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浆溶血磷脂酸与全血血浆粘度水平变化的观察

刘晓娟;熊劲;曾鸿

关键词:缺血性, 脑血管病患者, 血浆溶血磷脂酸, 全血, 血浆粘度, 动脉粥样硬化, 血液流变学, 血小板聚集, 形态学改变, 现报告如下, 脑血管痉挛, 脑血管疾病, 检测与分析, 细胞发生, 危险因素, 神经内科, 发生发展, 增生性, 住院, 种类
摘要:溶血磷脂酸(Lysophosphatidic acid LPA)可诱导其他多种类型的细胞发生增生性和形态学改变,对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促进血小板聚集和脑血管痉挛具有重要的作用.而血液流变学的异常是脑血管疾病公认的重要危险因素.我们对145例于2005年6月-2006年5月就诊于我院神经内科住院及门诊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进行LPA及全血血浆粘度检测与分析,现报告如下.
中国实验诊断学杂志相关文献
  • 在人消化道肿瘤细胞表面构建α-gal表位的研究

    目的 在大肠杆菌中以可溶性形式表达鼠源性α-1,3-半乳糖基转移酶的催化结构域(α1,3 GTcd;catalytic do-main of α1,3GT),利用其在人消化道肿瘤细胞表面构建α-gal表位(Galαl-3Gal-β1-4GlcNAc-R),拟用来制备一种新的自体肿瘤疫苗.方法 利用pET-15 b载体以可溶性形式表达鼠源性α1,3 GTcd,利用高效液相色谱阴离子交换柱检测酶的活性.通过其在人不同消化道肿瘤细胞表面构建α-gal表位,先与人血清孵育,FITC标记的羊抗人的IgG为第二抗体,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荧光强度,以分析α-gal表位的表达结果.结果 可溶性高效表达与纯化了带有His-tag的α1,3GTcd并利用HPLC阴离子交换柱检测α1,3 GTcd的活性.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证明了在人消化道肿瘤细胞表面成功构建了α-gal表位.结论 本研究可溶性的表达了α1,3 GTcd,并利用其在人消化道肿瘤细胞表面成功地构建了α-gal表位.为该方法的临床治疗的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者:张睿;迟宝荣;朱学伟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对500例阴道炎病原体检测情况分析

    近年来,阴道炎有逐步上升超势,尤其是多种病原体合并感染已成为目前临床上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2-3],笔者应用超高倍显微诊断仪对500例炎性阴道分泌物进行动态检测,分析统计病原体感染状况并报告如下.

    作者:谢冰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测定血清FSH与LH含量对诊断男性不育症的探讨

    目的 探讨血清FSH与LH值高低对临床上诊断和治疗男性不育症的意义.方法 通过对58例男性生育正常者和31例不育症患者血清中FSH和LH含量测定结果.结果 病例组FSH与LH值高低与正常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两项或一项指标高于或低于正常.结论 测定男性血清FSH与LH值对男性生育能力的评估,不育症的诊断、治疗具有很重要意义.

    作者:时锦桓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肝组织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Fas、FasL的检测

    目的 通过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肝组织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Fas、FasL的表达,探讨Fas、FasL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以兔抗Fas及兔抗FasL多克隆抗体,对20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患者肝组织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Fas、FasL进行检测.结果 18例PBC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检出Fas、FasL,检出率均为90%,Fas、FasL平均阳性细胞数分别为62%、59%.20例PBC患者16例Fas阳性颗粒表达于肝细胞胞浆,4例表达于肝细胞胞膜;20例FasL棕黄色阳性颗粒均表达于肝细胞胞浆,Fas、FasL在肝组织中浸润的淋巴细胞胞浆有表达,并多聚集于汇管区周围.结论 PBC患者的Fas、FasL表达增加,它们在PBC的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刘妍;闫惠平;唐乐;张立洁;冯霞;檀玉芬;马冬梅;李伟华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正常妊娠过程中尿酶的变化

