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趋化因子-8对高糖诱导人间充质干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沈雷;沙峰;孙权;张鹏;孙石柱;张晓东;姚立杰;李静平

关键词:趋化因子-8, 间充质干细胞, 高糖, Akt-STAT3通路
摘要:目的 探讨趋化因子(CXCL)-8对高糖诱导人间充质干细胞(MSC)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建立高糖(含30 mmol/L葡萄糖)培养模型;pcDNA3.1质粒转染MSC为CXCL-8-MSC组,仅转染pcDNA 3.1质粒者为pcDNA 3.1组,在CXCL-8-MSC组中添加Triciribine为Akt抑制剂组.高糖培养条件下,利用CCK8细胞增殖实验、Western印迹或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分别检测各组MSC增殖的光密度值或Caspase-3、Akt、STAT3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等蛋白的表达.结果 高糖环境下,与pcDNA3.1组相比,CXCL-8-MSC组MSC增殖OD值明显升高,Caspase-3蛋白表达明显下降(P<0.01);CXCL-8-MSC组Akt、STAT3和VEGF蛋白含量明显高于 pcDNA3.1组(P<0.01);但与 CXCL-8-MSC 组相比,Akt 抑制剂组 MSC 增殖的 OD 值明显降低, Caspase-3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1);相关蛋白含量均明显降低(P<0.01).结论 CXCL-8在高糖环境下,通过Akt-STAT3通路,促进MSC旁分泌VEGF等细胞因子,发挥对MSC的保护作用,对保护移植的MSC对抗糖尿病性损伤具有重要作用.
中国老年学杂志相关文献
  • 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和ZO-1的表达及关联性

    目的 检测子宫内膜样腺癌中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和ZO-1的表达特征,关注其临床意义.方法 观察组为69例子宫内膜样腺癌术后患者,对照组为28例子宫内膜复杂性增生伴不典型增生患者,正常对照组为28例子宫肌瘤行子宫全切后的增生期子宫内膜组织,3组中Occludin和ZO-1的表达均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结果 3组中Occludin和ZO-1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中Occludin和ZO-1的表达与肿瘤的转移密切相关,Occludin的表达与肿瘤的浸润深度密切相关,二者均与患者的年龄、分化程度无相关性.相关分析显示观察组中Occludin和ZO-1的表达呈正相关.结论 子宫内膜样腺癌中存在着明显的Occludin和ZO-1的低表达,两种蛋白异常表达在肿瘤的形成和进展中有一定的作用,二者有明显正向协同作用.

    作者:梁晓红;段广庭;袁颖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3种肩台处理方式对老年患者嵌体冠边缘微渗漏的影响

    目的 评价3种肩台处理方式的老年人嵌体冠修复中微渗漏程度.方法 选取15个老年患者离体磨牙,随机分成A、B、C三组,每组5颗.A组:MANI TR-13车针预备完成后肩台不处理;B组:MANI TR-13车针预备完成后,MANI TR13-EF车针抛光肩台;C组:MANI TR-13车针预备完成后,KaVo SONICflex气动超声手机抛光肩台.根据预备完成的离体牙,制作15个聚合瓷嵌体冠.使用Resicem树脂水门汀将嵌体冠和离体牙粘接,指甲油封闭牙根,流动树脂封闭根尖孔.将样本浸入3%甲基兰溶液中24 h.用金刚砂切盘将样本沿冠中央颊舌纵向切开.体视显微镜观察试件剖面肩台边缘微渗漏状况,并进行分级评估.结果微渗漏程度 C组小,B组次之,A组大(P<0.01);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气动超声手机精修肩台的微渗漏程度轻.

