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庚;朴月善;孙力泳;明;赵瑞林;单永治;徐建坤;凌锋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不断改革深入,超声诊断学教学课程体系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也发生了深刻变革,在不断创新的过程中,多媒体课件在超声诊断学教学工作中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结合自己和其他教师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总结有以下几点体会.
作者:宋军;高冬梅;刘庆鑫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检测冠心病并发糖尿病肾病患者和单纯冠心病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的表达,探讨冠心病合并糖尿病肾病患者与MMP-2的内在关系.方法 用酶谱分析方法检测62例冠心病并发糖尿病肾病患者和单纯冠心病患者血清MMP-2的表达.结果 单纯冠心病患者MMP-2活性(INT·mm2)(1634±27)高于正常对照组(1031±63)(P<0.05),冠心病并发糖尿病肾病患者(576±46)低于单纯冠心病患者(P<0.001)和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 冠心病的患者血清MMP-2正常或降低并不代表斑块稳定,要进一步检查是否并发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肾病的肾组织细胞基质的堆积与MMP-2表达降低有关.
作者:崔燕;孟晓萍;杨东华 刊期: 2007年第10期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患者对解除术后疼痛的要求非常迫切.患者静脉自控镇痛方法简便、安全、易于获得良好的镇痛效果,为围术期患者康复提供良好条件.舒芬太尼为一种新合成的强效拟吗啡类镇痛药,镇痛效果强、副作用少.曲马多为人工合成非吗啡类镇痛药.舒芬太尼与曲马多复合镇痛国内未见报道.本研究对舒芬太尼复合曲马多配方用于术后静脉自控镇痛的效果进行观察并与芬太尼复合曲马多配方进行对比,评价其安全性和有效性,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陈鹏;韩阳东;赵国庆;杨涛;徐秋凤 刊期: 2007年第10期
临床生物化学是实验医学的重要内容,涉及病理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等多门基础课程,又直接和临床相关,搞好临床生物化学教学对培养具有高素质的检验医师具有重要意义.要求教学工作者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围绕临床进行教学,优化教学内容,以培养广泛社会需求的合格检验人才.我系作为系科合一的特点,教师长期从事临床第一线工作,了解现代检验的现状和要求,在教学中有所侧重,对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进行改革.下面从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两个方面进行介绍.
作者:李贵星;李萍;宋昊岚;刘锦琳 刊期: 2007年第10期
急性胰腺炎(AP)是临床上常见的急腹症之一,起病急、进展快、病死率高等特点.及早诊断对治疗和预后有重要的临床意义.长期以血、尿Amy的测定为实验室诊断依据,而一些疾病如急性胆囊炎,急性阑尾炎等也可引起血、尿Amy活性增高.Kemppainen等[1]报道急性胰腺炎时尿胰蛋白酶原-2的含量明显增高可用于急性胰腺炎的筛选.本文对快速检测尿胰蛋白酶原-2进行了观察,并与血、尿Amy进行比较.
作者:张欣中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耐异烟肼结核分支杆菌KatG基因突变在结核分支杆菌耐异烟肼耐药性测定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分析72株结核分支杆菌KatG基因突变.其中32株为异烟肼(INH)敏感株,40株为INH耐药株,用PCR-SSCP图谱鉴定扩增产物有无突变,H37RV标准株作对照.结果 所有INH敏感株SSCP带谱与对照相同;40株INH耐药株中15株与对照相同,25株有不同程度的差异,INH耐药KatG基因突变或缺失的阳性率为62.5%.结论 多数结核分支杆菌耐INH是由于其KatG基因突变所致,用PCR-SSCP筛选突变株可达到快速检测结核分支杆菌INH耐药的目的.
作者:宋阳;于宏波;陈晶洁;韩忠波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组织中癌基因C-myc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酶法(S-P法),检测60例结直肠癌组织、10例癌旁组织及8例正常结直肠黏膜中C-myc蛋白表达.结果 结肠癌组织中,C-myc蛋白表达阳性率为76.7%(46/60),显著高于正常及邻近结直肠组织(P<0.01);C-myc的过度表达与结直肠癌肝转移呈正相关关系(r=5.540,P<0.05),与TNM分期无相关性(r=0.013,P>0.05).结论 癌基因C-myc在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C-myc蛋白过度表达不能代表结直肠癌的肿瘤状态,不能作为判断病人预后的单独指标.
