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曦;冯洋;路通;崔伟
目的 研究木犀草素(LT)对帕金森病(PD) 大鼠异动症(LID)行为学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将6-羟基多巴(OHDA)偏侧P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基质组、LID组、LT 10 mg/kg和30 mg/kg组,评估LT对左旋多巴(LD)诱导LID大鼠行为学的影响,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大鼠脑纹状体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细胞介素(IL)-1β含量,利用Western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大鼠纹状体内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蛋白的表达.结果 LT能显著降低LD引起的躯干、肢体、头面部、行走的异常不自主运动评分(P<0.05).与LID组和空白基质组相比,LT能显著降低PD大鼠纹状体匀浆中TNF-α和IL-1β水平(P<0.05),同时使PD大鼠纹状体中GFAP、iNOS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且呈剂量依赖性.结论 LT能阻止LID的发生,其机制可能通过LT抑制PD模型大鼠接受LD治疗后诱发的小胶质细胞活化,降低TNF-α、IL-1β和iN-OS等炎性因子的释放,改善其行为学表现特征,从而发挥治疗LID的作用.
作者:杜望春;卢新刚;王坚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依托咪酯静脉泵注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老年患者早期认知功能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拟全麻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90例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右美托咪定进行麻醉维持,试验组静脉泵注给予依托咪酯进行麻醉维持.记录并比较两组麻醉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拔管时间.于手术前1d(T′0)、手术后第1天(T′1)、手术后第3天(T′2)及手术后第7天(T′3)时评价并比较两组MMSE评分.于入手术室后(T0)、麻醉诱导后(T1)、气管插管后即刻(T2)、气管插管后2 min(T3)、腹腔充气时(T4)、切除胆囊时(T5)及手术完毕时(T6)记录并比较两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收缩压(SBP)及舒张压(DBP).结果 两组麻醉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拔管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0、T′3时MMSE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T′1、T′2时MMSE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T1时HR、MAP、SBP及DBP均明显高于T0时(P<0.05),在T2、T3、T5及T6时的SBP、DBP均明显低于T1时(P<0.05);试验组T0~T6各时间点的HR、MAP、SBP及DBP均保持较为稳定,与T0时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T1、T4时HR、MAP、SBP及DBP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T3时MAP、SBP、DBP,T5时HR、MAP、DBP,T6时SBP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依托咪酯静脉泵注能够明显改善老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的早期认知功能和血流动力学稳定性.
作者:李霞;刘芬;熊海霞 刊期: 2018年第09期
人口老龄化日益严峻,养老问题已从传统家庭养老演变为多形式养老社会问题.本文通过 SWOT 分析方法对广西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进行分析,对失能老人、空巢老人、老年慢性病人护理、社区养老服务体系构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等进行分析,进而对相关概念进行界定,清晰认识研究对象范围以及属性,并寻找广西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研究理论基础,明确其功能及定位.
作者:杨永;张瑛;杨连招;莫新少;胡艳宁 刊期: 2018年第09期
脓毒症是由于免疫系统对于侵袭性感染的应答而成为一种异质性综合征.当伴随器官系统性功能紊乱或心血管性休克,会出现严重的脓毒症或脓毒症性休克,这是严重病患发病率和死亡率的主要原因.报道显示,脓毒症是非冠脉ICU病患主要的死因〔1〕.在过去的二十年里,脓毒症的发病率在发展中国家及欧美发达国家呈上升趋势.发达国家发病率为2%(所有住院病患)及6% ~30%(ICU病患);发展中国家的情况更为严重〔2〕.脓毒症是住院病患常见的死因,北美及欧洲死亡率在28.3% ~41.1% 〔3〕.2012年国际严重脓毒症及脓毒性休克诊疗指南推荐抗感染治疗,比如抗生素治疗及手术源控制应当尽快开始以取得佳预后〔4〕.鉴于及时启动合适的抗生素治疗以优化脓毒症预后的重要性,临床医师必须取得感染的快速诊断,而标准微生物培养(血培养)缺乏灵敏度,在取得微生物学培养和临床可行动的结果之间存在固有延迟.此外,一旦诊断脓毒症开启标准治疗,区分监测病患的预后通常十分困难.生物标志物能够通过提供额外的信息指导临床医师快速诊断及标准治疗以外的扩大治疗.现在有上百种生物标志物对于脓毒症诊断及预后有潜在的价值.但仅有一小部分被应用于常规临床实践,因为许多缺乏足够灵敏度和特异性,而尚有一些处在研究阶段.本文对于目前脓毒症诊断具有较大潜在价值标志物的发展现状进行综述.
