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α1-酸性糖蛋白、触珠蛋白、铜蓝蛋白评价炎性状态及与C反应蛋白相关性分析

贺政新;张丽娜;安黎云;陈晶

关键词:酸性糖蛋白, 触珠蛋白, 铜蓝蛋白, 评价, 状态评估, 急性时相反应蛋白, 临床, 炎症诊断, 自身免疫性, 意义和价值, 急性期蛋白, 三项指标, 血清, 检验诊断, 病情监测, 一致性, 相关性, 感染性, 治疗, 诊疗
摘要:机体炎性状态评估是临床检验诊断重要的分析内容,对自身免疫性和感染性等疾病的诊断、治疗和病情监测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对血清一些急性期蛋白(acute-phase protein,APP)水平进行测定用于监测炎性状态已经在临床得到广泛的开展,为常用的指标为 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1]。α1-酸性糖蛋白(α1-acid glycoprotein, AAG)、触珠蛋白(HP)和铜蓝蛋白(ceruloplasmin, CP)也是常见的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在临床亦有广泛应用,本文通过探讨这三项指标的检测结果对炎症诊断的意义及与 CRP 的一致性和相关性,以进一步了解血清 AAG、HP 和 CP 在临床炎症诊疗中的意义和价值。
中国实验诊断学杂志相关文献
  • 肌钙蛋白及肌酸激酶同工酶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临床常见的急、危、重病,诊断依赖于临床胸痛症状,心电图的改变和心肌损伤标志物升高,本文通过实验证实心肌肌钙蛋白I 和肌钙蛋白 T 在 AMI 的早期诊断中具有较高灵敏度和较强特异性。可取代 CK-MB 作为心肌损伤新的“金标准”,较好地用于 AMI 的早期诊断与鉴别,促进患者的康复。我们收集临床心肌梗死患者68例,并检测血清肌钙蛋白和肌酸激酶同工酶水平,探讨其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作者:许茵;杨小娟;张根兴;尤德宏;刘斌;龚玥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缺血缺氧性脑病新生儿免疫功能的变化及临床意义分析

    目的:研究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IE)免疫功能的变化情况,探讨 HIE 免疫损伤机制,为 HIE 的治疗提供新的研究资料。方法98例 HIE 患儿设为 HIE 组,其中轻度26例、中度39例、重度33例,选择同期54例正常新生儿为对照组,比较各组研究对象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差异。结果 HIE 患儿 CD3、CD4细胞及 CD4/CD8出现下降,均随 HIE 严重程度加深而降低;IgM、IL-2、IL-6出现下降,均随 HIE 严重程度加深而降低,IL-8、TNF-a 出现升高,均随 HIE 严重程度加深而降低。结论 HIE 患儿机体多存在免疫功能紊乱,其紊乱程度与疾病严重程度关系密切。

    作者:杜立树;平龙玉;张曼俐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白介素-1与β2防御素对胎膜早破合并羊膜腔感染预测的意义

    目的:通过测定外周血白介素-1(IL-1)及β2防御素(HBD-2)水平,探讨他们在胎膜早破中的作用,分析其与羊膜腔感染的相关性,为临床的诊断与治疗提供新的思路。方法42例胎膜早破患者分别测定外周血 IL-1及HBD-2水平,与20例对照组进行比较,根据胎膜病理诊断结果,实验组进一步分出组织学绒毛膜炎组(HCA)和非组织学绒毛膜炎组(非 HCA 组),比较两组间 HBD-2及 IL-1水平。结果42名胎膜早破患者中,病理证实胎膜早破无感染者(非 HCA)24例,感染者(HCA)18例。HCA 组 IL-1水平与非 HCA 组比较,差异显著,P <0.01;HCA 组 IL-1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 <0.01;非 HCA 组的 IL-1水 平 与 对 照 组 比 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HCA 组HBD 水平与非 HCA 组比较,差异显著,P <0.05;HCA 组 HBD 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 <0.01;非 HCA 组的 HBD 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从均数直观图观察到,随着胎膜早破的出现,感染的发生,IL-1、HBD 水平均有升高的趋势。通过 ROC 曲线观察,当 IL-1以80.22 pg/ml 为分界点时,诊断 HCA 的敏感性为0.78,特异性为0.75;当 HBD 以474.79 ng/L 为分界点时,诊断 HCA 的敏感性为0.67,特异性为0.79。结论胎膜早破患者外周血 IL-1、HBD-2水平有预测和诊断 HCA 的可能,其升高在 HCA 患者中有统计学意义,为临床 HCA 的诊断提供新的手段。

