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在处理活检标本中自动脱水机运行故障后混合液的应用

黄奕莉;何侠

关键词:混合液, 活检标本, 脱水机
摘要:目前,自动脱水机已普及运用于大医院病理科,提高了病理科日常工作及临床科研与教学工作效率.但是,由于某些意外原因(如电源切断、电压过低等)导致脱水机运行故障,使活检标本吊高而离开液面,尤其是运行进入高浓度乙醇及二甲苯后的这些环节发生故障,易使标本干枯、变形以至硬脆.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以腋下淋巴结转移为首发症状的隐性乳腺癌

    1 临床资料4例隐性乳腺癌均以腋下淋巴结转移为首发症状,病例来自我院1985~1994年间的肿瘤科门诊及住院病人,均为女性,年龄分别为40、45、49、60岁,都是以腋下无痛性肿块进行性增大而就诊.

    作者:吴玉明;郭仁杰;吴宁;蔡爱英;王希萍 刊期: 1999年第04期

  • 加热及感染诱导热休克蛋白70表达及分布改变的观察

    目的:了解加热和病毒感染状态下细胞中热休克蛋白70(HSP70)的表达及分布情况.方法:分别对体外培养的Vero E6细胞进行加热或病毒感染,然后用免疫组化、免疫印迹杂交和RNA斑点杂交检测.结果:加热和感染均可使培养细胞高表达HSP70,但其分布及定位的改变则有差异.结论:高热和病毒感染可导致HSP70表达增强及分布的改变.

    作者:叶苓;廖文俊;刘彦仿;杨守京 刊期: 1999年第04期

  • 疣状癌中PCNA和p53蛋白表达的对比分析

    疣状癌是高分化鳞癌的变种,其生长缓慢,组织学似良性而临床表现为低度恶性,切除彻底预后较好[1 2].但由于其特定的组织学特点,常常使病理医师诊断困难,甚至误诊.为了指导临床病理诊断工作,我们观察了皮肤疣状癌、皮肤乳突状瘤及皮肤高分化鳞癌的PCAN和p53蛋白表达,发现各有一定的特征,现报道如下.

    作者:岳新华 刊期: 1999年第04期

  • 骨外骨性和软骨性肿瘤的病理诊断

    本文所讨论的只是指发生在软组织内,与骨或软骨无联系,与骨膜或软骨膜也无关连的骨外骨性和软骨性肿瘤,亦称软组织骨性和软骨性肿瘤.值得注意的是,骨外骨性和软骨性肿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需要临床病史、影像学表现和病理学形态三者结合,综合考虑.它们与骨内骨性和软骨性肿瘤,不管在组织形态和分类上都近乎相同,要避免仅凭镜下检查确定诊断的倾向.

    作者:陈天水 刊期: 1999年第04期

  • 食管复合癌:鳞形细胞癌伴神经内分泌癌1例

    患者男性,56岁.进食梗咽感4月余.钡餐及胃镜检查示食管中段癌,遂行手术治疗.病理检查食管一段,长12 cm,剖面见一纵行溃疡型肿块,约5.5 cm×3 cm×1.5 cm,灰白质脆,浸润管壁全层.镜检:肿瘤由两种界限清楚的癌组织组成.

    作者:李德本;陈乐真;丁晓育 刊期: 1999年第04期

  • bcl-2基因:从研究走向肿瘤病理诊断

    自从初发现bcl-2以来,它就和其它基因共同构成了一个主要影响细胞增生、生存和死亡的家庭.单一的基因突变不能导致肿瘤后的状态,同样bcl-2的改变也遵循这一原则.bcl-2基因与家族的其它成员,以及其它癌基因、肿瘤抑制基因协同发挥作用.

