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凋亡基因bcl-2在胸腺增生性疾病中的表达

张敏;张容轩;赵云兰;陈志伟

关键词:胸腺瘤, 蛋白质, Bcl-2, 免疫组织化学, 凋亡
摘要:目的:探讨bcl-2的表达与胸腺增生性疾病发生的关系.方法:33例胸腺增生性疾病组织中,28例胸腺瘤按M-H标准分类,并与Salyer标准作一比较.采用微波处理二步法进行bcl-2的免疫组化染色.结果:bcl-2主要在胸腺的上皮细胞成分中表达.髓质型胸腺瘤中bcl-2的阳性率高,其余胸腺瘤中阳性表达率则较低或阴性.在重症肌无力胸腺的髓质中bcl-2的表达远高于对照组胸腺.结论:bcl-2在髓质型胸腺瘤上皮中的强表达可作为区分髓质型胸腺瘤和皮质型胸腺瘤的一个手段.过表达的bcl-2可能与MG胸腺中修复的凋亡细胞的死亡有关.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输尿管局限性淀粉样变性1例

    患者男性,47岁.因B超检查发现左肾输尿管扩张约20 d人院.体检:左肾区无压痛,叩痛(±).B超、KUB+IVP及CT检查均示左肾、输尿管积水.CT示左输尿管下段局限性狭窄.膀胱镜示输尿管口裂隙状,左侧插管至5cm受阻,见输尿管狭窄,狭窄处未见蠕动.逆行造影见左输尿管约2.0 cm狭窄,上端呈鸟嘴样,下端杯口样,狭窄段上方输尿管扩张.手术中见在膀胱上方左输尿管4 cm处有2cm长输尿管壁增厚的狭窄段,狭窄部质硬.

    作者:张雪梅;杨兆瑞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p53与Ki67在判断困难的子宫平滑肌肿瘤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免疫组化方法在疑难的子宫平滑肌肿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56例判断困难的子宫平滑肌肿瘤进行光镜形态以及p53和Ki67标记的观察.结果:46例平滑肌瘤主要表现单项形态异常,p53阳性标记占8.7%,Ki67阳性细胞数平浇均65.87.7例平滑肌肉瘤或恶性倾向未定的平滑肌肿瘤主要表现多项形态异常,p53阳性标记占85%,Ki67阳性细胞数平均683.43.结论:P53与Ki67标记可以共同作为有价值的客观指标,为子宫平滑肌肿瘤的良、恶性判断提供辅助诊断依据.

    作者:郭东辉;师宜荃;范敬东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子宫多发性平滑肌瘤伴副脾1例

    患者女性,46岁,月经量增多1年伴痛经1个月入院.患者平素月经周期正常,无痛经.妊娠1次,正常分娩一胎并存活.近1年来月经量增多且伴有血块形成,月经期下腹坠痛明显,经后缓解.妇科检查:子宫增大如孕50 d,表面不平.B超检查示子宫肌瘤,前壁突起瘤体大小3 cm×3 cm,后壁有不规则突起.

    作者:张雷;黄国强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细针吸取物石蜡切片的制作

    在行细针穿刺时因6~7号细针的吸出物量少,通常只能制作涂片.因涂片难以显示细胞间质、组织学结构等,故对肿瘤的分类、分型诊断准确性不高.经10余年对下列脏器包括肺、纵隔、肝、胰、前列腺、乳腺、甲状腺、淋巴结等及各种浅表肿块的细针穿刺实践,我们采用吸出物涂片加石蜡切片的方法,获得了满意的效果.

    作者:吴佩琴;吴春霖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先天性膈疝伴多脏器畸形1例

    死胎为妊娠39+1周,X线发现心脏位于右侧胸腔,左侧可见肠袢状阴影.行剖宫产,婴儿产后全身青紫,复苏困难.出生体重3 470 g,胎盘重870 g.小儿外观腹部空虚,颈蹼明显.遗传学检查:染色体未见异常.血清学检查:母亲、胎儿单纯疱疹病毒和巨细胞病毒阳性.

    作者:杨重庆;刘晓霞;马正中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不同组织学类型人肺癌细胞系的维甲酸受体表达

    目的:观察来源于不同组织学类型的人肺癌细胞系(肺巨细胞癌细胞系PLA-801,肺鳞状上皮细胞癌细胞系C-57,个旧肺腺癌细胞系GLC-82和肺腺癌细胞系PC-84045)的维甲酸受体的含量和分布特征.方法:用ELISA和免疫组化显色计算机图像分析方法,对4株具有不同侵袭潜能、不同组织学类型的肺癌细胞系的维甲酸受体(RARs、RARβ和RXRs)进行检测.结果:4株细胞系的RARβ表达极少,甚至缺如;RARs主要分布在癌细胞质中,但RXRs主要位于细胞核内,表达水平较高;RARs和RXRs在PLA-801细胞中表达低.结论:肺癌中普遍存在着RARβ的缺失与RARs的表达分布异常,这些改变可能与肺癌的异常分化有关,也可能是肺癌细胞对维甲酸诱导分化不敏感的重要原因.RXRs较高水平的表达主要位于核内,提示用9-顺式维甲酸来诱导肺癌的分化效果可能会较好.

