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结核疫情在全球呈现增长趋势,脊柱结核的发病率也在逐年增加[1]。脊柱结核的手术疗效较好,但由于术后卧床时长,易致早期深静脉血栓形成,因此对脊柱结核患者术后早期深静脉血栓应早期发现和治疗。血浆 D-二聚体与患者凝血功能密切相关,作为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标志物,对其的研究正广泛开展起来[2]。为此我们应用 ROC 曲线分析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骨科脊柱结核术后患者 D-二聚体的含量,探讨其对脊柱结核术后诊治静脉血栓的价值。
作者:邓长华 刊期: 2015年第03期
昼夜节律是与人体关系为密切的生物节律之一,近年来临床医生越来越重视昼夜节律对药物作用效果的影响[1-4]。时间药理学研究指出,同一组织或是器官对于相同剂量的同一种药物在不同时间时段,药物敏感性和作用效果是有差异的。咪达唑仑是一种在临床麻醉和 ICU 镇静中被广泛应用的苯二氮卓类短效中枢神经抑制剂,具有抗焦虑、催眠、抗惊厥和顺行性遗忘作用。目前已有研究证实昼夜节律对异丙酚、氯胺酮、戊巴比妥、维库溴铵和七氟醚的药效学效应具有影响[5-9],但昼夜节律对咪达唑仑药效学影响的研究未见报道。通过研究对比咪达唑仑在日间和夜间使用镇静效果的差别,继而来研究探讨昼夜节律对咪达唑仑的镇静效果是否有影响作用。
作者:王岩;叶虹;王庆波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慢性心衰患者联合检测肌红蛋白和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的临床价值,结合临床表现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选择确诊为慢性心衰者共78例,设为研究组,另外配对选择可比性强的同期体检健康者的80例设为对照组,均检测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和肌红蛋白浓度水平,综合分析结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的肌红蛋白和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浓度水平检测结果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阳性检出率分析可见,研究组患者单独检测肌红蛋白和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87.18%和88.46%,均明显低于两项指标联合检测阳性检出率(94.8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检测结果临床符合性进行分析,以临床确诊结果为金标准,采用 Kappa 一致性检验分析检测结果和临床确诊结果的符合性,得出联合两项指标检测的 Kappa 值为0.95,单独检测肌红蛋白的 Kappa 值为0.87,单独检测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的 Kappa 值为0.89。结论肌红蛋白和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都是辅助检测慢性心衰疾病的良好指标,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临床符合性,联合检测可以有效降低漏诊率和误诊率,值得推广。
作者:罗成富 刊期: 2015年第03期
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s,COPD)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其主要特征为患者的气流受限,且呈进行性、不完全可逆性的发展[1],其主要病变位于肺部,但亦可引起肺外损害,COPD 患者因肺功能的损害严重影响工作和生活质量,给患者带来沉重的经济和身心负担[2]。通常 COPD 的诊断依靠患者的病史(如吸烟史、粉尘接触史)、典型症状(如进行性加重的呼吸困难)、体征(肺气肿等)、血气分析及肺功能等指标[3],其诊断并不困难,但是怎样能够早期迅速、直观的观察患者的呼吸状况及判定其 COPD 分期,却有着一定的难度[4]。本研究即探讨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 C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在急性期和稳定期的 COPD 患者中的变化及其相关性。
作者:吴刚 刊期: 2015年第03期
脑积水(Hydrocephalus)是由脑脊液循环受阻、吸收障碍等引起的脑室扩大为特点的临床常见疾病,各个年龄段男女都可发病,其给患者及家庭带来了很多痛苦和负担。导致脑积水的病因很多,有脑外伤术后、动脉瘤术后、脑囊虫病、脑出血、肿瘤占位病变、未确定性等,根据发病病因、机制、发病快慢等可有不同的分类,根据脑积水产生机制可分为交通性脑积水和梗阻性脑积水,根据时间快慢分为急性和慢性脑积水。临床表现常为头晕头痛、恶心呕吐、饮食睡眠障碍、意识障碍、言语障碍、记忆力下降、肢体活动障碍、大小便失禁等。脑积水患者常合并其他并发症,如高血压、糖尿病、肺炎等。治疗方法通常有保守治疗、手术治疗,其中手术方法有脑室外引流、脑室腹腔引流术、分流管调管术等。为了寻找有效地治疗脑积水的方法,对我科住院的脑积水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孙子宁;房晓萱 刊期: 2015年第03期
机体炎性状态评估是临床检验诊断重要的分析内容,对自身免疫性和感染性等疾病的诊断、治疗和病情监测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对血清一些急性期蛋白(acute-phase protein,APP)水平进行测定用于监测炎性状态已经在临床得到广泛的开展,为常用的指标为 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1]。α1-酸性糖蛋白(α1-acid glycoprotein, AAG)、触珠蛋白(HP)和铜蓝蛋白(ceruloplasmin, CP)也是常见的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在临床亦有广泛应用,本文通过探讨这三项指标的检测结果对炎症诊断的意义及与 CRP 的一致性和相关性,以进一步了解血清 AAG、HP 和 CP 在临床炎症诊疗中的意义和价值。
作者:贺政新;张丽娜;安黎云;陈晶 刊期: 2015年第03期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IE)系常见的围产期窒息缺氧所致的颅脑损伤类型,是我国目前导致新生儿残疾及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超声检查具有不受时间限制、安全无损伤、可反复操作等优点,随着超声设备和技术的不断提高,通过超声来研究新生儿 HIE 的脑损伤逐渐受到重视。作者对30例新生儿 HIE 及30例健康足月新生儿的颅内声像图改变进行分析,旨在探讨本病的超声表现及其诊断意义。
作者:王璐 刊期: 2015年第03期
对疑患胶质瘤的患者术前行非侵袭性检查以评估肿瘤的级别,对治疗计划的制定及预后的预测非常重要;传统 MRI 对脑肿瘤的分级作用已被证实,但是它有时可能混淆高低级别肿瘤[1]。1 H-MRS 是传统 MRI 的重要补充,被认为是确定胶质瘤级别的重要检查方法[2]。本研究的目的是回顾性分析我院22例手术切除的胶质瘤患者的1 H-MRS 表现,明确3D 1 H-MRS 中高低级别胶质瘤中代谢产物浓度是否不同,及代谢产物浓度对胶质瘤的分级是否有用。
