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慧雯;李艳;刘景隆;陈妍;陈烨;刘靓;汪燕;沈花;权帅
目的 探讨氧化应激损伤对细胞凋亡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采用不同浓度的H2 O2处理肺癌细胞;分为2μmol/L组、20μmol/L组、200μmol/L组和对照组,采用台盼蓝染色方法观察外源性H2 O2造成的氧化应激对细胞凋亡的影响;200μmol/L组和对照组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的变化;采用激光共聚焦方法,观察肺癌细胞内钙离子(Ca2+)的表达变化和细胞核的变化,采用实时定量PCR检测海马组织PI3K、CACNA2D1和PKC相关Ca2+信号通道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 对细胞凋亡的影响随着氧化应激强度的加大,凋亡率升高;在200μmol/L组细胞内Ca2+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00μmol/L组与对照组比较,肺癌细胞PI3K、CACNA2D1和PKC相关Ca2+信号通道基因的mRNA表达出现显著上调(P<0.05);肺癌细胞的ALK、KRAS和BAX mRNA表达上调(P<0.05),而Bcl-2 mRNA表达下调(P<0.05).结论 氧化应激促进细胞的凋亡、增高细胞内Ca2+浓度,从而启动肺癌细胞的ALK、KRAS和BAX凋亡相关信号通道、抑制Bcl-2蛋白基因表达,从而影响细胞的凋亡.
作者:李偌铱;王嫄;林凯;朱美财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不同麻醉方式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麻醉效果、镇痛及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94例,按照麻醉方式不同分为采用全身麻醉(A组)和采用硬膜外复合全身麻醉(B组).比较两组麻醉效果、苏醒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和拔管时间,术后3、12和24 h视觉模拟评分(VAS)变化,术前、术后12 h和24 h简易精神状况检查量表(MMSE)评分变化及术后24 h术后认功能障碍(POCD)发生情况.结果 B组麻醉优良率(95.74%)明显高于A组(78.72%,χ2=6.114,P<0.05);B组苏醒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和拔管时间均明显优于A组(均P<0.05);B组术后3、12和24 h VAS明显低于同期A组(均P<0.05);两组术后12 h和24 h MMSE评分均较术前明显降低,且B组明显高于同期A组(均P<0.05);B组术后24 h POCD发生率(6.38%)明显低于A组(23.40%,χ2=5.371,P<0.05).结论 硬膜外复合全身麻醉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麻醉和镇痛效果优于全身麻醉,且对术后认知功能影响小.
作者:张瑜;王建林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序贯免疫治疗对乳腺癌患者血清雌激素及Treg细胞与转化生长因子(TGF)-β1、白细胞介素(IL)-10的影响.方法 选取乳腺癌患者100例,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比较两组血清雌激素及Treg细胞、CD4+、CD8+、TGF-β1、干扰素(IFN)-γ及IL-4、IL-6、IL-10等指标变化关系.结果 试验组雌激素、TGF-β1、Treg细胞及辅助性T细胞(Th)1、Th2细胞因子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IFN-γ及CD4+、CD8+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序贯免疫治疗可提高机体树突细胞-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DC-CIK)对肿瘤细胞杀伤作用,控制雌激素对肿瘤细胞活性刺激,降低TGF-β及Treg细胞比率,抑制自身免疫的进行,提高T淋巴细胞等免疫细胞活性,较传统治疗方案耐药性低、副作用小、临床疗效理想,可作为临床治疗的有效方案.
作者:张红霞;张一帆 刊期: 2018年第01期
肿瘤的发生发展与细胞失控性增殖有密切联系,多种恶性肿瘤细胞存在凋亡逃逸,以此获得无限增殖的能力〔1〕. 因此,从参与凋亡信号传导的通路着手,靶向性调控细胞凋亡,是肿瘤研究的热门领域. 传统中药包含诸多抗肿瘤活性成分,寻找高效低毒、靶向清晰的诱导凋亡药物必将是中药抗癌研究的新目标.