    作者:杨丽娜;王凡;于海燕;金海鸿;逯庆玲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肝细胞生长因子与2型糖尿病心脏自主神经病变相关性研究

    目的:研究肝细胞生长因子(HGF)与2型糖尿病(T2DM)心脏自主神经病变(CAN)相关性。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2年6月我院收治的72例 T2DM 患者,根据蹲踞试验结果将其分为:A 组(SqTv 与 SqTs 正常)、B 组(SqTv 或 SqTs 正常)、C 组(SqTv 与 SqTs 异常),另选25例为 D 组(同期门诊健康体检者)。结果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血清 HGF 水平与正常人相比明显升高,随着 CAN 的加重,HGF 水平随之升高,糖尿病患者各项心率变异性(HRV)指标均较正常人显著降低,各项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早期防治 CAN 可将血清 HGF 水平作为重要指标,蹲踞试验可有效筛查糖尿病 CAN 患者,其与 HRV 具有一定相关性。

    作者:赵焱;邓扬;闫弘睿;阚瑛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GPC3和 AFP 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

    目的:观察和分析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PC3)和甲胎蛋白(AFP)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PHC)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60例 PHC 患者、70例肝硬化患者和50例其它原因致肝破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各类患者的血清 GPC3和 AFP 水平和 PHC 患者的肝组织标本中的 GPC3表达水平进行检测。结果肝破裂患者的血清 GPC3水平显著低于肝硬化患者(P <0.05),肝硬化患者的血清 GPC3水平显著低于 PHC 患者(P <0.05);应用血清 GPC3和AFP 联合检测诊断 PHC 的敏感度为90%,显著高于单独应用血清 GPC3检测或血清 AFP 检测(P <0.05);肿瘤组织的 GPC3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 <0.05),癌旁组织的 GPC3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织(P <0.05),具有不同 Edmondson 病理分级或 TMN 临床分期的 PHC 患者的肝组织 GPC3表达水平的差异有显著性(P <0.05)。结论PHC 患者的血清和肿瘤组织中的GPC3 均呈现高表达状态,其在肝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可能与患者病情的进展具有相关性,应用血清GPC3 和AFP 水平联合检测可提高诊断PHC 的敏感度。

    作者:王延峰;李南阳;任雅玲;薛秀斌;李林臣;曹蕾春;贾儒渊;于小平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标本溶血对全血细胞计数检测影响的研究

    溶血即指标本因为采集、运送、分离、保存等过程中出现红细胞体外破裂的现象[1],血细胞占血液总容积的45%,在血液标本采集及处理过程中,若不慎出现溶血,则影响临床的检验及疾病诊治。本组研究采用溶血标本与正常标本对照的方法,探讨溶血对标本全血细胞计数检测结果的影响,现汇报分析如下。

    作者:刘景珍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尿液分析仪与显微镜检测尿液WBC 和 RBC 结果的探讨

    尿液分析仪是一种半定量分析技术,操作简便、快速、准确、结果可靠,在许多国家已经把它作为常规方法在临床检验中广为应用[1]。但随着自动化尿液分析仪的普及忽视了传统的人工显微镜检查,结果造成漏诊或误诊。传统的尿液显微镜检测是一种物理检测法,素有尿液有性成分检测的“金标准”之称。本文通过比较尿液分析仪与显微镜检测尿液中红细胞和白细胞的结果,就两种方法结果不一致性问题进行分析,对尿液分析仪筛检尿液 RBC 及WBC 正常标准加以探讨,提高尿液检测的准确性,为临床诊治提供更准确的依据。

    作者:孙圣明;肖世玉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心力衰竭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N末端脑钠肽前体和尿酸检测及临床意义

