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不同碘水平对哺乳期母鼠和仔鼠的甲状腺功能及子代生长发育的影响

张璐;孙毅娜;李咏梅;林来祥;叶艳;阎玉芹;陈祖培

关键词:碘, 甲状腺功能, 哺乳期, 大鼠, 发育
摘要:目的 研究不同碘水平对哺乳期母鼠和仔鼠的甲状腺功能以及子代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 Wistar母鼠随机分为4组:重度缺碘组(SID)、轻度缺碘组(MilD)、正常碘组(NI)、碘过量组(ExI).所有大鼠均食用缺碘饲料,饮水给予不同剂量的碘化钾,喂养3个月后交配,检测哺乳14 d时母鼠及其仔鼠的尿碘、乳汁碘和血液甲状腺激素(TH)水平,观察仔鼠的体格发育和神经发育的情况,采用MIAS-2000图像分析系统测量生后10、14、20、25、28日龄仔鼠小脑外颗粒层(EGL)厚度.结果 (1)母鼠及仔鼠尿碘、乳汁碘均随饮食碘供给量的增加而增加,其组间变化幅度以母鼠尿碘为高、仔鼠尿碘次之、乳汁碘低;(2)SID组母鼠血清TT4、TT3 TT4比值升高,仔鼠TT4降低.与NI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而MiID和Exl组无论母鼠和仔鼠均与NI组无明显差异;(3)SID组仔鼠体格和神经发育明显落后于NI组,小脑EGL增殖和消退明显延迟;MiID和Exl组仔鼠的各项发育指标与NI组无明显差别.结论 母亲重度缺碘会严重影响子代的生长发育和神经发育,但在轻度缺碘和碘过量(正常碘的30倍左右)时,通过母体的代偿作用可以保证子代正常的碘营养、甲状腺功能以及生长发育.
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相关文献
  • 布鲁氏菌病的鉴别诊断

    对布鲁氏菌病的鉴别诊断除了临床上需要与临床表现相似的病病鉴别外,主要应考虑人工免疫与自然感染的鉴别诊断.

    作者:宣照林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高效液相色谱分离纯化鼠疫菌Pla蛋白

    目的 用高效液相色谱分离纯化鼠疫菌纤溶酶原激活因子.方法 优化离子交换、凝胶过滤,并将2种层析组合实现纯化.结果 用高效液相色谱纯化的Pla主要由相对分子质量约31×103、35×103、37 × 103的3条蛋白带组成,占蛋白总量80%以上.结论 Pla经高效液相色谱分离可以达到基本纯化.

    作者:石丽媛;杨光璨;董珊珊;于国林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氟中毒大鼠肾组织抗氧化酶基因水平的变化

    目的 探讨氧化应激在慢性氟中毒大鼠肾脏损伤机制的作用.方法 给大鼠饮水投氟3个月,通过生化技术测定血清中尿酸(UA)与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的含量及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力;抽提肾组织的总RNA并利用RT-PCR方法检测组织中GSH-Px、SOD、硫氧还蛋白(Trx)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 常食投氟组大鼠血清中GSH-Px、SOD及MDA含量均有不同程度升高,其中GSH-Px的升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低钙加氟组的血清MDA含量较之对照组明显升高;血清的尿酸含量在常食100 mg F-/L组和低钙100 mg F-/L组较之相应的对照组明显降低.常食投氟组肾组织的GSH-Px、SOD,Trx在mBNA水平上含量已有不同程度升高,SOD基因表达显著升高(P<0.05),偏食对照组大鼠肾组织SOD基因表达水平亦显著升高.结论 一定浓度的氟刺激肾组织抗氧化酶基因的表达,与血清内抗氧化酶活性升高相一致;低钙协同氟的毒性作用,进一步加剧机体的氧化应激态,尿酸在拮抗氟引起的氧化应激中具有一定作用.