    作者:焦洋;周建营;邓久鹏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JARID1B对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侵袭、迁移和干细胞样属性的影响

    目的 探究JARID1B对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侵袭、迁移和干细胞样属性的影响.方法 免疫组化实验检测JAR-ID1B在正常黏膜与肿瘤组织的分布与表达;划痕实验和人工基底膜侵袭实验表征JARID1B对SAS细胞迁移、侵袭的影响;Western印迹实验检测JARID1B对干细胞样多能性及致癌性标志物的影响,包括Oct4A、CD133、Nanog、FOXO1、HIF1alpha.结果 免疫组化实验显示,与正常黏膜相比,JARID1B高表达于肿瘤组织(P<0.01);划痕实验和人工基底膜侵袭实验表明沉默JARID1B显著细胞抑制侵袭和迁移(P<0.05);Western印迹实验表明沉默JARID1B可之后,干细胞样多能性以及致癌性标记物Oct4A、CD133、Nanog、FOXO1、HIF1alpha表达显著减少(P<0.001).结论 JARID1B在肿瘤组织中表达上调,沉默JARID1B抑制SAS细胞迁移和侵袭,降低肿瘤干细胞活性.JARID1B可能作为新型的口腔鳞状细胞癌预后因子,敲除JARID1B可能作为治疗口腔鳞状细胞癌强有力的策略.

    作者:胡广伟;廖天安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外源性趋化因子CXC配体12对Hela宫颈癌细胞增殖作用及机制

    目的 探讨外源性趋化因子CXC配体(L)12对宫颈癌Hela细胞增殖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CCK8实验考察不同浓度和不同时间的外源性CXCL12对宫颈癌Hela细胞增殖的影响;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不同浓度的外源性CXCL12对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蛋白表达量的影响.结果 48 h后,浓度40 ng/ml的外源性CXCL12对Hela细胞增殖作用明显高于0 ng/ml(P<0.05);72 h后,浓度20 ng/ml的外源性CXCL12对Hela细胞增殖作用明显高于0 ng/ml(P<0.05),且浓度40 ng/ml时尤其明显(P<0.01);与浓度0 ng/ml外源性CXCL12比较,浓度20 ng/ml和40 ng/ml外源性CXCL12显著上调宫颈癌Hela细胞ERK表达量(P<0.05).结论 外源性CXCL12可经活化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通路而促进Hela宫颈癌细胞增殖活性.

    作者:李玥;齐亚灵;杨哲;张泽宇;向雨;贾琳琳;王伟群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老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外周血炎症介质水平在预后评估中的价值

    目的 分析老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患者外周血炎症介质的改变及对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 VAP患者依据明确诊断VAP 4 w内是否死亡分为观察组41例(死亡),对照组45例(存活).对比两组外周血高迁移率族蛋白(HMG)B1、白细胞介素(IL)-10及IL-8水平,并分析对患者死亡的预测价值.结果 观察组 HMGB1及 IL-8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外周血IL-10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显示,以55.24 pg/ml为截点值, HMGB1预测老年VAP患者病死的敏感性为0.89%,特异性为73.33%,曲线下面积为0.89,优于IL-8.死亡组外周血HMGB1水平与IL-8水平呈正相关(r=0.529,P<0.01).结论 HMGB1和IL-8在老年VAP患者外周血呈高表达状态,HMGB1的检测敏感性优于IL-8,对VAP患者诊断及预测死亡有较好的价值.

    作者:高榕茂;湛晓勤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口腔癌患者手术前后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口腔癌患者手术前后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口腔癌患者30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在纳入研究24 h内抽取清晨空腹肘静脉血3 ml,观察组在手术结束1 w后再次抽取空腹肘静脉血3 ml,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血清T细胞各亚型及其细胞因子表达情况,对比手术前、后两组T细胞亚群及T细胞内细胞因子水平.结果 观察组手术前CD3+、CD4+、CD4+/CD8+水平、白介素(IL)-2阳性、IL-2、CD4双阳性及γ干扰素(INF-γ)、CD4双阳性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CD8+、CD56+及INF-γ阳性水平均高于对照组;手术后,观察组患者CD3+、CD4+、CD4+/CD8+水平、IL-2阳性、IL-2、CD4双阳性及INF-γ、CD4双阳性水平均显著上升,CD8+、CD56+及INF-γ阳性水平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患者CD3+、CD4+、CD4+/CD8+水平均低于对照组,且CD8+、CD56+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细胞因子表达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口腔癌患者机体抵抗免疫抑制功能下降,手术治疗能够改善患者免疫水平及免疫调节功能,改善患者病情.

