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儿童非结核分支杆菌脑膜炎1例误诊分析

王志刚;金梦;金立民;杨立彬

关键词:儿童, 非结核分支杆菌, 脑膜炎, 结核分枝杆菌, 非结核性分枝杆菌, 麻风分枝杆菌, 抗结核治疗, 分枝杆菌属, 分支杆菌属, 误诊, 临床症状, 抗酸染色, 抗酸杆菌, 菌型鉴定, 病例报道, 复合群, 成本病, 涂片, 痰液, 鼠型
摘要:非结核性分枝杆菌(NTM)是指在分枝杆菌属中,除了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人型、牛型、非洲型和田鼠型结核分枝杆菌)和麻风分枝杆菌以外的分枝杆菌。非结核分支杆菌脑膜炎是由 NTM 引起。由于非结核分支杆菌与结核分支杆菌同为分支杆菌属,故非结核分支杆菌脑膜炎与结核分支杆菌脑膜炎的临床症状、X 线胸片特点极为相似,单纯靠胸片和痰液结核分枝杆菌抗酸染色涂片是无法区分的。临床上往往在没有进行抗酸杆菌菌型鉴定的情况下,就给予充分抗结核治疗是造成本病误诊的重要原因。现将1例儿童非结核分支杆菌脑膜炎误诊病例报道如下。
中国实验诊断学杂志相关文献
  • 人尿激肽酶原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 MMP 表达的影响

    人尿激肽酶原是从男性尿液中提取的糖蛋白,为组织型激肽酶原。有研究发现其有缩小急性脑梗死患者梗死面积、改善神经功能的作用,机制可能与选择性扩张缺血区微动脉,改善缺血脑组织微循环有关[1]。另有研究表明金属基质蛋白酶(MMPs)存在脑缺血后的表达变化,并与侧枝循环重建、血脑屏障结构的完整性、血流动力学等病理及病理生理过程相关[2,3]。提示人尿激肽原参与脑缺血损伤与修复的过程可能与 MMPs 有关,但相关研究较少。本研究拟通过观察人尿激肽酶原治疗急性脑梗死前后NIHSS 评分变化及血清 MMP-2,MMP-9水平的变化,探讨人尿激肽酶原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机制,为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治疗寻求更确切的理论依据。

    作者:王玥;尤如芹;王璐;刘洪雨;王立波;包晓群;莽靖;王欣;徐忠信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多层螺旋 CT 定位下经皮细针穿刺联合病理免疫组化在肺小结节病变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肺部结节性病变指的是肺内呈弥漫性分布或孤立的实质性病灶,种类较多,大多数无特征性形态学表现,同一病变可呈多样性表现,影像学诊断较困难,特别是直径小于1 cm 的肺小结节病变,单纯影像学诊断的风险更大。近年来,临床诊断与鉴别肺部肿块的重要方式是 CT 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技术,具有微创、准确、并发症少等优点,逐渐被临床广泛应用[1]。笔者通过对本院收治的80例肺小结节病变患者采用多层螺旋 CT 定位下经皮细针穿刺活检联合病理免疫组化分析,并与术后病理诊断进行比较,效果满意,现做如下报告。

    作者:官彬;刘俊玲;鹏程;沈国洪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血浆 D-二聚体对脊柱结核患者术后早期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价值

    目前结核疫情在全球呈现增长趋势,脊柱结核的发病率也在逐年增加[1]。脊柱结核的手术疗效较好,但由于术后卧床时长,易致早期深静脉血栓形成,因此对脊柱结核患者术后早期深静脉血栓应早期发现和治疗。血浆 D-二聚体与患者凝血功能密切相关,作为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标志物,对其的研究正广泛开展起来[2]。为此我们应用 ROC 曲线分析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骨科脊柱结核术后患者 D-二聚体的含量,探讨其对脊柱结核术后诊治静脉血栓的价值。

    作者:邓长华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缺血缺氧性脑病新生儿免疫功能的变化及临床意义分析

    目的:研究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IE)免疫功能的变化情况,探讨 HIE 免疫损伤机制,为 HIE 的治疗提供新的研究资料。方法98例 HIE 患儿设为 HIE 组,其中轻度26例、中度39例、重度33例,选择同期54例正常新生儿为对照组,比较各组研究对象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差异。结果 HIE 患儿 CD3、CD4细胞及 CD4/CD8出现下降,均随 HIE 严重程度加深而降低;IgM、IL-2、IL-6出现下降,均随 HIE 严重程度加深而降低,IL-8、TNF-a 出现升高,均随 HIE 严重程度加深而降低。结论 HIE 患儿机体多存在免疫功能紊乱,其紊乱程度与疾病严重程度关系密切。

