蒉乙文;毛苗苗;董凯惠;金清龙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指除外过量饮酒和其他明确的损肝因素所致的肝细胞内脂肪沉积,包括从单纯的肝脂肪变性(NAFL)到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以致一部分终发展为肝硬化,甚至演变为肝细胞癌(HCC).目前,NAFLD全球及亚洲人群患病率约为25%[1-2].我国NAFLD患病率也不容乐观,因检测方法不同,中国成人NAFLD患病率约为6% ~ 27%,NAFLD发病率为34 ~ 91例·1000人-1·年-1[3-5].NAFLD患病率的上升与中心性肥胖、2型糖尿病、代谢综合征(MS)患病率上升相一致.大多数学者已经将其作为MS的组分之一,或MS在肝脏的表现,而胰岛素抵抗(IR)是其主要的危险因素[6].NAFLD与MS及糖代谢异常/2型糖尿病密切伴随,在已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NAFLD的患病率约为57%~80%[7-9].更为重要的是,2型糖尿病患者NASH的形成和肝纤维化的进展加速,因此支持NASH可能作为2型糖尿病并发症的观点[10].一项横断面研究显示2型糖尿病患者中NASH高达78%、进展性肝纤维化占50% [11-12].近的2项人群研究[13-14]采用无创影像学检测方法证实,2型糖尿病患者中存在明显肝纤维化者达到17%.
作者: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含奥沙利铂化疗方案治疗存在门静脉癌栓的晚期肝细胞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2月-2017年6月在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肿瘤中心确诊为BCLC C期的肝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FOLFOX4方案系统化疗2疗程以上.按照是否合并门静脉癌栓分为2组:无门脉癌栓20例,有门静脉癌栓组17例,分析疗效与是否存在门静脉癌的关系.计数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Mann Whitney U检验.生存分析采用Kaplan Meier估算,组间生存曲线的比较则用log-rank检验,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多变量分析,以风险比(HR)和95%可信区间(95%CI)表示.结果 37例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4个月(1 ~30个月),中位总生存期为9个月(1~34个月).无门静脉癌栓组客观缓解率为40.0%,疾病控制率为85.0%,而有门静脉癌栓组客观缓解率为5.9%,疾病控制率为35.3%,客观缓解率(x2=4.1,P=0.042)及疾病控制率(x2=7.65,P=0.006)在2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组患者的生存期(P<0.001)和6个月(x2=16.76,P<0.001)、12个月(x2=8.70,P=0.003)及24个月(x2=1.12,P<0.001)生存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常见的毒副作用为白细胞减少、神经毒性、消化道反应以及肝损伤,所有毒副反应经积极处理均缓解.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负荷(HR=0.045,95% C1:0.009~0.216,P=0.001)及门静脉癌栓(HR=0.181,95%CI:0.066~0.497,P<0.001)是影响疗效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无门静脉癌栓的患者化疗效果要明显优于存在门静脉癌栓的患者,门静脉癌栓是晚期肝细胞癌系统化疗不良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
作者:杨光;董亚冰;赵玲玲;崔国振;赵恒军;王楠娅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我国青岛地区汉族人群中MBOAT7 rs641738位点多态性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发生的相关性,为NAFLD及其并发症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纳入2017年4月-12月青岛市市立医院收入院的NAFLD患者113例,健康对照者74例.收集受试者的血液标本,进行DNA的提取,应用PCR及飞行时间质谱方法(MALDI-TOF MS)检测MBOAT7基因rs641738位点的基因型.应用x2检验分析基因型的分布是否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法则,以确定检验样本是否具有群体代表性.同时收集受试者的临床资料及实验室肝功能等生化检查结果.2组间性别、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应用x2检验进行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2组间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基因多态性与NAFLD发生的相对风险度以比值比(0R)及其95%可信区间(95%CI)表示,应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计算OR及95% CI.结果 MBOAT7 rs641738位点CC、CT、TT基因型分布在NAFLD组与对照组间无明显差异(x2 =0.157,P=0.692),C、T等位基因的分布频率在2组之间亦无明显统计学差异(x2=0.365,P=0.546).应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示MBOAT7 rs641738位点CC+CT携带者与CC携带者相比,发病风险未增加(OR=0.923,95% CI:0.685 ~1.245,P=0.692);调整性别、年龄、BMI后,差异仍无统计学意义(校正OR =0.893,95% CI:0.652~1.223,P=0.481).在NAFLD组中,CT +TT基因型携带者TC、LDL水平明显低于CC基因型携带者(t值分别为-2.348、-2.113,P值分别为0.021、0.037),其余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MBOAT7 rs641738位点多态性在我国北方青岛地区汉族人群中与NAFLD的发病无明显相关性.