    作者:蔡小强;谢作煊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鼻咽泡状核细胞癌中癌细胞群体的AgNORs定量分析

    目的:通过癌细胞核仁组成区(NORs)蛋白的图像定量分析,评价鼻咽泡状核细胞癌的癌细胞群体增生能力.方法:对18例鼻咽泡状核细胞癌石蜡切片进行银染(AgNORs),应用CAS200图像分析仪分别测定泡状核癌细胞群体和梭形癌细胞群体的AgNORs参数值,并作比较分析.结果:与梭形癌细胞群体相比,泡状核癌细胞群体具有较高的每核AgNOR计数、每核AgNOR面积和平均AgNOR面积/粒,差异均有显著性,而且与泡状核癌细胞群体的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阳性率明显高于梭形癌细胞群体的前研究结果相一致.结论:泡状核癌细胞群体的增生能力明显高于梭形癌细胞群体,增生能力各异的癌细胞群体存在于同一组织类型鼻咽癌中,反映了鼻咽癌细胞群体增殖能力的异质性,其构成比例和增生差异程度将是影响患者对放射线治疗敏感性及其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

    作者:陈茂怀;李川军;罗锡源;沈健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基质金属蛋白酶及其抑制剂在乳腺癌转移、浸润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及其抑制剂(TIMP-1、TIMP-2)与乳腺癌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乳腺癌中MMP-2、MMP-9、TIMP-1、TIMP-2的表达.结果30例乳腺癌患者中MMP-2阳性表达14例,占46.7%,MMP-9阳性表达16例占53.3%,TIMP-1阳性表达4例,占13.3%,TIMP-2阳性表达3例,占10.0%.MMP-2、MMP-9的表达与乳腺癌的淋巴结状况、肿瘤大小相关,与年龄、月经状况无关.结论:MMP-2、MMP-9的表达可以作为估计乳腺癌预后及术后综合治疗的生物学指标.

    作者:王岩;刘晓霞;侯正文;柳春晖;马秀萍;陈丽萍;贾支红;方虹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子宫黏液样平滑肌肉瘤的临床病理诊断

    目的:探讨子宫黏液样平滑肌肉瘤(MLU)的临床病理特征及诊断、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对1例MLU进行大体、光镜及免疫组化观察,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MLU的临床症状是盆腔包块及不规则阴道流血;其突出的病理特征是肿瘤切面呈弥漫性胶冻状外观,镜下见大量奥辛蓝阳性的黏液样基质,瘤细胞大部分梭形显平滑肌细胞分化,并浸润周围正常平滑肌组织和血管腔;免疫组化:瘤细胞HHF35(+).结论:MLU是子宫平滑肌肉瘤的一个罕见变型;由于大多数MLU缺乏细胞异型性和核分裂象计数很低,常易引起病理误诊,在冷冻切片中更是如此.鉴别诊断必须首先区别常见的子宫平滑肌瘤黏液变性或水肿变性,其次还应与任何黏液样软组织恶性肿瘤相鉴别.

    作者:肖冠英;张胜泉;李建平;冼其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多睾症伴膀胱癌1例

    患者男性,29岁.因无痛性血尿入院,经膀胱镜检查发现左输尿管口外上方有一直径约1.5 cm大小的菜花样肿物,基底窄.经尿道行膀胱肿瘤激光切除术,肿物送病理检查.病理诊断:移行细胞癌Ⅰ级.3年后无意中发现右侧阴囊包块,无任何不适.体检:外生殖器外观正常,双侧睾丸大小正常、表面光滑、活动性好,无压痛.

    作者:刘伟信;李全岳;周立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脉络丛乳头状瘤尸检及临床病理观察

    脉络丛乳头状瘤(choroid plexus papilloma,CPP)起源于脑室脉络丛上皮细胞,生长缓慢.尽管其生物学行为良性,因长于脑室常伴脑积水,导致占位与颅内高压,甚至局限性神经系统损害.该病发病率极低,笔者在行婴儿侧脑室尸检时发现1例脉络丛乳头状瘤,对其做常规病理检查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并复习相关文献,探讨其临床病理学特点、免疫组化特征与诊断.

    作者:徐炜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乳腺癌非前哨淋巴结转移的预测

    目的:预测非前哨淋巴结(non-SLN)转移,以筛选出转移局限于前哨淋巴结(SLN)的乳腺癌患者.方法:采用99mTc-SC作为示踪剂,对95例乳腺癌患者行前哨淋巴结活检,对乳腺癌非前哨淋巴结转移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95例患者中成功发现91例患者有SLN(95.8%),其中85例患者SLN能准确反映腋窝淋巴结的病理状况(93.4%).临床肿块大小(P=0.028)、肿瘤分级(P=0.040)和原发灶cyclinD1蛋白(P=0.017)的表达与non-SLN转移显著相关.而Logistic多因素分析证实,临床肿块大小、肿瘤分级为独立的预测非前哨淋巴结转移的因子.结论:可根据临床病理学特征,筛选出乳腺癌转移只局限于前哨淋巴结的患者,也存在免除腋窝淋巴结清扫的可能性.