作者:丁大伟;章永红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丧偶老人生存质量、社会支持及心理需求的关系.方法 采用生存质量简表、社会支持问卷及老年人心理需求调查问卷对296名丧偶老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丧偶老人生存质量在子女个数及与子女关系上差异显著(P<0.05);生存质量与社会支持、心理需求显著正相关(P<0.01);社会支持、心理需求对生存质量起正向预测作用(P<0.01);在心理需求对生存质量的影响中,社会支持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值为18.22%,P<0.01).结论 心理需求对丧偶老人生存质量的影响部分是通过社会支持的中介作用实现的.
作者:麻超;张怡萱;张澜;马利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检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半胱氨酸蛋白酶(Caspase)-3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表达,探讨二者的临床意义.方法 确诊为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清标本58例为观察组,24例体检证实为无明显器质性疾病的成人血清标本为对照组,检测两组血清中Caspase-3和NSE的表达.结果 观察组发病12 h能检测到血清中Caspase-3的表达,24 h达高峰,之后血清中的浓度逐渐下降,第10天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观察组在发病后12 h能检测到血清中NSE的表达,48 h达高峰,后逐渐下降,第10天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观察组第24小时血清中Caspase-3的表达与梗死灶大小差异显著,观察组48 h血清中NSE的表达与梗死灶大小差异显著(P<0.05).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Caspase-3和NSE有动态变化,参与急性脑梗死的发生和发展.二者在高峰期的表达与梗死灶的体积密切相关.
作者:高峰;迟景宏;王欣平;蒋莱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正五聚体蛋白(PTX)3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 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颈动脉彩超检查结果分为稳定斑块组32例和不稳定斑块组28例,并选取同期的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三组受检者的血清PTX3及CRP水平,并分析PTX3、CRP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相关性.结果 急性脑梗死患者的PTX3、CRP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不稳定斑块组PTX3、CRP水平显著高于稳定斑块组(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PTX3与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有明显相关性(r=-0.391,P<0.05),而CRP无明显相关(r=-0.182,P>0.05).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PTX3、CRP水平有明显上升趋势,且PTX3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密切相关.
作者:王金成;姜立刚;李海平;王军民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营养水平与老年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康复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141例老年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微型营养评定法进行营养状况评定,分为营养不良组(n=20)、营养不良危险组(n=47)和营养良好组(n=74).比较3组肺功能、血气分析和氧代谢情况.结果 3组酸碱度(pH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营养良好组用力呼气中期流速(MMF)、大通气功能(MVV)、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FVC、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血氧饱和度(SaO2)、静脉血氧饱和度(SvO2)、氧合指数(CaO2)、氧摄取率(ERO2)、摄氧率(VO2)均显著优于营养不良危险组和营养不良组,营养不良危险组均显著优于营养不良组(P<0.05).结论 老年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肺功能、血气分析、氧利用率与其营养状况均存在相关性,改善患者营养状况能够促进康复.
作者:李亚娜;李亚莉;刘厚颖;程伟;时黛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老年下腰痛患者中Modic改变(MC)的分布及其与4种不同病理类型腰椎间盘退行性病变的相关性,探讨MC的致病因素及机制.方法 502例(2510个节段)老年下腰痛患者,通过腰椎正常位片及磁共振成像(MRI)对资料进行评估,记录有无MC、腰椎间盘退变及其分型.结果 502例2510个节段中257例(51.20%)388个(15.46%)椎间盘发生MC.男性发病率53.78%(121/225)与女性〔49.10%(136/277)〕无显著差异(χ2=0.291,P>0.05).发生于L1~2、L2~3、L3~4、L4~5、L5~S1的MC节段数分别为28个、43个、52个、126个、139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腰椎间盘膨出、腰椎间盘突出、腰椎间盘脱出、许莫氏结节及无腰椎间盘退变节段发病率差异显著(P<0.001).结论 MC与腰椎间盘退变具有相关性且致病因素与机制具有多元性.
