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凡;陈希辰;王玲
目的:研究高龄孕妇进行唐氏综合症产前筛查以及诊断结果的分析,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可参考依据。方法选取于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妇产科进行产前检查的56例高龄产妇,作为试验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均进行羊水培养和核型分析。统计核型分析结果以及染色体异常率与产妇年龄的相关性。结果56例研究对象中17例染色体异常,染色体异常率30.36%;年龄小于35岁产妇的胎儿染色体异常率19.23%,年龄大于35岁产妇的胎儿染色体异常率40.00%。结论产妇年龄增大胎儿染色体异常率上升,有必要对高龄产妇进行产前筛查以及诊断结果分析。
作者:吕冬梅 刊期: 2014年第31期
目的:探讨开展团队式情境模拟培训在急诊护士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设计5种常见的典型病例的抢救流程,对医院急诊科49名急诊护士进行团队式情境模拟培训,并对培训前后的训练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根据规定流程实施案例抢救所需时间均较培训前明显缩短(P<0.05);培训后护士的理论知识考核合格率为95.9%,高于培训前(83.7%),培训后操作知识考核合格率为100.0%,高于培训前(85.7%),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培训后护士的专业技术水平与临床实践能力得分较培训前均有了明显提高,差异性显著(P<0.05)。结论实施团队式情境模拟培训,能有效提高各层次护理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通过全真情境模拟增强了抢救团队成员间的沟通和协作能力,缩短了抢救时间,提升了抢救效果,是行之有效的急诊护士培训方法,值得在临床进行推广。
作者:邓玉英 刊期: 2014年第31期
目的:探讨乳腺肿块良恶性诊断中使用超声弹性成像的临床研究。方法选取我院接受乳腺肿块切除的住院病人,收集时间为2008年2月-2014年8月,共计350例,平均年龄(36.2±23.3)岁,中位年龄44.5岁,乳腺病灶共350个,患者在接受乳腺肿块切除前均行二维B超及超声弹性检查,350个病个均经手术后病理切片证实,其中良性病个170个,恶性病个180个,分别定义为良性组,恶性组。对所有乳腺病灶进行弹性成像打分,并且与终的病理诊断进行对比。结果良性组170个结节,其中63个乳腺病,57个纤维腺瘤,17个乳腺炎,13个导管内乳头状瘤,6个纤维脂肪瘤,5个硬化性腺病、5个血管脂肪瘤,4个黏液腺瘤。恶性组中:160个浸润性导管癌,6个浸润性小叶癌,5个叶状囊肉瘤,3个湿疹样癌,黏液腺癌2个,1个乳头样癌,1个原位癌,1个髓样癌,1个高度糖原透明癌。170例良性结节平均得分为(1.76±0.65)分,180例;恶性结节平均得分为(4.3±1.21)分,良性结节平均得分与恶性结节平均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组诊断准确率为96.7%,良性组诊断准确率为96.2%,恶性组诊断准确率与良性组诊断准确率作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弹性成像能准确的区分良恶性乳腺肿块,对临床诊断乳腺肿块性质提供了新的无创手段。
作者:刘勇 刊期: 2014年第31期
目的:评价在分娩助产护理过程中,心理护理是否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4月-2014年4月收治的156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A、B两组,A组为观察组,B组为对照组,A组在进行常规的助产护理的基础上同时应用心理护理,B组仅进行基本的助产护理。在治疗期间详细地记录两组产妇的剖宫产率、产后大出血比例以及产后抑郁的概率,并用统计学方法将两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A组患者的剖宫产率为12.8%,发生产后大出血的比例为6.4%,产后抑郁的概率为5.1%,B组患者的刨宫产率为30.8%,发生产后大出血的比例为23.1%,产后抑郁的概率为16.7%,A组的三种情况均低于B组患者,其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在分娩助产护理中有良好的应用效果,可有效地降低患者产后大出血、产后抑郁的概率,同时降低刨宫产的比率,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是分娩质量提高的重要前提。
作者:盛晓鹃 刊期: 2014年第31期
目的:研究分析采用包皮环切吻合器在包茎、包皮过长手术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80例包茎、包皮过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按照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包皮环切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包皮环切吻合器进行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水肿时间与愈合时间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手术时间为(11.7±1.7) min,术中出血量为(2.5±0.3) mL,水肿时间为(5.0±0.2) d,愈合时间为(2.1±0.5) d,而对照组在手术时间为(32.6±2.4) min,术中出血量为(13.5±2.8) mL,水肿时间为(9.0±1.6) d,愈合时间为(8.4±2.4) d,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包皮环切包皮环切吻合器治疗包茎、包皮过长能够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手术出血量和愈合时间,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作者:方晓 刊期: 2014年第31期
