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之花;尤春发
为了解哈密市铁路地区儿童青少年水痘发病情况,以便采取更有效的防治措施,特对1999~2001年哈密市铁路地区儿童青少年水痘流行情况进行了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毕新萍;曹红波;区勇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了解北京市高一学生父母养育方式现况,探索父母养育方式的可能影响因素,为开展父母养育方式的教育提供依据.方法以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进行现况调查,采用父母养育方式问卷(EMBU)、人格诊断问卷第4版(PDQ-4)和一般情况问卷,调查北京市9 574名高中一年级学生.结果母亲的拒绝、情感温暖、过度保护和偏爱因子得分均高于父亲,父亲与母亲EMBU相同因子高度相关(T≥0.7);因子分析结果表明,父母养育方式相同因子可以合并为一个因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父母养育方式受父母关系、受教育程度、年龄以及家庭收入、居住地、子女性别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人格偏离组的父母拒绝、过度保护和偏爱得分高于对照组,父母的情感温暖得分低于正常对照组.结论父母养育方式受多种因素影响,父母养育方式在大多数家庭是比较一致的,且母亲在养育子女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青少年人格偏离与不良的父母养育方式关系密切.
作者:刘宝花;黄悦勤;刘肇瑞;张桂芝;张华明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儿童青少年视觉简单反应时的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自编反应时测定软件系统,对沈阳市7~21岁大、中、小学生1 166名进行了视觉简单反应时测定.结果 7~21岁大、中、小学生视觉简单反应时随年龄增长而加快,平均、慢、快反应时、反应错漏率在大、中、小学生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01),其中小学生反应时随年龄增长变化显著(P<0.05);平均反应时男性快于女性,在8~17岁年龄段(10岁、16岁除外)性别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7~21岁大、中、小学生视觉简单反应时随年龄增长而加快,反应时男性快于女性,在某些年龄段性别间差异显著.
作者:陈容;汤天趵;赵忠诚;白春玉;张迪 刊期: 2003年第04期
为掌握宜春学院新生HBsAg携带情况,加强大学生的预防保健工作,笔者对1997~2000级新生2 810名进行了HBsAg检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詹素云 刊期: 2003年第04期
2002年5月3日~7月20日,某市(县级)发生一起中小学校学生猩红热爆发,现将调查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戚开克;王冬生;王德云 刊期: 2003年第04期
摘要,顾名思义,即摘取文章中要点.其作用主要是有利于快速、准确地体现文章中有关对象、方法、结果等各方面信息,其写作要求与格式因论文的类型不同而有所不同.
作者:孙东红;王栩彬 刊期: 2003年第04期
高校后勤社会化服务的改革,必将带动高校医疗机构的服务社会化改革,针对高校医疗机构如何面对新形势,笔者提出了以下看法.
作者:刘素珍;路矿生 刊期: 2003年第04期
卫生部和原国家教委于1992年下发了<全国学生常见病综合防治方案>,在这10 a期间,卫生防疫机构和教育部门合作,为学生常见病防治做了大量工作,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学生常见病的疾病谱在此期间也发生了变化,原先学生中常见的肠道蠕虫、沙眼等疾病在北京已比较少见,而龋齿等问题已成为学生常见病防治的重点[1].为做好今后学生的龋齿防治工作,笔者对西城区1992~2001年监测点校学生的龋齿调查资料进行了分析.
作者:张燕 刊期: 2003年第04期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学生的营养状况已得到明显改善.高中学生作为中学生的特殊群体,分为走读生和住校生两部分,其常见病的发病情况很不平衡.为探讨两类学生常见病患病情况,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笔者对邳州市4所市直属中学高中学生1998~2000年的体检资料进行了分析.
作者:温之花;尤春发 刊期: 2003年第04期
湛江海洋大学教职工健康体检中,一直开展EB病毒(EBV)血清学检查.现将2000年检查结果分析如下.
作者:覃艳华;滕红霞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分析和探讨犯罪青少年个性和父母养育方式的特点及父母养育方式对犯罪青少年个性特质的影响.方法以河南省某少年管教所少年犯240人为研究组,以240名在校中学生240名为对照组,采用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和父母养育方式问卷(EMBU)对两组被试进行集体施测.结果犯罪青少年个性具有N(情绪性)分和P(精神质)分高、E(内外向)分低的特点;其父母养育方式表现出低情感温暖、理解,高惩罚严厉、高拒绝否认和过分偏爱的特点.犯罪青少年个性4个维度与其父母养育方式的绝大多数因子存在显著相关关系.结论犯罪青少年人格具有偏离正常的倾向,其父母养育方式失当可能是造成犯罪青少年人格偏差的重要因素.
作者:李慧民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综合干预对离异家庭青少年个性持征和不良心理的影响,以便采取措施改善其不良心理和个性.方法以来自2所中学和心理门诊的60例离异家庭青少年为研究对象,其中30名作为干预对象,其他为对照组,干预组的SCL-90抑郁分、EPQ情绪稳定分高于对照组(P<0.01);在人口学指标、亲子关系、父母养育方式、离异时间等方面,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学校联合,对干预组进行为期12~18个月的个体心理治疗和亲子关系、养育方式的干预.干预结束后,复测上述指标.结果干预组的人格特征中神经质分(N)显著低于干预前(P<0.01),而精神质(P)和内外倾向(E)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且SCL-90总分及因子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结论心理治疗和养育方式、亲子关系的综合干预,有助于改善研究对象的不良个性和心理问题.