    心力衰竭是由各种心脏疾病引起的心脏结构或功能异常,造成心脏功能受损,组织灌注不足,导致心脏衰竭并呈进行性恶化的一种复杂的临床症候群,是大多数心血管疾病共同的终末通路[1-2]。心力衰竭的早期诊断、心功能评价以及预后判定对指导心力衰竭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3]。本研究主要检测心衰患者三种类型标志物:炎症免疫标志物超敏 C反应蛋白(hs-CRP)、神经激素标志物 N 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和氧化应激标志物尿酸,并探讨其临床意义。

    作者:邓晓波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自噬在血液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自噬是细胞内利用溶酶体内水解酶作用对胞质内容物进行降解,以实现细胞本身代谢所需的能量和某些细胞器更新的过程。自噬不仅可以使细胞在缺乏营养及其他恶性条件下维持生存,而且和很多疾病相关,例如神经退行性变,心脏疾病和肿瘤。通过对自噬作用的研究,可进一步揭示肿瘤发生、发展的潜在机制,为预防和治疗提供了新的靶点。

    作者:张霞;李杰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人乳腺癌干细胞异种移植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乳腺癌作为一种严重威胁女性健康和生命安全的恶性肿瘤[1]。近45年来,乳腺癌的发病率在世界各国均呈上升趋势[2]。全世界每年新发乳腺癌约100万例,死亡约60万例[3]。乳腺癌的预防、诊断和治疗已经成为当今医学及生物科学研究的“热点”。干细胞或祖细胞已有研究证明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成为恶性转化靶点的关键。肿瘤干细胞主要通过 Notch,Wnt,Hedgehog 等三条通路调解自我更新的信号传导[4-8],如 Notch 途径的激活会导致细胞命运的改变;wnt 信号转导途径的激活促进了上皮干细胞向上皮癌转化;Hedgehog 信号通路在大多数乳腺癌中被激活,过度表达PTC1和 GLI1(Hedgehog 信号通路激活标记物)。上述通路的异常会导致正常乳腺的干细胞发生恶性转化,致使乳腺癌的产生。实验动物模型已今已成为是研究乳腺癌干细胞生物学行为的重要工具之一。

    作者:戴璟;谢茂云(综述);黄耀(审阅)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性激素水平与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血中性激素水平与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方法选择 PCOS 患者82例为病例组,根据患者体质量指数(BMI)分为肥胖组和非肥胖组,另选择同期我院健康体检年龄匹配的健康妇女30例为对照组。检测所有受试者血清性激素雌二醇(E2)、睾酮(T)、促黄体生成素(LH)和卵泡刺激素(FSH),计算LH/FSH 比值;检测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水平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和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分析 HOMA-IR、ISI 与性激素的相关性。结果病例组 HOMA-IR、T、LH 和 LH/FSH 显著高于对照组,而ISI、E2和 FSH 显著低于对照组,肥胖组 HOMA-IR 显著高于非肥胖组,ISI 显著低于非肥胖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 E2、T、LH、FSH 和 LH/FSH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Pearson 相关分析显示,E2与HOMA-IR 呈显著负相关,与 ISI 呈显著正相关(P <0.05);T 与 HOMA-IR 呈显著正相关,与 ISI 呈显著负相关(P <0.05)。结论 PCOS 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胰岛素抵抗和性激素分泌紊乱,性激素水平与胰岛素抵抗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共同参与了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发生和发展。

    作者:蒋艳珍;董建立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超声联合增强 CT 检查在甲状腺癌术后局部复发/残留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增强 CT 检查在甲状腺癌术后局部复发/残留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67例疑似为甲状腺癌术后局部复发/残留患者的病例资料,67例患者术前分别行增强 CT、超声联合增强 CT 检查,以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两种检查手段的准确价值。结果经病理诊断确诊为甲状腺癌术后复发/残留者63例(94.03%),术后单纯局部复发/残留结节17例(26.98%);单纯淋巴结转移31例(49.21%),局部复发/残留结节合并颈部淋巴结转移15例(23.81%);局部复发/残留结节患侧56例(88.89%),对侧 7例(11.11%);超声联合增强 CT 的灵敏度、准确率高于增强 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种检查手段的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甲状腺癌术后局部复发/残留采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增强 CT 进行诊断具有灵敏性好、准确率高的特点,临床上具有重要的诊断参考价值。