作者:张翔宇;李朝晖;田宇;杜超 刊期: 2015年第03期
我国自从1992年起在全国开展了乙型肝炎疫苗及乙型肝炎高效价免疫球蛋白联合接种的免疫方案,有效预防了儿童期的乙肝病毒感染,并且大幅降低了婴幼儿时期的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1]。但是,有关我国城镇和农村学龄前儿童乙肝感染状况和乙肝疫苗接种情况的研究较少,现对吉林省长春市下辖城镇和农村入托的学龄前儿童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进行检测,结果分析如下。
作者:丛占杰;于亚波;王伟;李晓鸥 刊期: 2015年第03期
对我院普外科病房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进行胃肠道手术,术后并发医院获得性肺炎(Hospital acquired pneumonia,HAP)的病原微生物进行分析,以指导临床治疗。
作者:孙文振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研究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IE)免疫功能的变化情况,探讨 HIE 免疫损伤机制,为 HIE 的治疗提供新的研究资料。方法98例 HIE 患儿设为 HIE 组,其中轻度26例、中度39例、重度33例,选择同期54例正常新生儿为对照组,比较各组研究对象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差异。结果 HIE 患儿 CD3、CD4细胞及 CD4/CD8出现下降,均随 HIE 严重程度加深而降低;IgM、IL-2、IL-6出现下降,均随 HIE 严重程度加深而降低,IL-8、TNF-a 出现升高,均随 HIE 严重程度加深而降低。结论 HIE 患儿机体多存在免疫功能紊乱,其紊乱程度与疾病严重程度关系密切。
作者:杜立树;平龙玉;张曼俐 刊期: 2015年第03期
溶血即指标本因为采集、运送、分离、保存等过程中出现红细胞体外破裂的现象[1],血细胞占血液总容积的45%,在血液标本采集及处理过程中,若不慎出现溶血,则影响临床的检验及疾病诊治。本组研究采用溶血标本与正常标本对照的方法,探讨溶血对标本全血细胞计数检测结果的影响,现汇报分析如下。
作者:刘景珍 刊期: 2015年第03期
乳腺癌是临床常见女性恶性肿瘤,是导致女性肿瘤患者死亡的重要疾病[1],且发病率呈增长趋势,年龄呈年轻化趋势[2],本病的发病机制比较复杂,发病原因也较多,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过度表达可能为乳腺癌发病和转移的重要分子生物学基础[3-4]。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是正常细胞生长、分化和存活的重要调节因子,但当其过度表达时则可能发生肿瘤,EGFR 水平高低与疾病的发生、发展、预后以及对化疗的敏感性密切相关,同时 EGFR 激活还能促进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等血管形成因子的生成,释放更多的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降解细胞外基质,导致肿瘤浸润。VEGF 是强的促血管内皮细胞分裂剂,与其的受体结合传导信号刺激血管形成,血管生成对肿瘤的发生、侵袭和转移至关重要,是肿瘤增殖与发生转移的主要影响因素,同时 VEGF 还能促进肿瘤生长、阻碍宿主特异性抗原提呈细胞的成熟,致使肿瘤细胞得以逃避免疫反应[5]。因而,对 EGFR、VEGF的定性或定量检测对肿瘤的发生、发展和转移研究,评价乳腺癌的预后因素,或研制特异性的单克隆抗体成为研究热点。本文通过定性、定量检测正常乳腺、乳腺增生、原发乳腺癌、淋巴结转移癌细胞中EGFR 和 VEGF 的表达情况,探索一种具有良好的灵敏性和特异性的乳腺癌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方法,现将结果分析如下。
作者:王春艳 刊期: 2015年第03期
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由于水钠潴留致使心脏容量负荷增加。心血管疾病是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主要并发症之一。N 末端 B 型钠尿肽原(NT-proBNP)浓度的升高被证实与心室容量的扩张和超负荷程度成正比[1]。目前 NT-proBNP 多用于心源性呼吸困难诊断及鉴别诊断[2],本实验旨在观察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 NT-proBNP 与心电图指标的相关关系。
作者:张美娟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经阴经腹彩色多普勒超声结合血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监测对宫外孕(EP)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0年6月—2013年10月在我院就诊的疑似早期 EP 孕妇108例,检测孕妇血 HCG 水平,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断层超声成像(TUI)及容积对比成像-C(VCI-C)平面检查,同时检测孕妇子宫内膜厚度、血流分布情况,子宫动脉和滋养动脉所呈现的血流频谱,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08例可疑患者经病理诊断输卵管妊娠102例、卵巢妊娠3例,经阴经腹彩色多普勒超声结合血 HCG 检测准确率为97.22%。其中3例患者属于宫内孕合并卵巢黄体破裂被误诊为 EP,误诊率为2.78%。结论经阴经腹彩色多普勒超声结合血 HCG 检测能够快速、准确地判定 EP,是 EP 早期诊断的首选方法。
作者:朱征涛;孙宁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 C 反应蛋白(hs-CRP)联合检测在冠心病和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冠心病患者150例,其中稳定型心绞痛组5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组46例,急性心肌梗死组52例,同时选取急性脑梗死组70例,健康对照组70例。采用循环酶法测定血清 Hcy 含量,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hs-CRP 含量。结果冠心病组和急性脑梗死组 Hcy、hs-CRP 检测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冠心病组各亚组间比较,Hcy、hs-CRP 含量均为 AMI 组> UAP 组> SAP 组,Hcy、hs-CRP 含量 UAP 组与SAP 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Hcy、hs-CRP 含量 AMI 组与 UAP 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各组 Hcy、hs-CRP 阳性率与两项联合检测阳性率比较,两项联合检测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单独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Hcy、hs-CRP 水平与冠心病、急性脑梗死有密切关系,二者联合检测有助于提高冠心病HE 急性脑梗死诊断的准确性,可为疾病的预后评估提供更有力的判断依据。
