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进红
1996~2000年,华中科技大学学生因呼吸系疾病住院的占内科住院学生数的64.2%.呼吸系疾病是学生中的多发病和常见病之一.为此,笔者对该校5 a住院学生的呼吸系疾病进行了统计,报道如下.
作者:黄蕾蕾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了解南京市中学生的艾滋病知识水平,为开展学校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对514名高中一年级学生进行了艾滋病知识和对待HIV感染者态度的问卷调查.结果大众传播媒介是学生获得艾滋病知识的主要途径(73.0%);正确回答血液、性、母婴传播途径的学生比率分别为90.6%、73.6%和55.4%;51.3%的学生知道蚊虫叮咬不会传播艾滋病(HIV);35.2%知道共用牙刷、剃须刀会传播HIV;36.2%知道感染HIV的人都有传染性.结论学生有一定的艾滋病相关知识,但仍需要学校提供系统全面的艾滋病健康教育.
作者:萧黎;王玉邦 刊期: 2003年第04期
近视是影响青少年健康、学习、就业的严重问题,已引起社会及家长的广泛关注.了解小学生的视觉环境情况,及时发现小学生学习生活环境中存在的卫生问题,可以为学校开展预防学生近视提供科学依据.笔者对包头市区中小学生进行了相关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王英;雍立真;李青;李香兰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法定量检测学龄儿童血清中的乙型肝炎病毒(HBV),以指导临床.方法以完全闭管式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法,检测248份学龄儿童血清标本,同时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检测其中HBV的免疫标志物.结果 208份患儿血清标本HBV DNA的阳性率为76.0%,其中HBsAg、HBeAg、HBcAb组88份,HBsAg、HBeAg组12份和HBsAg、HBeAg、HBeAb、HBcAb组8份的阳性率均为100%,HBV DNA的平均拷贝数分别为1.0×108、4.4×108和2.2×107,其余各组HBV DNA的阳性率与HBsAg、HBeAg、HBcAb组比较,结果均为P<0.01.40例健康儿童血清中的HBV DNA全部为阴性.结论 FQ-PCR可以检测学龄儿童HBV感染和复制的真实情况,对于儿童乙型肝炎的临床诊断、疗效观察和判断预后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作者:张百让;许培仁 刊期: 2003年第04期
湖北省罗田县是一个山区县,为了解该县中小学生营养状况,笔者于2001年对该县中小学生进行了健康体检,并对学生营养状况进行了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周凯英 刊期: 2003年第04期
慢性咽炎一般病程较长,难以痊愈.体育医疗(trerapeutical exereise)是运动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运用各种体育运动方法治疗创伤和疾病的学科.现就体育疗法预防和治疗教师慢性咽炎的方法及效果评价介绍如下.
作者:李荣 刊期: 2003年第04期
为了解地处广西边境山区大新县中小学学生生长发育水平及营养状况,笔者于2001年9~10月份对大新县县城4所中小学校学生5 289名,进行了体质健康状况检查,并对学生生长发育及营养状况进行评价.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廖达升 刊期: 2003年第04期
摘要,顾名思义,即摘取文章中要点.其作用主要是有利于快速、准确地体现文章中有关对象、方法、结果等各方面信息,其写作要求与格式因论文的类型不同而有所不同.
作者:孙东红;王栩彬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了解中小学生意外伤害的危险因素,为制定伤害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于2002年3月对银川市5所中小学2 574名学生进行伤害调查和危险因素分析,并从中抽取218名伤害儿童,采用艾森克个性问卷对其进行儿童性格调查,并与对照儿童对比.结果伤害的发生率为63.5%,前5位伤害依次为跌伤(40.7%)、碰伤(21.0%)、刀刺伤(20.9%)、骨头卡喉(19.4%)、烫伤(17.4%).发生2次以上伤害的占42.96%,男生伤害发生率为66.98%,高于女生伤害发生率(60.03%).结论应针对伤害原因采取有效措施,减少中小学生伤害的发生.