    目的 研究妇女妊娠期间,丙氨酸氨基放酶(AAP)、γ-谷氨酰转肽酶(GGT)、酸性磷酸酶(ACP)和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的活性变化.方法 98个不同年龄段的初次妊娠妇女为研究对象,整个妊娠过程进行随访.收集随机中段尿标本,进行AAP、GGT、ACP和NAG活性的测定.结果 妊娠过程中,尿中NAG和AAP活性有显著增高的趋势(P<0.05),ACP和GGT的活性变化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CP和GGT活性在正常妊娠期间无显著性变化,可以作为监测肾脏功能异常的灵敏指标.

    作者:梁彬;孔虹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生物可降解高分子材料载内皮前体细胞CD34抗体涂层支架防治犬冠脉再狭窄的研究

    目的 评估携带内皮前体细胞CD34抗体冠脉内支架对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血管内膜增生的影响.方法 以多聚物为载体应用N-琥珀酰亚胺基-3-(2-吡啶二硫)-丙酸酯(SPDP)方法制成内皮前体细胞CD34抗体洗脱支架.以球囊扩张法建立犬冠状动脉狭窄模型,随机分为三组,每组5只,将紫杉醇支架、CD34抗体支架、裸支架分别植入到每组犬的冠状动脉狭窄段,4周后处死取出支架段血管行病理学观察及计算机图像分析血管总面积(TA)、内膜增生面积(IA)以及内膜增生面积百分比.结果 CD34抗体支架组内膜增生面积及内膜增生百分比较裸支架组减低(P<0.05),紫杉醇支架组内膜增生面积及内膜增生百分比较裸支架组也减低(P<0.05),但较CD34抗体支架组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 生物可降解担载内皮前体细胞CD34抗体支架较裸支架,可明显加速内皮修复,明显降低再狭窄的发生,是一极具前景的研究方向.

    作者:刘斌;李淑梅;张基昌;史永锋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哮喘病人外周血CD4+ T淋巴细胞自噬现象的观察

    目的 观察分离培养的哮喘病人外周血CD4+ T淋巴细胞的自噬现象.方法 密度梯度离心法、尼龙棉柱法及磁分离法分离哮喘病人外周血CD4+ T淋巴细胞,分空白组及地塞米松(DXM)组,培养72 h后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自噬细胞比例变化.结果 DXM组与空白组72 h自噬细胞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DXM可诱导哮喘病人外周血CD4+ T淋巴细胞自噬.

    作者:孟宪明;黄勤欢;黄瑾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47,XX,(+18)染色体病1例报告

    先天性染色体数目异常或结构畸变而发生的疾病,称为染色体病或染色体综合征.现已发现人类的染色体数目异常和畸变约10000余种.除平衡易位携带者和少数性染色体异常外,智能低下和发育迟缓几乎是所有染色体异常患者共同的特征.18三体综合征在临床上存活病例少见,本文就疾病的诊断分析如下:

    作者:王军荣;刘志婷;续薇;关宝杰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肿瘤免疫治疗实验研究的新热点——Exosome

    肿瘤治疗除手术、放疗和化疗外,免疫治疗已成为治疗肿瘤的方法.肿瘤的主动特异性免疫疗法(ASI)是近年研究的热点,目前应用于临床实验的多表位肿瘤抗原主要来源于肿瘤细胞的溶泡物质,但真正实用的肿瘤相关抗原十分有限.

    作者:黄海燕;王占峰;鞠砚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肠道疾病引起红细胞T活化的检查分析

    目的 探讨肠道疾病引起红细胞T活化的检查及特点分析.方法 采用花生凝集素检测红细胞T活化,用多个同型献血者血清检测红细胞T多凝集.结果 1208例肠道疾病患者中有101例患者红细胞与花生凝集素呈凝集反应,占8.4%;101例红细胞花生凝集素阳性中有9例患者红细胞和多个同型献血者血清出现T多凝集,占红细胞花生凝集素阳性者8.9%.结论 肠道疾病可引起红细胞T活化和T多凝集,对肠道疾病患者,如需输血治疗输血浆或血浆制品时,应用花生凝集素进行输血前筛查,避免因红细胞T活化而出现溶血性输血反应.