    作者:纪小龙;尹彤 刊期: 1999年第04期

  • 2种嗜银染色改进法的应用

    在以往的嗜银染色中由于染色时间长、操作较为复杂,制约了这种技术的广泛应用.我们经复习文献发现2种改进法既可保证染色结果又能缩短染色时间.为了更好地了解和掌握这2种方法,我们作了应用染色实验,并根据条件对原方法稍作修改,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森林;王劲;陈梦红 刊期: 1999年第04期

  • 甲状腺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1例

    患者女,63岁.发现右颈部包块缓慢性生长30余年.体检:双侧甲状腺明显增大,肿块表面光滑,与周围组织界清,质偏韧,未闻及血管杂音.肿块随吞咽上下移动.B超示右甲状腺不均质实性占位,肿块向左侧推移气管及左甲状腺,使之偏移.临床诊断:右侧甲状腺腺瘤.术中见肿块位于右侧甲状腺,瘤体与甲状腺腺体连为一体,分离至底部时见瘤体与气管相连,行瘤体切除.

    作者:史东宏;孟刚 刊期: 1999年第04期

  • 肺小细胞癌p53基因分析与mdm-2基因蛋白表达的关系

    目的:探讨肺小细胞癌(SCLC)的p53基因改变与mdm-2基因蛋白表达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LSAB法和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分析的方法,对14例SCLC的石蜡切片组织进行研究.结果:免疫组化染色p53蛋白阳性9例,阳性率为64.3%(9/14);mdm-2蛋白阳性4例,阳性率为28.6%(4/14).p53基因第5、6、7、8外显子,突变率分别为21.4%(3/14);14.3(2/14);14.3%(2/14);7.1%(1/14),总突变率为57.1%(8/14).结论:SCLC中存在较高的p53基因突变率和mdm-2基因蛋白的明显表达.

    作者:杨廷桐;张俊;郑杰;吴秉铨 刊期: 1999年第04期

  • 头皮增生性毛鞘瘤

    增生性毛鞘瘤(proliferating trichilemmal tumor)是一种少见的、好发于中老年妇女头皮下的良性肿瘤.组织学上以增生的鳞状上皮细胞、透明细胞及毛鞘型角化为特征,易被误诊为鳞状细胞癌.下面我们就其临床与组织学特点,以及鉴别诊断作一报道和分析.

    作者:桂律;林梅绥;叶宣光 刊期: 1999年第04期

  • 血管淋巴样增生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3例

    血管淋巴样增生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ALHE)是一种较少见的良性血管增生性损害,也叫上皮样或组织细胞样血管瘤.现报道3例,结合国内外文献,探讨该病临床病理诊断与鉴别诊断.

    作者:丁岚;储谦 刊期: 1999年第04期

  • 科技期刊参考文献的著录规范

    科技期刊中引用参考文献,一方面是引用他人的学术思想、观点、方法和成果为作者的论点提供强有力的客观佐证,一方面它也是提供检索的依据,可以帮助读者快速检索到作者文中引用的文献资料.虽然文后参考文献所占篇幅不多,然而信息却很丰富,不但文献类型多,且涉及许多文种.因而为了便于查阅和检索,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的规范化也就显得尤为重要.

    作者:王劲松;王立龙 刊期: 1999年第04期

  • 不同侵袭力癌细胞内质网膜系统的对比研究

    目的:研究癌细胞的内质网膜系统与其侵袭性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应用共焦激光扫描显微技术观察不同侵袭力的人大肠癌细胞CCL 229及CX-1的内质网膜系统,结合流式细胞仪技术测定两者内质网膜系统的荧光强度.结果:两种癌细胞内均存在着立体网络状结构的内质网膜系统,细胞核周围致密,周边逐渐稀疏.高侵袭力的CCL 229细胞的内质网发达,伪足中存在独枝或立体网络状的内质网,而低侵袭力的CX-1细胞的内质网相对不发达,未见伪足样结构.流式细胞仪检测CCL 229细胞的ER的平均荧光强度为1 024±502.97 CX-1细胞的ER的平均荧光强度为462.90±217.18 统计学处理两者差异显著(P<0.01).结论:高侵袭力的CCL 229细胞与低侵袭力的CX-1细胞的内质网膜系统形态及数量上均存在差异,可能与内质网合成和侵袭相关之分泌蛋白的功能有关.