作者:王立朋;伊茂礼;徐绣宇;陈磊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探索慢性肾脏病(CKD)在成人中的患病率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使用荟萃分析的方法检索2009~2013年Pubmed数据库相关文献.结果 26篇文献纳入研究,CKD平均患病率8.81% (95% CI 8.85% ~8.78%),共报道25个危险因素,其中超过半数文献支持的危险因素包括:女性、高龄、高血压、糖尿病.无生活行为危险因素被报道.结论 生活行为危险因素和CKD之间存在严重的因果滞后性,有因时无果、有果时无因.横断面研究方法在CKD病因研究中存在局限性.
作者:卓琳;蔡卿卿;刘丁阳;汪秀英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比较红花黄色素(SY)联用奥美沙坦(OM)与单药治疗对高血压大鼠循环及心肌组织内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IL)-6和IL-10水平的影响.方法 采用腹主动脉结扎法建立高血压大鼠模型,将5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模型组、SY组、OM组及联合用药组,疗程7 w,以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大鼠血清及心肌组织匀浆内IL-6和IL-10水平.各组心肌组织标本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IL-6和IL-10的表达水平.结果 ①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血清及心肌组织内IL-6和IL-10的水平均明显升高(P<0.001);②与模型组相比,各药物组血清及心肌组织内 IL-6水平都明显降低(P<0.001),而血清及心肌组织内IL-10的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③与单药治疗相比,联合用药组心肌组织内 IL-6水平下降更加明显(P<0.001),但对IL-10及血清IL-6水平影响不大(P>0.05);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与ELISA结果一致.结论 肾性高血压大鼠循环和心肌组织内促炎性细胞因子IL-6和抗炎性细胞因子IL-10水平均明显升高,无论是单药治疗还是联合用药均可以明显降低循环和心肌组织内IL-6的水平,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可维持IL-10的水平,联合用药比单药治疗对降低心肌组织内IL-6的水平效果更加明显.
作者:汪汉东;周忠荣;张春天;徐钢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肉桂醛对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宿主HeLa细胞后,测定促凋亡蛋白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Caspase)-9和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表达的影响.方法 实验分为正常组,病毒组,肉桂醛低、中、高浓度组.在以下四种情况下(直接灭活阶段、生物合成阶段、病毒吸附阶段、药物预处理作用)用肉桂醛处理,Western印迹法测定Caspase-9蛋白和p-AKT蛋白的表达.结果 肉桂醛组与病毒组相比(除药物预处理作用外),肉桂醛组p-AKT蛋白表达明显增加(P<0.001),而Caspase-9蛋白表达明显下降(P<0.001).结论 肉桂醛能够抗呼吸道合胞病毒与促凋亡蛋白Caspase-9和抑凋亡蛋白p-AKT表达有关.
作者:卫高;代立娟;宋英杰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通心络胶囊对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心肌酶及心电图的影响.方法 选取在该院诊治的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0例,两组均常规给予阿司匹林、β受体阻滞剂及硝酸酯类药物口服,在以上治疗基础上观察组给予通心络胶囊口服,两组均治疗2w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心肌酶及心电图变化,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对治疗疗效评价.结果 两组治疗后较治疗前组内比较心绞痛发作次数明显减少、持续时间明显缩短(P<0.05),治疗后心绞痛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观察组少于(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较治疗前组内比较磷酸肌酸激酶(CK)、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明显下降(P<0.05),治疗后CK、CK-MB、LDH水平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心绞痛症状治疗总有效率88.00%,高于对照组70.00%(P<0.05);观察组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为94.00%,高于对照组76.00%(P<0.05).结论 通心络胶囊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有助于临床症状的快速改善,促进心肌酶水平下降及异常心电图的恢复.
作者:惠慧;张明;彭志国;廖梅;及孟;吴光鹏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多模态超声联合应用在乳腺肿瘤良恶性鉴别诊断方面的价值.方法 55例乳腺肿物患者的62个病灶分别进行常规超声、乳腺三维超声(ABVS)、超声造影检查,经手术病理或穿刺活检病理证实,评估各诊断方法及联合应用后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及阴性预测值.结果 术后病灶病理结果示,良性25个(40.3%),恶性37个(59.7%).常规超声对病灶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及阴性预测值:81.08%、84.00%、82.25%、88.23%、75.00%;ABVS:83.78%、88.00%、85.48%、91.17%、78.57%;超声造影:83.78%、84.00%、83.87%、88.57%、77.78%;三者联合:89.18%、92.00%、90.32%、94.28%、85.19%,与单一技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模态超声联合应用可以提高乳腺肿瘤的良恶性鉴别诊断能力.
