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庆;韦彩城;杨大伟;何明杰;刘虹兵;郭星荣
目的 探讨不同养老模式下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随机抽取养老机构老年人,居家养老老年人各210人,应用老年抑郁量表(GDS)及焦虑自评量表(SAS)对其进行测评.结果 机构养老与居家养老年龄、文化程度、有无配偶、抑郁比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机构养老老年人抑郁程度较居家养老老年人严重.
作者:迟晓华;吕静;王双艳;刘昕;黄埔士懿;苗晨曦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 评价高脂低糖和高脂高糖饲料建立糖耐量受损大鼠模型的效果.方法 选取4~5周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饲料1组和饲料2组.喂养期间每周测量大鼠体重.于12 w末,测大鼠口服糖耐量、血清胰岛素、三酰甘油和胆固醇水平.结果 喂养第4周起,饲料1组、饲料2组体重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饲料1组、饲料2组空腹血糖和糖负荷后2 h血糖明显升高(P<0.01).各组血清胰岛素、三酰甘油和胆固醇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两种高脂含糖饲料均可造成大鼠糖耐量受损,且45%高脂高糖饲料对大鼠糖负荷2 h血糖升高的作用更为明显,糖耐量受损模型更为稳定.
作者:陈珊珊;梁芳芳;王泓午;窦昊颖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铁蛋白(SF)水平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及神经传导速度的相关性.方法 85例老年T2DM合并DPN患者为病例组,80例老年单纯T2DM患者为对照组.对两组临床资料、血液指标、SF水平及周围神经的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进行检测和比较.结果 两组病程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叶酸(FA)、维生素(Vit)B12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SF水平及异常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病例组周围神经的运动神经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SF水平异常患者的周围运动神经和感觉神经的传导速度均显著低于SF水平正常患者(P<0.05).DPN发病与病程、HbA1c水平、FA水平和SF水平异常具有相关性(P<0.05),其中,病程、HbA1c水平和SF水平异常是危险因素,而FA水平是保护因素.结论 老年T2DM合并DPN患者表现为SF水平及异常率升高,且SF水平异常者周围神经传导速度降低更为明显,SF水平异常是与DPN发病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可作为DPN诊断和病情评价的辅助指标.
作者:谷云;杨文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 评估老年人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并探讨其与脊柱曲度之间的关系.方法 于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对北京市海淀医院1213例老年人进行调查评估.通过双光能X线骨密度仪,采用骨折风险测评工具(FRAX)评估10年内主要骨质疏松性骨折(包括前臂、肩部、脊椎骨折等)概率和髋部骨折概率.采用脊柱电子测量仪测量直立位的躯干倾斜角、脊柱椎间夹角、脊柱曲度.后对老年人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进行评估并分析其与脊柱曲度的关系.结果 ≥80岁组发生髋部骨折概率≥3%的检出率高于60~79岁组(P<0.05),女性发生髋部骨折概率≥3%的检出率显著高于男性(P<0.05);骨量正常组、骨量减少组、骨质疏松组发生髋部骨折概率≥3%的检出率整体比较以及两两互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概率、髋部骨折风险概率与T7、T8夹角及躯干前倾角呈正相关(P<0.05).主要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概率、髋部骨折风险概率与直立胸椎曲度及直立腰椎曲度呈正相关(P<0.05).结论 老年人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不但与年龄、性别、骨量有关系,而且与脊柱曲度具有相关性,能够反映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的高低.
作者:石岩;许猛子;黄承;王艺伟;李斌;左如俊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 比较多种生化指标对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肾功能损害的评估作用.方法 87例COPD患者根据氧分压分为轻、中、高缺氧三个亚组,分别测定血清中β2微球蛋白(β2-MG)、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尿素氮(BUN)、血清肌酐(Scr)含量,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及尿比重,与86例健康体检者组成的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COPD组血清β2-MG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而RBP水平则明显低于对照组(t=6.861,P<0.001).进一步亚组分析表明,COPD患者轻、中、重缺氧组β2-MG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且随着缺氧程度加重,β2-MG水平具有升高趋势.而3个亚组血清RBP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且随着缺氧程度加重,具有下调趋势.中、重度缺氧组eGFR和尿比重显著低于对照组.COPD组与对照组BUN、Sc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OPD各亚组间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OPD患者血清β2-MG水平随着缺氧程度加重,具有升高趋势.而COPD患者血清中BRP水平随着缺氧程度加重,具有降低趋势.β2-MG、BRP评估COPD患者肾损害情况优于BUN和Scr.