作者:薛鲁;武汉;李宏伟;张子言;李文选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心力衰竭患者血清半乳糖凝聚素(Gal)-3及正五聚体蛋白(PTX)-3水平变化及意义.方法 选取心力衰竭患者150例作为研究对象,比较不同心功能患者血清Gal-3、PTX-3、心肌肌钙蛋白(cTn)I、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及心室重构指标,对比发生心血管事件与未发生心血管事件患者以及未发生心血管事件不同生存率患者的血清Gal-3、PTX-3、cTnI、NT-proBNP水平,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Gal-3、PTX-3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 不同心功能患者Gal-3、PTX-3、cTnI、NT-proBNP、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IVST)、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部分缩短(LVFS)水平整体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TnI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血清Gal-3、PTX-3、NT-proBNP、LVEDd、IVST水平随心功能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分级升高而升高,LVEF、LVFS随心功能NYHA分级升高而降低(P<0.05).经Spearman相关性分析,心力衰竭患者血清Gal-3、PTX-3与LVEDd、IVST、NT-proBNP呈正相关(P<0.05),与LVEF、LVFS呈负相关(P<0.05),与cTnI无相关性(P>0.05).心力衰竭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患者的血清Gal-3、PTX-3、NT-proBNP水平均显著高于未发生心血管事件患者(P<0.05).未发生心血管事件生存率<2年的患者血清Gal-3、PTX-3、NT-proBNP水平均显著高于生存率≥2年的患者(P<0.05).通过ROC曲线分析Gal-3、PTX-3的敏感度分别为73.8%、78.6%,特异度分别为63.7%、65.9%.结论 心力衰竭患者血清Gal-3与PTX-3水平异常升高,随心功能等级的增加而升高,其水平与心室重构和患者预后有关.检测患者血清Gal-3与PTX-3有助于提高患者的预后.
作者:张晔;李银福;史雷忠;申跃云;蒋浚;彭燕飞;倪悦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对单侧输尿管梗阻(UUO)大鼠肾组织Wnt4/β-catenin信号通路的干预作用.方法 36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阿托伐他汀组,各组分别设7 d、14 d两个时间点.HE、Masson、PAS染色法观察肾脏病理改变;免疫组化观察Wnt4和β-catenin蛋白在肾组织的表达;Western印迹检测各组大鼠肾皮质Wnt4、β-catenin、GSK-3β、p-GSK-3β、E-cadherin、α-SMA和CollagenⅠ蛋白的相对表达量.结果 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肾皮质Wnt4和β-catenin、p-GSK-3β、α-SMA蛋白表达显著增多(P<0.05),CollagenⅠ沉积增多(P<0.01),E-cadherin蛋白表达显著减少(P<0.01),GSK-3β在各组大鼠肾组织表达无差异;与模型组相比,阿托伐他汀组肾组织Wnt4、β-catenin、p-GSK-3β和α-SMA蛋白表达减少(P<0.05),CollagenⅠ蛋白沉积显著减少(P<0.05),并伴有E-cadherin蛋白表达显著增多(P<0.05),而GSK-3β蛋白表达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Wnt4/β-catenin信号通路的活化促进了UUO大鼠肾脏纤维化的发生发展,阿托伐他汀能改善肾脏纤维化病变,减轻肾间质细胞外基质的沉积,可能与其抑制Wnt4/β-catenin信号通路的激活和传导有关.
