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肌内型结节性筋膜炎4例临床病理分析

潘敏鸿;李红霞;虞梅宁;朱岩;李海;宋国新;范钦和

关键词:结节性筋膜炎, 肌内型, 病理学
摘要:目的 探讨肌内型结节性筋膜炎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对4例肌内型结节性筋膜炎进行临床病理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4例患者中,3例为女性,1例为男性,年龄2~38岁,病程10余天到3个月,均无明确外伤史,肿块分别发生于舌肌、左颈部、右背部和左胸大肌,直径0.5~2.0 cm,镜下病变均位于骨骼肌内,具有结节性筋膜炎的4个主要组织学特征:梭形细胞排列成漩涡状、小裂隙、外渗的红细胞和黏液样间质.结论 结合临床快速生长的特点,掌握结节性筋膜炎的4个主要组织学特征,肌内型结节性筋膜炎也易于诊断.注意防止过度诊断为肉瘤.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APCMin/+结直肠癌癌前病变小鼠模型的生物学特性

    目的 研究C57BL/6J-APCMin/+小鼠肠道腺瘤的生物学特性.方法 记录APCMin/+小鼠的繁育情况,通过统计不同周龄小鼠小肠及大肠腺瘤的数目和总体积,观察其肠道腺瘤的发生、发展规律;通过病理组织学切片,观察腺瘤的病理学变化;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WNT信号通路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 APCMin/+小鼠9周龄时肠道开始有腺瘤发生,24周龄时多数小鼠出现死亡.从9~24周龄,腺瘤体积持续增大,但小肠腺瘤数目不再增加.免疫组化染色显示腺瘤中β-catenin入核,启动WNT信号通路下游原癌基因cyclinD1活化.结论 APCMin/+小鼠是良好的结直肠癌前病变动物模型.

    作者:叶志金;郑力;亓翠玲;张敏;唐富天;王尽淘;耿建国;王丽京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微波技术在PTAH特殊染色中的应用

    Mallory 磷钨酸苏木精染色法(PTAH)是用来显示横纹肌、纤维素及神经胶质细胞的常用方法.但该方法存在着试剂配制及染色时间较长的缺点,给工作带来不便.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本文在试剂配制及染色过程中使用了微波加热的方法,大大缩短了试剂配制和染色的时间,且效果较好,现介绍如下.

    作者:陈敬文;张伟;赖日权;王蔚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结直肠肿瘤中CXCR7、NDRG1的表达

    目的 探讨CXCR7、NDRG1蛋白在结直肠肿瘤中的表达及其对结直肠肿瘤发生、发展的影响.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技术观察人结直肠正常黏膜组织、结直肠腺瘤、无淋巴结转移(无LNM)结直肠腺癌组织及伴有淋巴结转移(有LNM)结直肠腺癌组织中CXCR7、NDRG1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1)结直肠正常黏膜组织、腺瘤组织、无LNM结直肠腺癌组织及有LNM结直肠腺癌组织中CXCR7蛋白表达逐渐增高,其中后者CXCR7的表达与其他组别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XCR7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关系(rs=0.341),与肿瘤TNM分期有关(P<0.05).(2)NDRG1蛋白表达逐渐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NDRG1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关系(rs=0.402),与肿瘤TNM分期有关(P<0.05).(3)CXCR7与NDRG1在结直肠肿瘤中的表达呈正相关关系(P=0.003,rs=0.334),2者均具有诊断准确性.结论 CXCR7、NDRG1在结直肠腺癌发生发展整个过程的不同阶段起着重要的作用,两者在促进肿瘤转移方面具有正相关性.

