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血清β-羟丁酸的测定及临床应用

雷鸣

关键词:血清, 丁酸, 测定, 酮体, 乙酰乙酸, 能量来源, 肝外组织, 分解代谢, 脂肪酸, 总量, 肝脏, 丙酮
摘要:酮体是脂肪酸分解代谢的产物,包括三种成分:β-羟丁酸、乙酰乙酸和丙酮.其中β-羟丁酸是主要成分,约占酮体总量的78%[1],肝脏生成酮体,肝外组织能利用酮体作为能量来源,在正常情况下血中仅含少量酮体;
中国实验诊断学杂志相关文献
  • 324例梅毒患者实验室检测结果分析

    为了探讨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快素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检测梅素的临床意义,现将我院从1998年1月-2007年8月324例梅毒患者实验室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快素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检测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夏迎华;蒋红利;王晓丽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手指末节指腹血管球瘤的诊断

    血管球瘤(glomous tumor)又称球状血管瘤(glomangioma)是一种血管错构瘤,常起源于血管球或其它动静脉吻合处.临床上以手指末端甲下为多见,有时也可以发生在肌肉、骨、阴茎和躯干等处.少数发生于手指末节指腹,多数单发于青年或中年人,女性多见[1].现将我院77年以来35例报告如下.

    作者:杨军;张兰荣;李伊;王洪宾;王冠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CEA、CA19-9、CA72-4联合检测在诊断胃、结-直肠癌中的应用

    目的 通过对CEA、CA19-9、CA72-4联检,探讨该方法在提高胃、结直肠癌临床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及有效性中的作用.方法 32例胃癌血清,38例结直肠癌血清,采用电化学发光分析法检测CEA、CA19-9、CA72-4,分析单个肿瘤标志物和3种肿瘤标志物联检在病理诊断明确的胃、结直肠癌病人血清中的测定值,敏感性、特异性和有效性.经统计分析了解单个检测和联合测定各项指标的差异.结果 CEA单独检测敏感性、特异性和有效性在胃癌中分别为42.1%、93.1%和60.8%,在结直肠癌中分别为45.2%、91.6%和61.5%;CA19-9单独检测的敏感性、特异性和有效性在胃癌中分别为47.3%、92.8%和43.2%,在结直肠癌中分别为:43.6%、95.2%和62.3%;CA72-4单独检测敏感性、特异性和有效性在胃癌中分别为37.2%、95.6%和45.6%,在结直肠癌中分别为36.8%、94.3%和52.6%.3种标志物联检敏感性、特异性和有效性在胃癌中分别为62.5%、85.1%和88.1%,在结直肠癌中分别为69.8%、84.6%和75.2%,联合检测与单独检测相比,其敏感性和有效性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CEA、CA19-9、CA72-4联合检测可以提高胃、结直肠癌诊断的敏感性和有效性,是筛查胃、结直肠癌的一种简单、有效的检测方法.

    作者:邱冰;刘颖;王燕颖;李东夏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结肠重复癌术后并胃瘫1例及文献复习

    重复癌是指患者的单个或多个器官、组织同时或先后发生的2个或2个以上的原发性恶性肿瘤.又名多原发癌.临床上少见.胃瘫是指非机械性梗阻因素引起的,以胃排空障碍为主要征象的胃动力紊乱综合征.

    作者:王刚;马冲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整合子基因盒系统与铜绿假单胞菌多重耐药的研究进展

    在抗生素广泛使用后不久,人们就开始对细菌耐药性展开研究.1943年青霉素投放市场后,1947年美国亚特兰大疾病控制和防疫中心、英国劳动服务公共健康传染病检测中心就开始可耐药性传播及监测的相关工作,结果[1]显示,随着抗生素生产规模的扩大,应用领域的扩展,细菌耐药性问题日益突显.

    作者:郭宇;张正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原发性乳腺癌外周血EGFRmRNA及CK20mRNA联合检测的研究

    目的 检测乳腺癌患者外周血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及细胞角蛋白20(cytokeratin20 CK20)并分析其临床病理联系.方法 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44例乳腺癌及30例女性健康人外周血CK20mRNA及EGFRmRNA.结果 300例健康对照组外周血CK20mRNA及EGFRmRNA均为阴性.患者组EGFR及CK20mRNA表达阳性分别为(20/44,16/44).EGFRmRNA 及CK20mRNA 表达阳性在TNM分期中为Ⅰ期 (2/6,1/6),Ⅱ期(3/12,2/12),Ⅲ期(11/18,10/18)及IV期(4/8,3/8),(P<0.05,Ⅰ,Ⅱ vs Ⅲ,Ⅳ);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结论 RT-PCR方法检测乳腺癌患者外周血中EGFRmRNA and CK20mRNA 表达与其临床及病理分期相关.此两项指标联合检测可作为乳腺癌诊断、治疗及预后的参考指标.