作者:李圆圆;石春花;石明隽;张昌志;曾令萍;肖瑛;郭兵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IL)-17A及其受体(R)A与巨噬细胞在肠炎、肠息肉及肠癌组织中表达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分别检测15例肠炎、6例肠息肉及30例肠癌标本中IL-17A、IL-17RA表达情况及巨噬细胞浸润情况.结果 IL-17A主要表达于腺细胞,单个核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也可见于部分癌细胞,IL-17A在肠炎和肠息肉表达明显高于肠癌组织(P<0.05).IL-17RA主要表达于腺上皮,单个核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也可见于部分癌细胞,与肠癌表达相比,在肠炎及息肉中表达明显增高(P<0.05).IL-17A及IL-17RA在肠癌中表达呈正相关(r=0.844,P=0.001).巨噬细胞主要浸润在间质,其在肠炎、肠息肉和肠癌组织中阳性浸润密度三者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肠癌组织内IL-17A及IL-17RA阳性表达与巨噬细胞的浸润明显正相关(均P<0.05).结论 IL-17A及IL-17RA可能主要由巨噬细胞分泌,与肠癌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
作者:杨学良;孙雪梅;赵晓晖;杨万国;姜静;沈维高;夏雪怡;刘艳波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川芎嗪定向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分化为神经样细胞的潜能.方法 分离并培养大鼠股骨的BMSCs,细胞分4组进行药物诱导,对照组、BDNF组、川芎嗪组及BDNF联合川芎嗪组.诱导过程中用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形态变化,并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和免疫细胞化学方法鉴定诱导后细胞内巢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mRNA和蛋白表达量的变化.结果 川芎嗪联合BDNF组诱导BMSCs向神经细胞分化的效率明显高于其他诱导组.结论 川芎嗪联合BDNF可以明显提高BMSCs向神经细胞分化的效率和存活率.
作者:苏立宁;宋小青;朱登祥;魏会平;王睿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对比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AECOPD)和COPD合并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的临床相关指标.方法 收集197例住院治疗并诊断为COPD的患者,按照既往史和肺CT结果分为AECOPD组95例和COPD合并CAP组102例,比较两组临床症状、炎性指标、肺功能、病原微生物学及死亡率.结果 与COPD合并CAP组对比,AECOPD组肺功能下降趋势更缓慢(P<0.05);COPD合并CAP组体内含有更多的炎性因子,出现发热、呼吸困难、胸痛、咳大量脓性痰等症状更常见(P<0.05);COPD合并CAP组痰培养结果中肺炎克雷伯杆菌多见,且多种细菌同时存在的比例较高,AECOPD组以铜绿假单胞菌多见,合并感染的比例相对较低(P<0.05);COPD合并CAP组30 d死亡率更高(P<0.05).结论 上述临床指标可作为区分AECOPD和COPD合并CAP的重要手段.
作者:李彤彤;周彤;张维慧;刘凯萌;于振香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噻托溴铵联合多索茶碱治疗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0例稳定期COPD患者随机分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和多索茶碱治疗,而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噻托溴铵粉吸入治疗;比较两组肺功能、呼吸困难评分、6 min步行距离及有效率.结果 观察组治疗12个月后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FEV1/FVC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呼吸困难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6 min步行距离明显大于对照组(P<0.01);总有效率(97.5%)明显高于对照组(80.0%,P<0.05).结论 噻托溴铵联合多索茶碱治疗稳定期COPD患者,可明显改善肺功能,缓解呼吸困难,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郑辉才;李镇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血浆Klotho蛋白、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23蛋白水平与老年骨质疏松(OP)的相关性.方法 年龄≥60岁OP患者92例为研究组,年龄、男女比例一致、无OP老年人92例为对照组,应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血浆Klotho蛋白、FGF23蛋白水平,分析其与老年OP的相关性.