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彤;纪小龙;申明识;徐薪;李维华
目的:探讨汉坦病毒(HTNV)感染诱导乳鼠脑组织热休克蛋白(HSPs)表达及热休克蛋白与病毒蛋白的相互关系.方法: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实验性乳鼠感染脑组织中病毒抗原及HSP70的表达,用ELISA、免疫印迹、免疫共沉淀方法分析病毒抗原和HSP70的表达.结果:HTNV感染诱导了乳鼠脑组织神经细胞高表达HSP70,组织中HTNV-NP与HSP70关系密切,免疫共沉淀结果显示HSP70与HTNV-NP结合形成复合物.结论:HTNV实验性乳鼠感染脑组织中高表达的HSP70与病毒核心抗原(HTNV-NP)形成非共价复合物,该复合物可能在病毒感染复制及宿主免疫反应中发挥作用.其潜在的应用价值是在肾综合征出血热的预防和治疗中利用该复合物制备特异性T淋巴细胞疫苗.
作者:孙玉静;杨守京;刘彦仿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研究肝组织中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及bFGF mRNA的表达及其与慢性乙型肝炎(CHB)肝血管增生、改建及肝血管纤维化的关系.方法:对120例CHB及50只CCl4诱导肝损伤大鼠肝标本进行bFGF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bFGF mRNA原位杂交,并检测了CHB肝组织中α-SMA、FN、LN、CoⅣ表达与bFGF的关系.结果:随着CHB肝细胞变性坏死及肝血管病变加重,bFGF在肝血管及肝窦壁表达强阳性率逐渐上升(P<0.01),部分固缩性肝细胞也示强阳性显色.原位杂交显示,bFGF mRNA主要分布于血管纤维化区域肝窦壁及部分肝细胞.同时bFGF在肝组织的表达与α-SMA、FN、LN及CoⅣ呈同步关系.结论:bFGF通过激活血管及肝窦内皮细胞,引发肝血管增生及内皮细胞凋亡,在细胞外基质等参与下,终导致肝血管纤维化、肝窦毛细血管化及假小叶纤维间隔形成.
作者:陈文笔;严家春;马勇;徐长江;丁体龙;田瑞霞 刊期: 2002年第05期
视网膜毛细血管的内皮细胞与周细胞的比值(E/P比值),是研究视网膜毛细血管病变的重要形态定量指标.该指标的样品制备方法在操作上有一定难度,尤其在一些关键性的操作上,文献中没有详细的说明[1~4],学者往往不能得到优质的、大面积的铺片,影响到观察和计量结果的客观性、科学性.现将我室在制备大鼠视网膜毛细血管铺片过程中的一些技巧与改进方法介绍如下.
作者:项晓人;王坚;朱荃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猫抓病(cat-scratch disease, CSD)淋巴结细针穿刺细胞学及免疫组化特点.方法:对17例CDS患者的淋巴结细针穿刺资料进行细胞学、组织学及免疫组化分析.结果:17例CSD患者均有与猫密切接触史,并伴局部淋巴结肿大,其HE染色细胞学特点为:可见呈小簇状或栅状分布的上皮样组织细胞,较多中性粒细胞及无定形的坏死碎片,偶见吞噬核碎片的巨噬细胞,淋巴细胞增生,大小不一,可见多种转化阶段的淋巴样细胞.免疫表型:CEA、EMA均(-),CD45(+),CD20、CD45RO(+/-),CD68(+++),Mac387(+++).结论:CSD是一种病程自限的细菌感染性疾病,其临床病史、淋巴结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免疫组化、特异性皮内试验对CSD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缨;张佃乾;季洪爱;马恒辉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细针吸取细胞学(fine needle aspiration cytology, FNAC)与组织病理学一样,在必要时需作各种辅助检查.加特殊染色、免疫组织化学等,以助确诊.由于FNAC涂片特点是标本少,多只有3~4张涂片,要进行其它检查就只能利用经诊断后的HE染色的细胞涂片.自开展FNAC以来,我们一直有利用HE染色的细胞涂片作特殊染色或免疫细胞化学(immunocytochemistry,ICC)染色.为了方便临床对乳腺癌患者进行术前化疗或非手术患者化疗而提供一些有关内分泌及增殖指数、肿瘤蛋白的表达状况等预后的有关数据,对乳腺肿瘤患者增加了ER、PR、Ki67、c-erbB-2、p53的检查.我们改良了过去的方法,取消了细胞核及细胞质脱色的步骤,增加了抗原修复的程序.做了17例,效果理想.
作者:陈婉娴;王念黎 刊期: 2002年第05期
患者女,15岁,因腹胀腹痛、闭经2年入院.查体:发现盆腔包块.