    作者:梁春林;肖钟迪;马越;宁桂芝;康德新;张奇兵;殷响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胃癌组织中环氧合酶-2的表达及其意义

    目的 研究胃癌组织中环氧合酶-2(COX-2)的表达,探讨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COX-2在85例胃癌组织和20例正常胃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COX-2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77.6%,在正常胃粘膜中未见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2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与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2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与胃癌组织学分型、肿瘤大小、患者性别及年龄均无明显关系.结论 COX-2在胃癌组织中高表达,COX-2高表达与胃癌的临床分期及淋巴转移呈正相关,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及淋巴转移有密切关系,胃癌组织中COX-2检测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黄国民;房学东;丁相福;姜洪伟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冠心病、高血压病患者血清中NT-proBNP等指标的调查与分析

    目的 调查冠心病、高血压病患者血清中氨基末端脑钠素前体(NT-proBNP)、心肌酶谱、超敏CRP水平,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用日立7 6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患者血清中心肌酶谱,在BN-Ⅱ特种蛋白分析仪上检测患者血清中超敏CRP,应用ANALYTICS E170光电免疫发光仪对血清NT-proBNP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 ①两患者组血清中除AST(谷草转氨酶)水平无显著改变外(P>0.05),其它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存在差异(P<0.01或P<0.05):两患者组NT-proBNP、LDH-L(乳酸脱氢酶)、超敏CRP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CK-MB(肌酸肌酶同功酶)水平升高(均P<0.05);冠心病患者血清中CK(肌酸肌酶)、HBDH (α-羟丁酸)水平明显升高(P<0.01), 高血压组血清中CK、HBDH水平有所上升(P<0.05).②两患者组相比AST、CK-MB无显著性差异(P>0.05),冠心病组NT-proBNP、超敏CRP、LDH-L、CK、HBDH水平高于高血压病组(P<0.05).结论 两患者组心肌酶谱的大部分指标均在参考范围内,以心肌酶谱水平反映心肌损伤存在相当的局限性,血清中NT-proBNP、超敏CRP的联合检测可作为心肌酶谱检测的有力补充,可能对心肌损伤的分析判断更有意义.

    作者:何菊芳;董梅;匡铁吉;解国清;朱蕾;肖漓;许桂颖;雷红;孟祥红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弥漫性轴索损伤的CT诊断

    目的 探讨CT对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4例经临床证实为DAI患者的临床及CT资料.结果 44例DAI的CT表现为弥漫性脑肿胀44例;低密度区41例;脑实质内出血灶39例,呈单发或多发,直径小于2 cm,主要分布于皮髓质交界、胼胝体、基底节区和脑干;蛛网膜下腔出血15例.结论 44例临床分析表明,头颅CT检查在脑DAI的早期诊治中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张筠;魏学武;张以忠;倪平;杨伟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长期酗酒致烟酸缺乏症1例报告

    烟酸缺乏症过去常见病因是营养不良,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烟酸缺乏症在临床上已很难见到.但近年来,由于现代人过量饮酒,导致烟酸缺乏症者也有报道,2006年8月25日我院收治1例因长期酗酒导致烟酸缺乏症的老年患者,现报告如下.

    作者:白凤芝;张全英;荣淑英;李洪军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异位性皮炎、湿疹患者血清IL-8及其抗体水平的测定

    IL-8为多种炎症细胞趋化因子,它可以由单核细胞、角朊细胞等在多种变应原,TNF等刺激后产生.在炎症过程中,是白细胞集聚的主要原因,它直接释放于环境中清除较慢,以活性形式存留时间长,因此在炎症过程中起一定作用.已经证实它在银屑病、哮喘、风湿病发病中起一定作用.

    作者:刘秀华;颜令义;陶宇;冉红梅;于立红;庞传超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人肺癌抗原对脐血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我们采用红细胞裂解液制备脐血有核细胞,方法简便,成本低廉,细胞回收效率高,为进一步提高脐血的临床应用领域,我们采用人肺癌抗原刺激脐血有核细胞,观察其对脐血有核细胞凋亡、细胞周期、集落形成能力的影响,以探讨其临床应用的可行性.

    作者:陈阳;徐一平;张健;夏风琴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不伴有钙化乳腺癌的X线诊断

    乳腺癌的诊断中,有肿块的钙化和无肿块钙化,但具有典型恶性钙化,虽无其它恶性征象相伴也可诊断乳腺癌[1].但实际工作中尚有一部份病例有肿块存在而不伴有钙化的病变,需要做出乳腺癌的诊断.

    作者:任克;金慧艳;孙臣义;李珊珊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窦性心率振荡在冠心病和合并糖尿病患者中的比较

    窦性心率振荡(heart rate turbulence,HRT)是1999年德国慕尼黑流行病和医学技术学院及英国圣乔治医学院的学者提出的,Schmidt等[1]首次报道HRT用于判断心肌梗死后患者危险度,有很高的预后预测价值.