作者:廖宋龄;刘守胜;王聪;陈立震;辛永宁;宣世英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以肝功能异常为首发表现的嗜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HLH)的临床及实验室特征,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 对北京佑安医院2011年11月-2017年10月以肝功能异常就诊并确诊为HLH的11例患者的病史、病原学、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以及转归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病原学以感染相关HLH多见(9/11,81.8%),临床表现以发热(11/11,100%)和脾脏增大(9/11,72.7%)常见.实验室检查结果显示ll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肝功能异常,其中ALT升高者10例(10/11,90.9%),AST升高者11例(11/11,100%),TBil升高者10例(10/11,90.9%),Alb下降者9例(9/11,81.8%),胆碱酯酶(ChE)下降者10例(10/11,90.9%),GGT升高者9例(9/11,81.8%),ALP升高者10例(10/11,90.9%),乳酸脱氢酶升高者5例(5/6,83.3%),病程初期铁蛋白升高对本病的诊断为敏感(11/11,100%),其次为甘油三酯>3 mmoL/L(6/7,85.7%),血细胞2系以上下降和纤维蛋白原下降在病程早期阳性率分别为54.5%和45.4%,在动态监测中所有患者均出现2系以上血细胞下降.所有患者均可见嗜血现象,7例患者检测NK细胞活性及可溶性IL-2受体(sCD25)水平,均表现为NK细胞活性降低及sCD25水平升高.结论 HLH部分诊断指标早期阳性率不高,对于不明原因肝功能异常伴有持续发热患者,即使早期未出现明显血细胞下降仍不能排除HLH,需动态监测血细胞变化,尽早完善铁蛋白、血脂等实验室检查,及早诊断和治疗.
作者:曾庆环;孙亚男;刘远志;李鹏;于海滨;吴燕京;熊峰;张世斌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 分析手术治疗早期胆管细胞癌(ICC)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收集2013年1月-2014年12月于第二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行根治性手术切除治疗的早期ICC患者共155例,分析其临床病理特点及术后1、2、3年总体生存率及无瘤生存率.采用Cox向前逐步回归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影响早期ICC预后相关因素.结果 早期ICC多数为中年男性患者,平均直径为(5.8±2.5)cm,肝功能多无异常,伴有不同程度CA19-9水平升高,术后病理多为高中分化腺癌.患者术后1、2、3年的总体生存率分别为76.1%、43.9%和34.1%,无瘤生存率分别为50.3%、25.0%和18.1%.Cox多因素分析表明术前高水平CA19-9[风险比(HR)=1.705,95%可信区间(95% CI):1.096~2.652,P=0.018]、肝硬化(HR =2.399,95%CI:1.108~5.196,P=0.026)、镜下子灶(HR=1.918,95%CI:1.124~3.272,P=0.017)、肿瘤细胞分化程度(HR=5.568,95%CI:2.591~11.965,P<0.000 1)是影响早期ICC总体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肝硬化(HR =2.142,95%CI:1.054~4.353,P=0.035)、镜下子灶(HR=2.045,95%CI:1.250~3.343,P=0.004)、肿瘤细胞分化程度(HR=2.748,95%CI:1.340~5.638,P=0.006)是影响早期ICC无瘤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根治性切除术为早期ICC患者首选治疗方法.术前CA19-9≥200 U/ml、肝硬化、镜下子灶、肿瘤细胞分化程度是影响早期ICC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黄健;蒋贝格;杨远;顾方明;袁声贤;潘泽亚 刊期: 2018年第10期
胰腺癌发病率逐年增加,位列癌症致死原因第5位.尽管胰腺癌诊治现状不容乐观,但在肿瘤学新理念的推动下其临床诊疗水平近年仍取得明显进步.中国抗癌协会胰腺癌专业委员会结合现状制订了新版《胰腺癌综合诊治指南(2018版)》,以期规范和提高中国胰腺癌诊治水平.其内容主要包括胰腺癌的诊断和分型、分期,以外科、化疗和放疗为主的综合治疗,以及患者全程管理.本指南具有鲜明的特点,除规范了诊治策略外,还以问题导向式的章节结构对胰腺癌综合诊治中的19个热点问题予以讨论和推荐,包括:对活组织检查和标本部位进行的选择,胰腺癌临床诊断标准的制定,肿瘤可切除性的评估,术前减黄的必要性及方式,微创手术在胰腺癌中的应用,扩大切除对手术疗效的影响,标准胰头癌根治术中是否联合第16组淋巴结清扫,血清肿瘤标志物对治疗疗效的预测,以及新辅助治疗在可切除患者中的应用等.本指南的颁布将有利于专科医师对胰腺癌诊治的全面认知,能进一步规范和提高不同层次医师的诊治水平.