    作者:沈勤;邹英鹰;张丽华;高倩;顾玉;宋精玲;王芳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HP感染与胃癌及癌前病变组织中hTERT表达的关系

    目的 探讨胃癌及癌前病变中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情况及与hTERT蛋白表达的相互关系.方法 采用Warthin-Starry银染法、免疫组织化学SP法分别检测66例胃黏膜肠化生、36例异型增生、50例胃癌及10例正常胃黏膜HP感染及hTERT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胃黏膜肠化生、异型增生、胃癌中HP感染率分别为60.61%、66.67%、58.00%,均显著高于正常胃黏膜,差异有显著性(P<0.05).胃黏膜肠化生、异型增生及胃癌中hTERT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8.18%、72.22%、78.00%,均显著高于正常胃黏膜(P<0.01).93例HP感染阳性组hTERT蛋白表达阳性率为88.17%,59例HP感染阴性组hTERT蛋白表达阳性率为47.46%,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HP感染、hTERT蛋白与及胃癌的发生有关,HP引起hTERT蛋白表达水平的上升可能是HP感染致胃癌的另一分子机制.

    作者:伍冬梅;李春鸣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乳头状肾细胞癌Ⅱ型下腔静脉栓塞并心脏转移1例

    患者男性,40岁,因下腹痛﹑腹胀伴肢体水肿入院.影像学检查:超声示心房内实性占位,下腔静脉栓塞综合症,右肾增大并有异常信号.CT平扫见右肾增大,下腔静脉自右肾门水平至右心房段明显扩张,下腔静脉血栓形成并布-加综合征;增强扫描显示,右肾不均匀强化,局部有囊性密度病灶,右心房及下腔静脉内见不均匀强化的癌栓(图1).实验室检查:尿蛋白(+),潜血(4+),RBC:309个/ul,WBC:18个/ul,管型(+);直接、间接胆红素和总胆红素升高;胸水蛋白44.8 g/L.全麻低温体外循环下行心脏肿瘤及下腔静脉癌栓切除,手术见右房内大小8.0 cm×7.0 cm×7.0 cm的肿瘤,质软,表面光滑,与右房外侧壁粘连,分离粘连后见肿瘤来自下腔静脉,并严重堵塞下腔静脉.肿瘤根部位于下腔静脉开口下约10 cm左右的前壁部位,继续向远端延伸超过14 cm.

    作者:王翠翠;刘晓红;耿明;曹永成;毕利泉;姜庆军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肾上腺腺瘤样瘤1例

    患者男性,33岁,B超发现右肾上腺包块3个月;无高血压;血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水平正常.体检:双肾区扣击痛,无其他阳性体征.彩超示左肾盏内结石;右肾上腺体积增大,边界清,内部回声不均匀,血流信号稀疏.CT示右肾上腺区呈椭圆形块影,2.5 cm×3.0 cm×3.7 cm,边界清,有轻度不均匀强化.2007年5月在武警四川总队成都医院行右肾上腺切除术,术中见右肾上腺增大,直径约4 cm,表面不平.切除标本送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病理科会诊.

    作者:夏娟;王运平;龚静;周桥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右股骨颈髋关节囊内恶性肌周细胞瘤1例

    患者女性,31岁.右髋部疼痛、活动受限2个月余.CT及X线检查:右股骨颈前内侧靠近小转子、颈体交界处上方见一椭圆形凹陷骨质缺损区,边界清楚,周边硬化,无骨膜反应.术中见右髋关节囊基底部有一裂口,肿块由此裂口向外突出,扩大裂口,见肿块境界尚清楚,紧贴股骨颈表面.完整切除肿块后见其下方骨皮质有一椭圆形缺损区,关节囊周围软组织未见明显侵犯.临床诊断:右股骨颈髋关节囊内软组织肿瘤,侵蚀骨皮质.术后11个月复查并做CT检查未见复发和转移,目前仍在随访中.

    作者:陈荣明;闫开文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子宫颈腺样基底细胞癌2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目的 探讨子宫颈腺样基底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其鉴别诊断.方法 应用组织学、免疫组织化学,对2例子宫颈腺样基底细胞癌进行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2例子宫颈腺样基底细胞癌年龄均>50岁,无明显症状,为体检时发现.子宫颈无明显肿瘤外观,2例均行全子宫切除术.组织学:瘤细胞呈巢状、条索状向间质浸润性生长.瘤细胞体积小,形态一致,排列紧密,胞质稀少,胞核深染,瘤巢周边的细胞呈栅栏状排列,2例瘤巢中央见灶状腺腔样分化.其中例1伴灶状鳞状细胞分化及轻微的间质水肿,例2无明显间质反应.例1瘤细胞浸润深度2.8 mm,宽度6.5 mm;例2瘤细胞浸润深度3.5 mm,宽度2.5 mm,2例均伴CIN3.2例均随访1年,无异常发现.结论 子宫颈腺样基底细胞癌常伴有CIN,诊断需与腺样囊腺癌相鉴别.