作者:卢玉振;林森;胡得飞 刊期: 2015年第03期
胃癌是全世界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居癌症病死率第二位,总体5年生存率约20%。但是,早期胃癌经治疗后5年生存率大于90%,总体复发率为1.5%-13.7%。而进展期胃癌术后5年生存率仅30%-40%,总体复发率高达50%-70%。因此,早期诊断是改善患者预后、提高生存率的关键[1]。早期胃癌指癌细胞浸润仅限于黏膜层和黏膜下层,癌肿范围及有无淋巴结转移不论。内镜检查是胃癌早期诊断的核心。内镜下活组织病理检查仍是诊断早期胃癌直接、准确、可靠的方法,与此同时,针对胃癌高危人群(包括癌前状态及癌前病变者)的监控,早期检出病变进展,也是发现早期胃癌的重要措施。现将我院2011年7月-2013年7月经胃镜活检及术后病理证实的早期胃癌及胃黏膜高级别瘤变5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以了解辽宁抚顺地区早期胃癌发病的临床特点。
作者:崔旭;王义;臧建华;许斌 刊期: 2015年第03期
过敏性紫癜(allergic purpura)是一种小血管炎症性疾病,临床表现为瘀斑和皮肤瘀点,以儿童时期常见[1]。主要的病理改变是小血管周围嗜酸性粒细胞和嗜中性粒细胞的浸润,该病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给诊断和治疗带来很大的不便。但是,细胞因子在过敏性紫癜发病中的作用引起医学研究者广泛重视,且已被许多学者所认同[2]。本研究旨在探讨过敏性紫癜患儿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和肿瘤坏死因子-a(TNF-a)表达的临床意义,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黄灵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结肠管状腺癌是临床较为常见且预后不良的大肠癌之一,其发病率高,恶性度高,且死亡率高,手术和化疗均不能达到根治的效果。GATA3转录因子是 GATA 超家族成员之一,我们对其在结肠管状腺癌中的特异性表达进行检测,进而进一步探讨结肠管状腺癌的发病机理等,以期达到治愈结肠管状腺癌的目的。结肠管状腺癌约占大肠癌的80%,患者多为老年人,多数患者诊断后很难治愈,近年来报道GATA3在诸多恶性肿瘤细胞中有表达,如乳腺癌[1,2],宫颈癌[3],胰腺癌[4]等。国外也有学者研究表明,GATA3的表达与肿瘤分级、淋巴结转移等指标相关[5]。国内尚未见结肠管状腺癌中 GATA3表达情况的报道。因此我们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 GATA3在结肠管状腺癌中的表达情况,通过研究其组织级别和分化程度的关系,探讨其在结肠管状腺癌中的发病机理及预后中的意义。
作者:佟强;金梅;姜慧;刘天戟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通过检测急性肺炎患者的 P-选择素和血小板参数水平预测患者的病情及预后,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0年3月—2013年3月我院收治的117例肺炎患者,按照病情程度分为轻症肺炎组和重症肺炎组,随机选取在我院体检中心体检的健康体检者120例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三组对象的 P-选择素水平和血小板参数。结果三组对象血浆 P-选择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重症肺炎组的 P-选择素高于轻症肺炎组和对照组;三组对象的 PLT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重症肺炎组 PLT 高于轻症肺炎组和对照组,轻症肺炎组高于对照组;三组对象的 PDW、MPV 和 P-LCR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重症肺炎组 PDW、MPV 和 P-LCR 低于轻症肺炎组和对照组,轻症肺炎组 P-LCR 低于对照组。结论对急性肺炎患者的 P-选择素和血小板参数进行检测可以有效地评估患者的病情和判断预后,在临床上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作者:严宇鹏;王冀;魏庆庆;胡罗文;孙颖颖;李莉 刊期: 2015年第03期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临床常见的急、危、重病,诊断依赖于临床胸痛症状,心电图的改变和心肌损伤标志物升高,本文通过实验证实心肌肌钙蛋白I 和肌钙蛋白 T 在 AMI 的早期诊断中具有较高灵敏度和较强特异性。可取代 CK-MB 作为心肌损伤新的“金标准”,较好地用于 AMI 的早期诊断与鉴别,促进患者的康复。我们收集临床心肌梗死患者68例,并检测血清肌钙蛋白和肌酸激酶同工酶水平,探讨其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作者:许茵;杨小娟;张根兴;尤德宏;刘斌;龚玥 刊期: 2015年第03期
大量研究表明,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透析相关病发症是终末期肾病患者死亡率增加的常见病因之一[1]。血液透析(HD)可能诱导氧化应激以及慢性微炎症反应,加剧透析相关疾病的进展。此外,HD 还可能导致患者钙、磷代谢紊乱,引发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降低免疫力,严重者影响心肺血管等重要器官组织,增加病死率[2]。炎症反应重要指标β2微球蛋白(β2-MG)和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指标甲状旁腺激素(iPTH)均为中大分子物质,HD对其清除效果不佳。高通量血液透析(HFHD)与HD 相比,具有不同的透析器膜材料、孔径及通透性,对不同分子量溶质的清除不同,对中大分子毒素清除效果显著[3]。我院对44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予以 HFHD 治疗,观察其对β2-MG 和 iPTH 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作者:侯终君 刊期: 2015年第03期
人尿激肽酶原是从男性尿液中提取的糖蛋白,为组织型激肽酶原。有研究发现其有缩小急性脑梗死患者梗死面积、改善神经功能的作用,机制可能与选择性扩张缺血区微动脉,改善缺血脑组织微循环有关[1]。另有研究表明金属基质蛋白酶(MMPs)存在脑缺血后的表达变化,并与侧枝循环重建、血脑屏障结构的完整性、血流动力学等病理及病理生理过程相关[2,3]。提示人尿激肽原参与脑缺血损伤与修复的过程可能与 MMPs 有关,但相关研究较少。本研究拟通过观察人尿激肽酶原治疗急性脑梗死前后NIHSS 评分变化及血清 MMP-2,MMP-9水平的变化,探讨人尿激肽酶原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机制,为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治疗寻求更确切的理论依据。
