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针刺治疗中小学生运动性损伤68例疗效分析

许新旺

关键词:运动损伤, 针刺疗法, 治疗结果
摘要:中小学生在体育运动、体育考试和比赛期间,经常会出现拉伤、扭伤、眩晕、胸闷、呼吸困难等急症.多年来笔者在运动性损伤救护工作中,采用针灸疗法对腓肠肌痉挛、拉伤、扭伤、眩晕甚至晕厥的患者进行治疗,取得了很好的疗效.现将1996~2004年治疗的68个病例分析如下.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相关文献
  • 高校医院社会化改革的实践与思考

    浙江大学校医院创建于1958年.4校合并成立新浙大后,校医院现设有本部医院及下属4个分院,床位150张,工作人员230人,其中副高职称以上45人.浙大校医院于1997年经浙江省卫生厅评审为二级乙等医院和省级文明医院,2001年被省市劳动保障部门评定为省市医保定点医疗机构.

    作者:李英奇;王小英;陈立峰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儿童多动症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了解儿童多动症(ADHD)的流行病学特点及危险因素,为采取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Conners教师问卷对1 502名6~11岁儿童进行ADHD筛查,共筛查出74例具有多动倾向的儿童作为病例组,选择与病例组儿童的年龄、性别、年级和智力水平相同的74例作为对照组.对ADHD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ADHD的患病率为4.93%.其中男生患病率为7.76%,女生患病率为1.92%,差异有显著性(P<0.01).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父母关系不良和教养方式不当(P<0.05)是ADHD的危险因素.结论父母教养方式及父母关系与ADHD的发生有一定的关系.

    作者:张迪;陈容;顾国家;王容君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周口市儿童甲状腺病592例分析

    河南省周口市属缺碘地区,1995年以来,由于全民普食碘盐,1997年该市监测结果显示,碘盐、儿童甲状腺肿大检出率和尿碘水平3项指标均达到了卫生部规定的标准,并于2000年通过了碘缺乏病防治达标验收.近几年来,各地先后报道了随着碘摄入量的增加,甲状腺病的发生情况有了很大的变化.作为对碘摄入量敏感的群体,儿童甲状腺病的发病是否与成人一样,笔者对此进行了分析.

    作者:李新庄;马占凯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京津冀5所院校大学生的艾滋病健康教育情况调查

    艾滋病正以更加严峻的现实向人类提出挑战,而预防艾滋病教育的普及和公众预防意识的增强则是遏制艾滋病蔓延的有效手段.只有做好预防艾滋病的宣传教育,才能使更多的人对预防艾滋病基本知识有一个科学系统的认识.为了解大学生艾滋病知识及对艾滋病及其感染者的态度等情况,以便有针对性地开展好大学生预防艾滋病教育工作,笔者对北京、天津、河北的5所高校大学生4075名进行了问卷调查,报道如下.

    作者:吴杰;王岩;张雅丽;张晓伟;陈海辉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影响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家庭环境因素

    目的了解农村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心理健康的家庭环境因素,为农村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家庭环境量表(FES-CV)对福建省712名农村中学生进行测查,使用SPSS¨.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结果16.01%的农村中学生有明显的心理健康问题,女生心理健康水平差于男生,强迫、人际敏感、偏执、抑郁、焦虑和恐怖因子得分显著高于男生(P<0.05).家庭的矛盾性、亲密度和娱乐性是影响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家庭环境因素.结论改善家庭的心理环境是提高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途径.

    作者:王东宇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师范类院校学生性病/艾滋病健康教育模式研究

    师范类院校学生是未来的教师,对师范生进行性病/艾滋病健康教育,可以起到以点带面的效果.因此,探索切实可行的师范类院校学生性病/艾滋病健康教育模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笔者通过多种形式对师范类院校学生进行性病/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的健康教育,对师范类大学生性病/艾滋病健康教育模式进行了研究.现报道如下.