    作者:张静敏;王春艳;李辛;徐辉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西藏自治区鼠疫流行特点及面临形势探讨

    鼠疫是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原发于啮齿动物并能引起人间流行.传染源主要是啮齿动物和病人,传播媒介为蚤类,由鼠疫耶尔林菌引起.西藏自1966年首次证实鼠疫流行以来,共发生人间鼠疫21起,发病114人,死亡74人,病死率高达64.9%.平均每2~3年发生一起人间鼠疫.

    作者:刘刚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扶余县2003~2007年布鲁氏菌病流行病学分析

    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是由布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的传染一变态反应性疾病,扶余县布病疫情2004年以来明显上升,为了解全县布病疫情的流行规律,掌握流行动态及发病趋势,有效控制布病的暴发和流行,保障广大群众的身体健康和实现国民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对2003~2007年扶余县布病疫情状况进行了统计分析.

    作者:孟凡友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26例甲状腺癌超声误诊分析

    甲状腺癌被误诊为良性病变的比例较高,自2006年2月一2008年6月,我院经手术后病理证实,超声误诊的甲状腺癌26例,分析其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图像,探讨造成误诊因素,以提高甲状腺不典型癌的超声诊断准确率.

    作者:徐晓旭;林琳;刘晓红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布鲁氏菌病骨关节损害的诊断及治疗研究进展

    布鲁氏菌病(布病)是人畜共患的传染变态反应性疾病,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行,是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面临的公共卫生问题.布鲁氏菌侵入机体后,能引起全身网状内皮系统的损害,常伴随慢性脓毒血症和神经、循环、生殖,尤其是骨关节系统的损害.

    作者:王季秋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低体重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监护的初探

    由于地理、气候的影响,先天性心脏病是东北地区的常见病.而低体重先心病患儿的术后的监护多年来一直是临床护理的一大难题,也是国内外护理研究的重点之一.因此,从2003年10月~2007年10月,我们对86名低体重心脏手术患儿进行监护,现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高玲;陈玲;李经伟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鼠疫血凝制品在冷冻干燥条件的探讨

    鼠疫血清学诊断试剂质量的好坏,可直接影响到检测结果.鼠疫间接血凝试验自WHO推荐以来,一直被我国鼠疫检测工作应用,对鼠疫血凝制品的制备程序和影响因素也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液体制品在运输和保存过程中都存在不足之处,冻干制品可使有效期大大延长,由此鼠疫血凝制品的冷冻干燥过程显得非常重要.本文针对鼠疫血凝制品冷冻干燥条件及各种因素进行探讨.

    作者:张市;邵奎东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停供碘盐对高碘地区中混杂分布的饮用非高碘水人群碘营养水平影响的实验研究

    目的 探讨停供碘盐对高碘地区中混杂分布的饮用非高碘饮水人群碘营养水平的影响.方法 采用现场干预试验的方法,选择饮水水碘含量5-150μg/L的居民户作为研究对象,以户为单位,进行停供碘盐现场干预,采集学龄儿童和育龄妇女干预前与干预后60天的一次随意尿样,检测其尿碘含量.结果 干预60天后学龄儿童、育龄妇女的尿碘中位数分别为252.2μg/L、249.3μg/L,均较干预前显著下降(P<0.05);干预后学龄儿童各水碘组的尿碘中位数分别介于189.7~308.2 μg/L,育龄妇女各水碘组的尿碘中位数分别介于181.1~301.7μg//L.结论 停供碘盐后高碘地区饮用非高碘饮水重点人群的碘营养水平为适宜或大于适宜量.

    作者:李素梅;张根红;谷云有;张志忠;郭晓尉;王培桦;孙凡;乔雪梅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结节性甲状腺肿术后复发及预防控制

    目的 研究结节性甲状腺肿术后复发及预防控制.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年5月-2007年5月间甲状腺肿瘤手术256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病理诊断:结节性甲状腺肿232例,其中5年内结节性甲状腺肿二次复发手术32例,恶变3例.结节性甲状腺肿术后100例服用甲状腺素片为实验组,与非服药治疗组132例做对照.探讨选择手术方法及术后治疗方式,提高治愈率.结果 结节性甲状腺肿术后复发与术式选择及药物治疗相关.结论 结节性甲状腺肿双侧次全切除术后,同时服用甲状腺素片,既可弥补甲状腺素缺乏又可阻断促甲状腺素(TSH)生成,能够抑制残留腺体的增生、增长.预防控制肿瘤复发及恶变,降低二次手术几率,从而提高病人生存质量.

