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新型急性肾损伤的早期诊断标志物

高艺航(综述);印璞(审校);于庭

关键词:中性粒细胞, 明胶酶, 脂质运载蛋白, 急性肾损伤, 诊断标志物, 检测指标, 蛋白家族, 特异性, 敏感性, 肾脏, 尿量, 临床, 肌酐
摘要: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eutrophil gela-tinase associated lipocalin,NGAL)属于脂质运载蛋白家族(lipocalin)的一员,作为新型急性肾损伤的早期诊断标志物与临床常用的肌酐、尿量等传统检测指标相比,更能迅速、灵敏地反映肾脏的损伤及恢复过程,用于早期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e,AKI)的诊断更具有特异性和敏感性。
中国实验诊断学杂志相关文献
  • 川崎病致右冠状动脉闭塞1例

    川崎病(KD)又名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该病病因至今未明,婴幼儿高发,成人发病罕见,属于急性血管炎性综合征。主要影响中小型动脉,特别是冠状动脉。冠状动脉炎在川崎病急性期后可持续存在,形成冠状动脉瘤(CAA)、血管腔狭窄,发生率可达25%。CAA 常不能自行消退,引起血管内膜增生及血栓形成,造成冠状动脉狭窄,加之瘤内血液滞留,易导致心肌梗死或心源性猝死。现将我院收治的1例成人川崎病致右冠状动脉闭塞病例报道如下。

    作者:赵佳;刘丽;孙慧源;托丽斯;刘培培;孙健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1248例学龄前儿童乙肝病毒感染状况分析

    我国自从1992年起在全国开展了乙型肝炎疫苗及乙型肝炎高效价免疫球蛋白联合接种的免疫方案,有效预防了儿童期的乙肝病毒感染,并且大幅降低了婴幼儿时期的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1]。但是,有关我国城镇和农村学龄前儿童乙肝感染状况和乙肝疫苗接种情况的研究较少,现对吉林省长春市下辖城镇和农村入托的学龄前儿童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进行检测,结果分析如下。

    作者:丛占杰;于亚波;王伟;李晓鸥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颅内夹层动脉瘤的临床诊断

    颅内夹层动脉瘤(intracranial dissecting aneurysm,IDA)是指由于不同原因引起的血管腔内血进入血管壁间引起血管腔狭窄或血管壁膨出破裂,也有可能动脉壁滋养动脉破裂造成的原发性壁内血肿引起动脉瘤样扩张[1]。IDA 根据发生部位的不同分为颈动脉系 IDA 和椎-基底动脉系 IDA。颈动脉系 IDA 发生在颅底颈动脉管外口以上部位。椎-基底动脉系 IDA 发生在枕骨大孔以上部位。

    作者:艾斯克江·阿不力米提;于伟东;赵丛海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合并主动脉夹层1例报告

