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被动吸烟对儿童谷胱甘肽过氧化酶活力及VitC的影响

江城梅;田磊

关键词:被动吸烟,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维生素C, 儿童
摘要:目的:研究被动吸烟对儿童体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力(GSH-PX)及维生素C(VitC)的影响.方法:以整群抽样的方法调查了964名儿童,从中筛选出家中无吸烟者、家中一人吸烟及两人以上吸烟儿童各20名.为避免主观误差,我们以尼古丁代谢产物可铁宁作为吸入烟雾多少的客观指标,同时测定血清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力及尿中维生素C含量.结果:可铁宁与被动吸烟量直接相关.而GSH-PX及VitC随着吸人烟雾浓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少,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被动吸烟可致儿童体内GSH-PX活力下降及尿中VitC含量减少.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相关文献
  • 一起小学生流行性腮腺炎爆发调查分析

    1999年4月中旬至6月下旬,本市某小学发生一起流行性腮腺炎爆发对该爆发疫点的调查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陈深侠;章国华;郭钦瑞;朱建刚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烟台师院1998级新生肺结核患病情况调查

    几年来结核病疫情在全世界范围内迅速上升,威胁着人类健康.为有效控制结核病在我院学生中传播,我们对1998级2507名入学新生作了结核菌素试验.对结核菌素试验阳性者加强了管理,现将检查情况报道如下.

    作者:高明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眼镜对近视学生眼屈光度和视力影响的调查

    为了解眼镜对学生近视程度有无影响,我们于1997年和1998年对以往的配镜者进行了随访,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张健;祝令存;肖爱云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1998年与1978年铁山地区中小学生形态发育比较

    为了探讨本地区中小学生在不同时期形态发育的变化情况,我们将1998年学生体检资料选用身高、体重、胸围与1978年学生体检资料进行比较,结果如下.

    作者:王正芳;赵炎中;阮显明;王丹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PPD试验筛检大中专学校新生结核病结果分析

    结核菌素试验是用于测定结核菌感染的一项传统方法,目前在结核病流行病学调查、卡介苗接种评价、早期发现病人、临床诊断等方面得以广泛应用.大中专学校新生由于来自各地,结核菌感染程度不同,入学后因学习紧张,居住拥挤,一旦发病,极易传播.笔者自1994~1996年对市区大中专新生进行了PPD试验,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冯英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健康教育对培养中学生口腔卫生行为的作用

    1998年6月至1999年1月,我们在哈尔滨市第53中学开展了一次口腔卫生专题的健康教育活动,促进了中学生口腔卫生保健意识的提高和口腔卫生行为的改善,现将做法和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吴畏;王春艳;陆红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学院食堂厨师对碘缺乏病认知程度调查分析

    为结合部队深入开展健康教育工作,做好碘缺乏病的防治,我们对某部队学院食堂厨师进行了碘缺乏病防治知识的问卷调查,报道如下.

    作者:毕强;穆春林;周勇;田春艳;王军;张红艳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苏州大学学生第三磨牙萌出情况调查

    目的:分析第三磨牙在青年人中的萌出情况.方法:采用口镜在灯光下口内直观的方法对1802名19~23岁大学生的第三磨牙生长情况进行调查.结果:第三磨牙的生长高峰在20~22岁,其下颌第三磨牙萌出率高于上颌.结论:第三磨牙的萌出除年龄的因素外,遗传、营养、发育的早晚有密切的关系.

    作者:张彦彬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职业中学新生个性特点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职业中学学生个性特点及影响因素.方法:运用卡特尔16项人格因素量表,对两所职业中学新生进行测查,并了解学生的成绩及家庭背景.结果:职业中学新生人格表现出热情外向,喜欢冒险,爱好社交,但缺乏责任感,依赖性强,紧张性低.男女生个性因素存在一定差异;城乡学生在个性特征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结论:应优化育人环境,强化自我意识及心理辅导.

    作者:王卫红;赵淑兰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湖北女生性心理与性行为调查分析

    青春期身心健康发育对女性一生的影响较大.1996年湖北省对青春期女生进行了生理与心理、性行为及有关影响因素的调查,现将性心理、性行为部分内容分析如下.

    作者:张水娟;曹江珊;龚丽艳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濮阳城区学生心血管病有关知识调查

    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等心血管疾病是危害人类健康常见的慢性进行性疾病.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除与遗传因素有关外,还与许多其它有损健康的行为存在联系,如高盐摄入、长期精神紧张、肥胖、吸烟、过量饮酒和缺乏锻炼.从青少年开始养成健康生活方式是心血管疾病基本的控制措施.为了解我市城区学生心血管病健康知识水平及其相关因素,特开展了此项调查.