    作者:张玫吉;韩影;孙晓良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炭疽的流行病学特征

    炭疽是人畜共患的急性、热性、败血性传染病.在家畜中以绵羊、牛和马属动物易感,猪对该病抵抗力较强,常呈慢性经过.

    作者:张爱君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肌炎窦性心动过缓18例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对窦性心动过缓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 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观察18例病人,西药主要口服阿托品,配服维生素B1;中药以服用炙甘草汤+生脉散进行治疗.结果 通过临床观察,效果满意,有效率94.44%,治愈率77.78%.结论 该方法疗效满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孙晶;王颜华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若尔盖县巴西地区大骨节病病情现状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若尔盖县巴西地区4个乡大骨节病病情现状.方法 对巴西地区4乡所有居民进行大骨节病临床检查和7~12岁儿童进行右手X线拍片.结果 成人大骨节病平均患病率17.8%.其中Ⅰ度患病率16.0%,Ⅱ度患病率1.4%,Ⅲ度患病率0.23%;儿童x线检出率平均1.97%(0-3.4%).结论 成人大骨节病病情较重,虽然儿童有新发病,但病情处于控制范围.

    作者:张映芳;宋秀美;邓斌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甲状腺癌131I治疗及ECT扫描动态观察的临床意义

    甲状腺癌是颈部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以手术治疗为主,口服131I是一种较常用的辅助疗法.我院采用131I清除51例分化好的甲状腺癌术后残留甲状腺组织,同时进行ECT扫描动态观察,能够更好地进行病情评估,确保治疗彻底完整.

    作者:杨海波;刘晓光;赵晓玲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2005年河北省碘缺乏病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 掌握河北省2005年碘缺乏病病情和人群碘营养状况,评价食盐加碘控制碘缺乏病的效果.方法 采用人口比例概率抽样方法(PPS)进行抽样.结果 采集测定居民户盐样1200份,盐碘中位数为28.6 mg/kg,碘盐合格率为90.2%.触诊法和B超法检查8-10岁儿童1200名,肿大率分别为2.75%和2.17%.采集测定8~10岁儿童1次即时尿样362份,尿碘中位数为212.35 μg/L.测试8~10岁儿童1 200名智商,平均智商为105.3.结论 河北省碘缺乏病得到有效控制,但由于受非碘盐的影响,居民碘盐合格率较低;8~10岁儿童的碘营养状况总体上良好.

    作者:吕胜敏;徐栋;贾丽辉;马景;马东瑞;种振水;赵君;姚光俊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维甲酸抑制甲状腺鳞癌细胞株生长增殖作用机制的探讨

    目的 观察9-顺维甲酸(9-cis-RA)对甲状腺鳞癌SW579细胞株生长增殖及维甲酸受体β(RARβ)和p21表达的影响,进而探讨维甲酸的抗癌作用机制.方法 将甲状腺鳞癌细胞株SW579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加入不同浓度的9-cis-RA,使其终浓度分别为1×10-7mol./L、5×10-7mol/L、1×10-6mol/L、5×10-6mol/L、1×10-5mol/L,各组细胞均在培养24 h后加药,继续培养48 h.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生长情况及形态变化;采用MTT比色法测定细胞增殖活性;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用RT-PCR方法检测SW579细胞RARβ及p21mRNA的表达.结果 低浓度9-cis-RA组(1×10-7mol/L、5×10-7moL/L、1×10-6mol/L)肿瘤细胞有向良性细胞形态转化的趋势;高浓度组(5×10-6moL/L、1 ×10-5mol/L)细胞生长密度较对照组明显降低,与低浓度组相比,向成熟分化的趋势不明显.MTT结果显示,实验组细胞均出现显著的生长抑制作用,且呈剂量依赖性.流式细胞仪分析,实验组随着9-cis-RA的升高,S期细胞在细胞周期中所占比例逐渐减少,G1期细胞则明显增加(P<0.01),细胞滞留在G1期.RT-PCR检测结果表明,经不同浓度维甲酸处理的各组细胞RARβ和p21 mBNA表达水平均显著上调.结论 9-顺维甲酸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对甲状腺鳞癌细胞株SW579有剂量依赖性的增殖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提高SW579细胞RARβ基因的表达,进而再上调p21的表达有关.

