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令才
在教学和练习中,人们大多重视物理性因素对运动损伤造成的影响,比如,过渡训练、气候恶劣、场地条件和设备条件较差,以及运动的项目特征等.然而,实践证明,心理、社会因素也是造成运动损伤不容忽视的重要原因之一.笔者对此进行了探讨.
作者:郭伟 刊期: 2000年第05期
为有效预防龋病对中学生危害,提高其健康水平.我们在多年的学校卫生工作中,采用以龋病普查为基础,进行有针对性地宣传教育和治疗等综合防治措施,取得了明显效果.
作者:张小平;刘琳 刊期: 2000年第05期
高血压的致病因素很多,至今尚未清楚.有许多研究资料表明,原发性高血压起始于儿童少年时期,因此,儿童少年时期高血压应该受到足够的重视[1~3].为了解桂西地区儿童少年血压的特点,分析影响该民族儿童少年血压的有关因素,我们组织调查了壮、汉两民族7~16岁的中、小学生2 171人,现将调查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陆贤杰;蒙仕江;马迎教;郑承杰;邓树嵩;覃丹丹 刊期: 2000年第05期
目的:了解闽清县城乡学生5年前后营养状况.方法:对闽清县城乡9 359名中学生5年前后营养状况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城乡中学生总营养不良率为11.56%,女生营养不良率(13.16%)高于男生(10.21%).中学生总肥胖率为3.39%,男生肥胖率(4.31%)高于女生(2.29%).城区中学生营养不良率(10.16%)低于乡镇(12.87%),城区肥胖率(5.15%)高于乡镇(1.75%).结论:中学生营养状况出现两个极端现象,即营养不良与超重肥胖.
作者:邓邦昌;俞朱东 刊期: 2000年第05期
目的:了解玉溪地区各民族学生的营养状况.方法:对6个民族20 891名中小学生进行健康监测,采用身高标准体重法,以微机自动评价统计.结果:营养不良率女生高于男生,坝区高于山区,各民族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哈尼族男女生营养不良率低,傣族男生和回族女生高.结论:应对学生加强营养与健康关系的教育.
作者:杨志武;代丽飞;吴玉平;吴丽清 刊期: 2000年第05期
目的:了解医专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主要影响因素.方法:采用SCL-90自评量表及自拟调查表对大同医专846名学生进行测试.结果:研究对象的心理健康水平显著低于国内常模(P<0.01);主要心理问题为强迫、抑郁、人际关系及敌对.女生组在人际关系、恐怖、抑郁因子上的得分显著高于男生,而男生组的敌对因子得分明显高于女生(P<0.01或P<0.05).不同年级学生的SCL-90各因子分及总分之间差异显著(P<0.01或P<0.05),且随着年级的增高,各因子分及总分均减少.多元逐步回归结果提示,影响医专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因素主要有受人歧视和冷遇、害怕考试、担心自己不能胜任未来工作等13个因素.结论:应对医专生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且工作的重点应放在低年级及女生组的学生.
作者:吴花林;王林森;王芳芳;马存根;冯玉荣 刊期: 2000年第05期
随着社会的变革,医学模式的转变,健康的内涵已经更新.现在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只有身体的健康不是真正的健康,必须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方面都达到完满状态,才称得上真正的健康.因此,儿童少年是否健康,与生理、心理以及社会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
作者:吴汉荣 刊期: 2000年第05期
为了掌握经棚镇学生现时营养状况,为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笔者比较了1998年和1995年学生营养不良、超重、肥胖检出情况,现报道如下.
作者:于增祥;邢杲 刊期: 2000年第05期
近几年来,中小学生视力普遍下降,严重影响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为探讨引起视力低下的主要因素,河南医科大学儿童少年卫生教研组在2000年3月~4月期间,对郑州市郊区有代表性的11所中小学进行了调查.
作者:张梅喜;张德甫;晁萍;胡巧云;陈姜 刊期: 2000年第05期
大学生的口腔健康教育问题仍未引起高度重视,应充分发挥学校教育集中、规范的优势,通过各种宣传教育渠道,向学生传播口腔卫生知识,使其掌握正确的口腔保健方法.为此,笔者进行了大学生口腔健康状况及口腔卫生习惯的调查.