    作者:杜立树;平龙玉;张曼俐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胃肠外科术后并发医院获得性肺炎病原学分析

    对我院普外科病房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进行胃肠道手术,术后并发医院获得性肺炎(Hospital acquired pneumonia,HAP)的病原微生物进行分析,以指导临床治疗。

    作者:孙文振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1358例肾病综合征临床及病理特征

    肾病综合征(NS)是一种常见的、病因复杂的、病理类型多样的肾脏疾病[1]。NS 在住院的肾脏疾病患者中所占的比例较大,约为20%-40%[2]。现将我科自1999年1月-2013年7月间收住院的临床诊断为 NS 并全部做肾穿刺活检的1358例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以期更好的了解NS 的临床及病理特征。

    作者:王雁德;娄岩;杨哲;刘树军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标本溶血对全血细胞计数检测影响的研究

    溶血即指标本因为采集、运送、分离、保存等过程中出现红细胞体外破裂的现象[1],血细胞占血液总容积的45%,在血液标本采集及处理过程中,若不慎出现溶血,则影响临床的检验及疾病诊治。本组研究采用溶血标本与正常标本对照的方法,探讨溶血对标本全血细胞计数检测结果的影响,现汇报分析如下。

    作者:刘景珍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性激素水平与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血中性激素水平与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方法选择 PCOS 患者82例为病例组,根据患者体质量指数(BMI)分为肥胖组和非肥胖组,另选择同期我院健康体检年龄匹配的健康妇女30例为对照组。检测所有受试者血清性激素雌二醇(E2)、睾酮(T)、促黄体生成素(LH)和卵泡刺激素(FSH),计算LH/FSH 比值;检测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水平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和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分析 HOMA-IR、ISI 与性激素的相关性。结果病例组 HOMA-IR、T、LH 和 LH/FSH 显著高于对照组,而ISI、E2和 FSH 显著低于对照组,肥胖组 HOMA-IR 显著高于非肥胖组,ISI 显著低于非肥胖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 E2、T、LH、FSH 和 LH/FSH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Pearson 相关分析显示,E2与HOMA-IR 呈显著负相关,与 ISI 呈显著正相关(P <0.05);T 与 HOMA-IR 呈显著正相关,与 ISI 呈显著负相关(P <0.05)。结论 PCOS 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胰岛素抵抗和性激素分泌紊乱,性激素水平与胰岛素抵抗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共同参与了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发生和发展。

    作者:蒋艳珍;董建立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肾功能指标对慢性肾脏病的诊断价值研究

    CKD 在全球范围的发病率和患病率急剧增长,预后差和费用高,给社会经济和人民健康带来很大的影响,已成为近年来全球关注的重要公共健康问题之一[1],但是由于早期往往没有症状和体征,很多慢性肾脏病患者就诊时已经到达终未期肾病,失去了治疗的机会,慢性肾脏病的早期诊断变得日益重要。血液与尿液的实验室指标检测是早期发现CKD 的重要手段,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指标有血清肌酐(Scr)、尿酸(UA)、尿素(Urea)、胱抑素 C(Cy-sC)、β2微球蛋白(β2-MG)、尿微量总蛋白(UCTP)、尿白蛋白(UCALB)、尿β2MG 及肾小球滤过率(eGFR)等,本研究以肾活检为金标准,综合评价血清 Scr、UA、Urea、CysC、β2-MG、UCTP、UCALB、尿β2MG 及 eGFR 指标在慢性肾脏病诊断中的价植,兹报道如下。

    作者:袁明生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白介素-1与β2防御素对胎膜早破合并羊膜腔感染预测的意义