作者:潘莉莉;张晓宏;李秀坤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老年轻度认知障碍(MCI)患者血浆甲状腺激素和β-淀粉样蛋白(Aβ)42水平变化及意义.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78例老年 MCI患者(MCI组)和30例认知功能正常老年人(正常组)血浆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游离T3 (FT3)、甲状腺素(T4)、游离T4(FT3)、促甲状腺激素(TSH)和Aβ42水平,MCI患者血浆T3、FT3水平分别与Aβ42水平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MCI组血浆T3、FT3和Aβ42水平均明显低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TSH、T4、FT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显示MCI组T3、FT3水平与Aβ42水平均呈正相关(均P<0.05).结论 T3、FT3和Aβ42一样可能为老年MCI患者诊断提供依据,成为老年MCI诊断预警标志物.
作者:杨冬花;丁毅;李光荣;袁露;李利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检测急性非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前后血清中白细胞介素(IL)-6和IL-10含量的变化.方法 将临床诊断为 NSTEMI 并行PCI患者分为替格瑞洛和氯吡格雷组,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PCI前后血清中IL-6和IL-10含量的变化.结果 与PCI前比较,替格瑞洛和氯吡格雷组PCI后24 h、7、14 d血清IL-6含量显著下降,而IL-10显著升高(P<0.05);替格瑞洛组PCI术后24 h、7、14 d血清IL-6含量显著低于氯吡格雷组,但IL-10显著高于氯吡格雷组(P<0.05).结论 替格瑞洛及氯吡格雷均可通过抗炎作用而稳定NSTEMI冠脉内皮功能,但替格瑞洛作用更佳.
作者:张立敏;王伟群;张明亮;姚秀佳;赵晓莲;赵文杰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nephrin和WT1在阿霉素肾病大鼠肾组织中表达的变化,探讨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及贝那普利对其的影响及二者与尿蛋白的关系.方法 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A组)、阿霉素肾病(B组)、贝那普利干预(C组)及醛固酮受体拮抗剂联合贝那普利干预(D组)各15只,实验开始后6 w观察大鼠24 h尿蛋白、血肌酐及肾脏病理改变,采用RT-PCR方法对肾组织nephrin和WT1表达进行分析.结果 与A组比较,B组24 h尿蛋白明显升高,肾组织nephrin、WT1表达明显降低(P<0.01);与B组比较,C、D组24 h尿蛋白定量显著降低(P<0.05),D组治疗效果更显著(P<0.01);C、D组与同时期B组比较病理变化明显减轻.C、D组肾脏nephrin、WT1表达较B组明显增高(P<0.05,P<0.01).结论 阿霉素肾病大鼠尿蛋白的变化与肾组织nephrin和WT1的表达改变有关,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及贝那普利可能通过上调nephrin和WT1的表达,降低尿蛋白、改善肾小球足细胞功能.
作者:史亚男;王利军;胡志娟;冯珍;牛凯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老年肺癌患者组织高迁移率族蛋白(HMG)B1、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C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92例老年肺癌患者手术中切除的肺癌组织及其癌旁(>5 cm)组织.比较肺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中HMGB1、MMP-9及 VEGF-C 的表达,并分析肺癌组织中 HMGB1、MMP-9及 VEGF-C 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Spearman法分析肺癌组织中HMGB1、MMP-9及VEGF-C的相关性.结果 肺癌组织中的HMGB1、MMP-9及VEGF-C的阳性表达率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5),肺癌组织中HMGB1、MMP-9及VEGF-C的表达与年龄、性别、分化程度无关(P>0.05),有淋巴结转移、腺癌中的HMGB1、MMP-9及VEGF-C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鳞癌(P<0.05).肺癌组织中HMGB1与MMP-9、VEGF-C呈正相关(P<0.05),MMP-9与VEGF-C呈正相关(P<0.05).结论 肺癌组织中的HMGB1、MMP-9及VEGF-C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癌旁组织,肺癌组织中HMGB1、MMP-9及VEGF-C的表达与有无淋巴结转移和组织学分型有关.