作者:中国抗癌协会胰腺癌专业委员会 刊期: 2018年第10期
HBV pgRNA是HBV cccDNA的直接转录产物,能够通过反映HBV cccDNA的转录活动状态进而反映慢性乙型肝炎病情进展,指导临床治疗和判断预后.与其他常用HBV感染血清标志物相比,HBV pgRNA在反映HBV复制活动和抗病毒治疗效果等方面更灵敏,对于抗病毒治疗阶段终点有预测价值.通过综合HBV pgRNA与HBcrAg、HBV cccDNA的相关性来阐述HBV pgRNA在反映慢性乙型肝炎治疗过程中病情变化的可能意义.
作者:谭宁;罗皓;徐小元 刊期: 2018年第10期
门静脉系统血栓(PVT)已成为常见的疾病,随着数字影像的发展,PVT的检出率明显提高.PVT治疗是以抗凝药物治疗为基础,包括介入治疗、手术治疗等治疗方法的综合治疗.针对抗凝药物治疗PVT的新观点进行了探讨,提出应根据患者的综合情况选择合适的抗凝治疗方案.
作者:张裕;刘福全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经过近30年的不断探索与发展,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治疗门静脉高压并发症,TIPS在急性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预防再出血、顽固性腹腔积液、布加综合征等方面有明显的优势,但如果术后抗凝措施不当,会引起支架功能障碍、急性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导致TIPS术前门静脉高压症状再现,严重影响了术后中、远期疗效及患者存活率,而维持支架畅通是保证术后疗效的关键,因此抗凝药物在预防和治疗TIPS术后血栓形成显得极为重要,目前关于TIPS术后抗凝治疗国内外还没有达成共识,就TIPS术后抗凝药物应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蒋明远;黄华;路明亮;林凡榆;张映媛 刊期: 2018年第10期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已成为我国健康人群肝酶异常的首要原因.由于其发病机制复杂,目前尚未达成治疗共识.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逐渐提出了更多的发病机制及对应的治疗推荐.介绍和总结了其治疗方式,涉及生活方式干预、药物治疗、根除幽门螺杆菌、手术治疗、调节肠道微生态、基因治疗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作者:索宇鸿;刘近春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 分析儿童自身免疫性肝炎(AIH)的临床特点及治疗转归.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2月-2017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住院治疗的10例儿童AIH患者的临床、肝脏病理、治疗转归及随访资料.结果 患儿年龄3~ 16岁,中位年龄10岁,女性占70%.1型5例,2型5例.3例(30%)急性起病,2例(20%)亚急性起病,5例(50%)慢性起病.转氨酶升高8例(80%),胆红素升高7例(70%);GGT升高7例(70%);IgG升高6例(60%).7例接受肝脏病理检查的患儿中炎症程度≥G3者4例,纤维化分期≥S3者4例,界面性炎症4例,浆细胞浸润5例,玫瑰花环4例;淋巴细胞浸润7例.1例患者死亡,1例失访,有效6例,复发1例,疗效不佳1例.5例2型AIH患者中,4例采用糖皮质激素联合硫唑嘌呤治疗,病情得到有效控制.结论 儿童AIH临床表现复杂,个别患者病情重.2型患者多需要糖皮质激素联合硫唑嘌呤治疗.
作者:陈杰;刘燕敏;黄春洋;黄云丽;张小丹;任美欣;杜晓菲;边新渠;廖慧钰;韩莹;单晶 刊期: 2018年第10期
门静脉系统栓塞包含原发或继发性门静脉血栓形成、肝外门静脉阻塞等不同的病理生理过程.厘清了门静脉系统栓塞的内涵后,简要介绍了病因和分级系统,同时详细介绍了门静脉系统栓塞的发病机制和多学科协作诊断及治疗的方法,强调了多学科协作的重要性.
作者:朱风尚;杨长青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结石性胆囊炎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其治疗方法多样,以胆囊切除为主,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一直以来被认为是治疗结石性胆囊炎的“金标准”.然而,因年龄、病情状况、合并症、患者意愿等不同,也可选择药物治疗、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术、保胆取石术等方法.简述了结石性胆囊炎患者的药物治疗、介入治疗、手术治疗的特点,认为可根据不同结石性胆囊炎患者的自身疾病特点选择佳治疗方案,并提出了针对结石性胆囊炎的“个体化”治疗模式.