    作者:郭辉;张宇哲;陈静;郝建华;陈蕾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人感染 H7N9禽流感病毒的影像学表现(附1例报告)

    1病例资料患者,男性,50岁,既往:家中养鸡,于2月中旬起每天有10只左右死亡。该患者入院后持续发热,多维持在39℃左右,咳嗽进行性加重,呼吸道症状明显,经省市疾病控制中心2次甲型流感核酸检测:H7N9阳性。血常规:白细胞1.59×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0.87,血沉(ESR)19 mm/1 h。心肌酶:乳酸脱氢酶(LDH)301 U/L,α—羟丁酸脱氢酶198 U/L。肝功能: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45 U/L,白蛋白36.8 U/L,球蛋白25.6 g/L,白球比=1∶4。肾功能:尿素氮4.25 mmol/L,肌酐76.0μmol/L,钙1.96 mmol/L。患者入院前2天在外院CT 检查,表现为左肺上叶、舌叶随机分布的磨玻璃样渗出性病变和肺实变(图1-2),此后第2天、第4天、第6天分别复查床头 DR,病灶迅速扩散,累及肺叶增多,短时间内进展为 ARDS,呈典型的“白肺”征(图4-6)。该患者从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确诊为人感染 H7N9禽流感重症病例。该患者入院后第17天,一般生命体征恢复,无不适、咳嗽、咳痰等,复查肺 CT:双肺炎变基本吸收,连续2次经省、市疾病控制中心确认咽拭子检查 H7N9核酸阴性,该患者符合出院标准。

    作者:赵琳;陈亮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肾功能指标对慢性肾脏病的诊断价值研究

    CKD 在全球范围的发病率和患病率急剧增长,预后差和费用高,给社会经济和人民健康带来很大的影响,已成为近年来全球关注的重要公共健康问题之一[1],但是由于早期往往没有症状和体征,很多慢性肾脏病患者就诊时已经到达终未期肾病,失去了治疗的机会,慢性肾脏病的早期诊断变得日益重要。血液与尿液的实验室指标检测是早期发现CKD 的重要手段,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指标有血清肌酐(Scr)、尿酸(UA)、尿素(Urea)、胱抑素 C(Cy-sC)、β2微球蛋白(β2-MG)、尿微量总蛋白(UCTP)、尿白蛋白(UCALB)、尿β2MG 及肾小球滤过率(eGFR)等,本研究以肾活检为金标准,综合评价血清 Scr、UA、Urea、CysC、β2-MG、UCTP、UCALB、尿β2MG 及 eGFR 指标在慢性肾脏病诊断中的价植,兹报道如下。

    作者:袁明生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过敏性紫癜患儿 IL-6、IL-8和TNF-α表达的临床意义

    过敏性紫癜(allergic purpura)是一种小血管炎症性疾病,临床表现为瘀斑和皮肤瘀点,以儿童时期常见[1]。主要的病理改变是小血管周围嗜酸性粒细胞和嗜中性粒细胞的浸润,该病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给诊断和治疗带来很大的不便。但是,细胞因子在过敏性紫癜发病中的作用引起医学研究者广泛重视,且已被许多学者所认同[2]。本研究旨在探讨过敏性紫癜患儿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和肿瘤坏死因子-a(TNF-a)表达的临床意义,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黄灵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结肠管状腺癌 GATA 3的免疫组化表达检测及其意义

    结肠管状腺癌是临床较为常见且预后不良的大肠癌之一,其发病率高,恶性度高,且死亡率高,手术和化疗均不能达到根治的效果。GATA3转录因子是 GATA 超家族成员之一,我们对其在结肠管状腺癌中的特异性表达进行检测,进而进一步探讨结肠管状腺癌的发病机理等,以期达到治愈结肠管状腺癌的目的。结肠管状腺癌约占大肠癌的80%,患者多为老年人,多数患者诊断后很难治愈,近年来报道GATA3在诸多恶性肿瘤细胞中有表达,如乳腺癌[1,2],宫颈癌[3],胰腺癌[4]等。国外也有学者研究表明,GATA3的表达与肿瘤分级、淋巴结转移等指标相关[5]。国内尚未见结肠管状腺癌中 GATA3表达情况的报道。因此我们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 GATA3在结肠管状腺癌中的表达情况,通过研究其组织级别和分化程度的关系,探讨其在结肠管状腺癌中的发病机理及预后中的意义。

