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自噬在血液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张霞;李杰

关键词:细胞器, 神经退行性变, 预防和治疗, 肿瘤发生, 心脏疾病, 潜在机制, 细胞内, 水解酶, 内容物, 营养, 体内, 能量, 降解, 代谢, 胞质, 靶点
摘要:自噬是细胞内利用溶酶体内水解酶作用对胞质内容物进行降解,以实现细胞本身代谢所需的能量和某些细胞器更新的过程。自噬不仅可以使细胞在缺乏营养及其他恶性条件下维持生存,而且和很多疾病相关,例如神经退行性变,心脏疾病和肿瘤。通过对自噬作用的研究,可进一步揭示肿瘤发生、发展的潜在机制,为预防和治疗提供了新的靶点。
中国实验诊断学杂志相关文献
  • 肝细胞生长因子与2型糖尿病心脏自主神经病变相关性研究

    目的:研究肝细胞生长因子(HGF)与2型糖尿病(T2DM)心脏自主神经病变(CAN)相关性。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2年6月我院收治的72例 T2DM 患者,根据蹲踞试验结果将其分为:A 组(SqTv 与 SqTs 正常)、B 组(SqTv 或 SqTs 正常)、C 组(SqTv 与 SqTs 异常),另选25例为 D 组(同期门诊健康体检者)。结果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血清 HGF 水平与正常人相比明显升高,随着 CAN 的加重,HGF 水平随之升高,糖尿病患者各项心率变异性(HRV)指标均较正常人显著降低,各项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早期防治 CAN 可将血清 HGF 水平作为重要指标,蹲踞试验可有效筛查糖尿病 CAN 患者,其与 HRV 具有一定相关性。

    作者:赵焱;邓扬;闫弘睿;阚瑛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血浆 D-二聚体对脊柱结核患者术后早期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价值

    目前结核疫情在全球呈现增长趋势,脊柱结核的发病率也在逐年增加[1]。脊柱结核的手术疗效较好,但由于术后卧床时长,易致早期深静脉血栓形成,因此对脊柱结核患者术后早期深静脉血栓应早期发现和治疗。血浆 D-二聚体与患者凝血功能密切相关,作为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标志物,对其的研究正广泛开展起来[2]。为此我们应用 ROC 曲线分析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骨科脊柱结核术后患者 D-二聚体的含量,探讨其对脊柱结核术后诊治静脉血栓的价值。

    作者:邓长华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肾功能指标对慢性肾脏病的诊断价值研究

    CKD 在全球范围的发病率和患病率急剧增长,预后差和费用高,给社会经济和人民健康带来很大的影响,已成为近年来全球关注的重要公共健康问题之一[1],但是由于早期往往没有症状和体征,很多慢性肾脏病患者就诊时已经到达终未期肾病,失去了治疗的机会,慢性肾脏病的早期诊断变得日益重要。血液与尿液的实验室指标检测是早期发现CKD 的重要手段,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指标有血清肌酐(Scr)、尿酸(UA)、尿素(Urea)、胱抑素 C(Cy-sC)、β2微球蛋白(β2-MG)、尿微量总蛋白(UCTP)、尿白蛋白(UCALB)、尿β2MG 及肾小球滤过率(eGFR)等,本研究以肾活检为金标准,综合评价血清 Scr、UA、Urea、CysC、β2-MG、UCTP、UCALB、尿β2MG 及 eGFR 指标在慢性肾脏病诊断中的价植,兹报道如下。

    作者:袁明生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肌钙蛋白及肌酸激酶同工酶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临床常见的急、危、重病,诊断依赖于临床胸痛症状,心电图的改变和心肌损伤标志物升高,本文通过实验证实心肌肌钙蛋白I 和肌钙蛋白 T 在 AMI 的早期诊断中具有较高灵敏度和较强特异性。可取代 CK-MB 作为心肌损伤新的“金标准”,较好地用于 AMI 的早期诊断与鉴别,促进患者的康复。我们收集临床心肌梗死患者68例,并检测血清肌钙蛋白和肌酸激酶同工酶水平,探讨其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作者:许茵;杨小娟;张根兴;尤德宏;刘斌;龚玥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BAFF 对 BXSB 狼疮性肾炎患者血清和 PBBC 的影响