作者:王玥;尤如芹;王璐;刘洪雨;王立波;包晓群;莽靖;王欣;徐忠信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血中性激素水平与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方法选择 PCOS 患者82例为病例组,根据患者体质量指数(BMI)分为肥胖组和非肥胖组,另选择同期我院健康体检年龄匹配的健康妇女30例为对照组。检测所有受试者血清性激素雌二醇(E2)、睾酮(T)、促黄体生成素(LH)和卵泡刺激素(FSH),计算LH/FSH 比值;检测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水平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和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分析 HOMA-IR、ISI 与性激素的相关性。结果病例组 HOMA-IR、T、LH 和 LH/FSH 显著高于对照组,而ISI、E2和 FSH 显著低于对照组,肥胖组 HOMA-IR 显著高于非肥胖组,ISI 显著低于非肥胖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 E2、T、LH、FSH 和 LH/FSH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Pearson 相关分析显示,E2与HOMA-IR 呈显著负相关,与 ISI 呈显著正相关(P <0.05);T 与 HOMA-IR 呈显著正相关,与 ISI 呈显著负相关(P <0.05)。结论 PCOS 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胰岛素抵抗和性激素分泌紊乱,性激素水平与胰岛素抵抗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共同参与了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发生和发展。
作者:蒋艳珍;董建立 刊期: 2015年第03期
尿液分析仪是一种半定量分析技术,操作简便、快速、准确、结果可靠,在许多国家已经把它作为常规方法在临床检验中广为应用[1]。但随着自动化尿液分析仪的普及忽视了传统的人工显微镜检查,结果造成漏诊或误诊。传统的尿液显微镜检测是一种物理检测法,素有尿液有性成分检测的“金标准”之称。本文通过比较尿液分析仪与显微镜检测尿液中红细胞和白细胞的结果,就两种方法结果不一致性问题进行分析,对尿液分析仪筛检尿液 RBC 及WBC 正常标准加以探讨,提高尿液检测的准确性,为临床诊治提供更准确的依据。
作者:孙圣明;肖世玉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观察和分析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PC3)和甲胎蛋白(AFP)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PHC)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60例 PHC 患者、70例肝硬化患者和50例其它原因致肝破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各类患者的血清 GPC3和 AFP 水平和 PHC 患者的肝组织标本中的 GPC3表达水平进行检测。结果肝破裂患者的血清 GPC3水平显著低于肝硬化患者(P <0.05),肝硬化患者的血清 GPC3水平显著低于 PHC 患者(P <0.05);应用血清 GPC3和AFP 联合检测诊断 PHC 的敏感度为90%,显著高于单独应用血清 GPC3检测或血清 AFP 检测(P <0.05);肿瘤组织的 GPC3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 <0.05),癌旁组织的 GPC3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织(P <0.05),具有不同 Edmondson 病理分级或 TMN 临床分期的 PHC 患者的肝组织 GPC3表达水平的差异有显著性(P <0.05)。结论PHC 患者的血清和肿瘤组织中的GPC3 均呈现高表达状态,其在肝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可能与患者病情的进展具有相关性,应用血清GPC3 和AFP 水平联合检测可提高诊断PHC 的敏感度。
作者:王延峰;李南阳;任雅玲;薛秀斌;李林臣;曹蕾春;贾儒渊;于小平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通过测定外周血白介素-1(IL-1)及β2防御素(HBD-2)水平,探讨他们在胎膜早破中的作用,分析其与羊膜腔感染的相关性,为临床的诊断与治疗提供新的思路。方法42例胎膜早破患者分别测定外周血 IL-1及HBD-2水平,与20例对照组进行比较,根据胎膜病理诊断结果,实验组进一步分出组织学绒毛膜炎组(HCA)和非组织学绒毛膜炎组(非 HCA 组),比较两组间 HBD-2及 IL-1水平。结果42名胎膜早破患者中,病理证实胎膜早破无感染者(非 HCA)24例,感染者(HCA)18例。HCA 组 IL-1水平与非 HCA 组比较,差异显著,P <0.01;HCA 组 IL-1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 <0.01;非 HCA 组的 IL-1水 平 与 对 照 组 比 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HCA 组HBD 水平与非 HCA 组比较,差异显著,P <0.05;HCA 组 HBD 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 <0.01;非 HCA 组的 HBD 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从均数直观图观察到,随着胎膜早破的出现,感染的发生,IL-1、HBD 水平均有升高的趋势。通过 ROC 曲线观察,当 IL-1以80.22 pg/ml 为分界点时,诊断 HCA 的敏感性为0.78,特异性为0.75;当 HBD 以474.79 ng/L 为分界点时,诊断 HCA 的敏感性为0.67,特异性为0.79。结论胎膜早破患者外周血 IL-1、HBD-2水平有预测和诊断 HCA 的可能,其升高在 HCA 患者中有统计学意义,为临床 HCA 的诊断提供新的手段。
作者:杨丽娜;王凡;于海燕;金海鸿;逯庆玲 刊期: 2015年第03期
肺部结节性病变指的是肺内呈弥漫性分布或孤立的实质性病灶,种类较多,大多数无特征性形态学表现,同一病变可呈多样性表现,影像学诊断较困难,特别是直径小于1 cm 的肺小结节病变,单纯影像学诊断的风险更大。近年来,临床诊断与鉴别肺部肿块的重要方式是 CT 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技术,具有微创、准确、并发症少等优点,逐渐被临床广泛应用[1]。笔者通过对本院收治的80例肺小结节病变患者采用多层螺旋 CT 定位下经皮细针穿刺活检联合病理免疫组化分析,并与术后病理诊断进行比较,效果满意,现做如下报告。
作者:官彬;刘俊玲;鹏程;沈国洪 刊期: 2015年第03期