    作者:李天客;包阳;陈中;张素欣;尹克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老年冠心病患者血清sd-LDL、UA、Hcy和脂蛋白a的水平变化及意义

    目的 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血清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sd-LDL)、尿酸(UA)、同型半胱氨酸(Hcy)和脂蛋白a的水平及意义.方法 选择老年冠心病患者286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组83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119例、急性心肌梗死(AMI)组84例.另选择老年健康体检者80例作为对照组.分离血清采用过氧化酶法测定sd-LDL含量,采用循环酶法测定Hcy含量,采用免疫化学法测定脂蛋白a含量,采用尿酸酶法测定UA含量比较各组上述指标水平.结果 冠心病组血清sd-LDL、UA、Hcy和脂蛋白a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AMI组血清sd-LDL、UA、Hcy和脂蛋白a含量明显高于UAP组和SAP组,且UAP组明显高于SAP组(均P<0.05);sd-LDL+UA+Hcy+脂蛋白a联合诊断冠心病灵敏度和特异度明显高于各单项指标.结论 老年冠心病患者血清sd-LDL、UA、Hcy和脂蛋白a水平明显上升,且随着病情加重其水平明显上升.

    作者:盛明江;蔡丹红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老年精神障碍住院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人格特征及相关危险因素

    目的 探讨老年人精神障碍住院患者的病种构成、流行病学特征、人格特征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自制信息采集表,对2015~2017年419例住院患者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患者一般信息、人格特征并研究其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女性患病率显著多于男性,且女性平均发病年龄显著早于男性(P<0.01).抑郁发作、躯体形式障碍、分离(转换)性障碍、器质性精神障碍发病率居于前4位,4种精神障碍在年龄、性别、居住地、有无配偶、经济条件、文化程度、内向-外向(E)、神经质(N)、精神质(P)、社会支持力度、近期生活事件刺激、躯体疾病既往史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年不良成长经历、家族史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女性、农村、贫困、文化程度低、社会支持力度低、有近期生活事件刺激、精神质、神经质分值高的老年人患病率高,给予社会支持并提高老年人的精神、物质文化水平可有效减少老年人精神障碍的发生.此外,在对老年精神障碍患者给予药物治疗的同时应加强心理干预.

    作者:张腾;王国栋;王瑞;王仕俊;栾树鑫;刘畅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运动动机理论的系统性归纳

    青少年规律运动的习惯养成影响到成年后健康生活方式,继而可以减少社会医疗成本和提升国家竞争力.缺乏兴趣及动机是阻碍青少年规律性运动参与的常因.动机是诱发行为的内在动力.在心理学上一般被认为涉及行为的发端、方向、强度和持续性.关于动机的理论主要有:本能论、驱力论、唤醒论、诱因论、认知论等,而被学者广为认同与关注多的为自我决定理论、成就目标理论.Vallerand〔1〕提出动机的顺序为社会因素-心理中介变项-动机类型-结果,即社会因素透过影响个体自主性、胜任感和关系感知觉进而影响其参与动机,不同动机类型又影响后续运动情绪、参与行为等结果.成就目标理论与自我决定理论架构的结合可验证社会因素与动机型态间的关系,并了解知觉动机气氛在体育课自我决定动机及心理需求满足上的重要作用.