    作者:吴东红;叶利贞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自发性气胸10例临床分析

    自发性气胸是呼吸系统的常见急症之一.现对2002年6月~2004年11月在华东交通大学医院确诊的自发性气胸10例病人的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作者:晏亦民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体育教学对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

    目的探讨体育教学对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为提高该人群的心理健康水平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456名在校高职学生进行测评,并进行比较.结果接受体育教学前实验组和对照组SCL-90各因子得分差异均无显著性;在接受体育教学后,与对照组相比,强迫、人际关系、焦虑、偏执和精神病性得分差异有显著性.实验组学生在接受体育教学前、后SCL-90各因子得分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高等院校应开设正规的体育教学,促进和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

    作者:崔海明;王建忠;李秀芳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小学生家庭环境、个性与社交焦虑的相关研究

    目的探讨小学生家庭环境、个性及社交焦虑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其意义,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儿童版、儿童社交焦虑量表和节选的家庭环境量表对257名小学生及其家长进行测查.结果小学生的某些个性因子与常模差异有显著性.在不同类型的家庭环境下,小学生个性因子之间差异有显著性;小学生的社交焦虑与其个性密切相关,而个性发展受家庭环境的影响.结论小学生家庭环境、个性及社交焦虑存在相关关系,小学教育应加强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培养健全的人格,同时家长也要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作者:陈莉;付春江;李文虎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宁德市畲、汉族中小学生营养状况分析

    目的了解宁德市畲、汉族中小学生营养状况,为指导学生合理膳食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02年宁德市7所中小学校畲、汉族学生10260名进行营养状况分析.结果宁德市中小学生营养不良率为31.03%,营养过剩率为8.65%.汉族学生营养过剩率显著高于畲族学生.畲族男、女生营养状况差异无显著性;汉族男生营养不良率低于女生,而营养过剩率高于女生.城区学生营养不良率低于乡镇,营养过剩率则高于乡镇;中学生营养不良率高于小学生,营养过剩率则相反.结论加强健康教育及膳食指导,推广营养配餐,城市普及饮用奶、农村推广饮用豆奶等综合方法是改善学生营养状况的有效措施.

    作者:薛朝红;邱丛;黄靖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广州市中小学生饮食行为和卫生习惯现状

    目的了解广州市中小学生饮食行为和卫生习惯现状,为学生健康教育提供参考.方法2004年3~4月,分层随机整群抽取广州市8所小学四至六年级、9所中学初一至高三年级学生8 222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学生每天吃早餐、午餐、晚餐的比例依次为95.0%,98.9%和97.8%,大部分学生在家里吃饭.早上7:00前吃早餐为多,占58.0%;在1周的饮食中有15.5%的学生每天吃糖果、巧克力等甜品1次以上,有56.1%的学生每天喝牛奶或相同量的奶制品少于1杯(约200 mL),20.9%的学生每天喝含糖碳酸饮料1次以上,有34.5%的学生每天吃蔬菜少于1次,有少部分学生每天吃油炸、腌熏食物1次以上;大多数学生有饭前便后洗手、早晚刷牙的习惯;有38.3%的学生在调查前1周内光顾过街边小摊.结论中小学生是不良饮食行为和卫生习惯预防的重点人群.提倡在中小学生中开展个性化健康教育矫正不良饮食行为和卫生习惯.

    作者:周志衡;王家骥;李亮昌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学校预防艾滋病规划的制订

    迄今为止,我国艾滋病(AIDS)疫情仍呈现快速上升的趋势,其传播与蔓延的势头还没有得到有效遏制.据2003年流行病学调查的结果显示,全国现有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约84万人,其中8万人为艾滋病病人.目前仍无治愈艾滋病的药物,也无有效的疫苗.艾滋病的传播主要与个人观念、生活方式密切相关.

    作者:马迎华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武汉市青山区中小学校食堂及周边饮食摊点卫生状况

    学生在校期间的饮食并非单纯局限于学校内的学生食堂,还包括学校周边的饮食摊点.为全面了解中小学生在校期间的饮食卫生状况,进一步加强学校食品卫生管理工作,预防和控制学生食物中毒的发生,笔者于2004年4~5月对武汉市青山区41所中小学校食堂及周边餐饮摊点的卫生状况进行了调查,报道如下.

    作者:伍怡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高校医院开展高血压病人群综合性干预工作探讨

    高血压病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1991年我国对15岁以上人群抽样调查显示,高血压的标化患病率为11.26%;与前10 a相比,患病率增加了25%.目前我国心脑血管病居城市居民死亡原因的第2位,在农村居首位,而脑卒中主要的危险因素就是高血压.