    作者:范会瑜;肖建英;李男;崔明宇;王翠瑶;申静林;徐华;陈景清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多药耐药相关蛋白1与人肝细胞耐砷性关系的研究

    目的 探讨多药耐药相关蛋白1(MRP1)与人肝细胞(L-02)耐砷性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人肝细胞L-02细胞株,噻唑兰法(MTT)进行24 h急性NaAsO2毒性试验,选择细胞生存率在90%-95%时的NaAsO2浓度为诱导浓度,同时设1组不加砷诱导的L-02细胞作为同步对照.置于细胞培养箱中37℃,5%CO2常规培养6周,定期换液传代,每周用MTT法计算半数致死浓度(LC50)及细胞的生存率;6周后,将加砷诱导的L-02肝细胞与同步对照细胞在培养基中培养至细胞80%融合,然后进行24 h急性砷毒性试验(NaAsO2终浓度为0、2.5、5.0、10 μmol/L);采用real-time PCR检测细胞内MRP1mRNA的表达情况;MTT法检测细胞的存活率;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检测各组细胞内总砷浓度.结果 实验组细胞MRP1mRNA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4 h急性砷毒性试验中,实验组不同砷浓度下细胞生存率和LC50.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01);实验组细胞内总砷浓度明显较同步对照组低(P<0.001).结论 L-02肝细胞具有可诱导的对砷的耐受性,其耐砷性与MRPI高表达有关.

    作者:申旭波;周远忠;姜慧;贾飞飞;熊云刚;邹焰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ELISA双抗原夹心法检测鼠疫FI抗体的效果评价

    目的 比较ELISA双抗原夹心法与IHA法检测人血清中鼠疫FI抗体的低检出限,符合率以及检测ELISA的特异性,以确定ELISA检测技术能否在鼠疫监测、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中得到应用.方法 分别用ELISA双抗原夹心法和IHA(间接血凝法)检测血清298份和鼠疫阳性诊断血清1份.结果 ELISA双抗原夹心法检出4份阳性血清,IHA也检出4份阳性血清,2种方法阳性检出率无差别,符合率为75%,低检出限均为1:160.结论 ELISA特异性强,阳性检出率与IHA相当,结果容易判定,可以在鼠疫病例诊断及鼠疫监测中作为常规方法推广使用.

    作者:王海峰;史献明;杜国义;董国润;杨顺林;张懿辉;刘合智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盐酸阿比朵尔对病毒性心肌炎小鼠的治疗作用

    目的 探讨盐酸阿比朵尔对病毒性心肌炎的治疗作用.方法 以柯萨奇B,病毒构建小鼠病毒性心肌炎模型,灌胃给予盐酸阿比朵尔药液(高、中、低)3个剂量治疗7 d.然后观察各组小鼠生存率、血清心肌酶活性、心脏匀浆的病毒滴度以及心脏切片的病理变化并计算病理积分.结果 与病毒对照组比较,治疗组的小鼠生存率明显增加,心肌病毒繁殖量明显降低,心肌酶活性明显下降,心肌炎病灶明显减轻.结论 盐酸阿比朵尔对病毒性心肌炎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作者:张淑芹;刘志屹;张福明;孙非 刊期: 2009年第02期

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

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吉林省地方病第二防治研究所,吉林省地方病第一防治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