    本研究对2011年3月至2013年3月我院收治的50例 BXSB 狼疮性肾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探讨了 B 淋巴细胞活化因子(BAFF)对 BXSB 狼疮性肾炎患者血清和 PBBC 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作者:白鹤;刘锋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GPC3和 AFP 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

    目的:观察和分析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PC3)和甲胎蛋白(AFP)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PHC)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60例 PHC 患者、70例肝硬化患者和50例其它原因致肝破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各类患者的血清 GPC3和 AFP 水平和 PHC 患者的肝组织标本中的 GPC3表达水平进行检测。结果肝破裂患者的血清 GPC3水平显著低于肝硬化患者(P <0.05),肝硬化患者的血清 GPC3水平显著低于 PHC 患者(P <0.05);应用血清 GPC3和AFP 联合检测诊断 PHC 的敏感度为90%,显著高于单独应用血清 GPC3检测或血清 AFP 检测(P <0.05);肿瘤组织的 GPC3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 <0.05),癌旁组织的 GPC3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织(P <0.05),具有不同 Edmondson 病理分级或 TMN 临床分期的 PHC 患者的肝组织 GPC3表达水平的差异有显著性(P <0.05)。结论PHC 患者的血清和肿瘤组织中的GPC3 均呈现高表达状态,其在肝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可能与患者病情的进展具有相关性,应用血清GPC3 和AFP 水平联合检测可提高诊断PHC 的敏感度。

    作者:王延峰;李南阳;任雅玲;薛秀斌;李林臣;曹蕾春;贾儒渊;于小平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P-选择素和血小板参数检测对肺炎患者的临床意义

    目的:通过检测急性肺炎患者的 P-选择素和血小板参数水平预测患者的病情及预后,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0年3月—2013年3月我院收治的117例肺炎患者,按照病情程度分为轻症肺炎组和重症肺炎组,随机选取在我院体检中心体检的健康体检者120例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三组对象的 P-选择素水平和血小板参数。结果三组对象血浆 P-选择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重症肺炎组的 P-选择素高于轻症肺炎组和对照组;三组对象的 PLT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重症肺炎组 PLT 高于轻症肺炎组和对照组,轻症肺炎组高于对照组;三组对象的 PDW、MPV 和 P-LCR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重症肺炎组 PDW、MPV 和 P-LCR 低于轻症肺炎组和对照组,轻症肺炎组 P-LCR 低于对照组。结论对急性肺炎患者的 P-选择素和血小板参数进行检测可以有效地评估患者的病情和判断预后,在临床上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作者:严宇鹏;王冀;魏庆庆;胡罗文;孙颖颖;李莉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白介素-1与β2防御素对胎膜早破合并羊膜腔感染预测的意义

    目的:通过测定外周血白介素-1(IL-1)及β2防御素(HBD-2)水平,探讨他们在胎膜早破中的作用,分析其与羊膜腔感染的相关性,为临床的诊断与治疗提供新的思路。方法42例胎膜早破患者分别测定外周血 IL-1及HBD-2水平,与20例对照组进行比较,根据胎膜病理诊断结果,实验组进一步分出组织学绒毛膜炎组(HCA)和非组织学绒毛膜炎组(非 HCA 组),比较两组间 HBD-2及 IL-1水平。结果42名胎膜早破患者中,病理证实胎膜早破无感染者(非 HCA)24例,感染者(HCA)18例。HCA 组 IL-1水平与非 HCA 组比较,差异显著,P <0.01;HCA 组 IL-1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 <0.01;非 HCA 组的 IL-1水 平 与 对 照 组 比 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HCA 组HBD 水平与非 HCA 组比较,差异显著,P <0.05;HCA 组 HBD 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 <0.01;非 HCA 组的 HBD 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从均数直观图观察到,随着胎膜早破的出现,感染的发生,IL-1、HBD 水平均有升高的趋势。通过 ROC 曲线观察,当 IL-1以80.22 pg/ml 为分界点时,诊断 HCA 的敏感性为0.78,特异性为0.75;当 HBD 以474.79 ng/L 为分界点时,诊断 HCA 的敏感性为0.67,特异性为0.79。结论胎膜早破患者外周血 IL-1、HBD-2水平有预测和诊断 HCA 的可能,其升高在 HCA 患者中有统计学意义,为临床 HCA 的诊断提供新的手段。

