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血清铁蛋白与2型糖尿病关系的研究

韩立坤;卢丹

关键词:血清铁蛋白, 2型糖尿病, 胰岛素抵抗
摘要:目的 探讨血清铁蛋白与2型糖尿病的关系.方法 对80例2型糖尿病患者以及69例健康体检者分别测定身高、体重、腰围、臀围、血压;空腹血糖、口服75 g葡萄糖粉测量2小时血糖、空腹胰岛素、血清铁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及C反应蛋白浓度.计算体重指数、腰臀围比及胰岛素抵抗指数.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初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具有较高的BMI、WHR、FINS、TG、C-RP以及SBP水平(P<0.05);HOMA-IR明显升高(P<0.05);较低的HDL-C水平(P<0.05);而TC、LDL-C水平及DBP无明显差异(P>0.05);糖尿病组不论男性与女性SF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通过直线相关分析可知,经对数转换后的2型糖尿病患者SF与TC、TG、LDL-C、C-RP呈正相关(P<0.05);与FBG、PBG、HOMR-IR及DBP显著正相关(P<0.01);与HDL-C呈负相关(P<0.05);与SBP、BMI、WHR、FINS非线性关系.经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发现血清铁蛋白是参与HOMR-IR的独立变量.结论 本研究证实2型糖尿病患者体内铁超负荷;而铁超负荷可能是导致胰岛素抵抗,促进糖尿病发生的许多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并且血清铁蛋白可以预测糖尿病代谢控制程度.
中国实验诊断学杂志相关文献
  • 尿胰蛋白酶原-2在诊断急性胰腺炎中的临床应用

    急性胰腺炎(AP)是临床上常见的急腹症之一,起病急、进展快、病死率高等特点.及早诊断对治疗和预后有重要的临床意义.长期以血、尿Amy的测定为实验室诊断依据,而一些疾病如急性胆囊炎,急性阑尾炎等也可引起血、尿Amy活性增高.Kemppainen等[1]报道急性胰腺炎时尿胰蛋白酶原-2的含量明显增高可用于急性胰腺炎的筛选.本文对快速检测尿胰蛋白酶原-2进行了观察,并与血、尿Amy进行比较.

    作者:张欣中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前列腺特异抗原移行区密度在PSA灰色区域前列腺癌早期诊断中的作用

    目的 探讨前列腺特异抗原移行区密度(PSAT)在前列腺癌早期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在血清PSA>4.0 ng/ml,并接受前列腺活检的144例受检者为研究对象,根椐病理学诊断分为前列腺癌组(PCa组)、良性前列腺增生组(BPH组);血清PSA含量应用瑞典CanAG公司试剂盒;经直肠超声测量前列腺癌体积和移行区体积,分别计算前列腺特异抗原密度(PASD)和PSAT.应用SPSS(1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受检者的前列腺移行区体积与前列腺总体积呈明显正相关(r=0.78,P<0.001).(2)BPH组与PCa组比校,总体积无显著差别(P>0.05),前列腺移行区体积、PSA、PSAD、PSAT均有显著差别.ROC曲线显示PSAT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0771大于PSA、PSAD,且有显著差别(P<0.01).(3)在灰色区域,PSAT在BPH组和PCa组中存在显著差别;ROC曲线表明PSAT强于PSAD.结论 前列腺特异抗原移行区密度是提高前列腺癌早期诊断效率的有效指标.

    作者:计国义;潘玉琢;王伟华;高洪文;孔祥波;张灵;桑原正明;赵雪俭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以咽痛为首发症状的心肌梗死10例

    2000年5月,我科就诊一位以咽痛为首发症状的50岁男性病人,检查:咽喉部(一),病人要求口服复方新诺明片.第三天,病人心前区不适、胸闷来我院内科就诊,以心肌梗死急诊入院.抢救无效当日死亡.该病人引起了我科的高度警惕和重视.自此,我们先后发现了10例类似症状的病人,均由于及时诊断和治疗,挽救了病人的生命.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碧颖;杨景梅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老干新枝德医双馨(一)——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乳腺甲状腺外科

    进入新的世纪,经济科学技术全球化和卫生管理国际化对我国医学科学发展的影响日益加深,先进的医院管理理念和的科学运营模式给综合性大医院赢得了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学科专业化建设和专医师制度的建立是提高医院核心竞争力,加快加强医学科学发展的重要举措.