作者:李冬云;姚慧捷;王真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膝关节病变患者高频超声表现与实验室检查结果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3年12月至2016年12月该院收治的RA膝关节病变患者41例作为观察组,另取同期健康体检者41例为对照组.两组均行高频超声检查,并检测血清抗环瓜氨酸肽抗体(Anti-CCP)、类风湿因子(RF)、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分析RA膝关节病变患者髌上囊液体厚度、滑膜厚度、滑膜动脉血流指数(RI)与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患者髌上囊液体厚度及滑膜厚度分别为(6.9±2.4)mm、(5.0±1.6)mm,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8±0.8)mm、(1.2±0.4)mm,观察组患者滑膜动脉RI为(0.62±0.0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0.92±0.07,均P<0.05).观察组患者的Anti-CCP、RF、ESR、CRP、IL-6、TNF-α水平分别为(89.6 ± 23.5)RU/ml、(86.4 ± 31.5)kU/L、(41.0 ± 10.5)mm/h、(17.1 ± 7.8)mg/L、(28.28 ± 5.32)ng/L、(236.72±86.52)ng/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2±1.7)RU/ml、(12.4±6.2)kU/L、(5.9±2.8)mm/h、(3.8±1.5)mg/L、(8.32±4.38)ng/L、(85.24±22.53)ng/L,均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观察组患者髌上液体厚度、囊滑膜厚度与Anti-CCP、RF、ESR、CRP、IL-6、TNF-α均呈正相关,滑膜动脉RI与Anti-CCP、RF、ESR、CRP、IL-6、TNF-α均呈负相关(均P<0.05).结论 RA膝关节病变患者高频超声表现与实验室检查结果存在显著相关性,可有效为临床RA膝关节病变患者的诊断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邹燕;吴宪鸣;徐兰;徐亚沛;崔东峰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雌激素受体(ER)β表达在评估老年直肠癌术后放化疗疗效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接受序贯放化疗的54例Ⅱ、Ⅲ期直肠癌根治术术后患者,年龄60~80岁.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ERβ的表达.记录患者完整的临床病理资料和不良反应情况,分析ERβ在老年直肠癌术后放化疗中的疗效.结果 ERβ阳性组和阴性组患者临床资料、不良反应发生率、3年总生存率、3年无病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ERβ阳性组较ERβ阴性组3年局部复发率显著降低,3年远处转移率也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Rβ可作为预测老年直肠癌术后放化疗疗效的指标,可改善患者的预后.
作者:吴阳;居培;余红民 刊期: 2018年第08期
肥厚型心肌病(HCM)和扩张型心肌病(DCM)是原发性心肌病中常见的两种临床表型,是导致年轻患者进行性心力衰竭和心源性猝死(SCD)的重要原因.一半以上家族性HCM和20% ~35%家族性DCM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1〕.已发现29个基因,至少1 500个突变位点与HCM发病密切相关,其中大部分突变来源于β-肌球蛋白重链(MYH7)、心肌肌球蛋白结合蛋白 C(MYBP)C3、肌球蛋白轻链(MYL)2、MYL3、心肌肌钙蛋白(TNN)T2、TNNI3、α-心肌肌动蛋白(ACTC1)、α-原肌球蛋白(TPM1)和TNNC1基因等9种常见的肌小节致病基因〔2〕,编码Z盘蛋白或钙调蛋白的基因突变则相对少见.与HCM不同,DCM突变区域及种类具有多样性和严重性.除肌小节基因突变外,编码细胞骨架、核膜、离子通道及钙调蛋白等相关的基因突变亦被发现与DCM发病密切相关〔3〕.近一项研究还揭示了散发性DCM的新型易感基因,如热休克蛋白B族成员(HSPB)7、α激酶(ALPK)3基因等〔4〕.目前已发现 MYH7、MYBPC3、TPM1、TNNT2、ACTC1、肌联蛋白(TTN)、锚蛋白重复域(ANKRD)1、肌钯蛋白(MYPN)等18个基因的突变与HCM及DCM发病有关,但其致病机制不同.同时需警惕,遗传噪音产生的假阴性或假阳性突变〔5〕.本文就HCM和DCM相关致病基因及其发病机制进行综述.
