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效果分析

孙晓洁

关键词:慢性萎缩性胃炎, 中医治疗, 临床疗效
摘要:目的 分析和探讨在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诊疗过程中,应用中医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自2007年9月-2012年9月期间,接收过的68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将他们随即的划分为平均的两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有患者34例.采用西医方法对对照组患者进行临床治疗,采用中医方法对观察组患者进行临床治疗,并统计、比较和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和结果.结果 经过统计学分析显示,两组患者在经过治疗后,其病情都有一定程度的好转,其中,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73.53%(痊愈14例,显效8例,有效3例,无效9例),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4.11%(痊愈19例,显效9例,有效4例,无效2例).比较得出,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要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中医治疗方法进行慢性萎缩性胃炎病症的临床治疗,其临床效果显著,能够有效的提高患者的治愈率,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因此,应该在临床治疗中予以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中国卫生产业杂志相关文献
  • 不同浓度的磷酸盐缓冲液(pH7.4)对血塞通注射液稳定性的影响分析

    目的 对不同浓度的磷酸盐缓冲液(pH7.4)对血塞通注射液稳定性的影响进行对比分析,为今后的临床治疗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 取市售血塞通注射液和磷酸盐缓冲液,分别配制成浓度为1%、2%、3%、4%、5%、10%、15%、20%、25%的磷酸盐缓冲液的血塞通注射液,对其在80℃条件下加热6 d,而后分别在0、1、2、3、4、5、6 d时经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注射液中R1、Rgl和Rbl的含量进行测定,并对比分析测定结果,观察注射液稳定性的变化情况.结果 浓度为5%的磷酸盐缓冲液配制的血塞通注射液的稳定性好,R1、Rgl和Rbl的含量高.结论 不同浓度的磷酸盐缓冲液会对血塞通注射液的稳定性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临床在用药过程中应给予关注.

    作者:张维生 刊期: 2013年第36期

  • 老年复发性侵袭性非霍奇金淋巴瘤MINE方案治疗预后分析

    目的 探讨老年复发性侵袭性非霍奇金淋巴瘤MINE方案治疗预后的效果.方法对我院在2010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85例老年复发性侵袭性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使用MINE方案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B、T细胞淋巴瘤之间的临床疗效无明显差异性(P>0.05);85例老年复发性侵袭性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经过治疗出现的不良反应主要包括骨髓抑制、脱发以及消化道反应.结论 MINE方案治疗老年复发性侵袭性非霍奇金淋巴瘤取得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广泛应用和推广.

    作者:钱文辉 刊期: 2013年第36期

  • 24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护理观察

    目的 探讨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内科护理方法,及对疗效评价.方法 选取 2009年 6 月-2012 年 6 月在我院治疗的24例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对这些患者的临床护理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通过针对性的护理,本组24例患者疗效显著,总有效率达95.8%,其中显效19例,有效 4 例,无效 1 例.结论 个性化护理在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方面起到了积极地作用,通过对患者病情细心的观察,药物护理、心理护理以及饮食方面的护理,能够起到提高治愈率,促进患者康复.应该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作者:于秀纯 刊期: 2013年第36期

  • 双黄连注射剂的不良反应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目的 探讨双黄连注射剂的不良反应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本次医学研究选取2011年1月-2012年12月之间在我院就诊的1000例双环连注射剂静脉注射治疗患者为观察对象,回顾分析患者用药后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其相关的影响因素.结果 患者使用双黄连注射液后,易发生哮喘、白细胞减少、肝功能障碍、过敏性紫瘫、口腔溃疡和过敏等不良反应症状,且导致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较为复杂,其中,合并用药、用药剂量、用药时间和患者性别等因素都会对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产生直接影响(P<0.05).结论 由本次临床研究结果可知,双黄连注射液若使用不当,则会导致患者发生各种程度不同的不良反应症状,且导致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症状的原因较为复杂,主要包括合并用药、用药剂量、用药时间和患者性别等,因而有必要对相关影响因素进行严格控制,以降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

    作者:赵华 刊期: 2013年第36期

  • 论急性脊髓炎患者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临床疗效研究

    目的 探讨急性脊髓炎患者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科2010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急性脊髓炎患者11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57例,采用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对照组53例,采用常规地塞米松治疗.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2.9%;对照组总有效率83.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在临床症状改善、排尿改善时间、留置导尿时间、下地行走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中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急性脊髓疗效显著,在改善临床症状与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等方面显示出了优越性,是安全有效、可行的方法,值得在临床上使用.