作者:任辉;姜涛;边学海;张研;田宇 刊期: 2007年第10期
实验诊断学是基础与临床之间的桥梁学科,应用生物、化学和免疫等实验室技术和方法,对病人的血液、体液、排泄物、脱落细胞等进行检验,从而获得诊断疾病的客观资料,达到明确诊断和了解器官功能状态的目的.实验诊断学涉及面广,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只有学好实验诊断这门课,才能顺利进入临床课的领域.学与教关系非常重大,是否能学好这门课相当程度取决于老师是否教得好.一直以来,由于课时少、内容多、牵涉广,实验诊断学教学负担重、讲得杂,从方法、原理、参考值到临床意义,从三大常规讲到新的聚合酶链反应(PCR)及基因诊断,照本宣科,满堂灌,学生听完后一头雾水,感觉内容太多,根本掌握不了.
作者:周迎春;李丽;吴婉青;黄建香;朱海龙 刊期: 2007年第10期
肝功能受损时,胆汁酸代谢发生了变化,使其进入血循环的量增加,肝细胞受损后细胞膜通透性发生改变,使进入血循环的ALT增加,但二者升高机制不同,故在不同的肝病中有不同的表现,我们观察了其在肝病中的不同变化,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朱井丽;郑宏图;荣幸;闫东君;付伟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研究人脑转移瘤及瘤周围脑组织水通道蛋白的表达和调控特征,认识水通道蛋白的异常表达在脑水肿形成和消除中的作用.方法 对5例肺腺癌脑转移病例经手术切除的肿瘤组织提取总RNA并进一步行RT-PCR反转录扩增明确脑转移瘤组织中水通道蛋白的表达类型,再对肿瘤组织病理切片行相应水通道蛋白的免疫组化染色,测量切片的灰度值.结果 水通道蛋白4(AQP4)在脑转移瘤周围脑组织高表达,而在转移瘤组织内部未见表达.在瘤组织周围,距离瘤组织较远的区域AQP4染色较浅,紧贴瘤组织的区域AQP4染色显著加深.结论 AQP4在脑转移瘤周围区域表达上调并以紧贴脑转移瘤的区域为著的现象很可能跟脑转移瘤瘤周脑水肿的形成有关,在脑转移瘤引起的细胞性脑水肿发生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刘军;赵彬;宿跃田;刘丽丹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吉林地区女性尖锐湿疣疣体中感染的人乳头瘤病毒基因类型及分布.方法 收集女性生殖器肉眼可见的疣体112例,采用免疫组化法和DNA扩增技术检测疣体中感染HPV基因类型.结果 在112例标本中,疣体感染HPV6型48.3%(54/112)、HPV11型17.2%(19/112)、HPV16型14.3%(16/112)、HPV18型11.4%(13/112)、HPV42型8.8%(10/112).3.5%(4/112)为HPV6型和HPV11型混合感染.结论 本地区女性尖锐湿疣以低危型HPV6、HPV11型为主,少数为高危型,并且出现了两种型别的混合感染.
作者:李明成;王跃钢;郑华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为探讨抗精子抗体(AsAb)在不孕不育流产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快速抗精子抗体ELISA试剂盒检测不孕不育流产患者AsAb.结果 在不孕不育患者中AsAb阳性率女性明显高于男性,其中,原发不孕不育患者中男性阳性率为12.59%(34/270),女性检出率29.62%(32/108);继发不育患者中男性阳性率为21.42%(3/14),女性检出率37.5%(6/16);多次流产患者中,男性检出率18.51%(5/27),女性为31.25%(5/16).与对照组比较(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AsAb检测对不孕不育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杨冬梅;赵丽红 刊期: 2007年第10期
有资料显示[1]全世界共约有乳腺癌患者57万例.乳腺癌是妇女常见的恶性肿瘤,乳腺癌居女性恶性肿瘤的首位,近年来发病率有增高的趋势.肿瘤的发生、发展与细胞的异常增殖相关.传统判断乳腺癌预后的指标有肿瘤大小、临床分期、组织分类、分级及淋巴结转移等因素,临床分期高和有淋巴结转移是公认的预后不良指标.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的不断发展,乳腺癌的分子预后指标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作者:裴劼;翟笃明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非脱垂子宫阴式子宫次全切除的优点、手术要点及适应症.方法 2003年6月至2004年1月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对非脱垂子宫阴式子宫次全切除术(TVSH)26例和同期指征相近的腹式子宫次全切除术(TASH)30例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TVSH组手术均成功,无术中、术后并发症,术后体温、肛门排气时间、术后病人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天数均小于TASH组,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阴式子宫次全切除术损伤小,恢复快,是一种较好的手术方法.
作者:王艳丽;张小猛;张松灵;李春洪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细菌生物膜(bacterial biofilm)也称生物膜,是单一或多种细菌为适应自然环境而形成的微菌落聚集物,其主要成分为多糖蛋白复合物,将细菌自身包裹其中,使细菌相互黏连产生特定结构的细菌复合体,形如膜状并不可逆地附着于病灶的表面或导管内[1].这是细菌为适应环境维持自身生命所发生的形态学的变化,从而增强了细菌对外环境的抵抗力.临床上许多顽固性、难治性感染均与形成细菌生物膜有关.