作者:李帅;洪葵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 研究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γ激动剂吡格列酮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脑组织中Toll样受体(TLR)4和核转录因子(NF)-κB及对血清中白细胞介素(IL)-6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影响,探讨吡格列酮对脑组织损伤的保护作用和机制.方法 用线栓法制备大鼠中动脉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随机将60只雄性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生理盐水干预组、吡格列酮(15 mg/kg)治疗组.脑缺血再灌注24 h后,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法,观察大鼠的行为学评分;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试验测定脑梗死体积;酶联免疫吸附(ELASA)技术测定血清中IL-6和TNF-α含量;免疫组化技术测定脑组织TLR4和NF-κB蛋白表达;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测定脑组织TLR4和NF-κB mRNA表达.结果 与生理盐水干预组相比,吡格列酮治疗组神经功能评分显著降低(P<0.05),脑梗死体积显著减少(P<0.05),血清中IL-6和TNF-α含量显著降低(P<0.05),脑组织中TLR4和NF-κB 蛋白和mRNA表达显著下调(P<0.05).结论 吡格列酮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作用机制可能与其下调TLR4/NF-κB信号转导通路并降低血中炎症反应相关因子IL-6和TNF-α的含量有关.
作者:孙军;温昌明;张保朝;闻公灵;周静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桂枝茯苓胶囊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大鼠子宫内膜血管新生的作用机制.方法 80只雌性大鼠随机均分成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及桂枝茯苓胶囊低剂量组(0.5 g/kg)和高剂量组(1.5 g/kg),其中模型组、桂枝茯苓胶囊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均采用自体移植法建立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桂枝茯苓胶囊低、高剂量组连续给药,模型组及空白对照组给予等体积的生理盐水,培养28 d后处死大鼠,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及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大鼠子宫内膜组织中caveolin-1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并对两者表达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桂枝茯苓胶囊低、高剂量组caveolin-1的表达升高,而VEGF表达降低,相比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桂枝茯苓胶囊高剂量组caveolin-1表达显著高于低剂量组(P<0.05),而VEGF表达则显著低于低剂量组(P<0.05),存在剂量依赖效应;VEGF表达与caveolin-1表达水平呈负相关(r低剂量组=-0.65,P<0.05;r高剂量组=-0.61,P<0.05).结论 桂枝茯苓胶囊能显著提高子宫内膜异位症大鼠caveolin-1蛋白的表达水平,其抑制血管生成的作用可能是通过调控caveolin-1蛋白与VEGF蛋白的相互作用来完成.
作者:刘明星;许越;蒋亚玲;欧妙娴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 了解贵阳市老年人精神文化需求和服务现状及问题,提出完善社区养老服务的路径.方法 采用问卷和访谈对贵阳市社区老年人精神文化服务现状进行调查.结果 社区老年人精神文化服务内容服务活动层次低、形式单一,所需资金、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极度匮乏,服务组织发展极为滞后,社区老年人精神文化服务建设主要集中于基础设施建设,缺乏对心理疏导、精神慰藉等精神文化服务,从而导致老年人心理需求无法得到满足.结论 应适当鼓励和吸收社会团体、慈善组织、民营机构及个人等社会力量进入社区建设,兴办精神文化服务机构或服务投资机构,创造良好政策环境,可以在规划建设、税收、贷款等方面给予优惠扶持政策,激发社会团体进入社区建设事业的热情.
作者:高圆圆;尤瑜;林莎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 分析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室壁中层缩短率(MFS)的改变及临床意义.方法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54例列为观察组,同期健康体检人员,46例纳入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液学指标,包括C-反应蛋白(CRP)、白蛋白(ALB)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对比两组心功能相关指标,包括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I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IDs)、MFS及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分析观察组MFS与血液学及心功能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外周血HbA1c及CR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外周血ALB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MFS显著低于对照组(t=2.453,P=0.016),而LVMI显著高于对照组(t=2.857,P=0.005),两组LVIDd及LVID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MFS与CRP(r=-0.648,P<0.01)、LVMI(r=-0.711,P<0.01)及HbA1c(r=-0.656,P<0.01)均呈现显著负相关.结论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MFS有下降趋势,对左心室收缩功能具有良好的评估价值,且与血糖控制及慢性炎症状态相关,有望成为2型糖尿病的实用辅助诊断指标.
