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征;韩飞舟;董晓敏;杨建涛;林虹伶
目的 探讨军队干休所老年2型糖尿病并发低血糖的临床特点、诊治方法、低血糖原因及预防,提高卫生所医护人员对低血糖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2月~2012年8月在3处军队干休所发生老年糖尿病并发低血糖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老年低血糖68例经积极治疗,好转65例,遗留后遗症2例,死亡1例.结论 老年糖尿病患者易出现低血糖,症状不典型,多与治疗不当有关,应注意提高卫生所医护人员对老年糖尿病并发低血糖症的认识,早发现、早治疗,以免造成不可逆性损害.
作者:黄建国;胡燕红;陶张龙 刊期: 2013年第03期
夜尿症是老年人常见的问题之一,在50岁以上的人群中,随着年龄的增长其发生更为普遍,当前社会人口老龄化趋势加深,老年性夜尿症随之受到临床关注,已有多项研究发现,老年性夜尿症与体内抗利尿激素分泌节律异常有关[1].抗利尿激素治疗在老年夜尿症的治疗中的地位逐渐显现.1 夜尿症的定义国际尿控学会将夜尿症定义为夜间1次或多次打断睡眠的排尿[2].夜尿症主要影响睡眠,研究显示,≥2次的睡眠中断会对多数患者的生活质量带来困扰,可引起机体抵抗力下降和各种患病率提高;据统计,每晚夜尿3次以上者每年患病时间>75d,且会间接导致病死率增加[3].
作者:黄双;郝通利 刊期: 2013年第03期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noninfectious chronic disease,NCD)简称慢性病,是指病程长、病情反复发展的一类疾病,主要包括心脑血管病、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病等,临床实践中恶性肿瘤、精神心理疾病等也符合慢性病的描述.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医疗卫生水平的提高,人类疾病谱发生了巨大变化,NCD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在医疗保健工作中,NCD的日常干预、治疗、康复性指导等所占的疾病管理比重也逐年增加,迫切需要一种科学、高效、标准化的NCD管理模式来指导和帮助保健医生的日常医疗行为.
作者:赵雷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生活方式及事件与高龄冠心病的关系.方法 对福州市干休所年龄≥80岁的91例冠心病患者和30例体检健康者的生活方式及5年来的生活事件进行调查.采用问卷调查、体格检查、查阅住院病历及体检报告的方法获得数据,应用SPSS12.0软件系统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高龄冠心病患者的吸烟、体重指数、高脂饮食、大量饮酒等不良生活方式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差异.对高龄冠心病患者影响较大的负性生活事件依次为丧偶、子女病重或去世、重大财产损失、搬家等.心绞痛组和心肌梗死组与对照组比较,生活事件量表评分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05).结论 不良生活方式与高龄冠心病密切相关,可明显增加心绞痛、心肌梗死患者的精神压力,从而诱发疾病发作或加重.
作者:谭平;包维为;张泽丹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对160例老年性黄斑变性(AMD)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调查研究,探讨AMD对高龄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对2010年2月~2012年3月在广西省柳州市工人医院治疗的160例AMD患者应用低视力者生活质量量表进行生活质量的调查问卷,将其设为黄斑组,并与眼科检查正常的160例老年体检者(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黄斑组老年患者各项生活质量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老年患者,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MD对高龄患者的生活质量有很大影响,对日常生活、读写、移动能力等均有明显影响,故应进行积极治疗,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王海梅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生物标志物是一种生物学参数,能够用来客观地评价和量化正常的生理反应、病理过程及治疗效果,可作为疾病筛查、诊断及监测的一个工具.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coronary syndrome,ACS)心肌生物标志物是细胞结构的蛋白成分,当心肌损伤发生的时候,可以释放入血液循环.在胸痛、疑诊ACS以及心力衰竭急性恶化患者的诊断、病情监测、治疗、疗效评价以及预后评估等方面扮演了关键的角色.在美国心脏病学会及欧洲心脏病学会提出的急性心肌梗死的新定义当中,已把心肌标志物放在了核心地位[1].
