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血清转化生长因子结合肝脏功能在肝病测定的临床意义

魏丽琴;徐伟;魏丽晶

关键词:血清转化生长因子, 肝脏功能, 各型肝病, 测定, growth factor, 肝功能指标, 现报告如下, 转化因子, 同步检测, 生化指标, 患者血清, 含量
摘要:转化因子α(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α,TGFα)和肝脏的关系越来越受重视,它与反映肝功能的各生化指标的关系尚少见报道.我们对106例各型肝病患者血清TGFα含量和肝功能指标进行了同步检测及分析,现报告如下.
中国实验诊断学杂志相关文献
  • 胶质瘤荷瘤大鼠γ刀照射后C-myc蛋白表达变化及意义

    目的观察胶质瘤Wistar荷瘤大鼠γ刀照射后,C-myc蛋白表达的变化,探讨γ刀的作用机理.方法建立颅内种植胶质瘤C6细胞的Wistar荷瘤大鼠模型.3周后,实验组给予γ刀治疗.计数荷瘤大鼠生存时间.免疫组织化学SP染色及计算机图像分析检测大鼠C-myc基因蛋白水平表达.结果实验组及对照组荷瘤大鼠生存时间分别为:36.5±3.1 d,28.0±2.4 d;实验组生存时间明显延长(P<0.01).实验组及对照组荷瘤大鼠C-myc基因蛋白阳性表达平均百分率分别为:40.98%±15.46%,77.62%±12.11%;二者差异显著(P<0.01).结论γ刀诱导胶质瘤凋亡的机制可能与抑制肿瘤细胞C-myc基因蛋白水平表达有关.

    作者:胡锦;綦斌;李兴华;郑权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痰涂片找到粪类圆线虫1例

    粪类圆线虫(Strongyloides Stercocalis)是由丝状蚴经皮肤感染人体,成虫定居于十二指肠与空肠,其成虫和幼虫均可引起不同程度的肠壁病变.

    作者:招钜泉;刘志江;李小平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弥漫性脑转移癌的诊断分析

    脑转移癌的发生率近年来已经超过颅内原发肿瘤的发生率.脑转移癌已成为常见的颅内肿瘤之一[1].

    作者:张鹏飞;张亚卓;罗麟;李庆国;万伟庆;张宏伟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关于Wight染色条件下成熟淋巴细胞核仁的讨论

    Wright染色成熟淋巴细胞核仁的存在及其定义众说不一.1989临床检验基础专科规划教材第三章第二节、1997年临床检验基础专科规划教材第七章第二节认为:小淋巴细胞可见潜在的核仁[1,2].

    作者:薛素冰;郑文芝;魏会平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血清转化生长因子结合肝脏功能在肝病测定的临床意义

    转化因子α(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α,TGFα)和肝脏的关系越来越受重视,它与反映肝功能的各生化指标的关系尚少见报道.我们对106例各型肝病患者血清TGFα含量和肝功能指标进行了同步检测及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魏丽琴;徐伟;魏丽晶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循证检验医学能为临床医学提供决策和证据

    实验诊断(laboratory diagnosis)属于临床学科,与检验医学(laboratory medicine)比较,两者的相同之处是:均以临床实验室检验项目作为研究的基础;两者的相异之处是:实验诊断着重于检测项目的疾病诊断、病情观察和预后判断,检验医学则强调检测方法的优化和发展.近年来,由于循证检验医学的兴起和发展,使两者有更多的交叉和融合,两者的目标是一个:为临床医学诊断提供佳的决策证据.

    作者:熊立凡;王鸿利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浆P-选择素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目的观察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浆p-选择素的水平,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方法检测了28例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期患者和13例缓解期患者血浆P-选择素的含量.结果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期组患者血浆P-选择素的含量与正常对照组和溃疡性结肠炎缓解期组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而缓解期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活动期组患者血浆P-选择素的含量与病情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结论p-选择素参与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检测P-选择素对溃疡性结肠炎的病情及疗效评估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作者:祝斌;徐军发;余权珍;陈垦;吕世静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论物诊实习教学中的难点及对策

    物理诊断是临床医师的基础.物诊教学与医学基础课有所不同,其实践性很强.学生必须通过自己的感官或借助简单的工具反复检查病人,才有真实感受.为了使同学很好地掌握各种体征,缩短在病人身上的查体时间,在实习体征之前我们先组织同学之间逐个系统进行正常查体.在此过程中我们发现了同学查体的难点并反复示教给予及时纠正,为以后进行的系统内科实习打下较好的基础.现简述如下.

    作者:张国艳;郭长青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脑梗死患者血浆总同型半胱氨酸与血栓调节蛋白的关系研究

    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是蛋氨酸代谢产生的一种中间产物.目前认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发病原因有遗传和营养两种因素.