    作者:朱碎永;朱燕英;林甲进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乳腺癌患者血清ADA及其同工酶的检测分析

    目的 探讨ADA总活性及其同工酶ADA1和ADA2活性与乳腺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应用日立715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采用酶显色法测定ADA总活性;在反应体系中加入ADA1的抑制剂后,再测定ADA的活性,即为ADA2的活性;通过计算求得ADA1活性.分别检测112例乳腺癌患者和98例对照组ADA、ADA1和ADA2的活性.根据有无绝经、肿瘤大小、淋巴侵袭进行分组,分析不同组别的差异性.结果 乳腺癌患者的血清ADA和ADA2的活性明显高于对照,ADA1活性无差异;乳腺癌患者中绝经后的血清ADA和ADA2活性高于未绝经者;肿瘤大小、淋巴浸润组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乳腺癌患者的血清中ADA和ADA2的活性增高,可能与年龄和激素水平有关,与乳腺癌的预后无关.

    作者:孔虹;梁彬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FAB与WHO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分型比较与分析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为多克隆造血干细胞病,形态学有病态造血现象.临床上有骨髓衰竭,血细胞减少引起的贫血,发热,出血等症状.MDS也曾称为白血病前期,其自然病程从慢性期至快速向白血病转化,终于MDS期骨髓衰竭并发症或白血病期而不治.

    作者:张静;熊树民;陈冰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健康人群血清NT-proBNP浓度水平评估

    目的 对健康人群N端-前脑钠素(NT-proBNP)浓度水平进行评估.方法 采集103个健康受试者的血清标本,应用罗氏2010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测定血清NT-proBNP浓度,采用SPSS11.5软件进行分析,探讨20-40岁年龄段健康人群中的NT-proBNP参考值范围.结果 研究结果显示在该年龄段参考值的范围:男性组为<50.7 ng/L,女性组为<79.3 ng/L.男性组中位数为17.5 ng/L,女性组中位数为35.6 ng/L.女性组明显高于男性组(P<0.05).结论 建立20-40岁年龄段健康受试者的NT-proBNP正常参考值范围.

    作者:刘红;汪芳;黄一玲;王杨;段兵;边文彦;李一石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被动吸烟对血管内皮舒张功能和血浆CRP的影响

    目的 探讨被动吸烟对健康青年人血管内皮舒张功能和血浆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方法 采用超声肱动脉内径测量法,观察被动吸烟、主动吸烟及正常对照组各30例血流介导的和硝酸甘油介导的肱动脉内径变化;同时测定血浆CRP含量.结果 三组肱动脉内径基础值及硝酸甘油介导的肱动脉舒张均无显著差异(P>0.05),而血流介导的血管扩张被动吸烟组与正常对照组间存在显著差异(P<0.01),与吸烟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主、被动吸烟组血浆CRP含量均高于正常组(P<0.05),而两组间个指标含量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被动吸烟导致健康青年人群血管内皮舒张功能损伤可能与血浆CRP含量增加有关.

    作者:刘爱玲;马红;王文丽;陈伟;屈娟娟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精神疾病患者心肌酶检测结果分析与临床评价

    心肌酶活性有明显改变,临床上一般用于监测心肌功能状态,是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诊断和病情监测的指标.我们在临床检测中发现很多精神病患者呈现心肌酶谱异常,为探讨精神疾病患者血清心肌酶谱的变化是否与病种和病情有关,我们对357例住院病人进行了心肌酶谱检测,报道如下.

    作者:凌迎春;徐红英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便携式心脏监测仪与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测定心脏收缩功能的对比研究

    测定心脏病患者的心脏收缩功能,对于指导临床分型、治疗、评价疗效及判断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对68例心脏病患者同时用便携式心音心电动态监测仪(简称监测仪)和彩色多普勒超声仪(简称超声仪)测定心脏收缩功能,并对相关指标进行对比分析,以期评价两种无创检测方法所得结果是否一致性.