    作者:杨丽娜;王凡;于海燕;金海鸿;逯庆玲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科技书刊应使用阿拉伯数字的场合

    总的原则应是:凡可以使用阿拉伯数字,而且又很得体的地方,均应使用阿拉伯数字。在科技书刊中,主要用于以下场合。1公元世纪、年代、年、月、日、时刻如:20世纪90年代,1998-02-15,18:06:25。2物理量量值必须使用阿拉伯数字如:1m(1米),30多 V(30多伏)。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儿童非结核分支杆菌脑膜炎1例误诊分析

    非结核性分枝杆菌(NTM)是指在分枝杆菌属中,除了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人型、牛型、非洲型和田鼠型结核分枝杆菌)和麻风分枝杆菌以外的分枝杆菌。非结核分支杆菌脑膜炎是由 NTM 引起。由于非结核分支杆菌与结核分支杆菌同为分支杆菌属,故非结核分支杆菌脑膜炎与结核分支杆菌脑膜炎的临床症状、X 线胸片特点极为相似,单纯靠胸片和痰液结核分枝杆菌抗酸染色涂片是无法区分的。临床上往往在没有进行抗酸杆菌菌型鉴定的情况下,就给予充分抗结核治疗是造成本病误诊的重要原因。现将1例儿童非结核分支杆菌脑膜炎误诊病例报道如下。

    作者:王志刚;金梦;金立民;杨立彬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中国实验诊断学》杂志社声明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心电图在急性肺动脉栓塞和急性非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鉴别诊断中应用

    目的:探讨心电图在急性肺动脉栓塞(APE)与急性非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鉴别诊断中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08年—2013年我院收治的 APE 患者45例为 APE 组,NSTEMI 患者85例为 NSTEMI 组,于入院6 h 内行标准12导联心电图检查,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心电图变化的差异。结果(1)APE 组 V1-V3导联 ST 段压低、V1-V3导联 T 波倒置发生率为51.11%、46.67%,高于 NSTEMI 组的20.00%、23.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NSTEMI 组 V4-V6导联 T 波倒置并 ST 段压低发生率为30.59%,显著高于 APE 组的15.5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Logistic 回归分析证实,V1-V3导联 ST 段压低及其 T 波倒置是 APE 的重要预测因子;V4-V6导联 T 波倒置并 ST 段压低是 APE 和 NSTEMI 的重要预测因子。(3)APE 低、中、高风险患者间比较, SⅠ QⅡ TⅢ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V1-V3导联 ST 段压低与Ⅱ、Ⅲ、aVF 及 V1-V3导联 T 波倒置需高度怀疑 APE 的可能,而 V4-V6导联 T 波倒置、V4-V6导联 T 波倒置并 ST 段压低发生 NSTEMI 的可能性较高。

    作者:周娟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结肠管状腺癌 GATA 3的免疫组化表达检测及其意义

    结肠管状腺癌是临床较为常见且预后不良的大肠癌之一,其发病率高,恶性度高,且死亡率高,手术和化疗均不能达到根治的效果。GATA3转录因子是 GATA 超家族成员之一,我们对其在结肠管状腺癌中的特异性表达进行检测,进而进一步探讨结肠管状腺癌的发病机理等,以期达到治愈结肠管状腺癌的目的。结肠管状腺癌约占大肠癌的80%,患者多为老年人,多数患者诊断后很难治愈,近年来报道GATA3在诸多恶性肿瘤细胞中有表达,如乳腺癌[1,2],宫颈癌[3],胰腺癌[4]等。国外也有学者研究表明,GATA3的表达与肿瘤分级、淋巴结转移等指标相关[5]。国内尚未见结肠管状腺癌中 GATA3表达情况的报道。因此我们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 GATA3在结肠管状腺癌中的表达情况,通过研究其组织级别和分化程度的关系,探讨其在结肠管状腺癌中的发病机理及预后中的意义。