    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34岁,以“突然后背痛2天”为主诉入院。2天前行走中突发背部疼痛,疼痛剧烈,性质为刀割样,原地休息后疼痛有所缓解。立即到当地医院就诊,给予对症治疗,未见明显缓解,为求明确诊治来我院就诊,主动脉 CTA 提示“主动脉夹层”。既往:系统性红斑狼疮10年,间断口服激素治疗,现醋酸泼尼松片2片日一次口服,来氟米特1片日一次口服。入院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主动脉夹层 B 型”。查体:入院时体温38.5℃,血压120/80 mmHg。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啰音。心界不大,心率90次/分,节律规整,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及额外心音。腹软,叩诊呈鼓音,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双下肢无浮肿,双足背动脉搏动良好。主动脉 CTA 检查示:Stanford B 型主动脉夹层,破口位于降主动脉起始处,范围较广,真腔狭小,腹部多个器官为假腔供血,右侧肾脏为真腔供血,但显影延迟。心脏彩超:室壁搏动幅度弥漫性减弱,左室收缩、舒张功能减退,二尖瓣、主动脉瓣轻度返流,心包积液(微量)。血常规:白细胞30.42×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0.91,红细胞5.44×1012/L,血红蛋白161 g/L,血小板156×109/L。尿常规:尿蛋白2+,尿酮体1+。血钾3.01 mmol/L,肌酐106μmol/L,二氧化碳结合力17.30 mmol/L。入院第2日:尿素氮11.17 mmol/L,肌 酐134.8μmol/L,血钾3.59 mmol/L,二氧化碳结合力19.1 mmol/L,血钙2.04 mmol/L,血氯95.1 mmol/L,血钠134.1 mmol/L,血沉54 mm/1 h,C 反应蛋白191 mg/L,Ro52+++,抗 SSA +++,抗 SSB +。入院第3日血钾4.78 mmol/L,肌酐287μmol/L,二氧化碳结合力10.08 mmol/L,血钙1.8 mmol/L,血氯91.3 mmol/L,血淀粉酶175 U/L,葡萄糖2.01 mmol/L。血常规:白细胞14.26 ×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0.84,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0. ;00,中性粒细胞绝对值12×109/L。肌红蛋白1 301 ng/ml。尿淀粉酶正常。胃内容潜血阳性。甲功五项、外科综合、风湿三项、免疫五项、肝功、血脂正常。入院第3日3时左右诉右侧下肢麻木、疼痛,平卧腹部疼痛,右侧卧位可缓解。查体:血压120/60 mm-Hg,心率85次/分,腹部叩诊呈鼓音,无压痛和反跳痛,双侧股动脉搏动弱,足背动脉可触及。复查主动脉 CTA 检查:自主动脉弓至左侧髂内、外动脉分支水平近段见螺旋走行的低密度内膜片影,分隔主动脉为双腔性结构,真、假腔内均见造影剂充盈,其中真腔明显窄小、局部区域呈细线状,假腔较宽大,假腔与真腔近似相等密度,内膜第一破口位于主动脉弓近端,直径约1.0 cm,紧邻左侧锁骨下动脉开口。病变累及左侧锁骨下动脉近段,腹腔干、肠系膜上、下动脉、左肾动脉均起自假腔,右肾动脉开口于真腔,肠系膜上动脉、左侧髂外动脉近段管腔内见片样低密度影填充,局部仅有少许对比剂充盈,局部管腔近乎闭塞。入院第4日01:04分心率突然下降至30次/分,立即给予肾上腺素1.0 mg、异丙肾上腺素1.0 mg、去甲肾上腺素1.0 mg 稀释后静注,仍无改善;至01:08分,心电监护显示心率为 0次/分,心电波形消失,动脉血压测不出,双侧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家属放弃抢救治疗,宣布临床死亡。

    作者:周环宇;周诗瑶;秦玲;刘振江;李洋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新型急性肾损伤的早期诊断标志物

    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eutrophil gela-tinase associated lipocalin,NGAL)属于脂质运载蛋白家族(lipocalin)的一员,作为新型急性肾损伤的早期诊断标志物与临床常用的肌酐、尿量等传统检测指标相比,更能迅速、灵敏地反映肾脏的损伤及恢复过程,用于早期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e,AKI)的诊断更具有特异性和敏感性。

    作者:高艺航(综述);印璞(审校);于庭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结肠管状腺癌 GATA 3的免疫组化表达检测及其意义

    结肠管状腺癌是临床较为常见且预后不良的大肠癌之一,其发病率高,恶性度高,且死亡率高,手术和化疗均不能达到根治的效果。GATA3转录因子是 GATA 超家族成员之一,我们对其在结肠管状腺癌中的特异性表达进行检测,进而进一步探讨结肠管状腺癌的发病机理等,以期达到治愈结肠管状腺癌的目的。结肠管状腺癌约占大肠癌的80%,患者多为老年人,多数患者诊断后很难治愈,近年来报道GATA3在诸多恶性肿瘤细胞中有表达,如乳腺癌[1,2],宫颈癌[3],胰腺癌[4]等。国外也有学者研究表明,GATA3的表达与肿瘤分级、淋巴结转移等指标相关[5]。国内尚未见结肠管状腺癌中 GATA3表达情况的报道。因此我们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 GATA3在结肠管状腺癌中的表达情况,通过研究其组织级别和分化程度的关系,探讨其在结肠管状腺癌中的发病机理及预后中的意义。