结果 研究组血浆Klotho蛋白、FGF23蛋白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女性患者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年龄、体质指数(BMI)、血脂异常、糖尿病患者无统计学差异(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提示低血浆Klotho蛋白水平是老年OP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0).结论 低血浆Klotho蛋白水平与OP发病有关,推测其作用机制可能与FGF23通路有关,监测血浆Klotho蛋白水平对OP预防、诊断及预后判断有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李宝善;钟淼;蒋宜;唐渝平;裴文楠;李婷婷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生血宁片对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诱导的白细胞活化的影响和相关机制.方法 采集志愿者血液后提取并培养外周血中性白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TNF-α组,1μmol/L生血宁片组、10μmol/L生血宁片组、100μmol/L生血宁片组.分别用细胞黏附实验和Transwell小室法观察生血宁片对20 ng/ml TNF-α诱导的中性白细胞黏附和跨膜迁移能力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中性白细胞表面黏附分子(CD11b、CD18)的表达情况.结果 TNF-α组明显提升中性白细胞活性,黏附能力明显强于空白对照组(P<0.01);10、100μmol/L生血宁片组的中性白细胞黏附能力均明显低于TNF-α组(P<0.05).TNF-α组中性白细胞跨膜迁移力明显强于空白对照组(P<0.01);10、100μmol/L生血宁片组的中性白细胞游出数均明显低于TNF-α组(P<0.05).TNF-α组CD11b和CD18的表达量均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生血宁片对CD11b和CD18的表达量抑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10、100μmol/L生血宁片组的CD11 b和CD18的表达量均明显低于TNF-α组(P<0.05).结论 生血宁片可通过抑制白细胞表面黏附分子CD11 b、CD18的表达来抑制TNF-α诱导的白细胞活化.
作者:朱彤;饶井芬;李青山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神经肌肉电刺激(NMES)联合传统治疗方案对不同病理特点急性脑卒中所致吞咽障碍的疗效.方法 选择脑卒中梗死型伴吞咽障碍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接受NMES+传统治疗方法,并按照患者梗死面积(大灶梗死型,小灶梗死,腔隙梗死),按照脑梗死解剖部位〔前循环(左侧型、右侧型),后循环型〕,分别观察和比较其治疗前和治疗后1个月洼田饮水试验评分,电视透视吞咽功能检查(VFSS)评分,功能性经口摄食量表(FOIS)评分,口腔通过时间,咽部延迟时间,咽部运送时间.结果 腔隙梗死和小灶梗死患者接受治疗后1个月洼田饮水试验、VFSS评分、FOIS评分、口腔通过时间、咽部延迟时间均得到好转(P<0.05).后循环梗死患者在治疗后1个月VFSS评分、FOIS评分、口腔通过时间、咽通过时间得到明显改善(5 ml液体:t=8.8,P<0.01;10 ml液体:t=2.39,P=0.02;10 ml半固体:t=3.89,P<0.01).而在前循环梗死(左侧及右侧)患者治疗后1个月洼田饮水试验、VFSS评分、FOIS评分、口腔通过时间,咽部延迟时间均得到好转(P<0.05).结论 对脑卒中型吞咽障碍患者的治疗,NMES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对于非大面积梗死患者短期有着较好的疗效,其操作性好、安全性高.
作者:李晏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中老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运动现状,并分析其与焦虑、抑郁、运动自我效能的关系.方法 通过方便抽样的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医院焦虑抑郁量表、运动自我效能量表、运动行为问卷对天津医科大学代谢病医院122例中老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进行调查.结果 中老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运动现状并不理想.运动自我效能在焦虑、抑郁对运动行为的影响中均起完全中介作用.结论 采取相关措施,通过改善焦虑抑郁状态或应用自我效能等理论增强其运动自我效能,进而改善运动行为.
作者:裴丽;王燕;张清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探究吸烟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 1017例STEMI患者分为吸烟组(634例)和非吸烟组(383例),对各组患者一般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冠脉造影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与不吸烟组比较,吸烟组年龄更小,男性比例更高,糖尿病发病率更低,入院时心室颤动发生率更高,血红蛋白含量更高,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空腹血糖更低,单支血管病变发生率更高,左回旋支梗死发生率更低(均P<0.05).结论 STEMT患者中,吸烟者发病年龄小,合并其他冠心病危险因素较少,单支血管病变发生率相对较高.
作者:李丽丽;杜啸宇;李冰;许慧娟;郑杨 刊期: 2018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