作者:杜前程;周瀛;张灵强;胡陈亮;樊海宁 刊期: 2018年第10期
门静脉系统癌栓是影响恶性肿瘤患者治疗方式以及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门静脉系统癌栓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对于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现阶段针对门静脉系统癌栓的诊断及治疗仍未形成规范、统一的指南.就门静脉系统癌栓的来源及诊疗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胡牧仁;葛步军 刊期: 2018年第10期
1前言肝性脑病(hepatic encephalopathy,HE)是由急、慢性肝功能严重障碍或各种门静脉-体循环分流(以下简称门-体分流)异常所致的、以代谢紊乱为基础、轻重程度不同的神经精神异常综合征.为了促进HE临床诊疗的规范化,一些国际胃肠和肝病学会陆续发布了HE的指南或共识,对HE的定义及诊疗提出了建议.1998年维也纳第11届世界胃肠病大会(WCOG)成立HE工作小组,并于2002年制定了《HE的定义、命名、诊断及定量分析》;美国胃肠病学会(AGA)实践标准委员会、国际HE和氮代谢学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Hepatic Encephalopathy and Nitrogen Metabolism,ISHEN)、美国肝病学会(AASLD)和欧洲肝病学会(EASL)等先后制定了多部指南或共识,从HE的发病机制、自然史、流行病学、诊断评价和治疗等方面提出了推荐意见.对HE的实验模型、神经生理研究、神经生理学和影像学检测及临床试验设计等方面也进行了阐述[1-3].
作者: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 刊期: 2018年第10期
IgG4相关硬化性胆管炎(IgG4-related sclerosing cholangitis,IgG4-RSC)是近几年新发现和认识的一种胆道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梗阻性黄疸、发热、皮肤瘙痒,血清IgG4及转氨酶水平升高等.多数患者对激素治疗敏感,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一种.现报道1例临床漏诊的IgG4-RSC.1病例资料患者男性,66岁,因“进行性皮肤巩膜黄染伴瘙痒14 d”于2016年11月4日入本院.患者自诉于入院前14 d无明显诱因出现皮肤巩膜黄染,伴寒战高热、皮肤瘙痒及反酸暖气,恶心呕吐,呕吐物为少量胆汁,黄褐色小便,大便如常,无胸闷气短,无腹痛腹胀,无咳嗽咳痰.遂就诊于当地医院,行超声示:肝右叶钙化灶,肝囊肿,慢性胆囊炎并胆囊结石.MRI示:肝右叶后上段、左叶外侧段小类圆形异常信号,考虑良性病变,囊肿可能性大;胆囊多发结石、慢性胆囊炎;腹膜后多发小淋巴结.在当地医院的具体治疗情况不详.患者为求进一步治疗,就诊于本院.
作者:杜恒锐;王振江;任彦先;马志坚;王科深;展昊;俞泽元;焦作义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凝血试验指标与肝硬化合并急性上消化道出血(AUGIB)之间的关系.方法 收集2013年1月-2016年12月在上海市健康医学院附属嘉定区中心医院消化内科住院的肝硬化患者233例,根据患者有无合并上消化道出血分为AUGIB组(n=87)和无AUGIB组(n=146).收集患者姓名、性别、年龄、肝硬化原因、评价腹水情况、肝性脑病情况,入院时第1次验血指标,包括血常规、TBil、Alb、肌酐、凝血试验[包括PT、PTA、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D-二聚体.根据收集到的数据计算Child-Pugh评分和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对各变量进行单变量和多变量分析.结果 Child-Pugh C级的患者,其PT、APTT、TT和INR较A、B级延长,PTA、FIB水平下降,TBil、MELD评分明显升高(F值分别为62.706、33.858、17.781、63.025、46.907、7.514、23.020、20.519,P值均<0.05);233例中仅175例检测了D-二聚体,58例未常规检测D-二聚体.Child-Pugh A、B、C级3组D-二聚体(Child-Pugh A级33例,Child-Pugh B级93例,Child-Pugh C级49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63±2.15) mg/L vs (3.48±4.25) me/L vs(4.24±4.79) mg/L,F=4.089,P=0.018]. MELD≥13组比MELD< 13组PT、INR、APTT延长,PTA下降(t值分别为7.307、7.602、3.650、5.546,P值均<0.05);AUGIB组87例患者中因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76例,消化性溃疡9例,门静脉高压性胃病出血的1例,胃癌出血1例.AUGIB组表现为APTT延长,FIB水平升高,Child-Pugh分级高(t值分别为7.178、14.644、30.082,P值均<0.05).APTT和FIB与AUGIB有关(似然比=1.09,95%可信区间:1.04~1.14,P<0.001;似然比=2.34,95%可信区间:1.61 ~3.41,P<0.001).结论 PT、INR、APTT延长程度与肝硬化患者疾病严重度评分Child-Pugh分级和MELD评分的增加是平行的,而APTT延长与FIB水平升高可预测肝硬化患者更易发生急性上消化道出血.