    目的:通过测定外周血白介素-1(IL-1)及β2防御素(HBD-2)水平,探讨他们在胎膜早破中的作用,分析其与羊膜腔感染的相关性,为临床的诊断与治疗提供新的思路。方法42例胎膜早破患者分别测定外周血 IL-1及HBD-2水平,与20例对照组进行比较,根据胎膜病理诊断结果,实验组进一步分出组织学绒毛膜炎组(HCA)和非组织学绒毛膜炎组(非 HCA 组),比较两组间 HBD-2及 IL-1水平。结果42名胎膜早破患者中,病理证实胎膜早破无感染者(非 HCA)24例,感染者(HCA)18例。HCA 组 IL-1水平与非 HCA 组比较,差异显著,P <0.01;HCA 组 IL-1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 <0.01;非 HCA 组的 IL-1水 平 与 对 照 组 比 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HCA 组HBD 水平与非 HCA 组比较,差异显著,P <0.05;HCA 组 HBD 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 <0.01;非 HCA 组的 HBD 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从均数直观图观察到,随着胎膜早破的出现,感染的发生,IL-1、HBD 水平均有升高的趋势。通过 ROC 曲线观察,当 IL-1以80.22 pg/ml 为分界点时,诊断 HCA 的敏感性为0.78,特异性为0.75;当 HBD 以474.79 ng/L 为分界点时,诊断 HCA 的敏感性为0.67,特异性为0.79。结论胎膜早破患者外周血 IL-1、HBD-2水平有预测和诊断 HCA 的可能,其升高在 HCA 患者中有统计学意义,为临床 HCA 的诊断提供新的手段。

    作者:杨丽娜;王凡;于海燕;金海鸿;逯庆玲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S100A12在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和临床意义

    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以中轴关节慢性炎症反应为主要特征的全身性疾病[1],在我国发病率约为0.26%,主要症状是反复发作的顽固性腰痛、腰骶部僵硬感,晚期可发生脊柱强直、畸形甚至严重的功能障碍,强直性脊柱炎起病比较隐匿,病程较长,具有很高的误诊率[2],由于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目前临床上尚缺乏特效性的药物,因此早期明确诊断对于强直性脊柱炎的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通过测定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血清中 S100A12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以期为临床上强直性脊柱炎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提供指导。

    作者:刘欢;杨晓平;杨晓凌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常规超声联合弹性成像技术在甲状腺癌诊断中的价值

    甲状腺癌是内分泌系统为常见的恶性肿瘤,该病在全身恶性肿瘤中仅占到1%甚至更低的比例。相关统计资料表明,近年来甲状腺癌的发病率呈现出逐年增高趋势,且女性明显多于男性,已成为全身各组织系统较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1]。关于该病的诊断,由于早期多无明显症状体征,故早期诊断较为困难。好在近年来大规模健康体检工作逐渐普及,通过体检过程中颈部超声检查可发现体积较小的甲状腺结节,从而进一步就诊。随着超声技术的不断发展,在甲状腺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对甲状腺结节的良恶性诊断也表现出了独特的优势[2-3]。为了探讨常规超声与弹性成像技术联合应用对甲状腺癌诊断的临床价值,笔者回顾性分析了12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于立江;张颖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PET CO2检测在不同分期的 COPD 患者中的意义

    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s,COPD)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其主要特征为患者的气流受限,且呈进行性、不完全可逆性的发展[1],其主要病变位于肺部,但亦可引起肺外损害,COPD 患者因肺功能的损害严重影响工作和生活质量,给患者带来沉重的经济和身心负担[2]。通常 COPD 的诊断依靠患者的病史(如吸烟史、粉尘接触史)、典型症状(如进行性加重的呼吸困难)、体征(肺气肿等)、血气分析及肺功能等指标[3],其诊断并不困难,但是怎样能够早期迅速、直观的观察患者的呼吸状况及判定其 COPD 分期,却有着一定的难度[4]。本研究即探讨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 C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在急性期和稳定期的 COPD 患者中的变化及其相关性。

    作者:吴刚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探讨慢性心衰患者联合检测肌红蛋白和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慢性心衰患者联合检测肌红蛋白和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的临床价值,结合临床表现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选择确诊为慢性心衰者共78例,设为研究组,另外配对选择可比性强的同期体检健康者的80例设为对照组,均检测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和肌红蛋白浓度水平,综合分析结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的肌红蛋白和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浓度水平检测结果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阳性检出率分析可见,研究组患者单独检测肌红蛋白和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87.18%和88.46%,均明显低于两项指标联合检测阳性检出率(94.8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检测结果临床符合性进行分析,以临床确诊结果为金标准,采用 Kappa 一致性检验分析检测结果和临床确诊结果的符合性,得出联合两项指标检测的 Kappa 值为0.95,单独检测肌红蛋白的 Kappa 值为0.87,单独检测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的 Kappa 值为0.89。结论肌红蛋白和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都是辅助检测慢性心衰疾病的良好指标,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临床符合性,联合检测可以有效降低漏诊率和误诊率,值得推广。

    作者:罗成富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糖尿病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与 CRP、TNF-α相关性研究