作者:赵琼;刘恒军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miR-204对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晶状体上皮细胞(LECs)中氧化损伤的生物学效应及其机制.方法选取30例皮质性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的晶状体前囊膜和30例正常供体眼球晶状体前囊,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其中miR-204的相对表达量.对LECs系HLE-B3进行培养,在对数期细胞培养液中加入终浓度200 μmol/L的过氧化氢建立LECs氧化损伤模型,之后分为模型对照组、miR-204拟似物组、miR-204拮抗物组、拟似物对照组、拮抗物对照组,分别向细胞培养液中加入相应转染剂,未用过氧化氢处理的LECs为正常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各组LECs中miR-204的表达量以验证转染率;流式细胞仪测定各组细胞凋亡率;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印迹法检测LECs中TP53INP1 mRNA和p53 mRNA和蛋白的表达量.结果 miR-204 mRNA在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晶状体组织中的表达量明显低于正常人(P<0.05).细胞转染后各组间miR-204 mRNA表达量差异均显著(P<0.05),其中miR-204拟似物组明显高于拟似物对照组,miR-204拮抗物组明显低于拮抗物对照组(P<0.01).模型对照组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miR-204拟似物组明显低于拟似物对照组,miR-204拮抗物组明显高于拮抗物对照组(P<0.05),但拟似物对照组和拮抗物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对照组TP53INP1和p53 mRNA及蛋白的表达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miR-204拟似物组明显低于拟似物对照组,miR-204拮抗物组明显高于拮抗物对照组(P<0.01, P<0.05).结论 miR-204可通过下调TP53INP1基因在LECs中的表达来抑制LECs凋亡,发挥抗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氧化损伤的作用,该作用通过影响TP53INP1-p53通路实现.
作者:邹莹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椎弓根内固定不植骨治疗老年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探讨术后早期切口感染的免疫指标变化规律.方法前瞻性选取在该院行手术治疗的老年胸腰椎骨折患者200例,住院后4~6 d行椎弓根内固定不植骨治疗,术后随访1年,使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定疗效,X线检查并测定受伤脊椎Cobb角和椎体高度.观察患者术后早期切口感染情况,将26例感染者纳入感染组,其中浅部感染18例、深部感染8例;从余下的患者中随机选取26例纳入未感染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的老年人32例为对照组.采用郭峰法检测红细胞免疫指标(FEER、ATER、DTER、红细胞C3bR);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白细胞介素(IL)-7、9、18、19和一氧化氮(NO)、干扰素(IFN)-γ、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结果 术后随访1年治疗效果理想,ODI指数明显低于术前(P<0.05).术后即刻和术后1年时椎体高度均明显高于术前,Cobb角度明显小于术前(P<0.05);椎体高度和后凸角度较术前得到明显矫正,内固定物取出后矫正程度无明显改变,术后1年与术后即刻椎体高度、Cobb角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感染组患者红细胞免疫指标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非感染组和对照组,感染组中深部感染者明显低于浅部感染者(均P<0.05).感染组患者ILs等促炎因子水平明显高于非感染组和对照组,感染组中深部感染者明显高于浅部感染者(均P<0.05).感染组患者血清NO、IFN-γ、TNF-α水平明显高于非感染组和对照组,感染组中深部感染患明显高于浅部感染者(均P<0.05).结论 椎弓根内固定不植骨对胸腰椎骨折的疗效确切,具有创伤小、保留脊柱运动阶段的优点,适用于老年患者;红细胞免疫指标和促炎因子水平改变参与术后早期切口感染的发生与发展,对其监测有助于术后切口感染的防控.
作者:张慧东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 研究葛根素对糖尿病(DM)性白内障大鼠晶状体的抗氧化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三组,对照组一次性腹腔注射生理盐水,DM组和葛根素治疗(PT)组一次性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以复制DM性白内障大鼠模型.模型复制成功后,对照组和DM组每日腹腔注射生理盐水,PT组每日腹腔注射葛根素.分别于治疗后4、8和12 w考察3组晶状体透明度及检测晶状体中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含量的变化.结果 实验后4、8和12 w,对照组晶状体透明度显著高于DM组和PT组(P<0.01);实验后8 w和12 w,DM组晶状体透明度显著低于PT组(P<0.05).实验后12 w,与对照组比较,DM组和PT组晶状体MDA含量显著增高,SOD和GSH-PX含量显著降低(P<0.01);与DM组比较,PT组晶状体MDA含量显著降低,SOD 和GSH-PX含量显著增高(P<0.05).结论 葛根素可经抗氧化应激损伤机制对DM性白内障的治疗发挥作用.