    作者:宋玉明;李洋;陆遥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血清胱抑素C与肌酐在肾功能不同损害期患者中的应用比较

    目的 研究肾功能不同损害期患者血清胱抑素C(Scc)浓度变化及其与血清肌酐(Scr)和肌酐清除率(Ccr)的相关性,并对血清肌酐和胱抑素C在反映肾小球滤过率(GFR)中的应用作一比较.方法 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125例患者SCC水平;采用Jaffe法测定SCr和Ccr,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Scc与Scr呈高度正相关(r=0.783,P<0.01),Scc与Ccr呈高度负相关(r=-0.835,P<0.01);同时在肾功能损伤早期,Scc比Scr和Ccr更敏感,而且Scc与Ccr的相关性(r=-0.835)要好于Scr和Ccr的相关性(r=-0.615),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Scc是反映GFR的一项敏感指标,可以取代Scr和Ccr在临床上常规应用.

    作者:姚虹;苏建荣;李岩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65例恶性肿瘤患者医院内呼吸道感染临床分析

    医院感染又称为医院内感染,住院时间既增加病人的痛苦,提高死亡率,延长,费用大幅度增加,也增加了患者和国家的经济负担.恶性肿瘤又是医院感染的重要易感人群.为探讨肿瘤患者医院内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及感染病原菌特点,现就我院一年来发生呼吸道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作者:代香元;鞠晓红;方芳;马爱新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2006年泌尿生殖系统支原体感染状况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通过分析2006年度我院门诊妇产科及皮肤科1006泌尿生殖道分泌物支原体(Mycoplasma)感染及耐药性变迁情况,为临床提供新的流行病学资料及用药指导.方法 采用支原体培养、药敏一体化方法检测我院妇科、皮肤科送检的泌尿生殖道分泌物,分析就诊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临床资料以及支原体培养药敏实验结果.结果 2006年疑似非淋菌性尿道炎(non-gonococcal urethritis,NGU,女性为宫颈炎)患者2001例,支原体阳性率为50.3%,其中解脲脲原体(Ureaplasma urealyticum,Uu)、人型支原体(Macoplasma hominics,Mh)、混合型(Mh+Uu)分别占总阳性的87.4%、1.5%、11.1%.支原体阳性患者以20-40岁青壮年为主,女性患者多于男性.2006年度Uu对四环素类药物的敏感性高,对大环内酯类次之,对喹诺酮类耐药性为严重.整体上看混合型感染、单纯Mh感染者耐药性较Uu单纯感染者严重.结论 支原体感染已成为非淋球菌性泌尿生殖系统炎症的主要病原体之一,且耐药性十分严重,临床治疗中合理用药以减少耐药菌株产生是当务之急.

    作者:薛文成;孟冬娅;万楠;褚美玲;张春玲;方秀菊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化疗药物对体外培养同步化MCF-7细胞存活和凋亡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不同化疗药物在体外培养的经TAM同步化MCF-7细胞存活率和凋亡的影响.方法 以体外培养雌激素受体阳性细胞MCF-7为研究对象,采用MTT法和流式细胞术法检测MCF-7细胞存活率和细胞凋亡.结果 体外培养的MCF-7细胞的倍增时间是33 h,TAM可使MCF-7同步化于G0/G1期,5-Fu、DDP、ADM在中低剂量时可使同步化的MCF-7细胞存活率降低,与不同步化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采用流式细胞术方法检测DDP、ADM中低剂量组可使经TAM同步化的MCF-7细胞PCD%增加,与不同步化组相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不同化疗药物可诱导经TAM同步化的细胞发生凋亡.

    作者:刘亚辉;刘波;谭岩 刊期: 2007年第03期

中国实验诊断学杂志

中国实验诊断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