    作者:秦赟娜;于晓红;邓颖辉;孙丽萍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介绍一种免疫组化试剂盒的筛选方法

    免疫组织化学在病理诊断和相关科研中日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它不仅能辅助诊断,确定肿瘤组织的起源,而且在评估预后,指导治疗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做一张优良的免疫组化片子,除了操作者的经验外,高质量的试剂是成功的保障.免疫组化试剂盒的质量是影响免疫组化结果重要的原因之一.免疫组化试剂盒的试剂较多,质量难以做到绝对稳定,如果仅仅因为其中一种试剂不合格或过期(不正确的组织表达)而将整个试剂盒丢弃,就会造成很大浪费.如何在试剂盒的几种试剂中挑选出有用的成分,减少经济损失就显得格外重要.现本文介绍一种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简单实用的即用型套装试剂盒筛选方法.

    作者:王力;杨举伦;赵稳兴;蔡琳;杨丽琳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横纹肌样脑膜瘤1例并文献复习

    目的 探讨横纹肌样脑膜瘤(rhabdoid meningiom,RM)的病理组织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应用光镜观察和免疫组化标记,对1例RM进行观察,同时复习相关文献进行讨论.结果 本例RM主要由横纹肌样形态区域构成,并可见典型的纤维性脑膜瘤形态区.肿瘤细胞体积中等偏大,可见胞质内包涵体样结构;细胞核大,偏位,可见明显核仁,核内假包涵体多见,核分裂象多见,并见出血坏死区.免疫组化染色肿瘤细胞vimentin((+++)),S-100((+++)),EMA局灶(+),p53弱(+),PCNA弱(+),GFAP、HMB-45和desmin均(-).结论 RM是发生于颅内的较少见的脑膜瘤亚型,需要与恶性黑色素瘤、肥胖细胞型星形细胞瘤、室管膜瘤、浆细胞瘤、非典型畸胎样/横纹肌样瘤等鉴别.

    作者:张建刚;张鸿瑞;何春年;孟嫦娟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和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并肺动脉高压动物模型的异同

    目的 比较低氧性肺动脉高压与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并肺动脉高压动物模型的异同,为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肺动脉高压形成机制提供良好的实验模型.方法 24只雄性SD大鼠随机纳入10%低氧组(A组)、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并肺动脉高压组(B组)及正常对照组(C组),8只/组.吸入10%氧2周制作A组,气管内注入脂多糖和每天烟熏混合刺激加18%低氧制作B组模型.各组测定血气分析、肺血流动力学并对肺泡灌洗液行白细胞计数、分类.肺组织HE染色或三联染色后观测气道炎症和肺血管重构的病理形态学改变.结果 (1)与C组比较,A、B组右心室收缩压、平均肺动脉压、右心室与左心室+室间隔重量比升高,腺泡内肌化型动脉增多、管壁增厚(P<0.05).(2)BALF分析A组白细胞总数与C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B组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多(P<0.05).(3) A组气道炎症以上皮细胞变性坏死、黏液杯状细胞增生为主,炎细胞浸润不明显.B组气道炎症符合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改变,管壁呈现以淋巴细胞为主的多种炎细胞浸润.结论 B组同时体现了慢性气道炎症、肺气肿改变和肺血管重构的特征,更适合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肺动脉高压形成机制的研究.

    作者:蒋明;王昌明;林云;林武洲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miR-34a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miR-34a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对43例结直肠癌及其癌旁正常组织中miR-34a进行定量检测.结果 结直肠癌组织中miR-34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iR-34a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部位、肿块大小、淋巴结转移均无相关性(P>0.05),而与浸润深度、TNM分期密切相关(P<0.05).结论 miR-34a在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过程可能发挥重要作用,检测miR-34a有望成为结直肠癌新的肿瘤标记物或预后因子.

