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浅谈高校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李春玲;贝品联

关键词:健康教育, 高等院校
摘要:目前大学生中某些不良行为与生活习惯如吸烟、酗酒、作息无常、饮食无规律的现象时有发生,肝炎、肺结核、贫血、维生素缺乏症及心理障碍等疾病的发病率还比较高.大学生的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必须引起重视并逐步加以改善,因此,开展大学生健康教育,增强大学生的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相关文献
  • 湖北女生性心理与性行为调查分析

    青春期身心健康发育对女性一生的影响较大.1996年湖北省对青春期女生进行了生理与心理、性行为及有关影响因素的调查,现将性心理、性行为部分内容分析如下.

    作者:张水娟;曹江珊;龚丽艳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视力低下小学生眼屈光状态研究

    目的:分析视力低下小学生眼屈光状态及年龄特征.方法:对西安市一所普通小学100名视力低下学生的200只眼睛屈光状态进行检影检查.结果:近视性屈光的比例随年级而上升,而远视性屈光则反之;三年级是变化快的阶段;视力低下程度与近视和远视屈光度分布不尽一致.结论:视力检查不能代替屈光检查,假性近视、真假混合性近视应成为近视防治的重点对象.

    作者:杨彩琴;王凤亭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西咪替丁治疗口腔溃疡84例观察

    西咪替丁为H2受体拮抗剂,笔者在临床上用于治疗口腔溃疡84例,取得了显著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学文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职业中学新生个性特点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职业中学学生个性特点及影响因素.方法:运用卡特尔16项人格因素量表,对两所职业中学新生进行测查,并了解学生的成绩及家庭背景.结果:职业中学新生人格表现出热情外向,喜欢冒险,爱好社交,但缺乏责任感,依赖性强,紧张性低.男女生个性因素存在一定差异;城乡学生在个性特征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结论:应优化育人环境,强化自我意识及心理辅导.

    作者:王卫红;赵淑兰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健美运动对女大学生甲襞微循环的影响

    目的:研究健美运动对甲襞微循环的影响.方法:应用显微电视录像技术,观察35名女大学生在健美运动前及健美运动3个月过程中的甲襞微循环变化.结果:健美运动可显著改善微循环,使甲襞微循环总积分值显著降低(P<0.01),微循环异常检出率从37%减少为零,在各项指标中尤以管袢形态、血液流速改善明显(P<0.01).结论:健美运动对女大学生甲襞微循环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参加健美运动可以提高女大学生的身体素质,是值得提倡的健身运动.

    作者:牛春雨;杜晓鹤;窦晓兵;孙连超;尹晓丽;陈俊杰;何桦;樊娟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学院食堂厨师对碘缺乏病认知程度调查分析

    为结合部队深入开展健康教育工作,做好碘缺乏病的防治,我们对某部队学院食堂厨师进行了碘缺乏病防治知识的问卷调查,报道如下.

    作者:毕强;穆春林;周勇;田春艳;王军;张红艳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德兴铜矿中小学生碘缺乏病患病情况调查

    碘缺乏病是由于自然环境缺碘而造成机体碘营养不良的一组有关联疾病的总称.我矿地处赣东北山区,属江西省碘缺乏地区,为了解本矿中小学生碘缺乏病的患病情况,我们于1996~1998年连续3年对全矿14周岁以下的中小学生进行碘缺乏病普查和治疗,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林彩虹;俞启明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广州市青少年性相关问题调查研究分析

    目的:了解广州市青少年性行为及其相关问题.方法:由市区四所中学学生自填答卷,对有性行为发生的805例学生的性相关问题进行分析.结果:性行为发生率男23.5%,女11.7%;59.1%的男生初次产生性冲动年龄在12~14岁,56.4%的女生在13~15岁;初次性交的对象,男女都以校外朋友和同学为主(占61.6%);男女都以冲动和好奇(占58.7%)为初次性交的原因;26.3%的男女初次性交是在家中发生;49.1%的男女生在初次性交时使用避孕套;从认识到发生性关系在半年内的男生占47.2%,女生占30.0%.结论:中学生性行为早发已客观存在,适时开展性知识、性道德教育尤其紧迫和重要.

    作者:李致平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萍乡农村学龄儿童尿碘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了解萍乡农村地区8~10岁学龄儿童尿碘水平及甲状腺肿大率,并检测饮用水含碘量.方法:随机抽取16所8~10岁儿童1127名,检查甲状腺肿大状况,测定尿碘含量,同时分析16所小学的44份水样碘含量.结果:144份水样碘含量范围为2.71~8.86μg/L,均低于10μg/L;8~10岁组儿童尿碘中位数为156.7μg/L.甲状腺肿大触诊检出率为12.9%,B超检出率为11.4%.结论:萍乡农村水碘和食物碘远不能满足儿童生理需要,需加大宣传力度,使学龄儿童自觉食用碘盐及服用碘油胶丸.