目的:探讨宫腔镜联合超声检查子宫异常出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我院选取2011年2月-2013年2月的异常子宫出血患者共90例,分析所有临床资料,并随机分为A组、B组以及C组,每组各30例患者,A组采取宫腔镜检查;B组采取超声检查;C组采用宫腔镜联合超声检查,比较检查结果的准确率。结果 A组的诊断正确率为86.7%,B组的诊断正确率为83.3%,C组诊断正确率为93.3%,C组的正确率明显高于A、B组。具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结论采用宫腔镜联合超声检查异常子宫出血不仅能够迅速分析出病因,而且确诊率较高,值得临床上大力推广和使用。
作者:胡福长 刊期: 2014年第31期
目的:分析匹多莫德结合全球哮喘防治创议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68例支气管哮喘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患儿根据全球哮喘防治创议方案行常规治疗,实验组患儿则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匹多莫德治疗,对两组患儿治疗效果、不良反应、治疗前后血清抗体、IL-4及IFN-水平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4.1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7.65%,P<0.05。另外,两组患儿治疗后血清IgA、IgM、IgG、IL-4及IFN-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匹多莫德结合全球哮喘防治创议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效果显著,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马敏 刊期: 2014年第31期
目的:探究和评价手术室护理干预对腹腔镜下结直肠肿瘤切除术患者恢复的促进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4月以来在我院进行腹腔镜下结直肠肿瘤切除术患者106例,将病患随机均匀分成两组,对比组给予常规护理,分析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手术室护理干预。结果选择出血量、焦虑状况、手术耗时、术后首次下床时间等作为术中临床观察指标,分析组优于对比组,差异大(P<0.05);恢复期,分析组的恢复肠鸣、首次肛门通气、肠蠕动恢复、住院的耗时明显短于对比组,两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手术室护理干预,有利于腹腔镜下结直肠肿瘤切除术患者的恢复,效果显著。
作者:邱丽娜 刊期: 2014年第31期
目的:探讨风险管理在严重创伤院前救治中的运用效果。方法收集2012年1月-2013年12月共计360例严重创伤院前救治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012年度15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采取的常规方案;2013年度210例患者设为观察组,采取的是风险管理方案,比较两组护理人员知信行评分,出车反应时间、患者院前救治成功率及服务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护理人员知识(27.21±4.21) vs (22.01±4.41)分、态度(21.32±3.81) vs (17.11±3.91)分、行为(20.51±3.71) vs (16.22±3.52)分均明显提高;观察组出车反应时间较对照组有明显缩短(140.43±11.31) vs (300.42±10.51)s;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院前救治成功率明显提升(97.61%vs 90.67%),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明显提高(94.51±11.52)vs (86.42±12.31)。结论严重创伤院前救治过程中,运用风险管理能够改善院前救治的效果,提高院前抢救的效率,改善护理服务质量。
作者:蓝雪花;和维;陈嘉汇;陈洁莹 刊期: 2014年第31期
目的:探讨补肾益气汤作为免疫增强剂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效果,为中药作为免疫增强剂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13年8月-2014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慢性乙型性肝炎患者8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拉米夫定给药,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免疫增强剂补肾益气汤,分析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CD4+、CD8+、IL-2、lFN-γ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血清CD4+、CD8+明显提高, CD4+/CD8+比值降低,同时血清中IL-2和lFN-γ的含量也明显提高,免疫功能明显改善。结论中药作为免疫增强剂可有效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方法安全、可靠。