    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饮食结构的变化,2型糖尿病(T2 DM)的发生率逐年增加,糖尿病患者除因胰岛细胞的功能受损而表现为高血糖外,同时也会伴发因高血糖所引起的多种并发症。近年来相关研究发现,部分肥胖的 T2 DM 病人同时伴有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流行病学调查显示,OSAS 与糖代谢紊乱和 T2 DM 密切相关[1-2]。本文通过研究高敏 C 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与本病的相关性,来探讨炎症机制在本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作者:汪小燕;杨大来;何院娟;李凤菊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川崎病致右冠状动脉闭塞1例

    川崎病(KD)又名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该病病因至今未明,婴幼儿高发,成人发病罕见,属于急性血管炎性综合征。主要影响中小型动脉,特别是冠状动脉。冠状动脉炎在川崎病急性期后可持续存在,形成冠状动脉瘤(CAA)、血管腔狭窄,发生率可达25%。CAA 常不能自行消退,引起血管内膜增生及血栓形成,造成冠状动脉狭窄,加之瘤内血液滞留,易导致心肌梗死或心源性猝死。现将我院收治的1例成人川崎病致右冠状动脉闭塞病例报道如下。

    作者:赵佳;刘丽;孙慧源;托丽斯;刘培培;孙健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P-选择素和血小板参数检测对肺炎患者的临床意义

    目的:通过检测急性肺炎患者的 P-选择素和血小板参数水平预测患者的病情及预后,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0年3月—2013年3月我院收治的117例肺炎患者,按照病情程度分为轻症肺炎组和重症肺炎组,随机选取在我院体检中心体检的健康体检者120例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三组对象的 P-选择素水平和血小板参数。结果三组对象血浆 P-选择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重症肺炎组的 P-选择素高于轻症肺炎组和对照组;三组对象的 PLT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重症肺炎组 PLT 高于轻症肺炎组和对照组,轻症肺炎组高于对照组;三组对象的 PDW、MPV 和 P-LCR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重症肺炎组 PDW、MPV 和 P-LCR 低于轻症肺炎组和对照组,轻症肺炎组 P-LCR 低于对照组。结论对急性肺炎患者的 P-选择素和血小板参数进行检测可以有效地评估患者的病情和判断预后,在临床上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作者:严宇鹏;王冀;魏庆庆;胡罗文;孙颖颖;李莉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超声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诊断意义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IE)系常见的围产期窒息缺氧所致的颅脑损伤类型,是我国目前导致新生儿残疾及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超声检查具有不受时间限制、安全无损伤、可反复操作等优点,随着超声设备和技术的不断提高,通过超声来研究新生儿 HIE 的脑损伤逐渐受到重视。作者对30例新生儿 HIE 及30例健康足月新生儿的颅内声像图改变进行分析,旨在探讨本病的超声表现及其诊断意义。

    作者:王璐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人乳腺癌干细胞异种移植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乳腺癌作为一种严重威胁女性健康和生命安全的恶性肿瘤[1]。近45年来,乳腺癌的发病率在世界各国均呈上升趋势[2]。全世界每年新发乳腺癌约100万例,死亡约60万例[3]。乳腺癌的预防、诊断和治疗已经成为当今医学及生物科学研究的“热点”。干细胞或祖细胞已有研究证明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成为恶性转化靶点的关键。肿瘤干细胞主要通过 Notch,Wnt,Hedgehog 等三条通路调解自我更新的信号传导[4-8],如 Notch 途径的激活会导致细胞命运的改变;wnt 信号转导途径的激活促进了上皮干细胞向上皮癌转化;Hedgehog 信号通路在大多数乳腺癌中被激活,过度表达PTC1和 GLI1(Hedgehog 信号通路激活标记物)。上述通路的异常会导致正常乳腺的干细胞发生恶性转化,致使乳腺癌的产生。实验动物模型已今已成为是研究乳腺癌干细胞生物学行为的重要工具之一。

    作者:戴璟;谢茂云(综述);黄耀(审阅)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有机氟杀鼠剂中毒致迟发性致死性心律失常1例分析

    有机氟杀鼠剂是一类毒性较强的鼠药,其主要成分为氟乙酰胺,中毒后可出现呼吸、循环和神经系统的抑制,并可伴有心脏的损害[1]。本文对1例表现为严重心肌损伤和迟发性致死性心律失常的有机氟杀鼠剂中毒患者的血清心肌酶及心电图进行动态观察,旨在探讨氟乙酰胺中毒后对心脏的损害程度,现报道如下。

    作者:孙毅;杨海玲;姜南;郑雪冰 刊期: 2015年第03期

中国实验诊断学杂志

中国实验诊断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