    作者: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仪器法计数血小板的复审策略研究

    近年来,血细胞分析仪以其计数快、精度高、操作简便而迅速普及,其功能不断完善,所提供的参数也不断增多.血小板由于体积小,又特别容易发生粘附、聚集和变性破坏,加之非血小板颗粒(nonplatelet particles,NPPs)的干扰,因此如何进行准确的血小板计数是血细胞分析仪的工作难点.

    作者:王昌富;彭长华;李琳芸;肖秀林;汪永红;高清平;唐全;陈芳;吴刚珂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支气管哮喘患者与特异性过敏原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支气管哮喘的致病因素,了解支气管哮喘与过敏原的相互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印迹法过敏原体外检测试剂盒,对132例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清中过敏原特异性IgE(SIgE)抗体进行测定.结果 132例支气管哮喘患者至少有一项过敏原特异性IgE阳性占62%,二种或二种以上过敏原阳性占37%,以吸入物为主占82%,吸入物中以屋尘和粉尘螨阳性率高.少儿组对真菌类过敏的阳性率明显高于成人组(P<0.01).结论 支气管哮喘与特异性过敏原具有相关性.

    作者:王丽;陈淑勉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SYBR Green Ⅰ实时RT-PCR定量检测前列腺癌患者外周血DD3mRNA

    目的 建立一种新的方法定量检测前列腺癌(PC)患者外周血DD3mRNA方法扩增LNCaP细胞株阳性表达的DD3mRNA,并以其扩增产物为外标准,通过优选引物及优化PCR的各项参数,建立了SYBR Green实时RT-PCR定量检测PC患者外周血DD3 mRNA的方法,并以此方法检测了健康男性志愿者、良性前列腺炎(BPH)患者和PC患者外周血DD3 mRNA.结果 所建立的SYBR Green实时RT-PCR方法少可检测到10拷贝的核酸,在每反应108-103copies/ml范围内,CT值与起始模板浓度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2~-1;扩增后仅有的熔解曲线特异峰显示很好的特异性;不同标准点批间变异系数范围为6.1%-13.7%(n=5).结论 基于双链嵌合染料SYBR Green建立的RT-PCR定量检测DD3 mRNA方法具有敏感性高、线性检测范围广、特异性强、重复性较好的特点;PC患者外周血中可检测到DD3 mRNA表达.

    作者:张黎明;章祖招;张鑫圣;吴晓宇;李招云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骨性关节炎患者HLA-DRB、HLA-A等位基因表达频率及其与临床特征的关系

    目的 探讨东北地区汉族人群骨性关节炎患者HLA-DRB、HLA-A等位基因表达频率及其与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基因芯片技术分析72例OA患者及30例健康对照者HLA-DRB、HLA-A各等位基因,探讨HLA-DRB、HLA-A基因多态性表达规律与临床特征的关系;结果骨性关节炎患者HLA-DRB1*12(DR5)、HLA-DRB1*08(DR8)、HLA-A0203(A2)基因表达频率增加,而HLA-DRB1*53(DR4)基因表达频率明显降低;其表现型与骨性关节炎患者的受累部位无关,但与关节损伤严重程度有一定关联.结论 HLA基因多态性与骨性关节炎的遗传易感倾向密切相关.

    作者:黄丽红;王江滨;武汉;孙晓莉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代谢综合征患者血小板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

    目的 对代谢综合征患者血小板参数及血液流变学指标进行观察分析.方法 选择单纯性代谢综合征患者20例,合并并发症代谢综合征患者22例,对照者20例作为研究对象.测定3组人员的血细胞比容、红细胞数量、血红蛋白浓度、血小板参数、纤维蛋白原浓度、全血及血浆粘度.结果 ①代谢综合征患者血小板平均容积、血小板容积分布宽度和大血小板比率高于对照组(P<0.05);合并并发症组血小板数量低于单纯性代谢综合征组及对照组.②合并并发症代谢综合征患者全血粘度及血浆粘度均高于单纯性代谢综合征患者(P<0.05);单纯性代谢综合征患者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合并并发症代谢综合征患者血小板参数及血液流变学指标较单纯性代谢综合征患者及对照组相比改变有显著性意义,说明血小板活化及血液流变学改变参与了代谢综合征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发展过程.

    作者:徐升强;王顺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高钠血症在脑出血后的临床意义

    电解质紊乱是脑出血的重要并发症之一,临床以低血钠、低血钾较为常见,而高血钠较少见.为探讨脑出血患者并发高钠血症的临床特点及其对预后的影响,分析我院1994年1月-2004年8月资料完整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8分的重症脑出血202例,其中29例并发高钠血症,发生率14.3%.

