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芳标
湛江海洋大学教职工健康体检中,一直开展EB病毒(EBV)血清学检查.现将2000年检查结果分析如下.
作者:覃艳华;滕红霞 刊期: 2003年第04期
在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项目的执行过程中,教师队伍的培训是项目的关键组成部分[1].在我国,培训者培训(TOT)模式也越来越多地被引入到了健康教育的工作范畴中.鉴于培训对象将是今后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工作的骨干以及知识的再传递者(即培训者),因此,对培训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以保证培训对象的质量是很重要的.下面以联合国儿基会主办或资助的一些培训班为例,探讨应该怎样在对培训者培训中进行质量控制.
作者:宋逸;朱广荣;马迎华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了解小学生体力活动模式,为采取有效的措施促进他们积极参加体力活动、制定相关政策和健康目标提供依据.方法随机选取北京市城区4所小学四~六年小学生453名,采用问卷调查和Caltrac体力活动测量仪收集其上周参加体力活动的情况.结果男女生经常参加的业余活动依次为上下楼梯、劳动、步行、跑步等,男女生平均每天参加业余体力活动的时间分别为1.30、1.11 h,每天业余体力活动消耗的能量分别为27.89、23.65 kJ/kg,每天总体力活动消耗的能量分别为42.17、35.53 kJ/kg,每天静坐时间分别为2.00、1.79 h,男女生各评价指标之间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男女生经常参加的活动类型大致相同,活动水平接近.
作者:马冠生;刘爱玲;李艳平;屈红梅;杨华;胡小琪 刊期: 2003年第04期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学生的营养状况已得到明显改善.高中学生作为中学生的特殊群体,分为走读生和住校生两部分,其常见病的发病情况很不平衡.为探讨两类学生常见病患病情况,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笔者对邳州市4所市直属中学高中学生1998~2000年的体检资料进行了分析.
作者:温之花;尤春发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对自学和同伴教育进行比较,以探讨开展学校预防性病/艾滋病健康教育的可行方法.方法以成都市某职业高中的574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自学组和同伴教育组.干预前,用自编调查问卷进行基线调查.干预期间,不给对照组学生任何有关信息;自学组和同伴教育组均开展2次干预,每次1课时,干预内容相同.干预结束后即刻和1个月后,用同样的调查问卷进行复测.结果 2种干预均有一定的即刻和近期效果,且自学方式的近期效果比同伴教育好.干预后,学生的性态度无明显改善.结论在当前我国中学生课业负担较重的情况下,课堂自学是职业中学开展性病艾滋病健康教育的一种切实可行的办法.
作者:孙莉;张建新;魏嗣琼;晁黎明;王钰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学龄前儿童龋病的相关因素,为预防儿童龋病提供依据.方法对石家庄铁路幼儿园3~6岁儿童945名进行口腔检查,并对其父母进行问卷调查,用SAS 8.0 软件进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龋病患病率为49.8%,男童与女童差异无显著性(χ2=1.601 8,P>0.05).儿童龋患率、龋均、患者龋均均随年龄增长而增大(χ2=19.430 7,P<0.000 1).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学龄前儿童龋齿发病与刷牙坚持情况(P=0.007 2)、喝饮料情况(P=0.001 2)、吃甜食(P=0.003 4)等有关.结论应培养儿童良好的生活习惯,预防龋病的发生.
作者:崔金玲;丁树荣;何朝霞;李玮;余祥恩;王亚强 刊期: 2003年第04期
心理卫生研究内容一般可归为3类:(1)描述心理卫生问题现况,进行人群和社区诊断;(2)分析心理社会因素对心理卫生问题的影响,提出心理卫生策略和措施;(3)评价心理卫生工作或专题干预的效果.传统的心理卫生评定主要通过临床观察、晤谈等,非专业工作者难以进行,结果不便作横向比较.比较是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之一,结果的比较可以在定性的层面上,也可在定量的层面上.心理卫生评定量表由于其标准化而使不同的研究可以相互比较,又因为其简便性和有效性而得到广泛应用.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应避免误用和滥用.
作者:陶芳标 刊期: 2003年第04期
东乡族是甘肃境内的一个少数民族.为了掌握该族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笔者于2000年10月采用身高标准体重法,对6~18岁东乡族学生3 137人的营养状况进行了调查.
作者:杲强 刊期: 2003年第04期
为了解高校知识分子白内障、青光眼的发病情况和相关因素,2002年3~4月,笔者与北京市眼科研究所合作,对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和中国矿业大学的部分在职或离退休教职员工进行了1次致盲眼病的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徐萍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了解食物中毒后学生心理状况心理干预的远期影响.方法对食物中毒学生108人定期进行心理咨询,并分别于中毒后7 d,30 d,60 d,0.5 a和1 a进行SCL-90评定.结果食物中毒后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食物中毒后30 d,60 d,0.5 a,1 a的SCL-90评定结果中躯体化、焦虑、强迫3项因子分的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食物中毒后及时的心理干预、社会支持十分重要.
作者:张建宏;张红梅;李占文 刊期: 2003年第04期
传染病是影响学生身心健康的疾病,为了解学生传染病发病的规律,探讨管理经验,保证学生健康成长,现将2000~2001年度哈尔滨市太平区中小学生传染病发病情况报道如下.