    作者:张朋;阿英嘎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与血管性认知障碍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与血管性认知障碍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33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组,另选同期收治的33例非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对照组,测定两组血清脂联素水平,采用简易智能用精神量表(MMSE)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价患者的认知功能,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与MMSE、MoCA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两组脂联素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MMSE、MoCA各项认知功能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发现,血清脂联素水平与MMSE评分有明显的相关性(r=0.23,P=0.042).结论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脂联素水平越低,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越严重.

    作者:王秀菊;宋迎;马晨;史万超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结肠癌转移相关基因1及c-met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 观察结肠癌转移相关基因(MACC)1及c-met蛋白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MACC1及c-met蛋白在乳腺癌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 MACC1及c-met蛋白在乳腺癌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6.8%和70.7%,与组织分化程度、浸润程度、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显著相关(P<0.05,P<0.01).MACC1及c-met的表达呈正相关(r=0.834,P<0.01).结论 MACC1及c-met蛋白表达对乳腺癌的发生、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作者:李树斌;张延新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骨力胶囊联合阿仑膦酸钠维D3片治疗老年骨质疏松的疗效及对骨代谢标记物及骨强度的影响

    目的 探讨骨力胶囊联合阿伦磷酸钠维D3片治疗老年骨质疏松的临床疗效及其对骨代谢标记物及骨强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中山市中医院治疗的80例骨质疏松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40).对照组给予阿仑膦酸钠维D3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骨力胶囊治疗,两组治疗时间均为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检测治疗前后两组患者骨代谢标记物N-端骨钙素(N-MID)、β-胶原羧基端肽(β-CTX)、25-羟基维生素D〔25-(OH)D〕及骨密度和骨矿水平,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2.5%(P<0.05);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N-MID、β-CTX水平分别为(10.68±4.24)ng/ml、(310.64±146.83)pg/ml,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5.54±5.23)ng/ml、(376.27±157.45)pg/ml(P<0.05);观察组25-(OH)D水平为(25.96±6.91)ng/ml,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7.97±5.74)ng/ml(P<0.05).治疗6个月后两组骨密度和骨矿水平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骨力胶囊联合阿仑膦酸钠维D3片治疗老年骨质疏松疗效显著,明显改善患者骨代谢标记物及骨强度,并且安全性较高.

    作者:王康振;杨健松;张会良;黄伟彦;郑晓明;万明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心肌淀粉样变性

    心肌淀粉样变性(CA)是由于原发性或继发性因素致使淀粉样物质沉积于心肌组织,从而引起心脏舒缩功能和(或)传导系统障碍,具有典型限制性心肌病临床表现的一组疾病.所谓的淀粉样物质是前体蛋白以异常的β折叠形式沉积在细胞外的某种自体蛋白纤维,经过刚果红染色在偏振光显微镜下,呈现苹果绿双折射,在电镜观察下,可见直径7.5~10.0 nm无分支皱褶结构排列.目前,已经确定31种前体蛋白可形成淀粉样纤维蛋白,其中11种可导致心脏受累〔1,2〕.基于前体蛋白、治疗、预后等,目前多将CA分为原发性(AL)、继发性(AA)、遗传性、老年系统性或孤立性心房淀粉样变〔3~6〕.AL是由意义不明的单克隆性丙种球蛋白血症或多发性骨髓瘤或其他疾病所致κ或λ轻链等免疫球蛋白片段所形成的淀粉样物质沉积所致〔7,8〕.遗传性、老年系统性淀粉样变性为突变型或野生型转甲状腺素蛋白(TTR)异常折叠形成淀粉样蛋白沉积所致,AA由慢性感染或炎性疾病所致,为血清蛋白A沉积所致,一般很少影响心脏,即使累及临床表现亦较轻.孤立性心房淀粉样变性与心房钠尿肽沉积相关,目前临床意义并不明确,可能与心房颤动发生相关.另外,一些较少见前体蛋白亦可形成淀粉样纤维蛋白,包括突变型载脂蛋白A1、纤维蛋白原、肌动蛋白等.