作者:刘亚巍;衣志勇;王伟夫;孙玉发;蒋知新;陈春亮;熊琪;刘派;李玉龙 刊期: 2013年第03期
部门内部建设不仅包括硬件设施的建设,更重要的是人员队伍建设这个软件工程,一个部门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就要着力加强对部门内部成员的培养,着眼整体团队的建设,使之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实现稳固可持续发展状态[1].培训作为一种直接的提高知识水平的途径被广泛用于各种层面的组织和队伍.培训工作是人力资源工作的重要职能之一,在绝大多数单位中都是由人力资源部门来承担培训任务,这就预示着在对这些熟知培训工作的人员进行培训时,应当和对其他部门有所不同,要使用更为高明的培训手段,让培训目的得以真正实现.
作者:谢姿 刊期: 2013年第03期
心血管病是目前我国老年医学重要的范畴,已成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也是保健工作的重点内容.总体上看,我国心血管病的致残率和病死率呈持续上升阶段,对健康和寿命影响越来越大.目前全国心血管病患者约2.3亿人,其中心肌梗死患者约200万人,每年350万人死于心血管病,占总死亡原因的41%,居各种死因的首位.2009年,我国城市居民冠心病病死率94.9/10万人,农村71.3/10万人:2010年,急性心肌梗死年次均住院费用为15 773.5元,近8年来年平均增长速度为8.05%;预计2010~2030年,心血管病事件数量增加约2130万,死亡增加约770万[1].
作者:连士杰;黄火高;张宝和;田光;王建斌;赵慧强;尚毅;李鲁;马建雯 刊期: 2013年第03期
认知功能状况可分为认知功能正常、增龄相关记忆障碍(age-associated memory impairment,AAMI)、轻度认知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及痴呆4个阶段.有研究报道,当出现AAMI时,与学习能力密切相关的细长型树突大量丢失,但不出现神经细胞的死亡[1-2].一旦出现MCI,由于神经细胞凋亡将使病变发展不可逆,而AMMI病变是可逆的,所以防治阿尔茨海默病(AD)应从出现症状前的AAMI开始.
作者:马永兴;阮清伟;保志军;俞卓伟;竺越;陈韵美;李瑾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电风暴患者临床特点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06年1月1日~2010年12月31日在解放军总医院住院,24h内因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接受电除颤≥3次或置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置入后放电次数≥3次患者81例,分析该人群血钾、血清钠、血清氯、血清镁、血清肌酐清除率、心脏功能、原发病因、患者除颤前治疗情况和抢救时用药情况.结果 急性心肌梗死、陈旧性心肌梗死和心功能不全患者易发生电风暴,多数患者合并肾功能不全,低钾血症可能为电风暴的诱发因素.结论 冠心病、心功能不全为电风暴患者的主要基础疾病.
作者:汪晶晶;卢喜烈;陈韵岱 刊期: 2013年第03期
1 临床资料病例1:患者男,43岁,因上呼吸道感染给予静脉滴注头孢哌酮舒巴坦,4.5g,1/d,第3天静脉滴注结束后8h,患者饮啤酒约300ml,10min后出现面部潮红、头疼、恶心、呕吐、心慌、胸闷,给予平卧位并饮水,30min后症状不但未缓解,反而呈加重趋势,出现口唇水肿、全身潮红、视物模糊、四肢麻木、呼吸急促,急送医院救治.查体:神志清楚、躁动不安、全身潮红、汗多,体温36.8℃、血压112/66mmHg (1mmHg=0.133kPa)、呼吸45/min、心率136/min,既往体健,否认药物过敏史,近期除静脉滴注头孢哌酮舒巴坦外,未用过其他药物.考虑为静脉滴注头孢哌酮舒巴坦后饮酒所致双硫仑样反应,给予吸氧,补液及静脉滴注维生素C、维生素B6、10%氯化钾,并嘱其大量饮水,1.5h后症状开始缓解,4h后症状基本消除,呼吸平稳,血压118/7 8mrnHg,心率86/min,继续观察3h无特殊情况后出院.