    作者:佟强;金梅;姜慧;刘天戟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探讨慢性心衰患者联合检测肌红蛋白和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慢性心衰患者联合检测肌红蛋白和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的临床价值,结合临床表现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选择确诊为慢性心衰者共78例,设为研究组,另外配对选择可比性强的同期体检健康者的80例设为对照组,均检测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和肌红蛋白浓度水平,综合分析结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的肌红蛋白和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浓度水平检测结果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阳性检出率分析可见,研究组患者单独检测肌红蛋白和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87.18%和88.46%,均明显低于两项指标联合检测阳性检出率(94.8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检测结果临床符合性进行分析,以临床确诊结果为金标准,采用 Kappa 一致性检验分析检测结果和临床确诊结果的符合性,得出联合两项指标检测的 Kappa 值为0.95,单独检测肌红蛋白的 Kappa 值为0.87,单独检测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的 Kappa 值为0.89。结论肌红蛋白和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都是辅助检测慢性心衰疾病的良好指标,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临床符合性,联合检测可以有效降低漏诊率和误诊率,值得推广。

    作者:罗成富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糖尿病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与 CRP、TNF-α相关性研究

    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饮食结构的变化,2型糖尿病(T2 DM)的发生率逐年增加,糖尿病患者除因胰岛细胞的功能受损而表现为高血糖外,同时也会伴发因高血糖所引起的多种并发症。近年来相关研究发现,部分肥胖的 T2 DM 病人同时伴有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流行病学调查显示,OSAS 与糖代谢紊乱和 T2 DM 密切相关[1-2]。本文通过研究高敏 C 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与本病的相关性,来探讨炎症机制在本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作者:汪小燕;杨大来;何院娟;李凤菊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Hcy、hs-CRP 联合检测在冠心病和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预测价值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 C 反应蛋白(hs-CRP)联合检测在冠心病和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冠心病患者150例,其中稳定型心绞痛组5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组46例,急性心肌梗死组52例,同时选取急性脑梗死组70例,健康对照组70例。采用循环酶法测定血清 Hcy 含量,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hs-CRP 含量。结果冠心病组和急性脑梗死组 Hcy、hs-CRP 检测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冠心病组各亚组间比较,Hcy、hs-CRP 含量均为 AMI 组> UAP 组> SAP 组,Hcy、hs-CRP 含量 UAP 组与SAP 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Hcy、hs-CRP 含量 AMI 组与 UAP 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各组 Hcy、hs-CRP 阳性率与两项联合检测阳性率比较,两项联合检测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单独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Hcy、hs-CRP 水平与冠心病、急性脑梗死有密切关系,二者联合检测有助于提高冠心病HE 急性脑梗死诊断的准确性,可为疾病的预后评估提供更有力的判断依据。

    作者:卢玉振;林森;胡得飞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常规超声联合弹性成像技术在甲状腺癌诊断中的价值

    甲状腺癌是内分泌系统为常见的恶性肿瘤,该病在全身恶性肿瘤中仅占到1%甚至更低的比例。相关统计资料表明,近年来甲状腺癌的发病率呈现出逐年增高趋势,且女性明显多于男性,已成为全身各组织系统较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1]。关于该病的诊断,由于早期多无明显症状体征,故早期诊断较为困难。好在近年来大规模健康体检工作逐渐普及,通过体检过程中颈部超声检查可发现体积较小的甲状腺结节,从而进一步就诊。随着超声技术的不断发展,在甲状腺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对甲状腺结节的良恶性诊断也表现出了独特的优势[2-3]。为了探讨常规超声与弹性成像技术联合应用对甲状腺癌诊断的临床价值,笔者回顾性分析了12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于立江;张颖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玻璃体内注射 ranibizumab 术后结膜肉芽肿1例