    作者:杨立东;张永旭;张海波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氯离子通道阻断剂NPPB对顺铂诱导C6细胞损伤的作用

    目的 探讨氯离子通道阻断剂NPPB对顺铂(DDP)诱导的神经胶质瘤C6细胞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MTT法检测C6细胞的生存率;RT-PCR检测Bcl-2、Bax及ClC-3的mRNA表达;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Bcl-2、Bax、Cyt-C的蛋白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NPPB组C6细胞生存率、Bax/Bcl-2比值、ClC-3 mRNA及Cyt-C蛋白表达无明显变化;DDP组C6细胞生存率明显下降(P<0.05),ClC-3 mRNA表达降低,Bax/Bcl-2比值及Cyt-C蛋白表达明显增高.而DDP与NPPB联合组C6细胞生存率与DDP组相比明显增高,ClC-3 mRNA表达增高,Bax/Bcl-2比值呈下降趋势,Cyt-C蛋白表达明显降低.结论 氯离子通道阻断剂NPPB可能通过降低Bax/Bcl-2比值,抑制Cyt-C的释放而拮抗DDP对肿瘤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

    作者:石璐;苏静;康劲松;张宏宇;孔晓霞;孙连坤;李洪岩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吉林地区女性尖锐湿疣疣体HPV基因型的研究

    目的 探讨吉林地区女性尖锐湿疣疣体中感染的人乳头瘤病毒基因类型及分布.方法 收集女性生殖器肉眼可见的疣体112例,采用免疫组化法和DNA扩增技术检测疣体中感染HPV基因类型.结果 在112例标本中,疣体感染HPV6型48.3%(54/112)、HPV11型17.2%(19/112)、HPV16型14.3%(16/112)、HPV18型11.4%(13/112)、HPV42型8.8%(10/112).3.5%(4/112)为HPV6型和HPV11型混合感染.结论 本地区女性尖锐湿疣以低危型HPV6、HPV11型为主,少数为高危型,并且出现了两种型别的混合感染.

    作者:李明成;王跃钢;郑华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B型钠尿肽在急性前壁心肌梗死中的临床意义

    目的 研究急性心肌梗死后不同时间点B型钠尿肽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危险分层的临床价值.方法 分别检测入选的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入院即刻,心肌梗死后3天、7天外周静脉血B型钠尿肽(BNP).检测入选患者入院次日晨检测hsCRP.观察入选患者的TNT和CK-MB的峰值,以及心电图的系列变化.结果 ①第3天和第7天的BNP显著高于入院即刻的BNP.②BNP与hsCRP无相关性.③第7天的BNP与TNT的峰值呈正相关.④住院期间ST段回到等电位性的患者各时间点BNP显著低于ST段持续抬高的患者.⑤行急诊再灌注治疗的患者中,ST段迅速回落的患者第3天和第7天的BNP显著低于ST段回复不良的患者.结论 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发病第7天的BNP与预后相关.

    作者:王萍;王宇朋;贾三庆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血清脂蛋白(a)水平与临床疾病的相关性分析

    脂蛋白(a)[Lipoprotein(a) LP(a)],水平升高与冠心病、缺血性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密切相关[1].同时LP(a)也被认为是一种敏感的急性时相蛋白.我们对急性心肌梗死、脑梗死、高血压、糖尿病肾病、急性感染、肝硬变、慢性肾功能衰竭、原发性肾病综合症等患者血清LP(a)进行检测,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作者:刘怀平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病毒性心肌炎患儿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及白介素-10水平检测

    目的 观察柯萨奇病毒感染的心肌炎患儿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 TNF-α)及白介素-10(interleukin-10 IL-10)水平,评价柯萨奇病毒感染时机体细胞因子的变化及其在心肌细胞免疫应答中的意义.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检测观察组患儿及正常对照组儿童的血清TNF-α及IL-10水平.结果 柯萨奇B组病毒性心肌炎患儿血清TNF-α浓度为288.58±256.36 pg/ml,IL-10浓度为28.68±4.72 pg/ml,均显著高于对S照组.结论 血清TNF-α及IL-10升高是柯萨奇B组病毒性心肌炎急性期的一个重要指标.