作者:钱琨;黎军 刊期: 2014年第31期
近年来,我国社会的各个方面都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全面的提高。但越来越多的传染病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并正在严重危害着人们的生命与健康,我国各个医院肩负着防治传染病管理的重要使命。通过对当前我国部分医院传染病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查和了解,发现很多医院在传染病防治管理方面存在很多突出问题,包括:传染病防治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较差、没有完整的防治传染病管理体系等问题。为了提高我国医院防治传染病的管理水平,改善当前我国各个医院防治传染病管理的现状,需要及时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
作者:罗萍 刊期: 2014年第31期
目的:应用不同的招募方式方法,寻找扩大血源队伍的途径,终实现无偿献血供求平衡,避免出现缺血甚至血荒事件的发生。方法对工作中使用的行之有效的招募方法,从不同角度进行分类列举、阐述,确定无偿献血的招募方法。结果通过以文字的形式列举出来,作为采血一线工作人员的作业指导书,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确保了临床用血的长期需求。结论良好的招募方法是确保临床用血的有效途径。
作者:韩冰 刊期: 2014年第31期
目的:探讨观察急性智齿冠周炎患者应用甲硝唑棒与盐酸米诺环素软膏两种缓释剂联合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4例急性智齿冠周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在常规局部冲洗后应用甲硝唑棒与盐酸米诺环素软膏两种缓释剂联合治疗)和对照组(常规局部冲洗后给予1%碘甘油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治愈23例,好转6例,无效3例,对照组治愈17例,好转10例,无效5例,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3.4%)明显高于对照组(84.4%),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智齿冠周炎患者应用甲硝唑棒与盐酸米诺环素软膏两种缓释剂联合治疗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且不良反应较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胡丽荣 刊期: 2014年第31期
目的:分析烯丙雌醇联合利托君治疗习惯性流产的临床疗效。方法在我院2013年1~12月期间所收治的习惯性流产患者中选取60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使用烯丙雌醇联合利托君,对照组用烯丙雌醇联合硫酸镁,比较二者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0%,显效率为43.3%,明显比对照组高。结论烯丙雌醇联合利托君治疗习惯性流产具有很好的临床疗效,值得大力推广应用。
作者:孔庆颖 刊期: 2014年第31期
目的:探讨冲管频率对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持续输注肠外营养液患者堵管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168例2011年9月-2013年9月期间植入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首次使用且持续输注肠外营养液时间超过10 d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C三组,设定各组输注肠外营养液时的冲管频率:Q4h、Q6h、Q8h,对比分析堵管发生率。结果A、B、C组堵管发生率分别为3.57%(2/56)、8.93%(5/56)、5.36%(3/5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择冲管频率Q8h即能达到Q6h、Q4h预防药物性堵管的效果,既可保证持续输注肠外营养液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的通畅、延长管道的使用时间,又节省资源,创造效益。
作者:李丽琼;郭冬梅;李静 刊期: 2014年第31期
目的:了解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抑郁、焦虑与疾病活动的关系。方法选择门诊和住院的105例SLE确诊患者,应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和郁自评量表(SDS)进行评估。结果 SLE组经SDS测评判定为抑郁患病率为61.9%, SAS测评判定为焦虑患病率为45.7%,抑郁和焦虑同时存在者患病率为23.8%,SDS和SAS平均总分分别为(49±11.69)和(44±12.84),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且发现疾病活动度评分越高,SDS和SAS评分就越高。结论SLE患者存在抑郁、焦虑情绪,且疾病活动越重,焦虑、抑郁情绪越明显,这对及早对SLE患者进行心理指导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朱丽秀;陈仁利;聂成军;林新雁;汤一榕;陈琦 刊期: 2014年第31期