作者:赵海萍;尚玉秀;俞维;勉丽娜;陶秀娟;靳勇涛;高占奎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中专学生发生性交行为的影响因素,以期利用有利因素或改变不利因素,达到降低性交行为在青少年中发生的目的.方法 2000年5月,在北京2所职业中专学校抽取二年级的学生共600人.以班为单位,采用集体不记名的方式填写问卷.结果影响性交行为发生的因素有性别、现居住地、初中是否住校、现在是否住校、行为习惯、生殖健康知识、自我价值、边缘性行为(接吻、拥抱、爱抚),以及对性行为的信念等.结论在中专学生中开展综合性的性教育是迫切的,要关注住校和有不良行为的学生.
作者:张红霞;常春;吕姿之;孙昕霙;高源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治疗假性近视的有效措施.方法在300例(600只眼)假性近视中,随机对360只眼用双星明联合珍视明治疗,120只眼用双星明治疗,120只眼用珍视明治疗.结果双星明联合珍视明治疗组视力总有效率为90.0%,治愈率为35.6%;屈光总有效率为88.9%,治愈率为36.1%,近点移近率为51.1%.单用双星明或珍视明治疗组视力总有效率56.7%,治愈率分别为10.0%、13.4%;屈光总有效率分别为56.6%、57.5%,治愈率分别为10.8%、14.2%,近点移近率分别为26.7%、36.7%.结论双星明联合珍视明治疗假性近视疗效明显增加,是治疗近视的有效措施.
作者:黄安苓;魏建玲;张洪文;孙永明;赵利 刊期: 2003年第04期
骨质疏松已成为日益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运动被认为是增加骨密度和预防老年时期骨质疏松的较好方法,尤其是青少年时期即开始运动[1,2].但何种运动类型、强度、频率、持续时间等能有效地增加骨密度,目前尚不清楚[3].研究发现不同的运动项目对身体各部位的骨密度有不同的影响[4].为了解跑步运动对男性青少年骨密度和骨矿含量的影响,笔者进行了本次调查研究.
作者:周波;王晓红;王松涛;徐超;韩中凝;刘威 刊期: 2003年第04期
为掌握不同类型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及时采取心理疏导、咨询、保健服务,以便为建立心理健康档案提供依据,笔者对安徽财贸学院2001级新生进行了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报道如下.
作者:章正玲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调查安徽省学生隐孢子虫感染情况、流行特点及主要临床表现,为防制隐孢子虫病在学生中的感染提供依据.方法采集安徽省各地市不同教育层次学生粪便标本共4 048份,采用金胺-酚染色法和改良抗酸染色法检查隐孢子虫卵囊.结果隐孢子虫检出率为1.33%(54/4 048).幼儿、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隐孢子虫的检出率分别为3.15%(28/889),0.82%(9/1 098),0.82%(9/1 092),0.83%(8/969),幼儿与其他学生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男生与女生隐孢子虫的检出率分别为1.49%(28/1 880)和1.20%(26/2 168),差异无显著性(P>0.05);城、乡学生隐孢子虫检出率分别为0.75%(13/1 740)和1.78%(41/2 308),差异有显著性(P<0.01).隐孢子虫感染以亚临床感染为主,主要临床表现为间断性轻度腹痛、轻度腹泻、稀便.结论安徽省学生隐孢子虫感染以幼儿多见,农村较城市多见;隐孢子虫病缺乏特异的临床表现,亚临床感染是其主要表现形式,易误诊和漏诊.
作者:许礼发;王健;王克霞;李朝品 刊期: 2003年第04期
心理卫生研究内容一般可归为3类:(1)描述心理卫生问题现况,进行人群和社区诊断;(2)分析心理社会因素对心理卫生问题的影响,提出心理卫生策略和措施;(3)评价心理卫生工作或专题干预的效果.传统的心理卫生评定主要通过临床观察、晤谈等,非专业工作者难以进行,结果不便作横向比较.比较是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之一,结果的比较可以在定性的层面上,也可在定量的层面上.心理卫生评定量表由于其标准化而使不同的研究可以相互比较,又因为其简便性和有效性而得到广泛应用.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应避免误用和滥用.