    作者:刘世诺;姚自鹏;宗政;武俊呈;杨娜;赵学忠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丹参多酚酸盐对老年冠心病患者高密度脂蛋白功能的影响

    目的 研究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应用丹参多酚酸盐前后其高密度脂蛋白(HDL)对内皮细胞内皮细胞增殖及迁移的影响.方法 稳定型心绞痛老年冠心病患者50例为实验组,抽取其入院时及应用丹参多酚酸盐(200 mg/d)1 w后的空腹静脉血;对照组为健康体检的老年健康志愿者20例的空腹静脉血;通过梯度离心法提取两组体内HDL,首先检测两组HDL抵抗氯化铜氧化的能力(cell-free法),然后分别检测两组HDL对内皮一氧化氮(NO)含量的影响.后用Western印迹法检测两组HDL对内皮细胞中与细胞增殖、分化相关的内皮型NO合酶(eNOS)蛋白表达变化的影响.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HDL抗氧化能力显著减弱、显著抑制了内皮细胞NO产生及eNOS蛋白的活化(P<0.05).结论 老年冠心病患者体内的HDL抗氧化能力减弱,而且一定程度上通过抑制eNOS影响内皮细胞生成NO能力,丹参多酚酸盐可能部分通过改善老年冠心病患者HDL的上述作用发挥其心血管保护功效.

    作者:张涛;王旭兰;李秀红;李向阳;从国彬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脑出血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

    全球范围内每年脑出血(ICH)人数占所有新发脑血管病的10% ~15%,国内 ICH 发病率为60 ~80/(10万人·年),患病率为112/10万人,高于其他国家〔1〕.国内ICH发病以老年人群相对较多,中青年发病率呈升高趋势,且疾病致死率高,仅次于心血管疾病〔2〕.高血压、脑血管畸形、颅内动脉瘤及血液病是公认的ICH病因,而高血压为常见病因,同时一些危险因素与ICH的发病相关,但这些危险因素与ICH发病相关的机制尚未完全清楚.本文对ICH 发病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葛小金;毛西京;黄园园;满玉红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右心室间隔部起搏对老年房室传导阻滞患者P波离散度及心脏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目的 研究右心室间隔部起搏对老年房室传导阻滞患者P波离散度(Pd)及心脏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老年房室传导阻滞患者8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于右心室心尖部植入起搏器,研究组于右心室间隔部植入起搏器,分别比较两组患者术前与术后6个月的Pd、心脏血流动力学水平、持续性心房颤动与房性心律失常发生情况及术后12个月心功能水平.结果 术后6个月研究组 Pd以及大 P波时限(Pmax)水平分别为(36.49 ±6.39)ms、(108.14 ± 8.27)ms,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3.88 ±9.74)ms、(126.55 ±12.71)ms(P<0.05).术后6个月研究组心脏指数(CI)、每搏输出量(SV)及E峰与A峰大充盈速度比值(E/A)水平分别为(2.72 ±0.30)、(79.15 ±11.33)ml、(1.68 ±0.46),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48±0.24)、(69.04±12.48)ml、(1.21±0.40)(P<0.05).术后12个月研究组左室射血分数为(54.27±6.4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8.12±9.63)%,而左室内径缩短分数、6 min 步行距离分别为(36.39 ± 7.82)%、(451.27 ± 24.73)m,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1.08±3.74)%、(422.94±26.49)m(P<0.05).术后6个月研究组持续性心房颤动与3 ~4级房性心律失常人数占比分别为11.90%(5/42)、9.52%(4/42),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0.95%(13/42)、78.57%(33/42)(P<0.05).结论 右心室间隔部起搏对老年房室传导阻滞患者Pd及心脏血流动力学影响较轻,有利于促进患者心功能恢复,降低术后心律失常发生的风险.