作者:王伯勋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妇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EDVT)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 对2006年1月~2011年12月解放军总医院妇产科26例LEDVT患者进行分析.结果 妇科经阴道手术、恶性肿瘤手术是发生LEDVT的高危因素.26例患者均经抗凝血治疗后好转出院.结论 LEDVT可继发肺动脉栓塞,危及患者的生命,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对高危因素应积极预防,早发现,早治疗.
作者:魏永芹;孟元光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辛伐他汀对老年高脂血症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76例≥60周岁的老年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8例,所有患者接受常规治疗外,分别服用辛伐他汀10mg/d(对照组)和20mg/d(观察组),均为晚上顿服,服药12周后查血清三酰甘油(TG)、血清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两组TC、TG、LDL-C均降低,观察组TC、TG、LDL-C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 治疗老年高脂血症,20mg/d更适合,有较好疗效和安全性.
作者:杨群生;吴炳香;郑文莉 刊期: 2013年第03期
保健人群是一类拥有一定共同特征的患者群,在不同性质的医疗单位有一定的特殊性,如政府领导、高级军官、公务员、企业高管、知识分子等[1].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对健康的关注程度正在逐渐增加,对健康水平和医疗保健有着更多的需求和更高的要求.当前,慢性病已成为我国居民的主要死因,也是保健人群面临的主要健康问题,更是保健工作的重点和核心内容[2].目前,国内外对慢性病的研究主要是针对流行病学及各种行为危险因素的现况进行横断面研究,这对保健计划的制订、保健措施的执行以及临床上的预防手段和药物干预等方面所提供的帮助是有限的.开展保健人群的慢性病动态监测,将健康管理与慢性病监测相结合,建立相对完整的健康档案和监测系统,对于慢性病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可以推广到普通人群和其他特定人群,有利于进一步深化慢性病预防工作的改革和发展,为国家制定慢性病控制发展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
作者:沈忆光;卢楠;衣志勇;马家奇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初步阐明针灸对缺氧大鼠神经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 选取2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缺氧组和针灸治疗组,每组10只.针灸治疗组大鼠每日针灸关元、百会和内关3穴,针灸7d后进行常压缺氧暴露生存时间实验.将大鼠置于通入10% O2+90% N2混合气体的医用氧舱,分别缺氧暴露0h、12h、24h及36h,测定红细胞数、血红蛋白含量和血细胞比容,大鼠大脑匀浆测定丙酮酸激酶、磷酸果糖激酶和乳酸脱氢酶含量.结果 缺氧12h、24h及36h条件下,针灸治疗组大鼠缺氧暴露生存时间明显延长;针灸治疗组大鼠不同缺氧时段血红细胞数、血红蛋白含量和血细胞比容明显升高,大脑匀浆丙酮酸激酶、磷酸果糖激酶和乳酸脱氢酶含量亦明显升高.结论 针灸能够增强机体携运氧能力,促进无氧酵解的进行,缓解能量代谢障碍,可能在保护缺氧脑组织中起着重要作用.
作者:丁红;王磊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重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SCF)联合携带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基因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移植对野百合碱诱导的实验性肺动脉高压(PAH)大鼠的治疗效果.方法 取3周龄雄性SD大鼠骨髓,经贴壁筛选法体外培养并纯化MSCs,利用腺病毒(Ad)介导的基因转染方法,将HGF基因导入MSCs.将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PAH组,采用腹腔注射野百合碱(60mg/kg)复制PAH模型后,经颈内静脉移植1ml低糖伊戈尔培养基(L-DMEM);MSCs组,复制PAH模型后,移植5x106/L的空腺病毒载体转染的MSCs细胞悬液1ml;G-CSF组,经腹腔注射G-SCF[100μg/(kg·d)],连续5d;HGF组,移植5x106/L携带HGF基因的MSCs细胞悬液1ml;HGF+G-CSF组,移植5×106/L携带HGF基因的MSCs细胞悬液1ml并且经腹腔注射G-SCF[100μg/(kg·d),连续5d.21d后,观察各组血流动力学指标、右心室(RV)与左心室(LV)重量比值(RV/LV比值)、血管密度及血浆中内皮素-1(ET-1)的表达情况.结果 PAH大鼠治疗21d后,实验各组间全身动脉血压无明显差异;HGF+G-SCF组及HGF组中平均肺动脉压较其他各组显著下降(P<0.05);HGF组及HGF+G-SCF组RV/LV比值显著低于其他3组(P<0.05);HGF+G-SCF组血管密度高于其他各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GF组及HGF+G-SCF组血浆中ET-1的含量显著低于PAH组(P<0.05).结论 G-SCF联合HGF-MSCs移植可有效减轻野百合碱诱导的大鼠PAH的进程,明显改善心功能及血流动力学指标,这些效应可能是通过增加肺血管数量及减少缩血管因子来实现的.