    作者:于侠;孙景辉;吕民;张金鑫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医院内细菌耐药监测及耐药谱研究

    当前,临床分离病原菌对常用抗菌药物产生耐药的现象极其普遍,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世界有5000万人携带耐药菌[1],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和其它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万古霉素是唯一治疗这种多重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生素,而万古霉素耐药的肠球菌近年来也逐渐增加;质粒介导的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菌株临床分离率在上升,且对所有的头孢菌素均耐药[2],使感染的治疗十分困难.加强细菌耐药性监测,是有效预防和控制细菌耐药产生和扩散的主要手段[3].为了解临床常见致病菌耐药性的基础水平,我们临床微生物实验室首次开展了院内临床常见致病菌耐药性的监测工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王学军;黄晶;许建成;张传军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岛叶及岛盖胶质瘤的误诊原因分析及处理

    目的 研究岛叶及岛盖胶质瘤的临床及影像特征,早期诊断,提高治疗效果.方法 对5年内手术治疗的312例胶质瘤中误诊的19例岛叶及岛盖胶质瘤进行了回顾性研究,并对患者进行了随访.结果 CT显示岛叶及额、颞、顶的岛盖皮层低密度病变.MRI提示额、颞、顶岛盖区及岛叶/T1低信号区域,T2高信号区域,Flair像上环侧裂血管大脑皮层的高信号区,没有明显的边界和典型的肿瘤团块,中线无明显移位.手术中显微镜下所见:肿瘤组织生长于额叶、颞叶、顶叶岛盖面及岛叶表面的软膜下或/和突破软膜到蛛网膜下腔,侵蚀皮层,肿瘤呈灰白色或灰紫色,质地较软,易于吸除,与正常组织边界模糊,肿瘤供血不丰富,肿瘤切除后可见动脉血管深穿枝向正常脑组织供血.手术后病理报告星形细胞瘤Ⅰ-Ⅱ级或星形细胞-少突胶质细胞瘤Ⅰ-Ⅱ级.手术后CT或MRI显示肿瘤全切除13例,大部切除4例,部分切除2例.癫痫症状及头痛症状消失15例,改善3例,手术后1例患者增加对侧下肢力弱的症状.所有患者都进行了随访,仅1例失访,随访期限6个月-3年4个月,患者没有新增加的症状和体征,影像学检查2例提示肿瘤复发.所有患者能够正常生活,11例患者恢复正常工作结论岛叶及岛盖胶质瘤有其独特的病史及影像特征,掌握其演变规律可以做出正确的诊断,早期手术能够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徐庚;朴月善;孙力泳;明;赵瑞林;单永治;徐建坤;凌锋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洋葱伯克霍尔德菌耐药性分析

    为了解洋葱伯克霍尔德菌(Burkholderia cepacia)的耐药性,本文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我院2003年1月至2005年12月该菌的分离率和耐药性,现报道如下.1 材料和方法1.1 菌株来源 2003年1月至2005年12月我院住院患者送检标本中分离出的161株洋葱伯克霍尔德菌.采用法国梅里埃公司生产的API鉴定系统鉴定菌株.

    作者:陈旭芳;白海霞;岳猛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丙型肝炎核心抗原的检测及在母婴传播中的应用与分析

    丙型肝炎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传染病,主要经血液传播,婴幼儿垂直传播也是一条很重要的途径.目前,对于丙型肝炎来说,尚无特殊的预防和治疗办法,主要通过对丙型肝炎抗体(抗-HCV)的检测,筛查供血员,从而阻断其传播.但是,抗-HCV的出现是在HCV感染后的6-12周(窗户期),所以抗-HCV阴性并不能排除携带HCV具有传染性的可能[1],而HCV核心抗原(HCVCAg)的出现可将窗口期缩短至15 d[2],因此我们对孕妇及婴儿进行HCVCAg的检测,以此来降低HCV母婴垂直传播的风险,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泽芬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舒芬太尼或芬太尼复合曲马多用于术后静脉自控镇痛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患者对解除术后疼痛的要求非常迫切.患者静脉自控镇痛方法简便、安全、易于获得良好的镇痛效果,为围术期患者康复提供良好条件.舒芬太尼为一种新合成的强效拟吗啡类镇痛药,镇痛效果强、副作用少.曲马多为人工合成非吗啡类镇痛药.舒芬太尼与曲马多复合镇痛国内未见报道.本研究对舒芬太尼复合曲马多配方用于术后静脉自控镇痛的效果进行观察并与芬太尼复合曲马多配方进行对比,评价其安全性和有效性,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陈鹏;韩阳东;赵国庆;杨涛;徐秋凤 刊期: 2007年第10期

中国实验诊断学杂志

中国实验诊断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