    作者:李艳阳 刊期: 2013年第36期

  • 小儿热性惊厥132例临床护理研究

    目的 由于小儿热性惊厥对儿童有诸多不利影响,通过对临床的护理研究总结有效的护理和急救护理的手段,在对小儿热性惊厥治疗的基础上施行有效护理取得满意效果.方法临床回顾分析我院2010年6月-2013年6月随机抽选的132例小儿热性惊厥的临床特征和护理记录,结合实际操作来总结护理和急救护理的方法.结果 控制小儿热性惊厥的结果与护理前后做比较,记录其显效率、有效率、完全控制率,后,总有效率为100%,无死亡病例.结论 对于小儿热性惊厥采取有效的急救护理和护理是相当有必要的,能较大程度减少惊厥发生率及发作持续时间.

    作者:易启明;易银芝;刘庆;梁蒙 刊期: 2013年第36期

  • 天麻钩藤汤加减治疗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的临床价值分析

    目的 研究分析天麻钩藤汤加减治疗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EH)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于2012年5月-2013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4例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患者,将其随机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8例患者接受单纯西药治疗,治疗组患者26例患者接受西医结合天麻钩藤汤加减方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以及血压值.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压对比无明显变化,治疗1个月后,治疗组收缩压血压下降较对照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舒张压基本保持稳定,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平均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天麻钩藤汤加减治疗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降低血压,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值得在临床医学中推广使用.

    作者:高宏 刊期: 2013年第36期

  •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常见并发症的护理

    目的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常见并发症的护理措施.方法通过对临床113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患者常见并发症的护理论证工作中积累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并发症的护理经验.结果 采取积极有效地护理措施,并发症得到一定的控制.结论针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常见并发症采取科学的护理,对于提高手术成功率和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张海燕 刊期: 2013年第36期

  • 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治疗腰椎术后失败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技术在腰椎术后失败综合征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我科2010年7月-2013年4月采用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治疗的腰椎病术后失败综合征43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抽取我科同期采用常规保守治疗的腰椎病术后失败综合征4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 治疗前两组在VAS评分中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在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VAS评分较对照组显著降低,两组有差异显著性(P<0.05);研究组治疗后6个月总缓解率93.2%,对照组77.5%,两组比较有差异性(P<0.05).结论 脉冲射频作为一种微创治疗技术,对治疗腰椎术后失败综合征有确切的近期和远期疗效,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宫小文 刊期: 2013年第36期

  • 择期冠心病介入诊断治疗病人的心理护理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分析择期冠心病介入诊断治疗病人的心理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于2012年8月-2013年6月收治的75例接受冠心病介入治疗的患者为观察组,接受心理护理,之前未接受心理护理的冠心病介入治疗的75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术前、术中、术后观察组患者的紧张焦虑以及悲观消极情绪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对冠心病介入诊断患者治疗时,给予患者术前、术中以及术后必要的心理护理是相当重要的,可显著提高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减少术后不良反应出现,值得在临床医学中推广使用.

    作者:王宝珍 刊期: 2013年第36期

  • 晚期结直肠癌患者化疗前后血清VEGF指标变化相关性分析

    目的 探讨和分析晚期结直肠癌患者在化疗前后的VEGF指标变化以及和治疗效果之间的关系.方法 搜集本院自2011年3月-2013年2月收治的晚期结直肠癌患者共96例,在化疗以前以及化疗4周期以后,通过ELISA法来检测患者血清中的VEGF水平,并和同时期健康体检者的VEGF水平进行对比,以分析相关性.结果 晚期结直肠癌患者血清中的VEGF水平为(434.60±124.29) pg/mL,明显高于健康体检者(58.26±23.67) pg/mL,两组VEGF水平对比具有明显的差异(P<0.05).全部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经过四周期的化疗后,患者的血清VEGF水平和治疗前对比,存在明显的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以后有效的患者共52例,有效率为54.17%.结论 对于晚期结直肠癌患者进行全身化疗可以明显地影响其血清VEGF的水平,通过动态检测在化疗前后的血清VEGF水平,可以反映出化疗的效果,并能够作为结直肠癌症状复发转移的有效指标.