    作者:郭璐映;刘儒;李新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色素上皮衍生因子在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病中的作用

    伴有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可导致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更难控制,并可加速如冠心病和慢性肾脏疾病等糖尿病重要慢性并发症的发展和恶化〔1〕.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F)具有抗新生血管形成、抗慢性炎症、抗氧化和营养神经等多种保护性效应〔2〕.本文就PEDF在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病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作者:黄文森;施亚雄;杨鑫娜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镇江地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病情况及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镇江地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病情况及其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体检者43216人为研究对象,进行13C-尿素呼吸试验检测、腹部超声检测及相关生化指标检测,分析NAFLD患病及HP感染情况.结果 NAFLD患病率为31.00%,HP感染率为21.99%.HP感染者NAFLD患病率显著高于非感染者(P<0.001);NAFLD患病人群HP感染率显著高于非NAFLD患者(P<0.001).BMI异常、高血压和HP感染为影响本地区体检人群NAFLD患病的显著危险因素(均P<0.05).NAFLD患病率与患者中HP感染率呈显著正相关(r=0.821,P<0.001).结论 镇江地区NAFLD患病率较高,且逐年升高,HP感染为NAFLD发生的危险因素.

    作者:侯莉;吴莺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老年耐碳青霉烯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机制及院内高毒力荚膜基因型分布特点

    目的 探讨老年耐碳青霉烯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的耐药机制,分析承德市中心医院高毒力荚膜基因型的分布特点.方法 收集2016年1月至2017年3月间从承德市中心医院收治的老年患者中分离出的耐碳青霉烯肺炎克雷伯菌18株,鉴定菌株和药敏试验;采用改良Hodge试验、EDTA协同试验、Carba NP试验初筛碳青霉烯酶,进一步检测菌株毒力情况,PCR检测耐药基因、荚膜血清型和毒力基因.结果 碳青霉烯酶检出Kpc基因6株(33.33%),Ndm基因7株(38.89%);超广谱β-内酰胺酶中Shv检出15株(83.33%),明显高于 Ctx-M 基因10株(55.56%)、Tem基因7株(38.89%)(P<0.01);AmpC 酶中检出 DHA 基因2株(11.11%).膜孔蛋白基因检测显示,Ompk36编码基因缺失率明显高于Ompk35(P<0.05);且当Ompk35基因缺失时Ompk36也缺失.荚膜分型显示,K1型4株,K57型2株,未检出K2、5、20及54,未分型12株;rmpA阳性率明显高于Acrobactin(P<0.05);4株K1型肺炎克雷伯菌均携带rmpA基因,其中1株同时携带Acrobactin基因;2株K57型肺炎克雷伯菌均携带rmpA基因;18株耐碳青霉烯肺炎克雷伯菌均携带FimH-1基因.结论 老年耐碳青霉烯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的主要耐药机制为携带Kpc和Ndm基因以及超广谱β-内酰胺酶合并膜蛋白缺失;该院Kpc基因荚膜血清型菌株分离率较高,应加以重视.

    作者:冯晓静;刘娟;段少华;朱静;王晓利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捷诺达联合胰岛素和二甲双胍联合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疗效比较

    目的 对比捷诺达联合胰岛素和二甲双胍联合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T2DM)临床疗效和并发症发生率.方法T2DM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患者均接受饮食控制与体育锻炼,对照组应用二甲双胍与胰岛素治疗,观察组使用捷诺达与胰岛素治疗,两组治疗时间均为3个月.分别观察在治疗前后患者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体重指数(BMI)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观察组HbA1c、FPG、BMI、2 h PG指标的下降程度明显更高(P<0.01).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8.3%)明显低于对照组(26.0%,P<0.01).结论 捷诺达联合胰岛素与二甲双胍联合胰岛素相比临床疗效更优且不良反应少.

    作者:刘莹莹;陈琰;赵淑杰;张川;王嘉欣;康静;赵莹;王彦君 刊期: 2018年第04期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主管:中国老年学学会

主办:中国老年学学会 吉林省卫生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