乳腺癌是妇女中第二位常见的恶性肿瘤,严重影响妇女身心健康,甚至危及生命。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有很多因素可以影响肿瘤细胞的生物学行为。而淋巴结转移是乳腺癌主要的转移方式,也是乳腺癌致死的重要原因[1]。因此,控制乳腺癌的淋巴结转移是乳腺癌治疗面临的重要难题。在影响乳腺癌发生发展的因素中,许多细胞因子都参与肿瘤的生长、血管形成、侵袭和转移[2,3]。目前对于如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IGF-I)、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 growth factor,HGF)、胰岛素(insulin)等多种内源性激素对乳腺癌的作用研究,一直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之一。另外,对于激素受体在乳腺癌发病机制方面的作用的研究,也是学者所关注的重点。因此,本研究旨在通 过 研 究 不 同 激 素 受 体 乳腺 癌 患 者 血 清 中IGF-I、HGF 及胰岛素水平,探讨 IGF-I、HGF 及胰岛素与乳腺癌患者雌激素受体及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以期为乳腺癌的临床早期诊断、治疗找到新的线索,同时为预后判断的新指标提供实验依据。
作者:杨晓蕾 刊期: 2015年第03期
本研究对2011年3月至2013年3月我院收治的50例 BXSB 狼疮性肾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探讨了 B 淋巴细胞活化因子(BAFF)对 BXSB 狼疮性肾炎患者血清和 PBBC 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作者:白鹤;刘锋 刊期: 2015年第03期
CKD 在全球范围的发病率和患病率急剧增长,预后差和费用高,给社会经济和人民健康带来很大的影响,已成为近年来全球关注的重要公共健康问题之一[1],但是由于早期往往没有症状和体征,很多慢性肾脏病患者就诊时已经到达终未期肾病,失去了治疗的机会,慢性肾脏病的早期诊断变得日益重要。血液与尿液的实验室指标检测是早期发现CKD 的重要手段,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指标有血清肌酐(Scr)、尿酸(UA)、尿素(Urea)、胱抑素 C(Cy-sC)、β2微球蛋白(β2-MG)、尿微量总蛋白(UCTP)、尿白蛋白(UCALB)、尿β2MG 及肾小球滤过率(eGFR)等,本研究以肾活检为金标准,综合评价血清 Scr、UA、Urea、CysC、β2-MG、UCTP、UCALB、尿β2MG 及 eGFR 指标在慢性肾脏病诊断中的价植,兹报道如下。
作者:袁明生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增强 CT 检查在甲状腺癌术后局部复发/残留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67例疑似为甲状腺癌术后局部复发/残留患者的病例资料,67例患者术前分别行增强 CT、超声联合增强 CT 检查,以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两种检查手段的准确价值。结果经病理诊断确诊为甲状腺癌术后复发/残留者63例(94.03%),术后单纯局部复发/残留结节17例(26.98%);单纯淋巴结转移31例(49.21%),局部复发/残留结节合并颈部淋巴结转移15例(23.81%);局部复发/残留结节患侧56例(88.89%),对侧 7例(11.11%);超声联合增强 CT 的灵敏度、准确率高于增强 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种检查手段的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甲状腺癌术后局部复发/残留采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增强 CT 进行诊断具有灵敏性好、准确率高的特点,临床上具有重要的诊断参考价值。
作者:郭辉;张宇哲;陈静;郝建华;陈蕾 刊期: 2015年第03期
心力衰竭是由各种心脏疾病引起的心脏结构或功能异常,造成心脏功能受损,组织灌注不足,导致心脏衰竭并呈进行性恶化的一种复杂的临床症候群,是大多数心血管疾病共同的终末通路[1-2]。心力衰竭的早期诊断、心功能评价以及预后判定对指导心力衰竭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3]。本研究主要检测心衰患者三种类型标志物:炎症免疫标志物超敏 C反应蛋白(hs-CRP)、神经激素标志物 N 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和氧化应激标志物尿酸,并探讨其临床意义。
作者:邓晓波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研究肝细胞生长因子(HGF)与2型糖尿病(T2DM)心脏自主神经病变(CAN)相关性。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2年6月我院收治的72例 T2DM 患者,根据蹲踞试验结果将其分为:A 组(SqTv 与 SqTs 正常)、B 组(SqTv 或 SqTs 正常)、C 组(SqTv 与 SqTs 异常),另选25例为 D 组(同期门诊健康体检者)。结果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血清 HGF 水平与正常人相比明显升高,随着 CAN 的加重,HGF 水平随之升高,糖尿病患者各项心率变异性(HRV)指标均较正常人显著降低,各项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早期防治 CAN 可将血清 HGF 水平作为重要指标,蹲踞试验可有效筛查糖尿病 CAN 患者,其与 HRV 具有一定相关性。
作者:赵焱;邓扬;闫弘睿;阚瑛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甲状腺癌是内分泌系统为常见的恶性肿瘤,该病在全身恶性肿瘤中仅占到1%甚至更低的比例。相关统计资料表明,近年来甲状腺癌的发病率呈现出逐年增高趋势,且女性明显多于男性,已成为全身各组织系统较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1]。关于该病的诊断,由于早期多无明显症状体征,故早期诊断较为困难。好在近年来大规模健康体检工作逐渐普及,通过体检过程中颈部超声检查可发现体积较小的甲状腺结节,从而进一步就诊。随着超声技术的不断发展,在甲状腺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对甲状腺结节的良恶性诊断也表现出了独特的优势[2-3]。为了探讨常规超声与弹性成像技术联合应用对甲状腺癌诊断的临床价值,笔者回顾性分析了12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于立江;张颖 刊期: 2015年第03期
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以中轴关节慢性炎症反应为主要特征的全身性疾病[1],在我国发病率约为0.26%,主要症状是反复发作的顽固性腰痛、腰骶部僵硬感,晚期可发生脊柱强直、畸形甚至严重的功能障碍,强直性脊柱炎起病比较隐匿,病程较长,具有很高的误诊率[2],由于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目前临床上尚缺乏特效性的药物,因此早期明确诊断对于强直性脊柱炎的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通过测定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血清中 S100A12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以期为临床上强直性脊柱炎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提供指导。