    作者:李艳春;王芸庆;宋今丹 刊期: 1999年第04期

  • 幽门螺杆菌致病机制研究进展

    自1983年Warren和Marshall首先从慢性活动性胃炎患者的胃粘膜活检的标本中分离到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 HP)以来,国内外对此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作者试图从致病因素和机制方面探讨HP在消化系疾病中的作用.

    作者:任刚;蔡嵘;陈强 刊期: 1999年第04期

  • 比较基因组杂交技术在肿瘤病理研究中的应用

    随着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一些新的分子病理技术如聚合酶链反应(PCR),多色染色体荧光原位杂交(FISH)等为肿瘤的分子病理研究带来了许多新的进展.

    作者:张树辉;魏泓;史景泉 刊期: 1999年第04期

  • 影响HE染色细胞形态的因素探讨

    我科自80年代以来,逐渐将HE染色中的染色后乙醇脱水、二甲苯透明步骤简化为染色后105℃烤干、中性树胶(二甲苯稀释)封片,以缩短制片时间,减少接触二甲苯的机率,取得一定效果.

    作者:杨枫 刊期: 1999年第04期

  • 大肠重复1例

    患者男性,28岁.以右上腹肿物伴隐痛2周入院.无其它不适.查体:右上腹触及肿物8 cm×8 cm,可移动,表面平滑,无压痛.临床诊断:右上腹肿瘤(良性可能).于1997年6月13日手术.术中见结肠肝曲系膜缘肿物8 cm×8 cm×6 cm大小,囊性,表面平滑,与肠壁无法分离,而行右结肠切除吻合术.

    作者:汤达坤 刊期: 1999年第04期

  • 子宫乳头状浆液性癌3例

    例1 59岁,孕6产6.因绝经19年、水样白带1年余伴阴道流血5月就诊.检查:血压20/11.5 kPa,体重54 kg,血糖4.5 mmol.L-1.术中见子宫约2+月孕大,双卵巢外观正常.

    作者:王华;王靖华;步宏华 刊期: 1999年第04期

  • 垂体腺瘤中垂体激素与S-100蛋白免疫组化双重染色观察

    目的:探讨滤泡星状细胞在垂体腺瘤分类中的意义及滤泡星状细胞与内分泌细胞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双重染色方法,对42例人重体腺瘤的垂体激素与S-100蛋白表达进行对照观察.结果:垂体腺瘤组织中的滤泡星状细胞有两种情况,一种为腺瘤组织中可见散在分布的滤泡星状细胞,并可见1个瘤细胞既有S-100蛋白表达,又含激素分泌颗粒;另一种为滤泡星状细胞构成了腺瘤的一种主要的细胞成分.结论:滤泡星状细胞与内分泌细胞的功能密切相关,可能在调整内分泌细胞的产生和激素释放方面起一定的作用;滤泡星状细胞腺瘤应作为垂体无功能腺瘤的一个单独类型.

    作者:刘冬戈;满开泉;孙肇武;罗玉风;藏旭 刊期: 1999年第04期

  • HBVx基因在肝癌细胞中的表达及其对肝癌细胞凋亡的影响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病毒X基因在肝癌细胞中的表达及其对肝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用分子生物学的方法构建HBVx基因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HBX,用脂质体将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HBX转染入肝癌细胞HCC 9204 G418 500 mg.L-1筛选,获得稳定表达HBx蛋白的细胞,阿霉素20 μmol.L-1诱导细胞凋亡.电镜、琼脂糖凝胶电泳和流式细胞仪检测凋亡细胞.结果:20 μmol.L-1阿霉素可诱导肝癌细胞凋亡,稳定表达HBx蛋白的肝癌细胞凋亡率比未进行基因转染的肝癌细胞凋亡率低.结论:HBx蛋白可抑制阿霉素诱导的肝癌细胞调亡.

    作者:郭双平;王文亮 刊期: 1999年第04期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主管:

主办:安徽医科大学;中华医学会安徽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