作者:张丽航;王善娟;陆伦根;刘艳丽;王一飞;谢津璧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 研究血清异常凝血酶原(DCP)在肝细胞癌(HCC)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肿瘤性状、病理及临床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6年1月-2018年3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住院治疗并经外科手术切除组织病理确诊的肝细胞癌患者80例,检测患者术前血清DCP及AFP水平并进行相关性分析,分析患者的临床信息、影像学、病理学结果与DCP水平的关系.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两组样本的相关性检验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 HCC患者血清AFP与DCP水平无明显相关性(r=0.141,P>0.05);HCC患者血清DCP水平与肿瘤直径之间显著相关(r=0.563,P<0.01);肝内多发肿瘤、合并远处转移、存在肉眼或微观血管侵犯的HCC患者血清DCP水平分别高于肝内单发肿瘤(Z=-5.484,P<0.001)、无远处转移(Z=-4.569,P<0.001)、无肉眼血管侵犯(Z=-3.713,P<0.001)或微观血管侵犯(Z=-3.244,P=0.001)患者;按国内分期标准,Ⅰ期HCC患者血清DCP浓度明显低于Ⅱ期及Ⅲ期患者(P值分别为0.005、<0.001),而Ⅱ期与Ⅲ期患者间血清DC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77).病理Edmondson-Steiner(ES)Ⅱ级及Ⅲ级患者血清DCP水平均低于ESⅣ级患者(P值分别为<0.001、0.002),而Ⅱ级与Ⅲ级患者间血清DC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33).结论 HCC患者血清DCP水平与肿瘤数量、大小、临床分期、远处转移、血管侵犯、病理分级相关.
作者:孙玉;张洪海;袁春旺;扈彩霞;刘博君;崔石昌;钱智玲;张英华;张永宏;郑加生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 分析门静脉高压患者脾切断流术后影响曲张静脉再出血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佑安医院2010年4月-2015年9月收治的244例门静脉高压行脾切断流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曲张静脉是否再出血分为未出血组和再出血组.对比分析两组术前、术中及术后临床资料.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非正态分布数据组间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将单因素分析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进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244例患者中38例(15.6%)出现曲张静脉再出血.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患者在曲张静脉出血史、术前腹水、术后TBil、断流后门静脉压力、切脾前门静脉压力、切脾后门静脉压力、术前INR等方面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5.530、4.120,t值分别为3.591、4.098、2.516、2.622、4.278,P值分别为0.016、0.026、0.008、0.002、0.022、0.012、0.00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的曲张静脉破裂出血史(95%可信区间:1.113~13.704,P=0.033)、术前腹水(95%可信区间:1.257~5.437,P=0.010)以及断流后门静脉压力(95%可信区间:1.022~1.172,P=0.010)是脾切断流术后曲张静脉再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曲张静脉破裂出血史、术前腹水以及断流后门静脉压力是临床医生评估脾切断流术后再出血风险的重要依据.
作者:赵晓飞;林栋栋;李宁;臧运金;郭庆良;武聚山 刊期: 2018年第10期
先天性肝纤维化(congenital hepatic fibrosis,CHF)诊断复杂,发病年龄以青少年为主,成人先天性肝纤维化发病较晚,通常以门静脉高压为主要临床表现,出血风险较高.成人CHF合并lgG4升高病例尚未见临床报道.为总结诊断和治疗CHF的经验,现报道如下.1病例资料患者女性,66岁,2014年10月因哮喘服中药数月后出现腹部不适,于外院就诊,发现转氨酶升高,自身抗体阴性,lgG4升高,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示:肝内多发囊肿,胆囊积液,肝内胆管稍增宽,胆总管增宽.经常规保肝治疗后肝功能正常(表1).2015年4月于外院行上腹部MRI提示胰头尾各一占位,考虑神经内分泌瘤可能.
作者:李正鑫;邢枫;周扬;陈高峰;刘成海 刊期: 2018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