作者:刘欢;杨晓平;杨晓凌 刊期: 2015年第03期
骨质疏松是一种以骨量低下,骨微结构损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1]。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所进行的统计资料显示,目前,骨质疏松发病率在慢性病中己跃居第七位,近2亿人受到骨质疏松疾病的困扰[2]。老年人骨质疏松症的高发病率已经仅略次于心脑血管病,成为全球性的重要健康问题。中国是占世界人口总量1/5的人口超级大国,了解我国各年龄段骨质疏松的患病率对于进行骨质疏松深层次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但是我国国土面积辽阔,由于不同地区的人群有不同的基因背景,受不同环境因素及饮食生活习惯影响,因此需建立可代表特定人群及地域的参考数据,国内对骨质疏松患者的相关流行病学调查报道中更多聚焦于中老年人群,对年轻人群的骨质疏松患病情况进行调查及相关报道相对较少,其中尚无关于长春市青、中、老年女性骨质疏松症患病情况的对比流行病学调查的相关报道文献。为此,作者特对长春市成年女性各年龄段的骨质疏松患病情况进行调查,特别针对年轻人群偏倚,以便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材料。
作者:许闯;金辉;姜振德;王金成 刊期: 2015年第03期
肾病综合征(NS)是一种常见的、病因复杂的、病理类型多样的肾脏疾病[1]。NS 在住院的肾脏疾病患者中所占的比例较大,约为20%-40%[2]。现将我科自1999年1月-2013年7月间收住院的临床诊断为 NS 并全部做肾穿刺活检的1358例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以期更好的了解NS 的临床及病理特征。
作者:王雁德;娄岩;杨哲;刘树军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网织血小板在慢性肝病伴血小板减少症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150例慢性肝病患者、79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和120例健康体检者,采用 XE-5000血液分析仪检测各组外周血中的网织血小板水平,并将慢性肝病患者按照血小板水平分为慢性肝病伴血小板减少症组57例,慢性肝病伴血小板正常组93例。结果慢性肝病组、ITP 组 RP、PLT 水平低于对照组,ITP 组 RP、PLT 水平低于慢性肝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慢性肝病组、ITP 组 IPF 水平高于对照组,ITP 组高于慢性肝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血小板减少症组 RP、PLT 水平低于血小板正常组,TPF 水平高于血小板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通过检测网织血小板水平可有效评估慢性肝病伴血小板减少症患者骨髓巨核系统生成血小板的情况,有助于明确慢性肝病伴血小板减少症的病因。
作者:李如凯;郭龙华 刊期: 2015年第03期
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饮食结构的变化,2型糖尿病(T2 DM)的发生率逐年增加,糖尿病患者除因胰岛细胞的功能受损而表现为高血糖外,同时也会伴发因高血糖所引起的多种并发症。近年来相关研究发现,部分肥胖的 T2 DM 病人同时伴有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流行病学调查显示,OSAS 与糖代谢紊乱和 T2 DM 密切相关[1-2]。本文通过研究高敏 C 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与本病的相关性,来探讨炎症机制在本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作者:汪小燕;杨大来;何院娟;李凤菊 刊期: 2015年第03期
自杀(Suicide)是近年来医学界日益关注的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并已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世界卫生组织调查表明,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到2012年,全球自杀率已经上升了60%[1],且新增部分主要位于发展中国家(developing country),而在中国,自杀已经成为第五大主要死亡原因[2]。抑郁症(Depression)是导致自杀的重要精神障碍性疾病之一,近年来国内外进行了一些血清总胆固醇(Serum total cholesterol,CHOL)与抑郁症患者自杀未遂(Attempted suicide)的相关研究,但结论不尽相同。本文根据这些研究,对血清总胆固醇与抑郁症患者自杀未遂相关性的 Meta 分析,以进一步明确其关系。
作者:王治博;杨煜;武月婷;魏倩;任淑萍;李云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心电图在急性肺动脉栓塞(APE)与急性非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鉴别诊断中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08年—2013年我院收治的 APE 患者45例为 APE 组,NSTEMI 患者85例为 NSTEMI 组,于入院6 h 内行标准12导联心电图检查,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心电图变化的差异。结果(1)APE 组 V1-V3导联 ST 段压低、V1-V3导联 T 波倒置发生率为51.11%、46.67%,高于 NSTEMI 组的20.00%、23.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NSTEMI 组 V4-V6导联 T 波倒置并 ST 段压低发生率为30.59%,显著高于 APE 组的15.5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Logistic 回归分析证实,V1-V3导联 ST 段压低及其 T 波倒置是 APE 的重要预测因子;V4-V6导联 T 波倒置并 ST 段压低是 APE 和 NSTEMI 的重要预测因子。(3)APE 低、中、高风险患者间比较, SⅠ QⅡ TⅢ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V1-V3导联 ST 段压低与Ⅱ、Ⅲ、aVF 及 V1-V3导联 T 波倒置需高度怀疑 APE 的可能,而 V4-V6导联 T 波倒置、V4-V6导联 T 波倒置并 ST 段压低发生 NSTEMI 的可能性较高。