    作者:陈世勇;周雪艳;李俊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侵袭性垂体腺瘤nm23-H2和PTTG蛋白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nm23-H2和PTTC蛋白表达与垂体腺瘤发生、发展、生物学行为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上述两基因蛋白在62例垂体腺瘤中的表达.结果nm23-H2在非侵袭性垂体腺瘤组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侵袭性垂体腺瘤组(P<0.05),腺瘤侵袭海绵窦、包绕颈内动脉组、蝶窦斜坡骨质破坏组、腺瘤囊变卒中组、复发组的nm23-H2阳性表达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PTTG在侵袭性垂体腺瘤组与非侵袭性垂体腺瘤组强阳性表达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功能性腺瘤组、海绵窦侵袭组、蝶窦斜坡骨质破坏组的强阳性表达率均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1或P<0.05).nm23-H2基因蛋白阴性表达PTTG基因蛋白阳性表达代表了两基因突变,两者之间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说明它们在垂体腺瘤发生及生物学行为改变过程中可能不是同时或伴随发生.结论nm23-H2和PTTG基因蛋白的异常表达可作为客观评价垂体腺瘤的生物学行为、预后复发的判断、指导术后个体化治疗的良好指标.

    作者:陈大伟;顾卫宏;王长坤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急性阑尾炎的超声诊断分析

    急性阑尾炎是常见的急腹症之一.随着超声检查手段的广泛应用和超声检查仪器分辨性能技术的提高,超声正确识别急性阑尾炎的直接和间接征象的能力大大地提高了.现对我院59例近期经病理证实的急性阑尾炎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作者:金颖;杨冬艳;伊莲花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pEgr-hPTEN体外稳定转染对人脑胶质瘤SHG-44 细胞周期及增殖的影响

    目的探讨外源野生型PTEN基因对人脑胶质瘤SHG-44细胞周期及增殖的影响,阐明PTEN基因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的机制.方法脂质体包裹重组质粒pEgr-hPTEN体外转染内源性PTEN基因突变的SHG-44胶质瘤细胞;G418筛选稳定表达细胞株并扩增培养;采用细胞计数法检测肿瘤细胞增殖速度;流式细胞术检测肿瘤细胞周期的变化.结果经10到20d G418筛选得到稳定表达细胞株;重组质粒pEgr-hPTEN稳定转染可明显抑制SHG-44细胞的体外增殖,细胞周期明显改变,细胞从G1期到S期发生阻滞.结论提示转染外源野生型PTEN基因可使SHG-44细胞周期阻滞于GG1期,并可抑制肿瘤细胞增殖.

    作者:田梅;朴春姬;李修义;杨巍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红外热像扫描技术在组织工程皮肤移植修复中的应用

    目的探索红外热像扫描技术在组织工程皮肤移植修复中应用的可能性.方法在组织工程皮肤对大面积皮肤缺损动物(裸鼠)进行移植修复的不同时间,应用红外热像扫描仪对移植修复区进行动态观察.结果在移植术后第7天,热像图上移植区与正常皮肤温差明显(>0.7℃);在移植的第14天,移植区与周围正常皮肤的温差变小(<0.3℃);在移植的第21天,移植区与正常皮肤无明显区别,温度几乎没有差别(<0.1℃).预示着移植区的血运、代谢情况与正常皮肤差别不大,移植区有毛细血管长入、营养供应充足.结论在应用组织工程皮肤进行皮肤缺损的移植修复时,可以应用红外热像扫描技术对移植修复的效果进行动态观察,监测毛细血管的生成情况、血运状况以及移植的组织工程皮肤与宿主皮肤的融合情况.

    作者:乔锋利;周余来;常淑芳;侯立中;颜炜群;杨同书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戊型肝炎病毒IgA抗体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自1989年Reyes等[1]应用分子克隆技术获得戊型肝炎病毒(HEV)的基因克隆以来,有关戊型肝炎(HE)的研究日渐深入.HEV感染后,机体特异性抗体呈现各自的免疫应答规律.作为早期抗体的IgA,其意义如何尚不清楚.本研究希望通过建立IgA抗HEV检测方法,探讨其临床意义.

    作者:黄书明;吴玉兰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膜增厚及其危险因素

    2型糖尿病(T2DM)患者常发生早期动脉粥样硬化(AS),从而发生各种大血管合并症,但确切的机制尚不清楚,许多流行病学研究表明,T2DM患者发生大血管并发病的风险与血糖控制水平的关系不明确,但同代谢紊乱、胰岛素抵抗、高凝状态、遗传等因素有关,早期发现AS,控制影响其发展的危险因素是T2DM治疗的重要目标.

