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叶玲
目的 探讨预防非计划性拔管(UEX)工作坊(WORKSHOP)联合强化训练方法对提高ICU护士UEX知信行的影响.方法 对20名ICU护士进行WORKSHOP联合强化训练方法进行培训,采用自制的《ICU 护士预防UEX的知信行调查问卷》评价培训前后护士的认知、信念和行为变化.结果 护士培训后总体水平较培训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知识、态度及行为评分较培训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WORKSHOP联合强化训练方法能提高ICU护士关于预防UEX知识、态度以及行为水平,使知信行达到了统一,整体上达到了培训的预期效果,提高了护理服务的内涵.
作者:潜艳;李先萍;董翠萍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合理情绪化疗法对高龄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负性情绪及疼痛感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10月~2016年10月我院120例高龄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合理情绪化疗法.分别于干预前及干预后应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及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对两组负性情绪进行评价,记录两组术前、术后1、3、5、7d疼痛情况.结果 观察组干预后HAMD、HAMA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3、5、7d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合理情绪化疗法能有效减轻高龄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有利于促进患者术后康复.
作者:曾叶玲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基于安全用药评估的预防性家庭访视在多病种老年患者延续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我科2016年1月开始对出院并存两种以上慢性疾病老年患者实施基于安全用药评估的预防性家庭访视,选择预防性家庭访视实施前(2015年7月~12月)为对照组和实施后(2016年1月~6月)为试验组,各55例.比较两组各相关观察指标的差异性.结果 试验组安全用药知信行评分和延续护理满意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安全用药评估的预防性家庭访视对多病种老年患者实施延续护理,可显著提高老年患者安全用药知信行水平及延续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作者:魏星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调查我市化工园区中小学生对初期心肺复苏的认知和需求态度情况,为普及院前急救知识和技能提供参考.方法 根据2015版国际心肺复苏指南标准,自行设计问卷,选择我市化工园区某中小学学生362人进行问卷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接受过心肺复苏知识的培训率为26%,中小学生对2015版国际心肺复苏指南知识和技能普遍缺乏,合格率为0.6%;学习意愿不强,愿意学习心肺复苏仅为65%.结论 应提高中小学生对心肺复苏重要性的认识,通过多元化的培训方式教会现场急救的基本技能,并增强培训频率,提高培训效果.
作者:贺丽君;施巧玲;黄道花;杨霞;余媛;常秋菊;张玉梅;徐露露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双轨道互动护理干预模式对社区糖尿病治疗依从性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收治后出院的80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双轨道互动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护理干预后各指标变化.结果 观察组护理干预后治疗依从性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除足部病变并发症外,其余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干预后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双轨道互动护理干预模式可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李秀凤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分段梯度随访模式对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6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120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行常规出院指导及家庭随访.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分段梯度随访模式,干预时间为6个月.分别于干预前、干预后1、3、6个月应用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ADL)及简易健康调查量表(SF-36)对两组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进行评价.结果 观察组干预1个月、3个月、6个月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ADL评分、SF-36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分段梯度随访模式能有效改善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神经功能,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
作者:席福梅;李佩娜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对前列腺活检穿刺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及疼痛的影响.方法 将2014年12月~2016年1月我科73例疑似前列腺癌行前列腺活检穿刺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6例和实验组3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采用健康教育路径干预.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焦虑量表(SAS) 、抑郁量表(SDS) 、疼痛评分量表(VAS)进行问卷调查.比较两组入院时、出院前SAS、SDS、评分及护理前后VAS评分的差异性.结果 实验组出院前SAS评分为(31.5±5.2)分,SDS评分为(30.1±6.3)分, 护理后VAS评分为(3.16±1.6)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2.2%,实验组发生率为5.4%,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前列腺活检穿刺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指导,能减轻焦虑抑郁情绪,从而减轻患者疼痛程度,降低活检穿刺后并发症,促进患者身心健康.
作者:王春霞;宋真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舒适护理对心肌梗死合并失眠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2月~7月我科收治的42例心肌梗死合并失眠的患者为观察组,给予舒适护理.选取同期收治的40例心肌梗死合并失眠的患者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比较两组干预后睡眠质量及生活质量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干预后入睡时间、睡眠时间以及觉醒次数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社会功能、角色功能、躯体功能、情绪功能、认知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舒适护理能够改善心肌梗死患者的睡眠质量,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秦庆祝;赵齐美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微信平台干预对双J管留置患者院外自我管理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6年1月~9月我院留置双J管患者203例,随机分为实验组101例和对照组102例.对照组在住院期间、出院时由医护人员向患者及家属讲解置管意义、目的及注意事项等.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建立微信平台实施干预.两组出院后1个月返院取管时进行自我管理能力及并发症评价.结果 实验组干预后自我管理能力(除自我管理环境外)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除腰痛、膀胱刺激征外)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通过建立微信平台实施干预能显著提高双J 管留置患者出院后自我管理能力,减少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秦朝霞;沈桂琴;刘重斌;王瑞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疲乏护理干预对乳腺癌化疗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1月~12月我科收治的40例乳腺癌化疗患者为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疲乏护理干预.选取同期收治的40例乳腺癌化疗患者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干预后疲乏程度及生活质量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干预后疲乏程度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功能状况、情感状况、生理状况、社会/家庭状况、附加关注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疲乏护理干预能够显著缓解乳腺癌化疗患者的疲乏程度,提高患者治疗期间的生活质量.
作者:李艳红;谢玉婷;姚怡莹;高瑞珍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完全护理管理模式对乳腺癌化疗患者治疗依从性、不良反应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4年10月~2016年10月我科收治的行乳腺癌化疗患者98例,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完全护理管理模式.观察两组治疗依从性、护理前后不良反应严重程度和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治疗依从性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不良反应严重程度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躯体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角色、情绪、生活质量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完全护理管理模式运用于乳腺癌化疗患者具有显著临床价值,能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减轻化疗不良反应,改善其生活质量.