作者:马富;于立群;孙晶 刊期: 2000年第05期
目的:为了探讨影响中学生健康的因素,以便为制定干预对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自制影响中学生健康因素调查表,对城市4所中学944名中学生进行现场调查.结果:学习成绩不理想、精神压力大、心理负担重、家庭环境不利等因素对学生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特别是农村学生、小年龄学生、女学生更为敏感.结论:不同的因素对中学生健康的影响是不同的,在城乡、性别、年龄、家庭环境等差别有显著性.农村学校是健康教育的薄弱环境,应有针对性地大力开展健康教育.
作者:谢为民;王爱婷 刊期: 2000年第05期
聋哑儿童由于生理障碍而接受卫生保健信息明显受限,如何通过健康教育使他们有利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得到改善值得探讨.
作者:肖元香;董林 刊期: 2000年第05期
为探索学生视力低下的发生、发展规律,为防近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我们对山东省实验中学1983~1997年学生的视力情况进行了监测.
作者:许华茹;阎亚力;王瑞英 刊期: 2000年第05期
本文就医学院校如何把环境保护教育渗透到卫生化学课程中,总结了教学尝试方法,使环境保护教育与卫生化学课有机结合.学生通过本课程学习,掌握了环境中各污染物的监测方法,同时对环境污染防治工作有了初步的认识,增强了环境保护意识.
作者:黄丽英;林晨;康杰;唐威;罗红斌 刊期: 2000年第05期
随着科技的发展,电子计算机的应用已进入多项医疗技术,使得到的结果更准确更快速.其中电脑验光在医学和商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为了探讨电脑验光和检影验光的准确性,笔者于1998年6月进行了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徐浩锋;聂少萍;徐广绍 刊期: 2000年第05期
大量流行病学及临床实验调查结果表明,钙摄入不足可能是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的危险因素[1].适量的钙摄入以达佳骨峰值,对预防骨质疏松性骨折是有效的[2].因此在儿童及青少年期给予足够的钙对于预防骨质疏松性骨折是有积极意义的[3,4].据报道增加低膳钙儿童和青春期少女的钙摄入可增加骨矿含量和骨密度的增长速度[5].然而补钙对于青少年有何影响,是本实验的目的所在.
作者:王晓红;周波;王松涛;韩中凝;刘威;魏金枝 刊期: 2000年第05期
目的:了解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标准的种类、使用现状和使用者对有关营养知识的掌握情况.方法:1999年4月对贵阳市涉及使用标准的省、市、区级卫生部门作询问式调查.结果:对不同年龄段个体使用的标准种类不同;不少医师对标准的一些基础知识不了解;在生长发育监测中,防疫站医师只测量而不使用标准作评价及建议.儿保医师虽作测量、评价及建议,但部分医师的营养保健建议不够正确.儿科医师则不使用标准.结论:认为应考虑影响我国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的遗传和环境因素,统一时间、统一方法制定统一的0~22岁的生长发育评价标准,并定期修订.还应对使用标准的有关人员加强培训.
作者:聂四平;詹键;辛小青;王荣 刊期: 2000年第05期
为了解我市小学生甲状腺肿大率及尿碘水平,结合1998年宁夏回族自治区碘缺乏病防治自查工作,我们于1998年6~7月停止其他补碘剂的情况下,对儿童甲状腺肿大率及尿碘水平进行了抽样检测.
作者:刘素珍;栾向明 刊期: 2000年第05期
目的:了解彝族儿童现时营养状况和健康水平.方法:对3~14岁4 231名彝族儿童的身高、体重进行检测,评价营养状况.结果:彝族儿童的营养不良率为12.69%.其中轻度为8.74%,中度为2.74%,重度为1.21%.学龄前儿童与学龄儿童,男童与女童间营养不良率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营养良好率为79.34%;营养过剩率为7.97%,其中肥胖率为1.77%,超重率为6.06%,且学龄前儿童的营养过剩率高于学龄儿童,男女间营养过剩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提高经济不发达地区人民生活水平是改善儿童营养状况的重要措施.
作者:李晓淳;杨进;谭萍 刊期: 2000年第05期
目的:了解太原市铅污染对儿童神经行为和智能发育的影响.方法:选有代表性的某小学6~10岁儿童1 109名进行血铅测定以及家庭情况、住房环境、父母文化程度及职业、个人饮食习惯及神经行为等方面共22个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是否吃蔬菜、住房环境、同年级、行为量表总分(CBCL)4个因素与儿童血铅有相关关系.结论:应积极采取措施,减少环境铅污染,保障儿童身心健康.
作者:邢玉梅;刘德华;郭明英;钟永艳 刊期: 2000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