    作者:李玉华 刊期: 2013年第36期

  • HPLC法检查联苯双酯滴丸中有关物质及品种质量概况

    目的 联苯双酯滴丸的现行标准中没有检查有关物质,联苯双酯原料的有关物质检查方法为TLC法,灵敏度较低,因此建立HPLC法检查联苯双酯滴丸中有关物质的方法,并用建立的方法全面考察7个生产企业的168批联苯双酯滴丸的有关物质,评价联苯双酯滴丸的质量现状.方法采用HPLC法.供试品溶液为1mg/mL的乙腈溶液,对照溶液为0.01mg/mL的乙腈溶液.色谱条件:C18色谱柱,以乙腈- 0.1%醋酸溶液(40:6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78nm.流速:1.0 mL/min,进样量:10 L.结果 按面积归一化法计,168批样品的有关物质总量均小于0.4%.分析所有样品可见大部分样品有关物质含量集中在0.2%~0.3%之间;28个样品在0.1%~0.2%之间,所有样品中只有1批在0.4%~0.5%之间.因此,有关物质的限度拟定为:供试品溶液中如有杂质峰,单个杂质峰面积不得大于对照溶液主峰面积的 0.3%,各杂质峰面积的和不得大于对照溶液的 1.0%.结论 本方法简便可靠,分离度较好,杂质检出率高;按此方法检查联苯双酯滴丸质量概况较好;有关物质含量较低.

    作者:尹丽华;哈永红;张莉 刊期: 2013年第36期

  • 腰椎间盘突出症应用射频消融术结合胶原酶融核术的临床护理分析

    目的 研究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症应用射频消融术结合胶原酶融核术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于2011年7月-2012年11月收治的7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在患者实施治疗后给予患者综合护理,对其临床护理效果进行分析研究.结果 所选取的76例患者均接受术后为期6年随访观察,随访结果为:优47例,良16例,可13例,差0例,优良率为82.9%.在本组治疗中0例治疗无效或临床症状恶化病例.结论 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射频消融术结合胶原酶融核术治疗后,可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命质量,值得在临床医学中推广使用.

    作者:毛翠英 刊期: 2013年第36期

  • 论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胫腓骨骨折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在胫腓骨骨折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科2009年3月-2013年1月收治的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的59例胫腓骨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后随访6~24个月.结果 所有患者均完成手术,手术平均时间(60.6±14.7)min.术后随访6~24个月,切口均一期愈合,骨折愈合时间平均(7.8±1.3)个月,优41例,良14例,可4例,优良率93.2%.结论治疗胫腓骨骨折使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可有效促进胫腓骨解剖结构的恢复,骨折愈合和功能恢复方面疗效很好,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韩丹 刊期: 2013年第36期

  • 家庭访视护理对小儿脑瘫康复的影响观察

    目的 研究以家庭探访的方式来对小儿脑瘫患者进行康复性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自2012年1月-2013年6月之间的60例小儿科的脑瘫患者进行治疗,对其采用家庭护理的方式对脑瘫患儿进行护理,从对60例的小儿科的脑瘫患者进行家庭访视护理,主要是在护理的时候要正确用药,护理人员要对患者进行专业性的护理,从具体的护理方法着手来对脑瘫患儿进行护理前后的指标进行观察比较.结果 对于所选取的患儿要从护理的方法对患儿的护理前后的各项指标进行判定,其患儿在小便、大便、自理能力、吃饭等生活能力的指标在护理之后均比未护理的要高,其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采用家庭访视护理可以很好的加强小儿脑瘫康复的效果,可以从根本上帮助患儿提高自自我护理能力,并且可以有效的预防其并发症,以此来促进患儿的康复.

    作者:胡晔;苏珍辉;王琪 刊期: 2013年第36期

  • 腹泻幼儿患者轮状病毒临床检测分析

    目的 针对腹泻婴幼儿患者进行粪便轮状病毒抗原的检测,并研究和分析轮状病毒的发病规律.方法 利用金标法快速检测腹泻婴幼儿患者中的粪便轮状病毒抗原,并对于检查结果进行详细对比分析.结果 全部婴幼儿腹泻患者所送检标本中,共检测到轮状病毒抗原阳性286株,阳性检出率为38.1% ; 女性患者中共检测出阳性的共149例,总阳性率为40.8%,男性患者中检测出轮状病毒阳性共155例,总阳性率为36.5%,男女轮状病毒阳性率对比,其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年龄在6个月~1岁以及1~2岁的幼儿患者属于轮状病毒感染的高发年龄段,检测的阳性率分别为39%和47.8 %,其阳性例数共213例,占到总阳性检出例数的74.5%.此外,轮状病毒腹泻的发病高峰季节是每年的10月-次年1月份.该阶段检测出的阳性数共有249例,占到全年总阳性数的87.1%.结论 轮状病毒属于目前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体之一,采用金标法来检测轮状病毒,具有快捷简单以及特异性较高的优点,适合在医疗单位推广与使用.