    作者:佟强;金梅;姜慧;刘天戟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慢性肾脏病N末端B型钠尿肽原水平与心电图指标相关分析

    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由于水钠潴留致使心脏容量负荷增加。心血管疾病是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主要并发症之一。N 末端 B 型钠尿肽原(NT-proBNP)浓度的升高被证实与心室容量的扩张和超负荷程度成正比[1]。目前 NT-proBNP 多用于心源性呼吸困难诊断及鉴别诊断[2],本实验旨在观察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 NT-proBNP 与心电图指标的相关关系。

    作者:张美娟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1 H-MRS 对脑胶质瘤的分级作用初探

    对疑患胶质瘤的患者术前行非侵袭性检查以评估肿瘤的级别,对治疗计划的制定及预后的预测非常重要;传统 MRI 对脑肿瘤的分级作用已被证实,但是它有时可能混淆高低级别肿瘤[1]。1 H-MRS 是传统 MRI 的重要补充,被认为是确定胶质瘤级别的重要检查方法[2]。本研究的目的是回顾性分析我院22例手术切除的胶质瘤患者的1 H-MRS 表现,明确3D 1 H-MRS 中高低级别胶质瘤中代谢产物浓度是否不同,及代谢产物浓度对胶质瘤的分级是否有用。

    作者:张翔宇;李朝晖;田宇;杜超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201例女性骨质疏松症患病情况的对比流行病学调查研究

    骨质疏松是一种以骨量低下,骨微结构损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1]。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所进行的统计资料显示,目前,骨质疏松发病率在慢性病中己跃居第七位,近2亿人受到骨质疏松疾病的困扰[2]。老年人骨质疏松症的高发病率已经仅略次于心脑血管病,成为全球性的重要健康问题。中国是占世界人口总量1/5的人口超级大国,了解我国各年龄段骨质疏松的患病率对于进行骨质疏松深层次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但是我国国土面积辽阔,由于不同地区的人群有不同的基因背景,受不同环境因素及饮食生活习惯影响,因此需建立可代表特定人群及地域的参考数据,国内对骨质疏松患者的相关流行病学调查报道中更多聚焦于中老年人群,对年轻人群的骨质疏松患病情况进行调查及相关报道相对较少,其中尚无关于长春市青、中、老年女性骨质疏松症患病情况的对比流行病学调查的相关报道文献。为此,作者特对长春市成年女性各年龄段的骨质疏松患病情况进行调查,特别针对年轻人群偏倚,以便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材料。

    作者:许闯;金辉;姜振德;王金成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甲状腺癌中 Beclin-1蛋白和 PTEN 蛋白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 Beclin-1蛋白和 PTEN 蛋白在甲状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 SP法检测65例甲状腺癌及25例正常甲状腺组织中 Beclin-1蛋白和 PTEN 蛋白的表达,并对其与性别、年龄、病理学分型、TNM 分期及淋巴结转移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65例甲状腺癌中 Beclin-1蛋白和 PTEN 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均低于二者在正常甲状腺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在甲状腺癌中 Beclin-1蛋白在伴淋巴结转移组阳性率20.5%低于不伴淋巴结转移组50.0%;PTEN 蛋白在伴淋巴结转移组阳性率20.5%低于不伴淋巴结转移组46.2%;在 TNM 为Ⅲ、Ⅳ期组阳性率14.3%低于Ⅰ、Ⅱ期组的阳性率38.6%(P <0.05)。Beclin-1蛋白和 PTEN蛋白表达之间呈正相关。结论 Beclin-1蛋白和 PTEN 蛋白的低表达与甲状腺癌的发生、发展相关,二者联合标记可能作为评估甲状腺癌恶性程度及预后的有效指标,并可能为其靶向治疗提供思路。

    作者:张伟;李娟;丁海;张学义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标本溶血对全血细胞计数检测影响的研究