    作者:田智丹;任勇亚;戚晓红;冯振卿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Castleman病的免疫表型和基因重排分析

    目的 探讨Castleman病(Castleman's disease,CD)的临床病理特点,通过对其免疫组化及基因重排结果的分析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对12例Castleman病进行组织学、免疫组化和基因重排分析,着重探讨其免疫表型及克隆性基因重排的特点.结果 12例Castleman病患者中,男性4例,女性8例,年龄8~71岁.组织病理学分型:透明血管型(hyaline vascular type,HVCD)4例,浆细胞型(plasma cell type,PCCD)5例,混合型(mixed cell type,Mixed CD)3例.HVCD表现为淋巴滤泡生发中心与淋巴窦大部分消失,滤泡间小动脉增生伴透明变性,且插入滤泡中心内;外套层淋巴细胞层次显著增多并呈同心圆状排列.PCCD的小动脉的透明变性和外套层同心圆状改变不明显,淋巴窦尚存,滤泡间有大量成熟浆细胞增生.混合型则兼有上述两者的改变.免疫组化结果显示,无论HVCD或PCCD,滤泡内均有CD21和CD68阳性的滤泡树状突细胞(FDC)增生,滤泡套细胞层内CD57的限制性表达,以及滤泡间组织细胞与吞噬细胞的增生.此外,血管内皮抗原CD31、CD34均弥漫表达,HVCD滤泡内的CD31、CD34阳性血管密度高于PCCD;PCCD滤泡间有大量CD138阳性的浆细胞,而在HVCD中几乎不表达.基因重排结果:12例中8例为Ig与TCR基因重排阴性,有4例局限型Castleman病患者基因重排呈阳性反应,其中1例为IgL重排阳性,1例为IgH和IgK基因重排阳性,1例为TCRD与TCRG基因重排阳性,1例为IgH和TCRB基因重排均阳性.结论 除根据组织学特征之外,免疫组化染色有助于Castleman病的病理诊断和组织学分型,尤其对组织学特征不典型的病例可进行有效的鉴别诊断,免疫球蛋白基因和TCR基因重排分析可明确病变是否有克隆性增生或恶性转化.

    作者:刘洁;徐玉乔;杨守京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鼻腔腺泡细胞癌1例

    患者女性,28岁.因被他人击中鼻部后反复出现鼻衄入院.患者平素少鼻塞、流涕,无额部、颞部胀痛不适.体检:鼻无畸形,鼻腔黏膜无充血,鼻内窥镜检查左鼻顶前端见一新生物,表面附少许血痂.CT示左鼻前庭占位(图1),考虑鼻腔纤维血管瘤.术中左鼻前庭后缘、总鼻道的顶部见一 大小约2 cm×3 cm的椭圆形肿物,有蒂,位于下鼻甲内侧上缘和中鼻道的前缘,触之易出血.

    作者:李小静;许祖德;武景波;滕昊骅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免疫组化染色中剩余DAB的处理方法

    免疫组化技术是一项基于对过氧化物酶检测的技术,其机制为利用过氧化物酶催化DAB(3,3'-二氨基联苯胺四盐酸盐)产生不溶于水的棕色物质[1],达到显色的目的.再通过显微镜观察或图像分析系统分析该棕色物质的光密度值,定量判断被检测成分的含量[2].DAB属于联苯胺类化合物,联苯胺类化合物能通过多种途径进入人体,对人体也具有多方面的毒性作用,包括免疫毒性[3]、生殖毒性[4]、遗传毒性[5]以及致癌作用[6].此外,DAB对环境的危害也是相当大的.而在做免疫组化时,为了达到比较准确的实验效果,DAB的用量通常是过量的.这样对DAB的处理将变的十分必要.本文旨在介绍几种处理DAB的方法,以及本科室采用的处理方法.

