,不仅严重危害学生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而且还影响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广西壮族自治区2000~2003年共发生食物中毒442起,中毒8 867人,死亡122人,其中学校食物中毒占中毒起数的17.65%,占中毒人数的27.78%.因此,对各类学校食物中毒情况进行分析,对于有效控制和减少食物中毒发生,保障学生的饮食卫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黄兆勇;唐振柱;黄林;杨娟;方志峰;黄立嵘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吉林市2所小学学生单纯性肥胖的影响因素

    目的了解与小学生单纯性肥胖有关的影响因素,为进一步实施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结合体格检查对吉林市2所小学354名学生进行调查.筛选出单纯性肥胖学生43名,同时选出与肥胖儿童同班、同性别、身高相差在3 cm内,出生年月相差在3个月内,而身高标准体重为正常的学生43名作为对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肥胖组父母至少一方肥胖者人数显著高于对照组;肥胖组的饮食行为问题有:进食速度快,睡前进食,看电视时进食等;运动行为问题有:看电视时间长,每天运动时间少,不喜欢体育运动等.在发中微量元素含量的测定中肥胖组发中铬、铅含量高于对照组.结论遗传和环境因素均与儿童单纯性肥胖症有关,防治肥胖应从改变不良的饮食和运动行为着手.

    作者:姜秀梅;赖亚辉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一起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学生集体食物中毒

    2003年8月27日,河北省唐山市某县一所高中学校陆续出现恶心、呕吐、腹痛等症状的学生,先后共有69名学生发病.经流行病学调查,证实为一起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物中毒,现报道如下.

    作者:米涵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学生健康体检宜减少胸部X线透视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对自身健康的要求越来越高.各级各类学校都会定期组织学生进行集体体检,其中胸部X线透视(以下简称胸透)是体检的重要项目之一.但是X线有辐射损伤(尤其对处于发育时期的青少年更加敏感),且胸透的阳性率明显偏低,因此我们认为学生健康体检时进行胸透,弊大于利,宜减少甚至取消这个项目.现结合绍兴文理学院医学院学生15 a来的体检资料作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马玉富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高护女生心理健康与生活事件的典型相关分析

    目的探讨高护女生心理健康状况与应激生活事件的关系,以便为该人群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法抽取潍坊医学院护理系女生272名,应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进行测试,利用SAS(Statistics Analysis System)统计软件包对资料进行典型相关分析.结果第1,2对典型变量的相关性具有统计学意义,被试的第1对典型变量的相关系数为0.449 0;而前2对典型变量累积贡献率达0.76.在第1对典型变量中,人际关系敏感、偏执神经症状与学习压力、健康适应、人际关系载荷大;在第2对典型变量中,抑郁症状与丧失、人际关系载荷大.高护女生心理健康与生活事件的相关关系主要表现为人际关系敏感、偏执神经症状与学习压力、健康适应、人际关系的正相关以及抑郁症状与丧失、人际关系的正相关.结论高护女生面临的应激生活事件对其人际关系敏感、偏执、抑郁神经症状的产生有明显影响,而学习压力、人际关系、丧失、健康适应是主要因素.

    作者:王雁;梁虹;原福娟;张春燕;张欣;孙宏伟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福州市149名中小学校长口腔卫生知识·信念·行为

    龋病和牙周疾病是中小学生的常见病,据福建省第2次口腔健康流行病学抽样调查资料显示,12岁年龄组恒牙患龋率为50.19%,龋均为1.09,软垢指数为3.75,6个区段牙周均健康的人数仅为2.77%,需要口腔卫生教育的为97.19%[1,2].学校的口腔健康教育是改变中小学生对口腔健康知识、信念、行为(知、信、行)的一种重要手段,作为学校的领导,他们的口腔健康知、信、行直接影响学校口腔健康教育开展的效果.该研究通过问卷调查,了解中小学校长对口腔健康教育的知识、信念、行为及学校口腔健康教育的现状,为中小学校开展口腔预防保健工作提供参考.

    作者:卢友光;杨闽红;闫福华;张海明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豫西小学生碘缺乏病状况及防治对策

    目的为促进消除碘缺乏病(IDD)项目的深入开展,建立消除碘缺乏病健康教育干预模式.方法对1 102名小学二~四年级的学生进行IDD知识调查、甲状腺触诊检查,并整群抽取124名小学生的尿样及家中食盐,进行尿碘和盐碘碘含量测定.结果23.96%的小学生听说过碘缺乏病,其知识知晓率为26.53%,54.08%的小学生不知道碘盐与非碘盐的识别特征;17.42%的家庭食用碘盐方法错误;触诊甲状腺肿大率为14.88%;44.65%的小学生认为家长会听自己的宣传;94.48%的家庭听了孩子的宣传后会照宣传内容去做.结论提高缺碘地区小学生预防碘缺乏病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加强家庭碘盐的正确食用,是提高居民对IDD防治效果的重要方法与手段.

    作者:石磊;郑合明;陈秀玲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京津冀5所院校大学生的艾滋病健康教育情况调查

    艾滋病正以更加严峻的现实向人类提出挑战,而预防艾滋病教育的普及和公众预防意识的增强则是遏制艾滋病蔓延的有效手段.只有做好预防艾滋病的宣传教育,才能使更多的人对预防艾滋病基本知识有一个科学系统的认识.为了解大学生艾滋病知识及对艾滋病及其感染者的态度等情况,以便有针对性地开展好大学生预防艾滋病教育工作,笔者对北京、天津、河北的5所高校大学生4075名进行了问卷调查,报道如下.

    作者:吴杰;王岩;张雅丽;张晓伟;陈海辉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大学新生乙肝患者的心理问题与心理护理

    广西民族学院医院对大学新生体检,每年检出10%左右的新生为HBsAg阳性患者.这些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学校医院每年专派1名传染科医生和1名护士负责新生乙肝患者的治疗及指导,对他们进行心理咨询与心理干预,收到了明显的成效.

    作者:王新荣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怀化学院体育系学生膝踝关节运动创伤情况分析

    膝、踝关节除了弯曲、伸直功能之外还具有滑动、摆动和旋转等功能,因而膝、踝关节创伤较为常见.为了解体育系学生膝、踝关节运动创伤的发生规律及原因,笔者对怀化学院体育系2001,2002级大学生中112例运动创伤状况及其原因进行了调查,现报道如下.

    作者:余学好;孙军;谭红;彭彦 刊期: 2005年第09期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