    溶血即指标本因为采集、运送、分离、保存等过程中出现红细胞体外破裂的现象[1],血细胞占血液总容积的45%,在血液标本采集及处理过程中,若不慎出现溶血,则影响临床的检验及疾病诊治。本组研究采用溶血标本与正常标本对照的方法,探讨溶血对标本全血细胞计数检测结果的影响,现汇报分析如下。

    作者:刘景珍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血浆 D-二聚体对脊柱结核患者术后早期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价值

    目前结核疫情在全球呈现增长趋势,脊柱结核的发病率也在逐年增加[1]。脊柱结核的手术疗效较好,但由于术后卧床时长,易致早期深静脉血栓形成,因此对脊柱结核患者术后早期深静脉血栓应早期发现和治疗。血浆 D-二聚体与患者凝血功能密切相关,作为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标志物,对其的研究正广泛开展起来[2]。为此我们应用 ROC 曲线分析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骨科脊柱结核术后患者 D-二聚体的含量,探讨其对脊柱结核术后诊治静脉血栓的价值。

    作者:邓长华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超声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诊断意义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IE)系常见的围产期窒息缺氧所致的颅脑损伤类型,是我国目前导致新生儿残疾及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超声检查具有不受时间限制、安全无损伤、可反复操作等优点,随着超声设备和技术的不断提高,通过超声来研究新生儿 HIE 的脑损伤逐渐受到重视。作者对30例新生儿 HIE 及30例健康足月新生儿的颅内声像图改变进行分析,旨在探讨本病的超声表现及其诊断意义。

    作者:王璐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自噬在血液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自噬是细胞内利用溶酶体内水解酶作用对胞质内容物进行降解,以实现细胞本身代谢所需的能量和某些细胞器更新的过程。自噬不仅可以使细胞在缺乏营养及其他恶性条件下维持生存,而且和很多疾病相关,例如神经退行性变,心脏疾病和肿瘤。通过对自噬作用的研究,可进一步揭示肿瘤发生、发展的潜在机制,为预防和治疗提供了新的靶点。

    作者:张霞;李杰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BAFF 对 BXSB 狼疮性肾炎患者血清和 PBBC 的影响

    本研究对2011年3月至2013年3月我院收治的50例 BXSB 狼疮性肾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探讨了 B 淋巴细胞活化因子(BAFF)对 BXSB 狼疮性肾炎患者血清和 PBBC 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作者:白鹤;刘锋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α1-酸性糖蛋白、触珠蛋白、铜蓝蛋白评价炎性状态及与C反应蛋白相关性分析

    机体炎性状态评估是临床检验诊断重要的分析内容,对自身免疫性和感染性等疾病的诊断、治疗和病情监测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对血清一些急性期蛋白(acute-phase protein,APP)水平进行测定用于监测炎性状态已经在临床得到广泛的开展,为常用的指标为 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1]。α1-酸性糖蛋白(α1-acid glycoprotein, AAG)、触珠蛋白(HP)和铜蓝蛋白(ceruloplasmin, CP)也是常见的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在临床亦有广泛应用,本文通过探讨这三项指标的检测结果对炎症诊断的意义及与 CRP 的一致性和相关性,以进一步了解血清 AAG、HP 和 CP 在临床炎症诊疗中的意义和价值。

    作者:贺政新;张丽娜;安黎云;陈晶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心电图在急性肺动脉栓塞和急性非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鉴别诊断中应用

    目的:探讨心电图在急性肺动脉栓塞(APE)与急性非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鉴别诊断中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08年—2013年我院收治的 APE 患者45例为 APE 组,NSTEMI 患者85例为 NSTEMI 组,于入院6 h 内行标准12导联心电图检查,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心电图变化的差异。结果(1)APE 组 V1-V3导联 ST 段压低、V1-V3导联 T 波倒置发生率为51.11%、46.67%,高于 NSTEMI 组的20.00%、23.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NSTEMI 组 V4-V6导联 T 波倒置并 ST 段压低发生率为30.59%,显著高于 APE 组的15.5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Logistic 回归分析证实,V1-V3导联 ST 段压低及其 T 波倒置是 APE 的重要预测因子;V4-V6导联 T 波倒置并 ST 段压低是 APE 和 NSTEMI 的重要预测因子。(3)APE 低、中、高风险患者间比较, SⅠ QⅡ TⅢ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V1-V3导联 ST 段压低与Ⅱ、Ⅲ、aVF 及 V1-V3导联 T 波倒置需高度怀疑 APE 的可能,而 V4-V6导联 T 波倒置、V4-V6导联 T 波倒置并 ST 段压低发生 NSTEMI 的可能性较高。

