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美如;贾利;王德伟
2002年5月3日~7月20日,某市(县级)发生一起中小学校学生猩红热爆发,现将调查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戚开克;王冬生;王德云 刊期: 2003年第04期
龋病是影响儿童青少年健康的常见病与多发病之一,已被WHO确定为仅次于心血管病、肿瘤的第3位需要重点防治的疾病[1].根据卫生部、国家教委1992年发布的全国学生龋病与牙周疾病综合防治方案的要求,湖州市于1993年开始,从学生口腔健康教育入手,采取综合干预措施,开展学生龋病防治.为详细了解湖州中心城镇中小学生龋患情况,以便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治对策,笔者于2001年11月对湖州中心城镇中小学生进行了龋病调查.
作者:金玫华;张鹏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成教与普通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差异及影响因素,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及管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临床症状自评量表(SCL-90),生活事件量表(LES)、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问卷(16PF)、社会支持量表(SSRS)、应付方式问卷(CSQ)进行评定和统计分析.结果普通大学生与成教大学生比较,SCL-90得分除恐怖因子外其余各项均存在显著差异,新生之间的差异尤为显著,LES各项得分均存在显著差异;16PF部分项目得分存在显著差异;SSRS部分项目得分存在显著差异;CSQ各项得分均无显著差异.结论普通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低于成教大学生,其原因与生活事件、人格因素、社会支持有关.
作者:葛玲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了解食物中毒后学生心理状况心理干预的远期影响.方法对食物中毒学生108人定期进行心理咨询,并分别于中毒后7 d,30 d,60 d,0.5 a和1 a进行SCL-90评定.结果食物中毒后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食物中毒后30 d,60 d,0.5 a,1 a的SCL-90评定结果中躯体化、焦虑、强迫3项因子分的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食物中毒后及时的心理干预、社会支持十分重要.
作者:张建宏;张红梅;李占文 刊期: 2003年第04期
为了加强对高校的卫生监督监测工作,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原卫生防疫站)于2001年10~11月对广州地区16所高校进行了监督监测.
作者:倪莉红;林国桢;邓小冰;林琳;任亚琦;黄韶锦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学龄前儿童龋病的相关因素,为预防儿童龋病提供依据.方法对石家庄铁路幼儿园3~6岁儿童945名进行口腔检查,并对其父母进行问卷调查,用SAS 8.0 软件进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龋病患病率为49.8%,男童与女童差异无显著性(χ2=1.601 8,P>0.05).儿童龋患率、龋均、患者龋均均随年龄增长而增大(χ2=19.430 7,P<0.000 1).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学龄前儿童龋齿发病与刷牙坚持情况(P=0.007 2)、喝饮料情况(P=0.001 2)、吃甜食(P=0.003 4)等有关.结论应培养儿童良好的生活习惯,预防龋病的发生.
作者:崔金玲;丁树荣;何朝霞;李玮;余祥恩;王亚强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了解潍坊市儿童少年伤害发生现状,探讨伤害发生的危险因素,以降低青少年伤害发生率.方法采用问卷调查表调查,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筛选儿童少年意外伤害的危险因素.结果儿童伤害发生率为6.87%,8~15岁儿童随年龄增长伤害率有增高趋势.影响儿童意外伤害发生率的危险因素是年龄、性别、居住环境、离校距离、业余活动方式、父母之间的关系、安全教育等.结论潍坊市儿童少年意外伤害现状不容忽视,应针对儿童的特点采取综合措施.
作者:于建乐;李佩贤;孙大勇;邱玉刚;夏素华;韩连堂;尹爱田;王志萍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了解北京地区儿童第一恒磨牙龋患和窝沟封闭情况,为儿童第一恒磨牙龋患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抽取北京市海淀区3所小学和1所幼儿园的1 009名儿童,其中男童521人,女童488人,年龄5~13岁;检查第一恒磨牙的龋患、龋患治疗及窝沟封闭情况;采用问卷调查法调查家长,了解家长对儿童龋患预防尤其是窝沟封闭的认识.结果第一恒磨牙的龋患率为28.2%,患者龋均2.22;第一恒磨牙龋的充填率为14.3%,第一恒磨牙的窝沟封闭率家长问卷调查为19.1%,临床检查为7.8%,封闭年龄以6~7岁多.已做窝沟封闭者的患龋率明显低于未做窝沟封闭者,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儿童第一恒磨牙的龋患率较高,充填率较低,窝沟封闭率更低.多数家长对儿童口腔保健尤其是窝沟封闭的认识不足,有必要加强口腔卫生的健康教育.
作者:续美如;贾利;王德伟 刊期: 2003年第04期
摘要,顾名思义,即摘取文章中要点.其作用主要是有利于快速、准确地体现文章中有关对象、方法、结果等各方面信息,其写作要求与格式因论文的类型不同而有所不同.
作者:孙东红;王栩彬 刊期: 2003年第04期
我国居民乙型肝炎(乙肝)感染率和肝癌发病率均较高,乙肝严重危害人们的身心健康.为掌握绥棱县中小学生HBsAg携带情况,以便为防病提供科学依据,绥棱县卫生防疫站于2000年5~10月,采用ELIS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对全县城乡中小学生,共25 928名进行了HBsAg(乙肝表面抗原)检测.现报道如下.