    作者:周小英;余红波;周晓霞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青岛市经济发展与儿童生长的长期变化

    目的分析青岛市儿童40a来生长的长期变化规律,探讨经济发展与生长的长期变化关系.方法将青岛市不同年代7~12岁儿童身高、体重与主要经济指标作相关分析.结果1962~2002年的40a间,青岛市7~12岁儿童身高平均增长17.46cm(男)和16.30 cm(女),体重平均增长13.89kg(男)和11.67kg(女);不同年代各经济指标经对数转换后,与儿童身高、体重呈明显的直线正相关(P<0.01).结论儿童生长的长期变化与社会经济发展有关.

    作者:张迎修;李泽民;刘春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广西壮族自治区2000~2003年学校食物中毒情况

    近年来,学校群体性食物中毒事件时有发生,因其发病人数多,涉及面广,不仅严重危害学生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而且还影响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广西壮族自治区2000~2003年共发生食物中毒442起,中毒8 867人,死亡122人,其中学校食物中毒占中毒起数的17.65%,占中毒人数的27.78%.因此,对各类学校食物中毒情况进行分析,对于有效控制和减少食物中毒发生,保障学生的饮食卫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黄兆勇;唐振柱;黄林;杨娟;方志峰;黄立嵘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宾川县中小学生常见病患病情况

    目的掌握宾川县中小学生常见病现况及其发展趋势,为学生常见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取分层抽样的方法,依照<全国学生体质检测实施细则>和<全国学生常见病综合防治方案技术规范>的要求,对抽取的26 993名中小学生进行常见病监测.结果在受检的26 993名学生中,营养不良检出率高,为28.74%;其次依次为视力不良(24.90%)、营养过剩(6.12%)、贫血(5.46%)、沙眼(5.21%)、恒牙龋(4.39%).结论宾川县中小学生常见病现况依然严峻,需教育、卫生等部门协调互动,采取有效措施加强防治.

    作者:贺昕;杨汝涛;吴红芬;杨继雄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吉林市2所小学学生单纯性肥胖的影响因素

    目的了解与小学生单纯性肥胖有关的影响因素,为进一步实施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结合体格检查对吉林市2所小学354名学生进行调查.筛选出单纯性肥胖学生43名,同时选出与肥胖儿童同班、同性别、身高相差在3 cm内,出生年月相差在3个月内,而身高标准体重为正常的学生43名作为对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肥胖组父母至少一方肥胖者人数显著高于对照组;肥胖组的饮食行为问题有:进食速度快,睡前进食,看电视时进食等;运动行为问题有:看电视时间长,每天运动时间少,不喜欢体育运动等.在发中微量元素含量的测定中肥胖组发中铬、铅含量高于对照组.结论遗传和环境因素均与儿童单纯性肥胖症有关,防治肥胖应从改变不良的饮食和运动行为着手.

    作者:姜秀梅;赖亚辉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豫西小学生碘缺乏病状况及防治对策

    目的为促进消除碘缺乏病(IDD)项目的深入开展,建立消除碘缺乏病健康教育干预模式.方法对1 102名小学二~四年级的学生进行IDD知识调查、甲状腺触诊检查,并整群抽取124名小学生的尿样及家中食盐,进行尿碘和盐碘碘含量测定.结果23.96%的小学生听说过碘缺乏病,其知识知晓率为26.53%,54.08%的小学生不知道碘盐与非碘盐的识别特征;17.42%的家庭食用碘盐方法错误;触诊甲状腺肿大率为14.88%;44.65%的小学生认为家长会听自己的宣传;94.48%的家庭听了孩子的宣传后会照宣传内容去做.结论提高缺碘地区小学生预防碘缺乏病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加强家庭碘盐的正确食用,是提高居民对IDD防治效果的重要方法与手段.

    作者:石磊;郑合明;陈秀玲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大学生1 638名性行为和性观念状况分析

    目的了解当代大学生性行为及性观念状况,以便正确引导和调节大学生的性行为.方法采用自编问卷,在全国9所高校分层整群抽取大学生1 638余名,以无记名问卷方式进行调查,并用SPSS10.0对结果进行统计处理.结果男大学生在性行为、手淫、性幻想和性压抑方面报告率显著高于女生;来自不同地区的大学生在手淫、性幻想和性压抑感方面报告率差异有显著性;大学生在性交行为、手淫、边缘性行为和性压抑感等报告率随年级显著升高;不同人口特征大学生对同性恋认同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大学生的性观念和性行为需加强引导和调节.

    作者:胥兴春;刘电芝 刊期: 2005年第09期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