作者:张剑;赵燕 刊期: 2018年第08期
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程度日益加深,决策的年老化问题引起了心理学、行为经济学及神经科学等多领域研究者的关注.跨期决策是继风险决策后行为决策领域研究的新热点〔1〕.研究显示,老年人在跨期决策中的行为表现及脑活动也不同于年轻人〔2,3〕.本文对跨期决策的年老化及其认知神经机制进行综述.
作者:王筱璐;张立春;徐碧波;尹述飞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低剂量阿司匹林、红藤联合脉通散外敷治疗肝癌下肢静脉血栓的效果及可能机制.方法 肝癌合并下肢静脉血栓患者5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小剂量阿司匹林(75 mg/次,1次/d,连续治疗1个月)和红藤汤中药配方颗粒保留灌肠(200 ml/次,1次/晚,10 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试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脉通散外敷治疗(每日贴服1次,6~8 h/次,10 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患肢周径、凝血指标情况.结果 试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试验组髌骨上、下缘15 cm周径差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均降低,试验组降低程度高于对照组;两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及凝血酶时间(TT)均升高,试验组升高程度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 低剂量阿司匹林、红藤联合脉通散外敷治疗肝癌下肢静脉血栓效果显著,能显著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且安全性高.
作者:陈红;王维;李枋霏;刘绍永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 考察miR-195、核糖体蛋白L34和Beclin1在人骨肉瘤(OS)中表达及临床价值.方法 观察OS患者56例和骨软骨瘤患者35例miR-195、核糖体蛋白<34和Beclin1表达水平.结果 与骨软骨瘤组比,OS组miR-195和Beclin1阳性或半定量表达明显降低(P<0.05),核糖体蛋白L34阳性或半定量明显增高(P<0.05),miR-195与核糖体蛋白L34和Beclin1分别呈负和正相关(r=-0.64,r=0.68,均P<0.05),核糖体蛋白L34和Beclin1呈正相关(r=0.72,P<0.05).OS组化疗效果良好为48例(85.71%),不佳8例(14.29%).miR-195、核糖体蛋L34和Beclin1表达呈阴性、阳性及阴性者化疗效果不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S组均获得5年随访,存活26例(46.43%),死亡30例(53.57%);miR-195、核糖体蛋白L34和Beclin1表达分别为阳性、阴性和阳性的患者5年生存时间均较长(χ2=4.207,P=0.040;χ2=4.033,P=0.045;χ2=4.858,P=0.028).结论 人OS中mi-195、核糖体蛋白L34和Beclin1表达水平与预后密切相关,miR-195和Beclin1表达水平越高,核糖体蛋白L34表达越低,预后较好.
作者:刘洋;董平;郗政;邓志会;沈洪涛;张彦;杨普程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老年糖尿病患者不遵医行为的现状、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评定量表,对541例糖尿病患者(老年组301例、非老年组240例)进行问卷调查,与非老年组比较,分析老年组不遵医行为的特点及遵医行为影响因素.结果 老年组遵医行为总分平均为(33.10±7.89)分,总体不遵医的比例高达97.3%.老年组遵医行为5个方面不遵医率排序中,由高到低依次是自我监测、定期复查、运动治疗、饮食治疗和药物治疗,且老年组饮食和运动治疗遵医行为得分显著低于非老年组,而自我监测遵医行为得分显著高于非老年组(P≤0.05).进一步分析发现,遵医行为五个方面的影响因素也不尽相同.结论 5种管理方式遵医行为的影响因素不同,因此在临床实践中,应及时筛选可能出现不遵医行为的高风险患者,及早评估其各个方面的遵医行为情况,有针对性地给予干预以改善其遵医行为,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宁艳花;刘国莲;米光丽;王艳;刘艳;马楠楠 刊期: 2018年第08期
尾加压素(U)Ⅱ是一种在多种组织中都有表达的半胱氨酸链肽,是目前有效的血管收缩剂,与许多心脏和代谢疾病相关.UⅡ受体(UT)拮抗剂分为肽类与非肽类两种,肽类是UⅡ类似物,代表药物是Uran-tide.非肽类为人工合成的磺胺类或氨基喹啉衍生物,代表药物是Palosuran.目前很多体内、体外、组织、分子甚至基因层面的研究都证实了 UT 拮抗剂的有效性.因此,UT已经成为治疗心血管疾病和一些代谢相关疾病有希望的治疗靶点之一.本文主要综述近5年来UT拮抗剂的研究进展.
作者:徐为民;陈欢;孙一平;孙志 刊期: 2018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