作者:高晓民 刊期: 2003年第04期
性健康教育是青少年学生的必修课.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的性教育尚处于探讨实验阶段,没有形成一种行之有效的教育模式,还不能完全适应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那么,怎样正确引导中学生认识和对待性发育不同阶段所遇到的各种问题,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呢?笔者认为,只有抓住性教育的关键时期,突出实用性,注重社会性,才能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作者:方平;杨云林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直属日本科学教育部的日本体育*学校健康中心是对全日本中小学的保健、体育、营养餐等进行运营管理的机构.该机构分别于1995年和2000年在全国范围实施了以儿童学生以及他们的家长为对象的<儿童学生的饮食生活等状况调查>.1995年的第1次调查是为了了解日本中小学生饮食生活以及学校供餐相关的实际状况,把握存在问题和学生的需要动向,以期为改善今后的学校供餐提供依据.2000年的调查目的是在把握1995年以后儿童饮食生活意识、行动变化的同时,了解学校供餐中存在的问题和学生对供餐的新要求.
作者:欧阳蔚怡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由于周口市菜农有用人粪便浇菜施肥的习惯,增加了人群感染肠道蠕虫的机会.为观察蔬菜种植区(以下简称菜区)与非菜区小学生感染率的差异和再感染情况,以便给防治工作提供相应对策,笔者对沈丘县农村的部分乡级小学学生作了分组抽样调查和驱虫后的动态观察,现报道如下.
作者:韩国焘;韩宁;乔力;李岩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儿童青少年视觉简单反应时的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自编反应时测定软件系统,对沈阳市7~21岁大、中、小学生1 166名进行了视觉简单反应时测定.结果 7~21岁大、中、小学生视觉简单反应时随年龄增长而加快,平均、慢、快反应时、反应错漏率在大、中、小学生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01),其中小学生反应时随年龄增长变化显著(P<0.05);平均反应时男性快于女性,在8~17岁年龄段(10岁、16岁除外)性别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7~21岁大、中、小学生视觉简单反应时随年龄增长而加快,反应时男性快于女性,在某些年龄段性别间差异显著.
作者:陈容;汤天趵;赵忠诚;白春玉;张迪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对自学和同伴教育进行比较,以探讨开展学校预防性病/艾滋病健康教育的可行方法.方法以成都市某职业高中的574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自学组和同伴教育组.干预前,用自编调查问卷进行基线调查.干预期间,不给对照组学生任何有关信息;自学组和同伴教育组均开展2次干预,每次1课时,干预内容相同.干预结束后即刻和1个月后,用同样的调查问卷进行复测.结果 2种干预均有一定的即刻和近期效果,且自学方式的近期效果比同伴教育好.干预后,学生的性态度无明显改善.结论在当前我国中学生课业负担较重的情况下,课堂自学是职业中学开展性病艾滋病健康教育的一种切实可行的办法.
作者:孙莉;张建新;魏嗣琼;晁黎明;王钰 刊期: 2003年第04期
贫血是中小学生常见疾病之一,严重影响着中小学生身体健康和生长发育.为了解南汇区学生贫血情况,为今后防治中小学生贫血提供可靠依据,达到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目的,笔者于2001年对南汇区中小学生进行了贫血调查,报道如下.
作者:钟亚;沈志清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了解大学生的行为方式和营养状况,为进行高校健康教育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大学生行为方式及食物频率问卷调查表>,对郑州大学2 118名新生的行为方式及食物频率进行调查.结果郑州大学新生存在吸烟、饮酒、缺乏体育锻炼等不良行为方式;大部分学生不能每天吃早餐,且早餐品种单调;部分学生存在喜食零食和偏食问题;学生低体重检出率为10.7%,超重检出率为13.1%.结论大学生的不良行为方式和营养状况值得重视,应在高校大力开展健康教育,以改善学生的身心健康状况,提高其综合素质.
作者:韩萍;吕全军;王玲;裴迎新;王旗;时宝庆;朱明君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中专学生发生性交行为的影响因素,以期利用有利因素或改变不利因素,达到降低性交行为在青少年中发生的目的.方法 2000年5月,在北京2所职业中专学校抽取二年级的学生共600人.以班为单位,采用集体不记名的方式填写问卷.结果影响性交行为发生的因素有性别、现居住地、初中是否住校、现在是否住校、行为习惯、生殖健康知识、自我价值、边缘性行为(接吻、拥抱、爱抚),以及对性行为的信念等.结论在中专学生中开展综合性的性教育是迫切的,要关注住校和有不良行为的学生.
作者:张红霞;常春;吕姿之;孙昕霙;高源 刊期: 2003年第04期
为了掌握青少年体格发育和常见病发生发展规律,进一步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笔者于2001年对合肥地区22所中专学校的新生进行了健康体检,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周孟平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了解医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行为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正确指导其学习动机和行为,提高学习效率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学习情况自设调查问卷.结果不同专业、性别及是否学生干部的学生学习动机、学习行为差异有显著性,自我期望成绩与学习行为相关性显著,回归效应显著.学习动机与学习行为相关性单独作用显著,多元回归对学习行为相关性无显著性.结论医学生的学习动机类型分布有新的变化,学习行为与男女个性有关,还可能与学生干部的社会角色有关.
作者:刘欣 刊期: 2003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