    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77岁,因右眼颞侧球结膜新生物生长伴异物感1周入院。患者11天前因右眼湿性老年性黄斑变性于我院行右眼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ranibizumab)治疗,4天后患者发现右眼注射部位球结膜新生物生长并伴异物感,自觉肿物逐渐增大。玻璃体内注射手术过程:患者取仰卧位,0.5%盐酸丙美卡因滴眼液行右眼表面麻醉3次,消毒、铺巾、开睑,0.5%聚维酮碘溶液加生理盐水彻底冲洗结膜囊,用棉签吸干结膜囊内液体时不慎弄破颞下7点位球结膜,范围约3 mm×3 mm,用齿镊固定眼球,1 ml 注射器附30 G 注射针头,在颞下7点位角膜缘后4 mm 处睫状体平坦部进针,玻璃体内注入ranibizumab 0.50 mg(0.05 ml),棉签轻压针口,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20.00 mg 涂右眼,无菌纱布包扎右眼。本次入院眼科检查:右眼视力:0.1,矫正:0.12(-0.75 DS/-1.75 DC×81),左眼视力:0.1(矫正不提高);右眼眼压:15 mmHg(1 mmHg=0.133 kPa),左眼眼压:13 mmHg。右眼颞下方7点位球结膜距角巩膜缘3 mm 处见一肉芽样红色结节状突起(图1),大小约3 mm×5 mm,颞侧球结膜充血(+++),晶状体皮质灰白色混浊,核呈黄色,余前节(-),玻璃体稍混浊,裂隙灯下前置镜眼底检查:黄斑区见4 PD 大小灰黄色渗出病灶,中心凹反射(-)。左眼晶状体皮质灰白色混浊,核呈黄色,余前节(-),玻璃体稍混浊,裂隙灯下前置镜眼底检查:上下血管弓内见4 PD 大小萎缩灶,中心凹反射(-)。眼部 B 超提示双眼玻璃体混浊及后脱离。黄斑 OCT提示右眼黄斑区脉络膜新生血管,左眼色素上皮层多处小隆起。诊断:右眼结膜肉芽肿、双眼老年性黄斑变性(右眼湿性、左眼干性)、双眼老年性白内障。完善术前相关检查,在局麻下行右眼结膜肿物切除术,切除肿物及周围部分球结膜送病理。病理诊断:(右眼球结膜肿物)炎性肉芽组织,纤维组织增生(图2)。术眼术后给予左氧氟沙星眼液4次/日,持续2周。1个月后门诊复查未见复发(图3),患者无不适主诉。

    作者:薛纬霞;毕明超;宋鄂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多层螺旋 CT 定位下经皮细针穿刺联合病理免疫组化在肺小结节病变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肺部结节性病变指的是肺内呈弥漫性分布或孤立的实质性病灶,种类较多,大多数无特征性形态学表现,同一病变可呈多样性表现,影像学诊断较困难,特别是直径小于1 cm 的肺小结节病变,单纯影像学诊断的风险更大。近年来,临床诊断与鉴别肺部肿块的重要方式是 CT 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技术,具有微创、准确、并发症少等优点,逐渐被临床广泛应用[1]。笔者通过对本院收治的80例肺小结节病变患者采用多层螺旋 CT 定位下经皮细针穿刺活检联合病理免疫组化分析,并与术后病理诊断进行比较,效果满意,现做如下报告。

    作者:官彬;刘俊玲;鹏程;沈国洪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PET-CT 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应用现状和展望

    前列腺癌在发达国家中已经成为威胁男性健康的重要疾病。在西方国家,前列腺癌病死率在恶性肿瘤中居第二位,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前列腺癌发病率相对较低,但随着人口老龄化及生活条件的改善,近年来前列腺癌的发病率呈明显的上升趋势,已位列男性泌尿系统恶性肿瘤发病率的第二位,已成为影响国人健康的重要疾病。前列腺癌的早期诊断和正确的临床分期可大大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延长寿命。目前临床上,前列腺癌的常用诊断方法有:检测血中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PSA)含量、肛门指诊和经直肠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等。PSA 是组织特异性抗原,非肿瘤特异性抗原,它在前列腺癌的转移分期以及局限性的低分化前列腺癌的应用中,可能会导致疾病的过度诊断与过度治疗[1];另一方面,小的高分化的病灶有可能被漏诊而未能得到及时的治疗。经直肠超声引导下前列腺穿刺活检检出病灶的阳性率约为60%,经腹部和经会阴活检多点取材重复活检阳性率约30%[2]。尽管局限性的微小病灶给予了根治性手术治疗,但是大约有35%(在高危人群中可能更高)的病人在初的根治治疗之后的十年左右存在再次复发的可能[3]。

    作者:吴敏;赵红光;李英华;林承赫 刊期: 2015年第03期

中国实验诊断学杂志

中国实验诊断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