    作者:肖坚孝;周玉;姚玉斌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带状疱疹50例报道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一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一种非传染性病毒性皮肤病,以累及皮肤和神经,沿神经区域出现集簇疱疹并伴有疼痛为主要临床特征,单纯西药治疗效果不甚理想.笔者多年在临床工作中摸索,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带状疱疹患者5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郭占峰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济南市城乡中小学生龋齿分析

    龋病是影响广大儿童青少年健康的常见病之一,WHO已将龋病列为世界第三种重点防治的疾病,并提出2000年口腔健康奋斗目标.为了解我市学生的龋齿患病情况,为今后的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现将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中我市儿童青少年龋病情况分析如下.

    作者:王春美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成人中专开展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及措施

    为了适应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成人中专除继续招收在职人员外,从1992年起我省各成人中专开始招收一定数量的应届初中毕业生.1998年全省招收应届分流生6000余人,进入成人中专学习.使在校生中应届初中毕业生占现有成人中专在校生的40%.随着初、高中应届毕业生的人校人数成几何数增加,甚至近年招收的成人在职人员主要也是近几年刚从学校毕业参加工作的新工人,约占在职学生的95%,学生年龄普遍偏小.

    作者:常立康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龙岩一中风疹爆发调查

    我校初三年级于1999年4月10日至5月8日发生了风疹爆发,经采取有效措施后,未蔓延到其他年级,疫情得到控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余志荣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扬州市儿童血铅水平及其影响因素调查

    随着科学的发展,低浓度铅对健康的危害日益被人们所认识,众多报道[1~3]表明儿童机体对铅毒性的敏感性较高.为了解我市儿童血铅水平,从而更好地保护儿童身体健康.我们于1997~1998年对扬州市480名小学生进行了血铅水平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

    作者:陶佩生;姜友富;张方英;周红霞;徐莉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合肥市城区儿童断奶情况对早期生长发育的影响

    目的:了解婴儿断奶情况及其对儿童早期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采用询问法调查256名合肥市城区婴儿的断奶时间和断奶方法,并追踪观察他们3~24月龄的身长、体重和胸围的发育水平及速度、体型和Hb含量的变化.结果:4~6月龄、7~9月龄及10~12月龄断奶的婴儿分别占28.0%、16.7%和52.0%;一次性断奶的婴儿占90.1%;在生长发育水平及速度和体型方面,7~9月龄断奶的婴儿优于4~6月龄和10~12月龄断奶的婴儿,而断奶方式对其影响不大.过渡性断奶有利于提高Hb水平.结论:婴儿适宜的断奶时间为7~9月龄,适宜的断奶方式为过渡性断奶.

    作者:高永清;丁家兰;王素芳;徐海玉;曲荣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健康教育对培养中学生口腔卫生行为的作用

    1998年6月至1999年1月,我们在哈尔滨市第53中学开展了一次口腔卫生专题的健康教育活动,促进了中学生口腔卫生保健意识的提高和口腔卫生行为的改善,现将做法和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吴畏;王春艳;陆红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大连市汉族学生皮下脂肪发育研究

    目的:探讨大连市学生皮下脂肪发育规律.方法:采用邵象清的人体测量学方法,对大连市汉族1190名中小学生上臂肱三头肌部和肩胛下角部的皮褶厚度及体脂发育情况进行调查.结果:随着年龄的增长,男生肢体部皮褶变薄,而躯干部皮褶变厚,女生则肢体部和躯干部皮褶均变厚.男生体脂在青春期前呈逐年增加趋势,而在青春期后则逐年下降;女生体脂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且在青春期后增加迅速.各年龄组女生皮褶厚度均大于男生,且在13岁以后更为明显.结论:大连市汉族学生皮下脂肪发育年龄和性别差异与儿童少年身心发育阶段相关.

    作者:徐飞;马晓凯;赵薇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北医大女教工妇科病调查结果分析

    为了做好妇女保健工作,落实预防为主的方针,校医定期对教职工进行妇女病普查.现对1998年的妇女病普查结果作了重点研究,以掌握当前妇女病的发病趋势,分析致病因素,研究防治对策.

    作者:易英;石立红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郑纺大学生体育运动伤的流行病学分析

    目的:分析大学生体育运动伤的流行病学特征,探讨降低体育运动伤发生的有效措施.方法:对郑州纺织工学院1997、1998两年156例体育运动伤进行分析.结果:体育运动伤的发生率为2.6%,以软组织损伤和骨、关节损伤为常见;50%以上的运动伤发生在课外时间,以上下肢损伤为多见.结论:体育运动伤为大学生常见病之一,预防体育运动伤应从宣传教育、场地建设、组织指导、医务监督、规范管理等人手.

    作者:杨进生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北京市昌平区小学生贫血情况调查

    目的:了解小学生贫血患病情况,为今后防治小学生贫血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抽取昌平区14315名小学生,取受检者左手无名指末端血,测定血红蛋白含量.结果:昌平区小学生贫血患病率与国内同类报道比较,明显低于其他地区;不同地区和类别小学生贫血患病率比较,由高到低依次为:山区半山区、平原、城镇、贵族学校;不同年级小学生贫血患病率比较,呈年级越低贫血患病率越高的现象;性别比较,女生贫血患病率高于男生.结论:防治小学生贫血按地区和类别应以山区半山区学生、按年龄和性别应以低年级学生和女生为主要对象.

    作者:张宁;崔勇强;郭红侠;刘玉红;宋雅平 刊期: 2000年第02期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