作者:许婷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基于微信平台的延续护理在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心脏康复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科收治的100例拟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微信延续护理,连续干预12个月.比较两组入院时及出院后12个月冠心病康复知识及二级预防行为评分、冠心病危险因素控制情况及心脏事件发生率.结果 出院后12个月,观察组冠心病康复知识及二级预防行为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冠心病危险因素控制达标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心脏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微信平台开展延续护理,可有助于提高PCI术后患者健康知识水平和自我管理能力,降低心脏事件发生率.
作者:颜羽;杨奕;农湫雯;黄婷;梁振娥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对妇科手术后应用静脉镇痛泵并发症进行观察,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方法.方法 选择2015年6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行妇科手术的患者20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0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试验组加强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比较两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 试验组并发症总发生率3.88%,明显低于对照组12.62%(P<0.05).两组疼痛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护理满意度95.15%,明显高于对照组79.61%(P<0.05).结论 妇科手术后应用静脉镇痛泵需加强并发症的预防与观察,做好护理工作能有效减少并发症发生.
作者:苏丽球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术后留置导尿管感染的预防效果,以期为制定护理方案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82例妇科恶性肿瘤手术后导尿管留置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1例.研究组予以全面护理干预,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比较两组不同时间点留置导尿管感染发生率、导尿管留置时间;应用生活质量评定量表(SF-36)评估两组生活质量;比较两组并发症情况.结果 两组留置导尿管第3、7、10、14d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导尿管留置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对妇科恶性肿瘤术后导尿管留置患者予以全面护理,可预防感染,改善生活质量,有利于预后恢复,可为临床制定有效护理方案提供依据.
作者:谢向红;郭华芳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综合气道护理在大面积烧伤患者全麻术后复苏期气道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9月我院收治的45例大面积烧伤患者为观察组,在全麻术后复苏期实施综合气道护理.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43例大面积烧伤患者为对照组,在全麻术后复苏期实施常规护理.比较两组呼吸道并发症、躁动发生率、复苏室滞留时间以及护理满意度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呼吸道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躁动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苏室滞留时间短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气道护理能够减少大面积烧伤患者术后呼吸道并发症和躁动的发生,加速患者复苏,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詹惠敏;黄瑞晓;钟帝钦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程序性协同护理对改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患者不良反应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4年4月~2015年12月我科182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采取程序性协同护理)和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各91例.利用改进的《胃肠道症状量表》对不良反应进行评价,患者、家属满意度测评,判断程序性协同护理的效果.结果 观察组术后不良反应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及患者家属对护理人员(除形象外)态度、语言、穿刺技术、围手术期日常护理、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协调能力、护患关系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采用程序性协同护理方法于手术治疗前后、住院、出院、居家整个过程,实施有效个性化的护理措施,通过经管护理人员、患者、患者家属、医生、麻醉医生、手术室护士,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有关人员的协同作用,从而提高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成功率,减少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涂燕;彭夏红;曾静文;熊春梅;胡晗;芦盛贞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Synapsys静动态平衡仪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平衡和步态康复训练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科接受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81例,随机分为训练A组(A组)、训练B组(B组)和对照组,每组2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与药物治疗相结合的护理方法;A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运动及暗示训练.B组在对照组及A组的基础上,利用Synapsys静动态平衡仪进行平衡及步态的训练.于干预2周后,比较三组功能状态、平衡能力以及步态特征.结果 干预前,三组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SPS检测结果、步态时间参数、步态距离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三组BB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B组运动障碍小;三组静态异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B组优;三组站立相百分比、步频以及摆动百分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B组各指标优;三组步长、步速及跨步长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B组好.结论 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平衡及运动能力的训练方面,采用Synapsys静动态平衡仪进行平衡及步态康复训练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郑小燕;肖碧妹;陈全丽;李蕤绒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改良肺表面活性物质(PS)给药方法在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科收治的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患儿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传统气管导管给药法.观察组给予改良PS给药方法.观察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2d内胸部X线检查评分、血气分析指标、药物返流率、给药时间、症状缓解率,并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应用PS治疗后2d内胸片评分均呈逐渐下降趋势,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24h胸片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6h、48h胸片评分略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气分析指标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给药时间少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药物返流率低于对照组,症状缓解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PS给药方法可有效治疗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明显改善血气指标,降低药物返流率,提高症状缓解率.
作者:梁凤华;彭间英;赖敏燕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消化道肿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效果.方法 将我科2013年12月~2016年5月收治的50例消化道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护理及静脉营养支持.观察组术后24h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观察两组术后胃肠功能恢复、住院时间及并发症的情况.结果 两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有效改善术后营养状态,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曾珍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眼科儿童手术后黑暗恐惧程度的社会学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对604例眼科全麻手术患儿围术期黑暗恐惧程度进行评估,分析社会学因素对患儿黑暗恐惧的影响.结果 604例患儿在术后出现不同程度的黑暗恐惧现象,表现为哭闹不安、抓掉眼部敷料等.年龄、父母文化程度及照看者不同,患儿的黑暗恐惧程度不同.在不同年龄患儿中5~10岁年龄阶段表现明显.大学文化程度父母的患儿黑暗恐惧程度较其他低,父母照看的患儿,黑暗恐惧程度要低.结论 社会学因素可以影响眼科围术期患儿黑暗恐惧程度,其中患儿年龄、父母文化程度及照看者是主要的影响因素.
作者:董翠兰;何芝香;杨娟;李芳华;陈瑜 刊期: 2017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