作者:周娟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 Beclin-1蛋白和 PTEN 蛋白在甲状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 SP法检测65例甲状腺癌及25例正常甲状腺组织中 Beclin-1蛋白和 PTEN 蛋白的表达,并对其与性别、年龄、病理学分型、TNM 分期及淋巴结转移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65例甲状腺癌中 Beclin-1蛋白和 PTEN 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均低于二者在正常甲状腺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在甲状腺癌中 Beclin-1蛋白在伴淋巴结转移组阳性率20.5%低于不伴淋巴结转移组50.0%;PTEN 蛋白在伴淋巴结转移组阳性率20.5%低于不伴淋巴结转移组46.2%;在 TNM 为Ⅲ、Ⅳ期组阳性率14.3%低于Ⅰ、Ⅱ期组的阳性率38.6%(P <0.05)。Beclin-1蛋白和 PTEN蛋白表达之间呈正相关。结论 Beclin-1蛋白和 PTEN 蛋白的低表达与甲状腺癌的发生、发展相关,二者联合标记可能作为评估甲状腺癌恶性程度及预后的有效指标,并可能为其靶向治疗提供思路。
作者:张伟;李娟;丁海;张学义 刊期: 2015年第03期
乳腺癌作为一种严重威胁女性健康和生命安全的恶性肿瘤[1]。近45年来,乳腺癌的发病率在世界各国均呈上升趋势[2]。全世界每年新发乳腺癌约100万例,死亡约60万例[3]。乳腺癌的预防、诊断和治疗已经成为当今医学及生物科学研究的“热点”。干细胞或祖细胞已有研究证明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成为恶性转化靶点的关键。肿瘤干细胞主要通过 Notch,Wnt,Hedgehog 等三条通路调解自我更新的信号传导[4-8],如 Notch 途径的激活会导致细胞命运的改变;wnt 信号转导途径的激活促进了上皮干细胞向上皮癌转化;Hedgehog 信号通路在大多数乳腺癌中被激活,过度表达PTC1和 GLI1(Hedgehog 信号通路激活标记物)。上述通路的异常会导致正常乳腺的干细胞发生恶性转化,致使乳腺癌的产生。实验动物模型已今已成为是研究乳腺癌干细胞生物学行为的重要工具之一。
作者:戴璟;谢茂云(综述);黄耀(审阅) 刊期: 2015年第03期
前列腺癌在发达国家中已经成为威胁男性健康的重要疾病。在西方国家,前列腺癌病死率在恶性肿瘤中居第二位,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前列腺癌发病率相对较低,但随着人口老龄化及生活条件的改善,近年来前列腺癌的发病率呈明显的上升趋势,已位列男性泌尿系统恶性肿瘤发病率的第二位,已成为影响国人健康的重要疾病。前列腺癌的早期诊断和正确的临床分期可大大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延长寿命。目前临床上,前列腺癌的常用诊断方法有:检测血中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PSA)含量、肛门指诊和经直肠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等。PSA 是组织特异性抗原,非肿瘤特异性抗原,它在前列腺癌的转移分期以及局限性的低分化前列腺癌的应用中,可能会导致疾病的过度诊断与过度治疗[1];另一方面,小的高分化的病灶有可能被漏诊而未能得到及时的治疗。经直肠超声引导下前列腺穿刺活检检出病灶的阳性率约为60%,经腹部和经会阴活检多点取材重复活检阳性率约30%[2]。尽管局限性的微小病灶给予了根治性手术治疗,但是大约有35%(在高危人群中可能更高)的病人在初的根治治疗之后的十年左右存在再次复发的可能[3]。
作者:吴敏;赵红光;李英华;林承赫 刊期: 2015年第03期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3期
颅内夹层动脉瘤(intracranial dissecting aneurysm,IDA)是指由于不同原因引起的血管腔内血进入血管壁间引起血管腔狭窄或血管壁膨出破裂,也有可能动脉壁滋养动脉破裂造成的原发性壁内血肿引起动脉瘤样扩张[1]。IDA 根据发生部位的不同分为颈动脉系 IDA 和椎-基底动脉系 IDA。颈动脉系 IDA 发生在颅底颈动脉管外口以上部位。椎-基底动脉系 IDA 发生在枕骨大孔以上部位。
作者:艾斯克江·阿不力米提;于伟东;赵丛海 刊期: 2015年第03期
自噬是细胞内利用溶酶体内水解酶作用对胞质内容物进行降解,以实现细胞本身代谢所需的能量和某些细胞器更新的过程。自噬不仅可以使细胞在缺乏营养及其他恶性条件下维持生存,而且和很多疾病相关,例如神经退行性变,心脏疾病和肿瘤。通过对自噬作用的研究,可进一步揭示肿瘤发生、发展的潜在机制,为预防和治疗提供了新的靶点。
作者:张霞;李杰 刊期: 2015年第03期
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eutrophil gela-tinase associated lipocalin,NGAL)属于脂质运载蛋白家族(lipocalin)的一员,作为新型急性肾损伤的早期诊断标志物与临床常用的肌酐、尿量等传统检测指标相比,更能迅速、灵敏地反映肾脏的损伤及恢复过程,用于早期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e,AKI)的诊断更具有特异性和敏感性。
作者:高艺航(综述);印璞(审校);于庭 刊期: 2015年第03期
总的原则应是:凡可以使用阿拉伯数字,而且又很得体的地方,均应使用阿拉伯数字。在科技书刊中,主要用于以下场合。1公元世纪、年代、年、月、日、时刻如:20世纪90年代,1998-02-15,18:06:25。2物理量量值必须使用阿拉伯数字如:1m(1米),30多 V(30多伏)。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3期
非结核性分枝杆菌(NTM)是指在分枝杆菌属中,除了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人型、牛型、非洲型和田鼠型结核分枝杆菌)和麻风分枝杆菌以外的分枝杆菌。非结核分支杆菌脑膜炎是由 NTM 引起。由于非结核分支杆菌与结核分支杆菌同为分支杆菌属,故非结核分支杆菌脑膜炎与结核分支杆菌脑膜炎的临床症状、X 线胸片特点极为相似,单纯靠胸片和痰液结核分枝杆菌抗酸染色涂片是无法区分的。临床上往往在没有进行抗酸杆菌菌型鉴定的情况下,就给予充分抗结核治疗是造成本病误诊的重要原因。现将1例儿童非结核分支杆菌脑膜炎误诊病例报道如下。
作者:王志刚;金梦;金立民;杨立彬 刊期: 2015年第03期
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34岁,以“突然后背痛2天”为主诉入院。2天前行走中突发背部疼痛,疼痛剧烈,性质为刀割样,原地休息后疼痛有所缓解。立即到当地医院就诊,给予对症治疗,未见明显缓解,为求明确诊治来我院就诊,主动脉 CTA 提示“主动脉夹层”。既往:系统性红斑狼疮10年,间断口服激素治疗,现醋酸泼尼松片2片日一次口服,来氟米特1片日一次口服。入院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主动脉夹层 B 型”。查体:入院时体温38.5℃,血压120/80 mmHg。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啰音。心界不大,心率90次/分,节律规整,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及额外心音。腹软,叩诊呈鼓音,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双下肢无浮肿,双足背动脉搏动良好。主动脉 CTA 检查示:Stanford B 型主动脉夹层,破口位于降主动脉起始处,范围较广,真腔狭小,腹部多个器官为假腔供血,右侧肾脏为真腔供血,但显影延迟。