    作者:张瑞民;梁桂华;李秋荣;朱希素;刘红梅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开封市小学生常见病抽样调查分析

    近几年,小学生的健康状况虽然比以前有很大提高,但几种常见病的患病率仍未降到理想的程度,有的甚至呈上升趋势.为了解开封市小学生的体质状况及常见病的患病情况,以便制定相应对策,进一步做好学生常见病的防治工作,我们进行了一次抽样调查,报道如下.

    作者:卢锋;乔玲;张卫文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凹透镜与凸透镜结合矫治近视效果观察

    笔者在矫治中、轻度近视的探索中,采用凹透镜与凸透镜(+1.50D)两副眼镜交替使用(看近物如阅读时戴凸透镜;看远影或活动时戴充分矫正视力的近视眼镜),防止近视的进一步发展.由于重度近视眼(≤4.5)看近时用眼的远点,不需要眼的调节,故不作矫治对象.

    作者:陈海雄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浅谈高校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目前大学生中某些不良行为与生活习惯如吸烟、酗酒、作息无常、饮食无规律的现象时有发生,肝炎、肺结核、贫血、维生素缺乏症及心理障碍等疾病的发病率还比较高.大学生的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必须引起重视并逐步加以改善,因此,开展大学生健康教育,增强大学生的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李春玲;贝品联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依安县7~14岁小学生缺碘性甲状腺肿监测

    目的:考核碘盐对碘缺乏病的防治效果.方法:对7个村碘缺乏病区的1493名7~14岁小学生的甲状腺进行了检查,采男女小学生尿各25份用碱灰化法进行尿碘检测,并对7个村井水含氟量进行了测定.结果:7~14岁小学生的甲状腺生理肿大率平均为6.23%(男为6.77%,女为5.58%,χ2=1.49,P>0.25),每g肌酐尿碘均大于50μg.结论:上述结果证明7村的投碘量是足够的.

    作者:魏绪林;李淑云;赵勇;魏庆昌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健美运动对女大学生甲襞微循环的影响

    目的:研究健美运动对甲襞微循环的影响.方法:应用显微电视录像技术,观察35名女大学生在健美运动前及健美运动3个月过程中的甲襞微循环变化.结果:健美运动可显著改善微循环,使甲襞微循环总积分值显著降低(P<0.01),微循环异常检出率从37%减少为零,在各项指标中尤以管袢形态、血液流速改善明显(P<0.01).结论:健美运动对女大学生甲襞微循环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参加健美运动可以提高女大学生的身体素质,是值得提倡的健身运动.

    作者:牛春雨;杜晓鹤;窦晓兵;孙连超;尹晓丽;陈俊杰;何桦;樊娟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西咪替丁治疗口腔溃疡84例观察

    西咪替丁为H2受体拮抗剂,笔者在临床上用于治疗口腔溃疡84例,取得了显著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学文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成人中专开展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及措施

    为了适应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成人中专除继续招收在职人员外,从1992年起我省各成人中专开始招收一定数量的应届初中毕业生.1998年全省招收应届分流生6000余人,进入成人中专学习.使在校生中应届初中毕业生占现有成人中专在校生的40%.随着初、高中应届毕业生的人校人数成几何数增加,甚至近年招收的成人在职人员主要也是近几年刚从学校毕业参加工作的新工人,约占在职学生的95%,学生年龄普遍偏小.

    作者:常立康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福建师大学生恋爱状况调查研究

    目的:了解大学生恋爱状况、动机和发展趋势,为学校思想教育和心理咨询等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本校900名大学生进行无记名问卷调查,获有效问卷876份.结果:大学期间对恋爱持赞成态度的占92.7%;有36.8%的学生有过恋爱经历,高年级明显高于低年级;出于爱情而恋爱的只占36.0%,大部分是出于非爱情因素而恋爱.结论:高校中应加强人生观和恋爱观教育,并进行适当心理指导,培养男女间的健康友谊.

    作者:江剑平;林玮;黄键;黄浩;李淑冰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外语听力课时间长短对学生大脑工作能力影响

    学习能力下降是由于过度的脑力消耗而引起的反应能力的减弱,它对学生的身体发育和学习效果有着很大影响.有关授课时间对学生疲劳程度的研究国内已见报道[1],为研究外语听力课时间长短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影响以选择佳授课时间,进行了本次调查,特报道如下.

    作者:邵欣欣;黄能 刊期: 2000年第02期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