作者:詹彦平;叶尔布拉提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卵巢黏液性囊性肿瘤伴实性附壁结节的临床病理学特点.方法:对2例卵巢黏液性囊性肿瘤进行光镜观察和免疫组化染色并复习文献.结果:1例卵巢黏液性交界性乳头状囊腺瘤伴实性附壁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结节,结节内瘤细胞呈多形性.1例卵巢黏液性囊腺瘤伴实性附壁间变性癌结节;间变性癌结节内瘤细胞体积较大,胞质丰富,嗜酸,少数胞质透明,排列呈巢或索状;免疫表型:EMA和cytokeratin阳性.恶纤组结节中肿瘤细胞AACT和vimentin阳性.结论:免疫组化有助于卵巢黏液性囊性肿瘤伴实性附壁结节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作者:周祖平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腮腺腺淋巴瘤的细针穿刺细胞学特点.方法:收集并复习43例腮腺腺淋巴瘤,每例均备有巴氏染色、HE染色涂片及细胞块.结果:43例均发现嗜酸性细胞及淋巴细胞,40例发现细胞碎屑,9例发现带有淋巴间质的嗜酸性细胞乳头状结构,35例发现巨噬细胞,5例出现鳞状上皮化生,3例发现肥大细胞.结论:腺淋巴瘤是腮腺的常见肿瘤,细针穿刺一般可以作出准确诊断,但应注意与多形性腺瘤、腺样囊腺癌、腺泡细胞癌、慢性腮腺炎、淋巴上皮囊肿、鳞癌鉴别.
作者:苏学英;陈志强;常青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研究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细胞周期素D1(cyclinD1)、钙粘附蛋白(E-cadherin,E-cad)、连接蛋白(cat)α、β、γ的表达及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62例食管癌手术标本的cyclinD1、E-cad、α-cat、β-cat、γ-cat蛋白表达,并结合临床随访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cyclinD1、E-cad 、α-cat、β-cat、γ-cat阳性病例分别为35例(56.5%)、39例(62.9%)、49例(79%)、59例(95.2%)和47例(75.8%).其中α-cat与β-cat、E-cad蛋白表达呈正相关性,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274和0.279(P<0.05).γ-cat蛋白缺失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有显著相关性(P<0.05);E-cad、γ-cat蛋白缺失与保留表达和肿瘤分化程度、术后生存期长短,在统计学上有差异(P<0.05).结论:E-cad、γ-cat缺失表达是食管癌预后差的因素之一.
作者:林英城;吴名耀;李德锐;吴贤英;郑瑞明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大肠癌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87例大肠癌组织中MMP-2和MMP-9的表达情况.结果:87例大肠癌组织中MMP-2和MMP-9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56.3%和55.2%.MMP-2和MMP-9在侵及肌层的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侵及浆膜层,淋巴结转移阳性组高于淋巴结转移阴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Dukes分期中,C、D期中MMP-2和MMP-9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A、B期(P<0.05),而与性别、年龄、肿瘤部位、组织学类型和分化程度均无关(P>0.05).结论:MMP-2和MMP-9可能在大肠癌浸润转移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黄文斌;朱晓群;史良会;徐国祥;齐琼;林鸿民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探讨p27kip1、PCNA及p16与胃肠道类癌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25例胃肠道类癌组织中p27kip1和PCNA蛋白表达,同时用PCR法检测p16基因的缺失情况.结果:p27kip1在胃肠道类癌阳性表达率为64%(16/25),PCNA Ⅰ~Ⅱ级和Ⅲ~Ⅳ级表达率分别为56%、44%.2种蛋白阳性表达率与分化程度无相关性(P>0.05),与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p27kip1与PCNA表达负相关.p16基因纯合性缺失率为48%(12/25),其缺失率与类癌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无关.结论:p27kip1低表达、PCNA高表达与胃肠道类癌转移有关,胃肠道;类癌的发生与p16基因缺失有关,但可能为早期分子事件.
作者:牟坤;刘洪琪;蔡毅然;张廷国;周志强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笔者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27例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进行观察,探讨肺耐药相关蛋白(lung resistance related protein,LRP)表达与肺癌耐药性的关系.
作者:李佽;王凤璄;刘都礼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热休克蛋白(heat shock proteins, HSPs)家族中HSP27、HSP70、HSP90α在子宫颈鳞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观察41例子宫颈鳞癌和10例慢性子宫颈炎组织中HSP27、HSP70、HSP90α的表达.结果:HSP27、HSP70、HSP90α在子宫颈鳞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6.3%、70.7%、80.4%,在慢性子宫颈炎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30.0%、20.0%,子宫颈鳞癌与慢性子宫颈炎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随着子宫颈鳞癌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的升高,HSP27表达逐渐降低,而HSP70、HSP90α表达逐渐增加(P<0.05).结论:HSP27、HSP70、HSP90α在子宫颈鳞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HSP27主要参与子宫颈鳞癌的早期发生.