    作者:刘杰;罗波;石玉香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小儿胸膜肺母细胞瘤4例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 探讨小儿胸膜肺母细胞瘤临床、病理学特征及与肺母细胞瘤的鉴别要点.方法 对4例小儿胸膜肺母细胞瘤进行组织形态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结合文献复习进行分析并随访.结果 其中2例首发症状均为咳嗽,呼吸困难.年龄分别为8个月、4岁,胸片均为肺旁囊实性肿块.1例3岁因感冒摄片发现左上肺囊性占位.另1例出生后即出现气促,胸片见右肺占位.镜下可见原始的恶性小细胞表面被覆呼吸道上皮呈多囊性或实性结构,另一种成分为梭形细胞,除纤维肉瘤特点外,还向横纹肌肉瘤等分化.免疫组化:恶性小细胞未见上皮抗体表达;梭形细胞desmin、vimentin、MSA呈阳性表达.结论 小儿胸膜肺母细胞瘤是一种极为罕见的恶性肿瘤应与肺母细胞瘤等鉴别.

    作者:王雪莉;奚政君;史青;张忠德;吴湘如;殷敏智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肺上皮样血管内皮细胞瘤2例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 探讨肺上皮样血管内皮细胞瘤(pulmonary epithlioid haemangioendothelioma,PEH)的临床病理特征并文献复习.方法 对2例在我院诊治的肺上皮样血管内皮细胞瘤的病例进行临床症状、影像学、病理形态及免疫组化进行详细的观察.结果 肺上皮样血管内皮细胞瘤无特征性的临床表现,影像学上常常表现为双肺多发小结节,病理学改变有特征性的中心硬化、细胞稀疏区和外周的细胞丰富区,免疫组化均表达vimentin,表达CD31、CD34、FⅧRAg等血管内皮标记物中的一项或多项.结论 肺上皮样血管内皮细胞瘤是一种罕见的肺肿瘤,无明确临床症状,影像学常常误诊,需要做活检才能诊断.

    作者:李晶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缺血性筋膜炎3例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 探讨缺血性筋膜炎临床病理学特点及其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 对3例缺血性筋膜炎进行临床资料分析、组织学形态和免疫表型观察.结果 缺血性筋膜炎好发于老年且行动不便的女性,表现为局部长期受压的无痛性肿块.大体呈多结节状,结节中心为纤维素样坏死,结节周围由增生的薄壁小血管和形态各异的纤维母细胞围绕.免疫组化肿瘤细胞表达vimentin,部分阳性表达CD68,不表达desmin、S-100、CK(AE1/AE3)、HMB-45.结论 缺血性筋膜炎是一种少见的假肉瘤性纤维母细胞增生性病变,临床表现及组织学特点是其诊断及鉴别诊断的主要依据,免疫组化标记有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

    作者:赵声春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多房性囊性肾细胞癌2例

    例1,患者女性,52岁,因无明显诱因出现右腰部不适、活动时加重半年入院.查体:一般情况好,BP:120/80 mg,右侧肾区扣击痛(±),未扪及明显肿块.B超:右肾切面形态稍大,下段背侧稍隆起,其内可见多个形态不规则的囊性暗区,内见多条强光带分隔.CT示:⑴右肾盂旁囊肿;⑵右肾下极皮质囊肿.既往有高血压病史,术中见右肾下极及肾盂输尿管旁各有1囊肿,剔除囊肿送病检.术后给予抗炎对症治疗,未行特殊处理,患者痊愈出院.随访7年未见复发或转移.

    作者:李春燕;刘静;张柳;郭华雄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肌纤维母细胞分化肿瘤

    由肌纤维母细胞构成的肿瘤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存在争议.近年来,国外文献对肌纤维母细胞分化肿瘤,尤其是肌纤维母细胞肉瘤作了一些研究报道,对该组肿瘤有了进一步认识.传统的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和低度恶性肌纤维母细胞肉瘤的界限如何划分值得探讨.有些肿瘤向肌纤维母细胞分化,即胞质中出现肌丝,但缺少肌纤维母细胞的其它特征,不是完全意义上的肌纤维母细胞,如肌外皮细胞瘤.有些肿瘤胞质中出现肌丝,但是向肌纤维母细胞分化还是向平滑肌细胞分化,目前还存在争议,如肌纤维母细胞瘤和血管肌纤维母细胞瘤.

    作者:蒙国照 刊期: 2011年第04期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主管:

主办:安徽医科大学;中华医学会安徽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