    作者:张杰;沈坤炜;尼尔马;柳光宇;吴炅;陈中伟;朱雄增;沈镇宙;邵志敏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子宫内膜增生症刮宫活检病理诊断问题

    子宫内膜增生症是妇科常见病之一,临床表现为月经周期紊乱或不规则阴道流血,在病理组织学上是指子宫内膜腺体及间质混合增生性病变.大多数子宫内膜癌发生之前都要经历子宫内膜增生的过程,但有子宫内膜增生的患者发展为癌者仅占极少数,因此,仅仅出现内膜增生不应当作为子宫切除的依据.

    作者:王美清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乳腺神经内分泌癌

    1临床资料例1,女性,39岁.因无意中发现左乳肿块1个月余入院.体检:左乳外上象限触及一直径约3 cm肿块,与皮肤无粘连,乳头无溢液.术中发现肿块3 cm×4cm×3 cm,境界欠清.术中快速石蜡切片诊断为乳腺小叶癌,疑为神经内分泌型.遂行乳腺癌根治术.术后继以化疗.迄今健在,对侧乳腺未发现病变.

    作者:龚西騟;曹立宇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凋亡基因bcl-2在胸腺增生性疾病中的表达

    目的:探讨bcl-2的表达与胸腺增生性疾病发生的关系.方法:33例胸腺增生性疾病组织中,28例胸腺瘤按M-H标准分类,并与Salyer标准作一比较.采用微波处理二步法进行bcl-2的免疫组化染色.结果:bcl-2主要在胸腺的上皮细胞成分中表达.髓质型胸腺瘤中bcl-2的阳性率高,其余胸腺瘤中阳性表达率则较低或阴性.在重症肌无力胸腺的髓质中bcl-2的表达远高于对照组胸腺.结论:bcl-2在髓质型胸腺瘤上皮中的强表达可作为区分髓质型胸腺瘤和皮质型胸腺瘤的一个手段.过表达的bcl-2可能与MG胸腺中修复的凋亡细胞的死亡有关.

    作者:张敏;张容轩;赵云兰;陈志伟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病理学名词术语的规范表达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9例室管膜下巨细胞星形细胞瘤临床病理观察

    目的:探讨室管膜下巨细胞星形细胞瘤(SEGA)的临床病理、免疫组化特点及预后.方法:分析9例SEGA的临床特点,观察组织病理切片和免疫组化标记,并进行随访.结果:SEGA出现临床症状时多为青少年(10~20岁);好发于侧脑室,由大的节细胞样星形细胞组成;免疫组化显示肿瘤细胞表达GFAP,NSE和Vim,不表达EMA;随访2~23月,8例存活.结论:SEGA为生长缓慢良性肿瘤,属WHO Ⅰ级,常伴随结节性硬化;需与室管膜瘤、肥胖细胞性弥漫性星形细胞瘤和巨细胞胶质母细胞瘤等鉴别.

    作者:陶琨;张福林;周范民;汪寅;袁亚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系统性红斑狼疮18例尸检及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对全身各脏器的损害.方法:收集并整理18年SLE尸检材料,结合临床资料及病理改变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SLE可累及多个器官,以肾、皮肤黏膜、骨关节为主,脑部病变常见.16例有不同类型肾损害,11例有皮肤黏膜损害,9例脑损害.继发性肺部感染10例,肺结核6例.结论:SLE可造成全身多脏器损害,肾功能衰竭和肺部感染是死亡的主要原因.

    作者:王玉岳;崔全才;詹阳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塑料包埋不脱钙大块骨组织切片及染色

    近1年来,笔者采用Leica2500型切片机,制作塑料包埋不脱钙大块骨组织切片,获得8~10 μm厚完整切片.游离片染色,着色效果良好.

    作者:吕荣;徐新智;王军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脑星形细胞瘤微血管密度与临床病理的关系

    目的:探讨星形细胞瘤微血管密度与其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血管内皮细胞行第八因子相关抗原(FⅧRAg)染色,然后测定微血管密度(MVD).结果:MVD与患者性别、肿瘤生长部位、大小无明显相关;不同病理组织学级别间MVD差异有显著性(P<0.05),病理级别越高,MVD越大;瘤周水肿程度不同的星形细胞瘤之间,MVD差异有显著性(P<0.01);复发患者MVD高于未复发患者(P<0.01).结论:星形细胞瘤MVD与病理级别、术后复发及瘤周组织水肿关系密切,可作为一项有意义的预后指标.

    作者:张冬;张哉根;卞修武;徐维帮;邹利光;王文献;王亚丽 刊期: 2002年第03期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主管:

主办:安徽医科大学;中华医学会安徽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