作者:郭娜;郭英华;苏龙翔;刘长庭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老年前列腺癌患者内分泌治疗后的下尿路症状及其对患者生活质量(QOL)的影响.方法 对30例高龄前列腺癌接受内分泌治疗后病情稳定患者的下尿路症状进行问卷调查,B超检测前列腺体积.根据国际前列腺症状(IPSS)评分(储尿期症状评分+排尿期症状评分),判断各项评分与QOL的关系.结果 前列腺癌患者接受内分泌治疗后腺体明显萎缩,均有不同程度的下尿路症状,并以储尿期症状为主,IPSS评分、储尿期症状评分与QOL呈正相关.结论 老年前列腺癌患者在内分泌治疗后,梗阻因素不再是下尿路症状的主要原因,膀胱老化所致的储尿期症状成为了影响患者QOL的重要因素.
作者:孙圣坤;宋兵;徐阿祥;宋勇;郝通利;张旭 刊期: 2013年第03期
1 病例报告患者,女,81岁,因阵发性心前区闷胀性疼痛1周就诊,疼痛大多发生在劳累后,偶尔在休息时发作,每次持续3~5min后能自行缓解,不伴恶心、呕吐和冷汗.查体:体温36.7℃,脉搏68 /min,呼吸18/min,血压125/70mmHg(1 mmHg=0.133kPa);神志清楚,双下肺可闻及少许湿性啰音;心律不齐,可闻及房性期前收缩,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双下肢无水肿.患者有慢性闭塞性青光眼史30年,有高血压病史5年和左心功能不全史3年.心电图检查示慢性心肌缺血.诊断为冠心病心绞痛.
作者:熊前文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适合高龄住院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DVT)诊断的D-二聚体界值.方法 回顾性调查52例高龄(≥80岁)DVT患者,对照同期住院的基本情况近似的208例高龄患者,分析不同D-二聚体界值对于诊断的价值.结果 常规界值0.5μg/L的诊断特异性(23.1%)和阳性预测值(24.5%)均较低,ROC曲线分析后选取1μg/L时,其特异性(54.3%)、阳性预测值(35.4%)、阳性似然比(2.19)明显提高,达到年轻患者常规界值(0.5μg/L)水平,而特异性仍然达到100%.结论 在高龄患者,根据年龄将D-二聚体界值调高到1μ g/L,可以明显提高其诊断价值.
作者:鲁晓春;付治卿 刊期: 2013年第03期
1 临床资料患者,男,84岁,主因发作性言语不清伴右侧肢体无力住院治疗.患者入院后第2天言语不清、肢体无力症状消失,考虑患者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既往有高血压、冠心病、慢性肾功能不全、脑梗死、糖尿病、慢性支气管炎、慢性心力衰竭病史.入院后化验检查,红细胞2.99× 1012/L,血红蛋白89g/L,血浆脑钠肽(BNP)5460mg/L,尿素8.12mmol/L,肌酐139 μmol/L,钾4.60mmol/L,总二氧化碳19mmol/L,氯110mmol/L;心电图示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及左前分支传导阻滞.给予活血、抗凝、扩冠、降压、强心、利尿、营养心肌、营养脑细胞等治疗,病情平稳.所用药物中有双氢克尿噻25mg/d,螺内酯20mg/d,缬沙坦80mg/d.入院20d后,患者无明显诱因晚间出现阵发性胸闷,无胸痛,无恶心、呕吐,无腹痛、腹泻,无肢体麻木,无疲乏、无力,无肌肉酸痛等症状,持续大约10min后自行缓解.
作者:张雅茹 刊期: 2013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