    作者:韩玲玲;张翠玲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血清TSGF检测对胃癌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血清肿瘤相关物质(TSGF)检测对胃癌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将健康人、十二指肠溃疡及胃溃疡患者血清TSGF检测,与胃癌患者血清TSGF检测对照结果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胃癌患者组血清中TSGF含量水平,明显高于健康人、十二指肠溃疡及胃溃疡患者对照组(P<0.01).结论血清TSGF检测对胃癌患者的诊断是一种简单、敏感、有效的相关指标,对胃癌患者的早期诊断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作者:侍立志;王兆春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胃癌患者HLA-I、B7-1、β2 m的表达

    目的探讨HLA-I、β2m、B7-1分子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流式细胞技术检测胃肿瘤细胞和外周血淋巴细胞HLA-I、β2m、B7-1分子的表达;放射免疫技术(RIA)检测血清中β2m的含量.结果①胃癌细胞表面HLA-I分子表达明显降低.②胃癌细胞表面B7-1分子表达明显降低或缺如.③β2m在肿瘤细胞上的表达明显增高;作相关分析发现,β2m与HLA-I的表达呈负相关关系(r=-0.470,P<0.05).④在外周血淋巴细胞上各指标的表达情况,HLA-I表达丰富,胃癌患者与正常人之间无显著性差异;B7-1的表达微弱,胃癌患者的表达低于正常人;β2m的表达丰富,胃癌患者的表达高于正常人;⑤血清中β2m的含量,胃癌患者高于正常人,血清中β2m的含量与外周血淋巴细胞β2m表达有正相关关系(r=0.546,P<0.05).结论肿瘤细胞低表达HLA-I和B7分子是肿瘤发生、发展的重要机制;β2m在肿瘤的诊断、治疗和预后判断有一定价值.

    作者:武焕玲;邹雄;王春霞;车至香;李桂琴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抗氧化微量营养素对糖尿病小鼠细胞因子基因表达的调控作用

    目的研究抗氧化微量营养素(Antioxidant micronutrients,AM)对糖尿病小鼠细胞因子基因表达调控作用,寻找AM作用的敏感基因,探索防治糖尿病的分子生物学策略.方法通过腹腔注射2%四氧嘧啶制备IDDM模型,经灌胃方法联合给予硒(Se)、维生素E(VE)、钒(V)和铬(Cr),应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外周血淋巴细胞表达IL2、IL10、IFN-γ和TNF-α细胞数百分比以及脾活性氧(ROS)含量.结果IDDM模型组小鼠外周血表达IL2和IL10水平明显低于AM组和正常组(P<0.01);而表达IFN-γ水平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1);各组表达TNF-α无明显差异(P>0.05);IDDM模型组脾RO5含量明显增高(P<0.01),AM组脾ROS含量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1).结论联合应用AM可上调糖尿病小鼠IL-2、IL10基因表达,下调IFN-γ基因表达,并可降低糖尿病小鼠脾中ROS含量,从而起到拮抗糖尿病的作用.

    作者:常颖;张桂珍;高申;郑德明;贾润英;宋旸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肾上腺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的克隆纯化及鉴定

    内皮抑素(Endostatin)是作用强的内源性血管形成抑制剂,它具有特异性抑制毛细血管内皮细胞(Microvasculst Endothelial Cells)的增殖和血管形成的活性,进而抑制肿瘤生长[1],在肿瘤的抗血管治疗中颇受关注.

    作者:朱荔清;崔娴维;刘江秋;李忠义;吴彩中;梅旭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应用聚类分析和GO数据库分析间变性星形细胞瘤的微阵列数据

    目的探讨从巨量的微阵列基因数据中挖掘肿瘤相关分子机理及功能信息;方法以人肿瘤cDNA微阵列1.2分析并获得间变性星形细胞瘤和正常脑组织的差异表达基因数据,进行基于CityBlock距离和平均距离法的聚类分析,应用超几何分布的概率模型计算聚类分析所得的各基因类与GO数据库注释的各基因功能类之间的随机关联概率,给各基因类标以显著关联的GO数据库的功能类标签.结果从数以千计的基因数据中获得了121个差异显示基因并分成6类,这6类基因的生物学功能基本与该肿瘤的生物学特点符合.GO数据库中6个基因通路功能类分别与该分类相关度大.结论应用聚类分析方法和GO数据库对微阵列研究获得的基因信息进行进一步分析,有利于提取巨量基因数据中的有效信息,可能提供进一步研究的有价值线索.

    作者:江荣才;喻辉;浦佩玉;屠康;郭政;李霞;焦宝华;于士柱;申长虹 刊期: 2004年第01期

中国实验诊断学杂志

中国实验诊断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