目的:研究分析采用鸦胆子油乳注射液联合TP化疗对于非小细胞肺癌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从2011年10月-2013年10月在我院确诊收治的8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TP化疗进行治疗,而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使用鸦胆子油乳注射液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生活质量以及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达到了52%,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为60%,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采取鸦胆子油乳注射液联合TP化疗进行治疗大大提高病痛缓解有效率,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不良反应,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作者:刘云鹤 刊期: 2014年第31期
目的:评估剖宫产率的趋势,发现剖宫产率居高不下原因及解决措施。方法根据某院2009年1月-2013年12月助产技术年度服务报表,按照自然分娩数、剖宫产数等进行统计分析。对该院2014年1~3月入院在没有临床指征前提条件下选择剖宫产分娩的49名产妇,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该院5年的剖宫产率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平均值达到71.40%,且无指征剖宫产比例逐年增高。产妇中因为“害怕分娩疼痛”而选择剖宫产的占89.80%,“选好日期”这一社会因素也不容忽视。结论作为二级医院,医院应在尽可能的条件下提高医护人员业务水平,解决因技术原因造成的剖宫产率增高,但降低剖宫产率不单单是一个医疗问题,还是一个社会性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作者:唐晓娟 刊期: 2014年第31期
目的:研究分析血浆内脂素在不同体质属冠心病患者的表达及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择取2013年2月-2014年2期间在我院通过冠状造影诊断为冠心病的94例患者,同时,抽取同期94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根据BMI水平分成肥胖组(即为BMI≥25 kg/m2)与非肥胖组(即为BMI<25 kg/m2)。抽血检测血浆内脂素水平,同时记录好Gensini、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等指标。结果冠心病组患者血浆内脂素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非肥胖冠心病组的血浆内脂素、腰围、TG均明显高于非肥胖组对照组(P<0.05);肥胖冠心病组的血浆内脂素水平显著高于肥胖对照组,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肥胖冠心病组与非肥胖冠心病组,随着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的增多,血浆内脂素水平、Gensini积分也明显增多(P<0.05)。非肥胖冠心病组、肥胖冠心病组的相关分析显示血浆内脂素、冠状动脉病变支数(r1=0.515,P1=0.014;r2=0.609,P2<0.05)、Gensini积分(r1=0.577,P1=0.005;r2=0.717,P2<0.05)呈正相关性。结论冠心病患者的血浆内脂素水平相对较高,肥胖冠心病患者血浆内脂素增高程度更显著,不同BMI冠心病患者血浆内脂素与Gensini积分、冠状动脉病边指数呈正比相关性,血浆内脂素可作为预测冠心病的危险因素。
作者:程明康;易梦秋;刘少华 刊期: 2014年第31期
目的:探究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测定在恶性肿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本次研究就选择对象共80例,其中我院2013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恶性肿瘤患者、良性肿瘤患者和炎性包块患者各20例,其余20例为健康人,分别为A、B、C、D四组。采用免疫速率散射比浊法来测定80例研究对象的C反应蛋白水平,并对测定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A组的CRP阳性率为55.0%,明显高于D组的5.0%,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17.268,P<0.05);在恶性肿瘤患者中,肝癌患者的CRP水平高,阳性率为66.7%,与A组其他疾病患者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χ2=5.235,P<0.05);病情完全缓解+部分缓解的恶性肿瘤患者,其CRP水平较治疗前下降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情稳定和进展患者的CRP水平较治疗前变化不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恶性肿瘤是引起人体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升高的主要原因之一,C反应蛋白测定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恶性肿瘤诊断方法,其测定结果也可反应恶性肿瘤患者的康复情况。
作者:段丽祥 刊期: 2014年第3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