作者:陶芳标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了解四川省仪陇县中小学生的营养状况,为改善西部地区中小学生营养状况提供依据.方法按<2000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调查工作手册>的要求,测量中小学生的身高、体重,采用营养评价参考标准(身高标准体重),对10 490名学生进行营养评价.结果营养不良、超重、肥胖检出率分别为24.90%、5.74%、1.90%.营养不良检出率,女生>男生,重点中学学生>普通中学学生>普通小学学生>重点小学学生.青春期前及青春早期(7~12岁)女生的营养不良检出率显著高于7~14岁男生.结论仪陇县中小学生的营养状况不容乐观,应当提倡平衡膳食、合理营养,增强学生体质.
作者:鲜计;张俊雄;周明俊;许平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了解富阳市农村儿童伤害的流行特征,为采取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调查富阳市5个行政村的782名0~15岁儿童1 a内伤害发生情况.结果伤害发生率为33.89%,其中男生为42.65%,女生为23.98%.发生率居前5位的依次是跌伤(15.60%)、刀割/锐器伤(9.46%)、动物咬伤(3.71%)、碰撞伤(2.17%)、交通伤(1.28%).活动受限时间总计为562.5 d,人均0.7 d;共支出医疗费40 924.90元,人均52.33元.0~、5~、10~15岁组伤害发生率分别为46.07%、37.04%、23.99%,其中0~岁组以跌伤为主,5~岁组和10~15岁组以跌伤、刀割/锐器伤为主.结论建议在农村加强安全卫生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以预防和控制儿童伤害的发生.
作者:李欢龙;杜利群;夏自成 刊期: 2003年第04期
龋病是影响儿童青少年健康的常见病与多发病之一,已被WHO确定为仅次于心血管病、肿瘤的第3位需要重点防治的疾病[1].根据卫生部、国家教委1992年发布的全国学生龋病与牙周疾病综合防治方案的要求,湖州市于1993年开始,从学生口腔健康教育入手,采取综合干预措施,开展学生龋病防治.为详细了解湖州中心城镇中小学生龋患情况,以便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治对策,笔者于2001年11月对湖州中心城镇中小学生进行了龋病调查.
作者:金玫华;张鹏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了解学生动物咬伤的状况及其流行病学特征,以寻求有效的防范措施,控制和降低伤害的发生率.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应用自编的调查表对大学生1 707名进行动物伤害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被调查的学生中,共发生6种以上不同类型的动物咬伤,累计发生率为50.09%,前3位动物致伤分别为狗咬伤(29.41%),蜜蜂蛰伤(7.38%)和猫抓伤(5.16%).以11~15岁年龄组动物咬伤发生率高,占16.87%,16~20岁年龄组为14.18%,6~10岁组为13.30%,20岁以后动物致伤率为4.63%,1~5岁年龄组低,为1.11%.动物致伤的发生率男性高于女性.结论动物致伤的主要原因是学生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喜爱玩弄豢养的动物.所以,应加强学生的安全卫生教育,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作者:卢智泉;杨惠君;张国毅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了解潍坊市儿童少年伤害发生现状,探讨伤害发生的危险因素,以降低青少年伤害发生率.方法采用问卷调查表调查,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筛选儿童少年意外伤害的危险因素.结果儿童伤害发生率为6.87%,8~15岁儿童随年龄增长伤害率有增高趋势.影响儿童意外伤害发生率的危险因素是年龄、性别、居住环境、离校距离、业余活动方式、父母之间的关系、安全教育等.结论潍坊市儿童少年意外伤害现状不容忽视,应针对儿童的特点采取综合措施.
作者:于建乐;李佩贤;孙大勇;邱玉刚;夏素华;韩连堂;尹爱田;王志萍 刊期: 2003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