    作者:周娟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人感染 H7N9禽流感病毒的影像学表现(附1例报告)

    1病例资料患者,男性,50岁,既往:家中养鸡,于2月中旬起每天有10只左右死亡。该患者入院后持续发热,多维持在39℃左右,咳嗽进行性加重,呼吸道症状明显,经省市疾病控制中心2次甲型流感核酸检测:H7N9阳性。血常规:白细胞1.59×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0.87,血沉(ESR)19 mm/1 h。心肌酶:乳酸脱氢酶(LDH)301 U/L,α—羟丁酸脱氢酶198 U/L。肝功能: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45 U/L,白蛋白36.8 U/L,球蛋白25.6 g/L,白球比=1∶4。肾功能:尿素氮4.25 mmol/L,肌酐76.0μmol/L,钙1.96 mmol/L。患者入院前2天在外院CT 检查,表现为左肺上叶、舌叶随机分布的磨玻璃样渗出性病变和肺实变(图1-2),此后第2天、第4天、第6天分别复查床头 DR,病灶迅速扩散,累及肺叶增多,短时间内进展为 ARDS,呈典型的“白肺”征(图4-6)。该患者从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确诊为人感染 H7N9禽流感重症病例。该患者入院后第17天,一般生命体征恢复,无不适、咳嗽、咳痰等,复查肺 CT:双肺炎变基本吸收,连续2次经省、市疾病控制中心确认咽拭子检查 H7N9核酸阴性,该患者符合出院标准。

    作者:赵琳;陈亮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肾功能指标对慢性肾脏病的诊断价值研究

    CKD 在全球范围的发病率和患病率急剧增长,预后差和费用高,给社会经济和人民健康带来很大的影响,已成为近年来全球关注的重要公共健康问题之一[1],但是由于早期往往没有症状和体征,很多慢性肾脏病患者就诊时已经到达终未期肾病,失去了治疗的机会,慢性肾脏病的早期诊断变得日益重要。血液与尿液的实验室指标检测是早期发现CKD 的重要手段,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指标有血清肌酐(Scr)、尿酸(UA)、尿素(Urea)、胱抑素 C(Cy-sC)、β2微球蛋白(β2-MG)、尿微量总蛋白(UCTP)、尿白蛋白(UCALB)、尿β2MG 及肾小球滤过率(eGFR)等,本研究以肾活检为金标准,综合评价血清 Scr、UA、Urea、CysC、β2-MG、UCTP、UCALB、尿β2MG 及 eGFR 指标在慢性肾脏病诊断中的价植,兹报道如下。

    作者:袁明生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尿液分析仪与显微镜检测尿液WBC 和 RBC 结果的探讨

    尿液分析仪是一种半定量分析技术,操作简便、快速、准确、结果可靠,在许多国家已经把它作为常规方法在临床检验中广为应用[1]。但随着自动化尿液分析仪的普及忽视了传统的人工显微镜检查,结果造成漏诊或误诊。传统的尿液显微镜检测是一种物理检测法,素有尿液有性成分检测的“金标准”之称。本文通过比较尿液分析仪与显微镜检测尿液中红细胞和白细胞的结果,就两种方法结果不一致性问题进行分析,对尿液分析仪筛检尿液 RBC 及WBC 正常标准加以探讨,提高尿液检测的准确性,为临床诊治提供更准确的依据。

    作者:孙圣明;肖世玉 刊期: 2015年第03期

中国实验诊断学杂志

中国实验诊断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