作者:杨朵;张正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研究壳聚糖-聚磷酸三钙复合材料对离体培养的人牙周膜细胞粘附及增殖的影响,探讨二者的生物相容性,为骨组织工程中生物材料的选择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采用冻干法制备壳聚糖-聚磷酸三钙复合材料,培养人牙周膜细胞,传代扩增后接种到材料表面,体外继续培养,用倒置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观察细胞的粘附和生长情况,用MTT方法检测种植后2、4、6、8 d细胞的增殖情况.结果 种植2 d后细胞呈梭形纤维细胞样,平均每100倍视野下,有生物材料的实验组与无材料的对照组胞数分别为(380±16)个和(80±20)个,二者比较具有差异性显著(P<0.01).MTT法检测对照和实验组细胞增殖情况,两组细胞均保持持续增殖.且实验组增殖快,接种后2、4、6、8 d光吸收值与对照组相比,均有差异性均显著(P<0.01).扫描电镜下可见材料呈多孔网状结构,人牙周膜细胞紧密贴附在材料表面,细胞可沿材料的孔隙活跃生长.结论 壳聚糖-聚磷酸三钙复合材料能促进人牙周膜细胞的增殖,人牙周膜细胞与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作为人牙周膜细胞的载体应用于组织工程.
作者:马宁;张莉;边立新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研究急性心肌梗死后不同时间点B型钠尿肽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危险分层的临床价值.方法 分别检测入选的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入院即刻,心肌梗死后3天、7天外周静脉血B型钠尿肽(BNP).检测入选患者入院次日晨检测hsCRP.观察入选患者的TNT和CK-MB的峰值,以及心电图的系列变化.结果 ①第3天和第7天的BNP显著高于入院即刻的BNP.②BNP与hsCRP无相关性.③第7天的BNP与TNT的峰值呈正相关.④住院期间ST段回到等电位性的患者各时间点BNP显著低于ST段持续抬高的患者.⑤行急诊再灌注治疗的患者中,ST段迅速回落的患者第3天和第7天的BNP显著低于ST段回复不良的患者.结论 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发病第7天的BNP与预后相关.
作者:王萍;王宇朋;贾三庆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运动生活习惯监控疗法对2型糖尿病患者糖脂肪代谢的影响效果.方法 随机选择50名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运动生活习惯测定仪,对BMI(体重kg/身高(m2)、标准体重、运动目标达成度、总能量消耗(kcal)、运动量(kcal)、运动步数、运动强度等级(0-9级)等进行了8周的全天候监控疗法,观察监控前后BMI、FBG(mmoi/L)、PBG(mmoi/L)、HbA1c(%)、TC(mmol/L)、TG(mmol/L)评价指标的变化.结果 监控实验前后比较除BMI以外,FBG(mmoi/L)、PBG(mmoi/L)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HbA1c(%)、TC(mmol/L)、TG(mmol/L)也差异显著(P<0.05).结论 对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严格的运动生活习惯监控疗法可有效地改善糖、脂肪的代谢水平.
作者:刘忠民;李顶;杨晓琳 刊期: 2007年第10期
近年来,血细胞分析仪以其计数快、精度高、操作简便而迅速普及,其功能不断完善,所提供的参数也不断增多.血小板由于体积小,又特别容易发生粘附、聚集和变性破坏,加之非血小板颗粒(nonplatelet particles,NPPs)的干扰,因此如何进行准确的血小板计数是血细胞分析仪的工作难点.
作者:王昌富;彭长华;李琳芸;肖秀林;汪永红;高清平;唐全;陈芳;吴刚珂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肾移植病人麻醉前输注羟乙基淀粉对病人血流动力学及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50例慢性肾功能衰竭行肾移植病人随机分成实验组(Ⅰ组)和对照组(Ⅱ组),每组25例.实验组麻醉前输注羟乙基淀粉(万汶)500 ml,对照组麻醉前输注林格氏液500 ml.分别测定两组病人于麻醉前、麻醉后30 min,手术结束时各时点的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同时两组病人分别于麻醉前、手术后24、48、72 h抽取静脉血,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尿素氮、肌酐和尿酸含量.结果 Ⅰ组病人血压脉搏较稳定,而Ⅱ组病人血压明显下降,必须用升压药来维持血压的稳定.测得的血尿素氮、肌酐、尿酸含量明显下降,于术后第72 h达到各自的低水平.两组患者肾功能恢复良好.结论 肾移植病人麻醉前输注万汶能使病人的血流动力学稳定,对移植后肾功能无不良影响.
作者:潘振祥;张春城;段立波 刊期: 2007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