作者:刘会玲;高云荷;温漓潮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电镜作为一种先进技术手段,在医学科研和疾病诊断中作出了重要贡献.近10年我院将光镜与电镜密切配合进行病理诊断,现将相关材料分析如下.
作者:张瑞祥;齐洁敏;张洁茹;段庆华;马卫军;刘胜;韩丽;胡建功;申兴斌;赵晓明 刊期: 2002年第05期
HPV6B/11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双重染色指同一组织切片上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同时进行实验及显色[1~3].利用不同底物,显示不同颜色,原位杂交用NBT/BCIP为底物呈紫蓝色,免疫组化用DAB为底物呈棕色,使待测核酸靶序列和待测蛋白质均能理想显色,克服了实验标本空间和样本的误差.
作者:黄雅萍;任兴昌;仇玲玲 刊期: 2002年第05期
Ewing/pPNET 是指包括骨和软组织Ewing肉瘤、Askin瘤和外周原始神经外胚瘤在内的一族肿瘤.肿瘤分化谱的一端是仅呈vimentin (间叶表型)阳性的Ewing肉瘤;另一端则为具NSE等神经标记的外周原始神经外胚瘤.其中偶有呈cytokeratin或desmin(或actin)阳性的瘤细胞[1].Lichtenstin和Jaffe[1]设想Ewing肉瘤起源于间叶或结缔组织的原始形式.Aurias等(1983)和 Wang等[1]发现ES与pPNET具有一致性的细胞遗传学异常.20世纪90年代研究发现,在培养基中加入某些物质,如维甲酸与神经生长因子,可诱发体外培养的Ewing肉瘤细胞表达神经标记[1].根据这些事实,现在许多病理学者倾向于 Ewing/pPNET 起源于神经嵴细胞的观点.胚胎性神经嵴细胞具有间叶分化的潜能,这似乎提供了 Ewing/pPNET 间叶表型来源的合理解释.
作者:张众;李连宏;孙雷;谢丰培 刊期: 2002年第05期
患者女,31岁,未婚.因肛门坠胀感1个月余,伴下腹胀痛半月入院.体检:一般情况尚好,心、肺、口、咽、喉及食道等部位未见异常,右下腹可扪及一肿块,肛门指检:宫体右侧有一拳头大肿物,质硬,左侧附件无异常,实验室检查:血Ca125 84.7 kU/L,临床拟诊卵巢肿瘤.手术见右侧卵巢被一肿瘤取代,瘤组织冷冻检查为鳞癌组织,行右侧卵巢癌根治术.
作者:张胜泉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研究鼻咽癌的遗传变异特性.方法:采用激光微切割技术分离鼻咽癌细胞DNA,用比较基因组杂交检测6例鼻咽癌组织.结果: 6q12-22、8q染色体区域的扩增,染色体11q23-24、13q基因缺失.结论:鼻咽癌具有染色体变异,其中6q12-22、8q、11q23-24和13q区域可能存在一些与鼻咽癌相关的未知基因.
作者:姚运红;陆元志;孙宁;陈小毅;John R Arrand 刊期: 2002年第05期
Roth于1980年首次描述了泌尿生殖道炎性假肉瘤(inflammatory pseudosarcoma ,IPS).该瘤少见,属于纤维母细胞/肌纤维母细胞性病变[1],与术后梭形细胞结节主要区别在于前者近期无手术病史[2].该病变曾命名为炎性假瘤、假肉瘤、结节性筋膜炎、假肉瘤样纤维母细胞增生、炎性肌纤维母细胞性假瘤、不典型肌纤维母细胞瘤、肌纤维母细胞瘤、炎性假肉瘤、肌纤维母细胞假瘤及硬化性炎性假瘤[3].国内文献报道较少,多以膀胱炎性假瘤命名[4~6].
作者:赖日权;陈晓东 刊期: 2002年第05期
肥大细胞作为一种免疫效应细胞,可释放多种生物活性物质,不仅与速发型变态反应有关,还参与包括肿瘤在内的许多疾病的病理过程.为了研究肥大细胞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我们尝试采用免疫组化染色后爱辛蓝-沙红复染(简称双重染色)方法对胃癌标本进行检测.该方法在同一张切片上不仅可显示肥大细胞在癌组织中的分布特点及大小形态,而且可以清楚显示肥大细胞与各种免疫组化阳性产物间的定位关系.对研究肥大细胞与肿瘤分子生物学的关系,提供了一种更为客观的技术手段.我们将该方法与单一的爱辛蓝-沙红染色在显示肥大细胞的应用上进行了定量对比研究.
作者:柳雅玲;李亚鲁;王美清;侯刚;东野圣伊 刊期: 2002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