作者:李秀芝;刘凤云;刘秀珍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成教与普通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差异及影响因素,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及管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临床症状自评量表(SCL-90),生活事件量表(LES)、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问卷(16PF)、社会支持量表(SSRS)、应付方式问卷(CSQ)进行评定和统计分析.结果普通大学生与成教大学生比较,SCL-90得分除恐怖因子外其余各项均存在显著差异,新生之间的差异尤为显著,LES各项得分均存在显著差异;16PF部分项目得分存在显著差异;SSRS部分项目得分存在显著差异;CSQ各项得分均无显著差异.结论普通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低于成教大学生,其原因与生活事件、人格因素、社会支持有关.
作者:葛玲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直属日本科学教育部的日本体育*学校健康中心是对全日本中小学的保健、体育、营养餐等进行运营管理的机构.该机构分别于1995年和2000年在全国范围实施了以儿童学生以及他们的家长为对象的<儿童学生的饮食生活等状况调查>.1995年的第1次调查是为了了解日本中小学生饮食生活以及学校供餐相关的实际状况,把握存在问题和学生的需要动向,以期为改善今后的学校供餐提供依据.2000年的调查目的是在把握1995年以后儿童饮食生活意识、行动变化的同时,了解学校供餐中存在的问题和学生对供餐的新要求.
作者:欧阳蔚怡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综合干预对离异家庭青少年个性持征和不良心理的影响,以便采取措施改善其不良心理和个性.方法以来自2所中学和心理门诊的60例离异家庭青少年为研究对象,其中30名作为干预对象,其他为对照组,干预组的SCL-90抑郁分、EPQ情绪稳定分高于对照组(P<0.01);在人口学指标、亲子关系、父母养育方式、离异时间等方面,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学校联合,对干预组进行为期12~18个月的个体心理治疗和亲子关系、养育方式的干预.干预结束后,复测上述指标.结果干预组的人格特征中神经质分(N)显著低于干预前(P<0.01),而精神质(P)和内外倾向(E)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且SCL-90总分及因子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结论心理治疗和养育方式、亲子关系的综合干预,有助于改善研究对象的不良个性和心理问题.
作者:周敏娟;姚立旗;王蕾敏;王韵芬;姚瑶;徐芳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了解医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行为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正确指导其学习动机和行为,提高学习效率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学习情况自设调查问卷.结果不同专业、性别及是否学生干部的学生学习动机、学习行为差异有显著性,自我期望成绩与学习行为相关性显著,回归效应显著.学习动机与学习行为相关性单独作用显著,多元回归对学习行为相关性无显著性.结论医学生的学习动机类型分布有新的变化,学习行为与男女个性有关,还可能与学生干部的社会角色有关.
作者:刘欣 刊期: 2003年第04期
学校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教室采光、照明、课桌椅配套等直接影响学生健康,为比较太原市普通中学与私立学校卫生状况,笔者于2000年3月对太原市市属普通中学、私立学校进行了教室卫生、饮用水卫生、厕所卫生和传染病管理4个方面的调查,并进行了比较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吴谷红;车志红;张虹 刊期: 2003年第04期
六龄齿因6岁时萌出而得名.它的萌出是否正常及其健康、完整性将直接影响学生的食欲、咀嚼、消化和吸收.六龄齿龋坏,可能导致牙髓炎、牙槽脓肿、牙齿排列不齐及全身性疾病.为了解宁夏青铜峡市学生六龄齿龋患情况,更好地开展口腔预防保健工作,笔者于2001年对该市9所学校中小学生,共4 951人的六龄齿龋患情况进行了调查.
作者:朱桂清;刘清池;潘磊;曹红梅 刊期: 2003年第04期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在外就餐的学生越来越多,学生食物中毒的发生率也逐年增加.怎样搞好学校饮食卫生,预防学生食物中毒的发生,已成为当前学校卫生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现结合青岛市的具体情况对预防学生食物中毒的途径进行探讨.
作者:董淑娥;隋颖;邵茂德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了解大学生的行为方式和营养状况,为进行高校健康教育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大学生行为方式及食物频率问卷调查表>,对郑州大学2 118名新生的行为方式及食物频率进行调查.结果郑州大学新生存在吸烟、饮酒、缺乏体育锻炼等不良行为方式;大部分学生不能每天吃早餐,且早餐品种单调;部分学生存在喜食零食和偏食问题;学生低体重检出率为10.7%,超重检出率为13.1%.结论大学生的不良行为方式和营养状况值得重视,应在高校大力开展健康教育,以改善学生的身心健康状况,提高其综合素质.
作者:韩萍;吕全军;王玲;裴迎新;王旗;时宝庆;朱明君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了解边远民族地区男性青少年学生吸烟现状,探索开展民族地区青少年控烟与健康教育的对策.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整群抽取湘、鄂、渝、黔4省市边区民族区域8所中学和中等专业学校的部分班级男生1 106人进行调查.结果男生吸烟率为42.2%;烟龄长为8 a,短是4个月;吸烟始发年龄主要集中在小学高年级和初中低年级阶段;月吸烟费用每人平均为41.3元;吸烟起因主要来自周围生活群体、不健康的心理、不良的地域生活习俗等方面;对吸烟危害性的知晓率为46.3%.结论边远民族地区可根据本地实际情况,结合优良的传统民族文化,全面系统地开展青少年学生控制吸烟与健康教育.
作者:龙承学;彭长锦;兰英 刊期: 2003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