心脏彩超:室壁搏动幅度弥漫性减弱,左室收缩、舒张功能减退,二尖瓣、主动脉瓣轻度返流,心包积液(微量)。血常规:白细胞30.42×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0.91,红细胞5.44×1012/L,血红蛋白161 g/L,血小板156×109/L。尿常规:尿蛋白2+,尿酮体1+。血钾3.01 mmol/L,肌酐106μmol/L,二氧化碳结合力17.30 mmol/L。入院第2日:尿素氮11.17 mmol/L,肌 酐134.8μmol/L,血钾3.59 mmol/L,二氧化碳结合力19.1 mmol/L,血钙2.04 mmol/L,血氯95.1 mmol/L,血钠134.1 mmol/L,血沉54 mm/1 h,C 反应蛋白191 mg/L,Ro52+++,抗 SSA +++,抗 SSB +。入院第3日血钾4.78 mmol/L,肌酐287μmol/L,二氧化碳结合力10.08 mmol/L,血钙1.8 mmol/L,血氯91.3 mmol/L,血淀粉酶175 U/L,葡萄糖2.01 mmol/L。血常规:白细胞14.26 ×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0.84,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0. ;00,中性粒细胞绝对值12×109/L。肌红蛋白1 301 ng/ml。尿淀粉酶正常。胃内容潜血阳性。甲功五项、外科综合、风湿三项、免疫五项、肝功、血脂正常。入院第3日3时左右诉右侧下肢麻木、疼痛,平卧腹部疼痛,右侧卧位可缓解。查体:血压120/60 mm-Hg,心率85次/分,腹部叩诊呈鼓音,无压痛和反跳痛,双侧股动脉搏动弱,足背动脉可触及。复查主动脉 CTA 检查:自主动脉弓至左侧髂内、外动脉分支水平近段见螺旋走行的低密度内膜片影,分隔主动脉为双腔性结构,真、假腔内均见造影剂充盈,其中真腔明显窄小、局部区域呈细线状,假腔较宽大,假腔与真腔近似相等密度,内膜第一破口位于主动脉弓近端,直径约1.0 cm,紧邻左侧锁骨下动脉开口。病变累及左侧锁骨下动脉近段,腹腔干、肠系膜上、下动脉、左肾动脉均起自假腔,右肾动脉开口于真腔,肠系膜上动脉、左侧髂外动脉近段管腔内见片样低密度影填充,局部仅有少许对比剂充盈,局部管腔近乎闭塞。入院第4日01:04分心率突然下降至30次/分,立即给予肾上腺素1.0 mg、异丙肾上腺素1.0 mg、去甲肾上腺素1.0 mg 稀释后静注,仍无改善;至01:08分,心电监护显示心率为 0次/分,心电波形消失,动脉血压测不出,双侧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家属放弃抢救治疗,宣布临床死亡。
作者:周环宇;周诗瑶;秦玲;刘振江;李洋 刊期: 2015年第03期
川崎病(KD)又名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该病病因至今未明,婴幼儿高发,成人发病罕见,属于急性血管炎性综合征。主要影响中小型动脉,特别是冠状动脉。冠状动脉炎在川崎病急性期后可持续存在,形成冠状动脉瘤(CAA)、血管腔狭窄,发生率可达25%。CAA 常不能自行消退,引起血管内膜增生及血栓形成,造成冠状动脉狭窄,加之瘤内血液滞留,易导致心肌梗死或心源性猝死。现将我院收治的1例成人川崎病致右冠状动脉闭塞病例报道如下。
作者:赵佳;刘丽;孙慧源;托丽斯;刘培培;孙健 刊期: 2015年第03期
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77岁,因右眼颞侧球结膜新生物生长伴异物感1周入院。患者11天前因右眼湿性老年性黄斑变性于我院行右眼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ranibizumab)治疗,4天后患者发现右眼注射部位球结膜新生物生长并伴异物感,自觉肿物逐渐增大。玻璃体内注射手术过程:患者取仰卧位,0.5%盐酸丙美卡因滴眼液行右眼表面麻醉3次,消毒、铺巾、开睑,0.5%聚维酮碘溶液加生理盐水彻底冲洗结膜囊,用棉签吸干结膜囊内液体时不慎弄破颞下7点位球结膜,范围约3 mm×3 mm,用齿镊固定眼球,1 ml 注射器附30 G 注射针头,在颞下7点位角膜缘后4 mm 处睫状体平坦部进针,玻璃体内注入ranibizumab 0.50 mg(0.05 ml),棉签轻压针口,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20.00 mg 涂右眼,无菌纱布包扎右眼。本次入院眼科检查:右眼视力:0.1,矫正:0.12(-0.75 DS/-1.75 DC×81),左眼视力:0.1(矫正不提高);右眼眼压:15 mmHg(1 mmHg=0.133 kPa),左眼眼压:13 mmHg。右眼颞下方7点位球结膜距角巩膜缘3 mm 处见一肉芽样红色结节状突起(图1),大小约3 mm×5 mm,颞侧球结膜充血(+++),晶状体皮质灰白色混浊,核呈黄色,余前节(-),玻璃体稍混浊,裂隙灯下前置镜眼底检查:黄斑区见4 PD 大小灰黄色渗出病灶,中心凹反射(-)。左眼晶状体皮质灰白色混浊,核呈黄色,余前节(-),玻璃体稍混浊,裂隙灯下前置镜眼底检查:上下血管弓内见4 PD 大小萎缩灶,中心凹反射(-)。眼部 B 超提示双眼玻璃体混浊及后脱离。黄斑 OCT提示右眼黄斑区脉络膜新生血管,左眼色素上皮层多处小隆起。诊断:右眼结膜肉芽肿、双眼老年性黄斑变性(右眼湿性、左眼干性)、双眼老年性白内障。完善术前相关检查,在局麻下行右眼结膜肿物切除术,切除肿物及周围部分球结膜送病理。病理诊断:(右眼球结膜肿物)炎性肉芽组织,纤维组织增生(图2)。术眼术后给予左氧氟沙星眼液4次/日,持续2周。1个月后门诊复查未见复发(图3),患者无不适主诉。
作者:薛纬霞;毕明超;宋鄂 刊期: 2015年第03期
1病例资料患者,男性,50岁,既往:家中养鸡,于2月中旬起每天有10只左右死亡。该患者入院后持续发热,多维持在39℃左右,咳嗽进行性加重,呼吸道症状明显,经省市疾病控制中心2次甲型流感核酸检测:H7N9阳性。血常规:白细胞1.59×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0.87,血沉(ESR)19 mm/1 h。心肌酶:乳酸脱氢酶(LDH)301 U/L,α—羟丁酸脱氢酶198 U/L。肝功能: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45 U/L,白蛋白36.8 U/L,球蛋白25.6 g/L,白球比=1∶4。肾功能:尿素氮4.25 mmol/L,肌酐76.0μmol/L,钙1.96 mmol/L。患者入院前2天在外院CT 检查,表现为左肺上叶、舌叶随机分布的磨玻璃样渗出性病变和肺实变(图1-2),此后第2天、第4天、第6天分别复查床头 DR,病灶迅速扩散,累及肺叶增多,短时间内进展为 ARDS,呈典型的“白肺”征(图4-6)。该患者从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确诊为人感染 H7N9禽流感重症病例。该患者入院后第17天,一般生命体征恢复,无不适、咳嗽、咳痰等,复查肺 CT:双肺炎变基本吸收,连续2次经省、市疾病控制中心确认咽拭子检查 H7N9核酸阴性,该患者符合出院标准。
作者:赵琳;陈亮 刊期: 2015年第03期
有机氟杀鼠剂是一类毒性较强的鼠药,其主要成分为氟乙酰胺,中毒后可出现呼吸、循环和神经系统的抑制,并可伴有心脏的损害[1]。本文对1例表现为严重心肌损伤和迟发性致死性心律失常的有机氟杀鼠剂中毒患者的血清心肌酶及心电图进行动态观察,旨在探讨氟乙酰胺中毒后对心脏的损害程度,现报道如下。
作者:孙毅;杨海玲;姜南;郑雪冰 刊期: 2015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