    作者:王鑫;渠爱萍;杨愚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环肺静脉隔离术对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血浆心房钠尿肽水平的影响

    目的 探讨环肺静脉隔离术(PVI)对阵发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患者心房钠尿肽(ANP)水平的影响.方法 连续19例接受PVI治疗的阵发性房颤患者,分别在术前、术后第1天及术后3个月时于稳定的窦性心律下取血测定血浆ANP浓度.结果 共16例患者完成了全部3次ANP测定.PVI术后第1天的血浆ANP浓度(14±8 pg/mL)显著低于PVI术前(26±12 pg/mL,P<0.01)和PVI术后3个月时(24±17 pg/mL,P<0.01),而后两者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对于阵发性房颤,PVI仅在术后早期显著降低患者的血浆ANP水平,提示该术对心房内分泌功能的影响是一过性的.

    作者:刁鸿英;刘斌;张基昌;史永锋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常规心电图与平板运动试验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 研究心电图及平板运动试验(Treadmill Exercise Testing, TET)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有不典型胸痛或可疑冠心病患者65例,每例患者均在冠状动脉造影前做常规心电图和TET检查,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相比较.结果 在常规心电图阳性16例患者中冠状动脉造影阳性者8例,常规心电图阴性49例患者中冠状动脉造影阳性者24例;TET阳性41例患者中冠状动脉造影阳性者34例.其中冠脉3支以上严重病变的其运动时间、运动量较1、2支病变和非冠心病者小,运动达阳性时平均心率低.结论 平板运动试验与常规心电图相比,提高了冠心病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其运动时间、运动量和大心率值对冠脉病变程度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作者:侯晶;陈大伟;赵力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血清β-羟丁酸的测定及临床应用

    酮体是脂肪酸分解代谢的产物,包括三种成分:β-羟丁酸、乙酰乙酸和丙酮.其中β-羟丁酸是主要成分,约占酮体总量的78%[1],肝脏生成酮体,肝外组织能利用酮体作为能量来源,在正常情况下血中仅含少量酮体;

    作者:雷鸣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有氧耐力训练与红细胞计数及血红蛋白含量的研究

    有氧耐力训练对耐力运动项目来讲是至关重要的训练手段之一,运动员有氧耐力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运动员运动能力强弱和能否取得优异成绩.

    作者:李维希;薛武;方秀宠;何英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恶性肿瘤外周血微转移检测的临床研究

    目的 研究外周血CEA、CK20mRNA表达检测在胃恶性肿瘤转移及预后判断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逆转录实时定量PCR(Real-time PCR)法检测52例经病理确诊的胃恶性肿瘤患者,28例胃良性肿瘤患者,29例健康体检对照者外周血及组织标本CEAmRNA、CK20mRNA表达;电化学光免疫测定外周血CEA水平,结果血清CEA在胃良恶性肿瘤中的阳性检出率有显著差异(P<0.05),但在是否有远处转移者中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患者外周血可检测到不同水平的CEA及CK20mRNA表达,其中,CEAmRNA的表达与胃癌病理类型及分期相关;而CK20mRNA的表达与分期及有无淋巴结转移相关;两者联合检测较单个指标的检出阳性率高.结论 胃癌CEA、CK20表达可能与转移相关;采用实时定量RT-PCR检测外周血中CEA、CK20基因的表达可能为一种较理想的无创性胃癌诊断、转移的检测方法;血清CEA水平不能反映胃恶性肿瘤的转移情况.

    作者:盛虹;吴方;魏旭倩;楼谷音;孙璟;焦洁茹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在慢性肝病患者血清中的测定及意义

    目的 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在慢性肝病患者血清中的测定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IGF-Ⅰ在慢性肝病患者及健康体检者血清中的表达,同时应用核酸扩增荧光定量检测法测定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DNA水平.结果 不同程度肝病患者血清中IGF-Ⅰ水平差异有显著性,慢性乙肝(轻、中、重度)组血清游离IGF-Ⅰ水平均高于肝硬化组、原发性肝癌组及正常对照组(P<0.01),肝硬化组、原发性肝癌组患者IGF-Ⅰ水平较对照组降低(P<0.01);在肝硬化组按Child-Pugh分级,IGF-Ⅰ从A级组到B级组、到C级组逐渐下降(A级组与B级组,B级组与C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慢性乙型肝炎组IGF-Ⅰ水平随着HBV-DNA定量的升高而升高,明显高于HBV-DNA阴性组及正常对照组.结论 IGF-Ⅰ是在肝脏疾病的发展过程中判断肝细胞功能不良的重要指标.检测IGF-Ⅰ对肝病患者尤其是判断肝硬化进展情况有一定的意义.

    作者:潘留兰;刘美佳;侯松萍;太京华 刊期: 2008年第08期

中国实验诊断学杂志

中国实验诊断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