作者:周敏娟;姚立旗;王蕾敏;王韵芬;姚瑶;徐芳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引进和修订<德国海德堡大学小学生数学基本能力测试量表>,为制订适合中国儿童的测试量表及其参照常模提供基础资料.方法采用<德国海德堡大学小学生数学基本能力测试量表>翻译版,团体测试武汉市3所普通小学一~六年级共12个班级551名学生.结果四~六年级学生在RA(加法)、RS(减法)、RM(乘法)、RD(除法)、EG(填空)、GK(大小比较)的满分获得率分别为34.89%、29.10%、15.34%、46.56%、2.65%、37.57%;中国孩子在数学运算分测试项目的得分显著高于德国儿童,但在空间-视觉功能领域分测试的得分则没有明显优势.该量表的信度、效度符合测量学的标准.结论根据我国的教育水平对原量表进行必要的修订,可在我国推广应用,并建立参照常模.
作者:吴汉荣;李丽;约翰·哈夫纳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研究大学生的人格、应激、生活事件、心理症状对自杀意念的影响,为开展自杀意念的早期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应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防御方式问卷、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CL-90症状自评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自杀态度问卷、艾森克人格问卷,对山西省普通高校一~三年级4 882名本、专科大学生进行调查分析,并进行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心理健康的大学生在高度负性生活事件中可产生自杀意念;心理健康且没有负性生活事件诱发的大学生不会产生自杀意念.心理症状严重且有精神质的大学生即使没有负性生活事件的诱发,也可产生自杀意念.结论心理症状、精神质是产生自杀意念的主要因素,而负性生活事件是自杀意念的诱发因素,但不起主要作用.
作者:高宏生;曲成毅;苗茂华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绍兴市空气污染物主要有二氧化硫(SO2)、总悬浮微粒物质(TSP)、降尘、氮氧化物(NOx)等.某些厂矿集中地区和交通繁忙地区,不仅存在上述污染物,还有铅尘污染的问题,这对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儿童构成了一定危害.为了解环境污染对儿童健康的影响,笔者选取不同区域的193名小学生进行体检,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曹婉娟;周晓萍;沈华清;徐昱华;谢新波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了解潍坊市儿童少年伤害发生现状,探讨伤害发生的危险因素,以降低青少年伤害发生率.方法采用问卷调查表调查,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筛选儿童少年意外伤害的危险因素.结果儿童伤害发生率为6.87%,8~15岁儿童随年龄增长伤害率有增高趋势.影响儿童意外伤害发生率的危险因素是年龄、性别、居住环境、离校距离、业余活动方式、父母之间的关系、安全教育等.结论潍坊市儿童少年意外伤害现状不容忽视,应针对儿童的特点采取综合措施.
作者:于建乐;李佩贤;孙大勇;邱玉刚;夏素华;韩连堂;尹爱田;王志萍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了解高中学生预防艾滋病知识、态度和行为状况,为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不记名问卷调查方式,对北京、阜新4所中学的2 062名高一、高二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57.5%的学生知道艾滋病病毒可通过男性与男性之间的性接触传播,52.9%的学生知道正确使用避孕套可降低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危险性;有关预防艾滋病和性传播疾病(AIDS/STD)知识,男生得分高于女生.学生的预防艾滋病知识和性健康知识主要来自大众传媒;有82.9%的学生想了解预防AIDS基本知识;46.6%的学生同意与感染HIV的人继续做朋友;有3.6%的学生报告曾有过性交行为.结论学校预防AIDS健康教育工作应该得到加强,在教育中应注意培训学生正确的性道德观念,培养学生不歧视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及AIDS患者.
作者:陈晶琦;李祥虹;王兴文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了解医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行为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正确指导其学习动机和行为,提高学习效率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学习情况自设调查问卷.结果不同专业、性别及是否学生干部的学生学习动机、学习行为差异有显著性,自我期望成绩与学习行为相关性显著,回归效应显著.学习动机与学习行为相关性单独作用显著,多元回归对学习行为相关性无显著性.结论医学生的学习动机类型分布有新的变化,学习行为与男女个性有关,还可能与学生干部的社会角色有关.
作者:刘欣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了解大学生性知识、性意识、性行为、性教育及其需求状况,以指导高等院校的性教育工作.方法匿名问卷式调查湖州市各年级大学生898名.结果赞成大学生谈恋爱和谈过恋爱的分别占84.1%、46.2%;赞成大学生性行为和有性行为的分别占31.9%、3.9%,且男生高于女生(P<0.001);性行为的原因依次为:表达爱情(60.0%)、好奇冲动(32.0%)、经济原因(8.0%);仅有4.0%的大学生性知识主要来源于学校教育;62.7%的大学生有获得更多性知识的愿望.结论大学生的恋爱行为较为普遍,且有一定比例的大学生有异性间的性行为;大学生人群存在强烈的性教育的需求;高等院校应适当地开展性教育.
作者:王春生;张蓓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了解北京地区儿童第一恒磨牙龋患和窝沟封闭情况,为儿童第一恒磨牙龋患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抽取北京市海淀区3所小学和1所幼儿园的1 009名儿童,其中男童521人,女童488人,年龄5~13岁;检查第一恒磨牙的龋患、龋患治疗及窝沟封闭情况;采用问卷调查法调查家长,了解家长对儿童龋患预防尤其是窝沟封闭的认识.结果第一恒磨牙的龋患率为28.2%,患者龋均2.22;第一恒磨牙龋的充填率为14.3%,第一恒磨牙的窝沟封闭率家长问卷调查为19.1%,临床检查为7.8%,封闭年龄以6~7岁多.已做窝沟封闭者的患龋率明显低于未做窝沟封闭者,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儿童第一恒磨牙的龋患率较高,充填率较低,窝沟封闭率更低.多数家长对儿童口腔保健尤其是窝沟封闭的认识不足,有必要加强口腔卫生的健康教育.
作者:续美如;贾利;王德伟 刊期: 2003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