    作者:贺岩 刊期: 2013年第36期

  • 血液的实验室检查分析与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血液各组分的实验室检查分析与临床应用情况.方法对2012年6月-2013年6月我院临床输血情况作统计,并对其实验室检查、输血记录和临床应用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 我院成分血使用率为97.8%,血浆输注、红细胞输注、粒细胞输注、血小板输注分别占血液成分总使用量的37.6%、26.5%、16.4%、7.3%.消化科、感染科、ICU的总血液用量多.我院消化科与感染科患者对输注血浆的使用量多,这与血浆输注广泛应用于改善凝血机制、补充白蛋白有关.结论 成分输血有效利用了有限的血资源,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临床医务工作者应熟悉各成分输血适应症,减少不合理输血的现象.

    作者:夏福庆 刊期: 2013年第36期

  • 局部复发直肠癌(LRRC)患者的手术疗效及预后影响因素观察

    目的 研究分析局部复发直肠癌(LRRC)患者的手术疗效以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我院于2009年3月-2010年5月收治的92例局部复发直肠癌患者,对其手术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总结,对其治疗后生存时间以及预后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所选取的92例患者中,其中接受R0级切除43例,占46.7%,R1级切除29例,占31.5%,R2 级切除20例,占21.7%.术后患者进行随访,随访69例,23例失去联系,30例患者死亡.结论 采用手术治疗局部复发直肠癌患者,总体治疗效果并不理想,需进一步扩大R0级手术可行范围,同时注重与多个学科之间进行结合,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郭亚东 刊期: 2013年第36期

  • 阿奇霉素序贯疗法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观察在临床中使用阿奇霉素序贯疗法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疗效以及采用此方法治疗在经济方面的优势等问题.方法选取我院在2009年1月-2010年12月接受治疗的100例小儿支气管肺炎患者作为分析观察的对象,这些患者在临床治疗期间,根据各自的情况不同,都给予抗病毒、止咳、祛痰、保证呼吸畅通以及对那些呼吸急促困难的小儿支气管肺炎患者给予氧疗以及其他方式的对症治疗,在治疗的期间,好每天在注射液内加入10mg/kg的阿奇霉素,再将少量的葡萄糖稀释后静脉注射,一般疗程为3~5 d,期间注意观察小儿支气管肺炎患者的体温以及呼吸状况、咳嗽程度以及痰液量等方面的详细情况,在小儿的病情有好转之后,停药4 d,改为口服阿奇霉素,一般口服的疗程在3 d左右.后,在临床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并记录小儿患者的肺炎症状、咳嗽缓解程度、呼吸改善、体征消失时间、住院疗程以及有效率等方面的详细情况.结果 对100例小儿支气管肺炎患者采用阿奇霉素序贯疗法治疗后,其中,表现为显效的有86例,有效的有14例,无效的有0例,住院时间一般情况下在4~10 d不等,在临床治疗的过程中,对那些小儿支气管肺炎患者中出现恶心、呕吐、呼吸困难以及其它各方面表征的小儿患者,可以给与服用适量的蒙脱石散来帮助保护他们的肠道粘膜,服用后在短期内这些表现会有明显的减轻.一般情况下,这类小儿患者伴随的并发症主要有脓胸、脓气胸、肺大泡等,但是经过采取补救措施后,病情好转.总的来说,小儿支气管肺炎患者在接受过阿奇霉素序贯疗法治疗后,在气喘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肺炎缓解时间、祛痰时间、体温恢复时间、以及呼吸改善时间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结论在对小儿支气管肺炎患者进行治疗过程中,使用阿奇霉素序贯疗法治疗,对小孩的支气管肺炎的缓解,包括祛痰、止咳以及气喘以及缓解呼吸急促等方面都有显著的疗效,并且这种疗法还有经济、方便、实惠、容易让患者接受以及疗效显著等方面的优势,是临床中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有效首选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周旭 刊期: 2013年第36期

  • 头孢菌素药物临床应用的不良反应回顾分析

    目的 探讨头孢菌素药物临床应用中出现的不良反应,为头孢菌素药物的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对我院自2012年1月-2013年1月使用头孢菌素药物治疗出现不良反应的1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其发生的临床特点.结果 头孢呱酮导致不良反应43例,占35.8%;头孢噻肟产生不良反应35例,占29.2%;头孢曲松导致不良反应16例,占13.3%,头孢他啶导致不良反应10例,占8.3%.发生不良反应主要种类中胃肠道反应发生率高,其次为泌尿系统反应.患者年龄、性别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无直接关联.结论 头孢菌素类药物导致的不良反应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在药物使用中,在注重药物疗效的同时,充分考虑药物引起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预防不良反应发生.

    作者:孙晓娟 刊期: 2013年第36期

中国卫生产业杂志

中国卫生产业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