    作者:佟强;金梅;姜慧;刘天戟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颅内夹层动脉瘤的临床诊断

    颅内夹层动脉瘤(intracranial dissecting aneurysm,IDA)是指由于不同原因引起的血管腔内血进入血管壁间引起血管腔狭窄或血管壁膨出破裂,也有可能动脉壁滋养动脉破裂造成的原发性壁内血肿引起动脉瘤样扩张[1]。IDA 根据发生部位的不同分为颈动脉系 IDA 和椎-基底动脉系 IDA。颈动脉系 IDA 发生在颅底颈动脉管外口以上部位。椎-基底动脉系 IDA 发生在枕骨大孔以上部位。

    作者:艾斯克江·阿不力米提;于伟东;赵丛海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川崎病致右冠状动脉闭塞1例

    川崎病(KD)又名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该病病因至今未明,婴幼儿高发,成人发病罕见,属于急性血管炎性综合征。主要影响中小型动脉,特别是冠状动脉。冠状动脉炎在川崎病急性期后可持续存在,形成冠状动脉瘤(CAA)、血管腔狭窄,发生率可达25%。CAA 常不能自行消退,引起血管内膜增生及血栓形成,造成冠状动脉狭窄,加之瘤内血液滞留,易导致心肌梗死或心源性猝死。现将我院收治的1例成人川崎病致右冠状动脉闭塞病例报道如下。

    作者:赵佳;刘丽;孙慧源;托丽斯;刘培培;孙健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高通量血液透析对血清β2-微球蛋白和甲状旁腺激素的影响

    大量研究表明,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透析相关病发症是终末期肾病患者死亡率增加的常见病因之一[1]。血液透析(HD)可能诱导氧化应激以及慢性微炎症反应,加剧透析相关疾病的进展。此外,HD 还可能导致患者钙、磷代谢紊乱,引发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降低免疫力,严重者影响心肺血管等重要器官组织,增加病死率[2]。炎症反应重要指标β2微球蛋白(β2-MG)和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指标甲状旁腺激素(iPTH)均为中大分子物质,HD对其清除效果不佳。高通量血液透析(HFHD)与HD 相比,具有不同的透析器膜材料、孔径及通透性,对不同分子量溶质的清除不同,对中大分子毒素清除效果显著[3]。我院对44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予以 HFHD 治疗,观察其对β2-MG 和 iPTH 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作者:侯终君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EGFR 和 VEGF 联合检测对评估乳腺癌淋巴结转移的意义

    乳腺癌是临床常见女性恶性肿瘤,是导致女性肿瘤患者死亡的重要疾病[1],且发病率呈增长趋势,年龄呈年轻化趋势[2],本病的发病机制比较复杂,发病原因也较多,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过度表达可能为乳腺癌发病和转移的重要分子生物学基础[3-4]。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是正常细胞生长、分化和存活的重要调节因子,但当其过度表达时则可能发生肿瘤,EGFR 水平高低与疾病的发生、发展、预后以及对化疗的敏感性密切相关,同时 EGFR 激活还能促进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等血管形成因子的生成,释放更多的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降解细胞外基质,导致肿瘤浸润。VEGF 是强的促血管内皮细胞分裂剂,与其的受体结合传导信号刺激血管形成,血管生成对肿瘤的发生、侵袭和转移至关重要,是肿瘤增殖与发生转移的主要影响因素,同时 VEGF 还能促进肿瘤生长、阻碍宿主特异性抗原提呈细胞的成熟,致使肿瘤细胞得以逃避免疫反应[5]。因而,对 EGFR、VEGF的定性或定量检测对肿瘤的发生、发展和转移研究,评价乳腺癌的预后因素,或研制特异性的单克隆抗体成为研究热点。本文通过定性、定量检测正常乳腺、乳腺增生、原发乳腺癌、淋巴结转移癌细胞中EGFR 和 VEGF 的表达情况,探索一种具有良好的灵敏性和特异性的乳腺癌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方法,现将结果分析如下。

    作者:王春艳 刊期: 2015年第03期

中国实验诊断学杂志

中国实验诊断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