作者:林国辉;王燕;杨家盛;王钧;陈艳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外源性一氧化碳释放分子(Corm)Ⅱ对脓毒症时血小板α颗粒(PLT-α)释放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采集健康供血者空腹外周静脉血并分离血小板,通过脂多糖体外诱导建立脓毒症血小板异常活化模型.分为空白对照组、脂多糖组、无活性CormⅡ组、10 μmol/L和30 μmol/L CormⅡ组,另再设PKCδ抑制剂(LY317615)组(10 μmol/L脂多糖+100 nmol/L LY317615)、CormⅡ+LY317615组(10 μmol/L脂多糖+30 μmol/L CormⅡ+ 100 nmol/L LY317615).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血小板衍生因子(PDGF)-bb、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含量,流式细胞术检测血小板P选择素表达;免疫荧光法检测PLT-α分布;Western印迹法检测血小板关键信号分子PKCδ、MUNC18a的表达.结果 脂多糖诱导后PLT-α释放的PDGF-bb、MMP-2及血小板P选择素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活性CormⅡ组PLT-α内容物释放及血小板P选择素表达水平与脂多糖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ormⅡ诱导后,PLT-α释放的PDGF-bb、MMP-2明显减少,血小板P选择素表达水平明显降低且呈剂量依赖性.脂多糖诱导后中央区的PLT-α逐渐向血小板磷脂膜区转移,与磷脂膜融合后释放到血小板外;无活性CormⅡ组与脂多糖组PLT-α分布情况相似;CormⅡ诱导后血小板α颗向血小板膜汇聚明显减少.脂多糖诱导后血小板p-PKCδ、p-MUNC18a的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Y317615组、CormⅡ组、CormⅡ+LY317615组板p-PKCδ、p-MUNC18a的相对表达量与脂多糖组和无活性CormⅡ组相比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ormⅡ可通过释放的CO活化PKCδ/MUNC18a信号通路,抑制脓毒症时PLT-α的异常释放,减弱脓毒症损伤.
作者:黄立;方强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TLR-MyD88通路在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炎症反应中的作用及莱菔硫烷的抗感染效果.方法 选取COPD稳定期患者64例为COPD组,另选同年龄段肺功能正常的体检者60名为非COPD组,分离两组外周血单核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诱导形成巨噬细胞,通过流式细胞术和荧光染色进行鉴定.COPD组巨噬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脂多糖组(终浓度为1 mg/L的脂多糖干预)、莱菔硫烷组(终浓度为30 μmol/L的莱菔硫烷干预)、联合干预组.非COPD组巨噬细胞不作任何干预.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印迹法分别检测巨噬细胞中TLR4、MyD88 mRNA和蛋白表达;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含量.结果 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呈现巨噬细胞形态学特征,流式细胞术检测显示,外周血单核细胞中CD14表达量明显高于巨噬细胞(P<0.01).基础状态下COPD患者巨噬细胞中TLR4、MyD88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非COPD组(P<0.05);COPD组巨噬细胞经脂多糖刺激后,TLR4、MyD88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莱菔硫烷组、联合干预组均明显低于脂多糖组和空白对照组(P<0.01);莱菔硫烷组与非COPD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OPD患者 TNF-α、IL-6浓度均明显高于非 COPD组(P<0.05);脂多糖组均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莱菔硫烷组、联合干预组均明显低于脂多糖组和空白对照组(P<0.01);莱菔硫烷组与非COPD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OPD患者的巨噬细胞TLR-MyD88信号通路活化,下游炎性因子分泌量增加,提示该信号通路参与COPD炎症过程;莱菔硫烷可抑制TLR-MyD88信号通路,对COPD患者有抗感染作用.
作者:王婧;王敏;范玉敏;王燕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关注焦虑症患者生活质量的特征,同时检测血清中神经肽(NP)Y的表达,分析其临床意义及相关性.方法焦虑症患者56例为观察组,经体验证实为健康的成人35例为对照组,均留取血清标本.应用健康调查简表(SF)-36生活质量量表评价两组生活质量.应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NPY的表达.结果 两组在总体健康、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及精神健康8个维度的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清NPY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NPY表达与病程有关;总体健康、生理功能、躯体疼痛、情感职能及精神健康5个维度与NPY的表达呈正相关.结论 焦虑症患者生活质量明显降低,血清中NPY表达下降,二者间有一定的关联性.
作者:曹林;沈丽华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老年认知功能障碍与骨质疏松(OP)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老年健康综合评估项目中完成骨密度检查的189例老年人(年龄≥60岁)由经过培训的医师进行简易精神状况量表(MMSE)检查.MMSE与T值采用Spearman秩相关统计方法.结果 MMSE得分与T值呈正相关(P=0.0379),老年认知功能障碍和OP关系密切.结论 老年认知功能障碍患者治疗需要强调筛查OP;同时OP患者中应及时发现认知功能障碍并进行有效干预.
作者:曹颖;吕洋;邓永涛;段景喜;涂琦;代明彬;陈瑶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采用大样本多人群meta分析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rs1333049基因型与冠心病易感性和预后的关系.方法系统检索SCIE,Pubmed,万方,CNKI等数据库中2000年1月至2014年9月的中英文相关文献及其引文,共获得60篇相关文献,纳入18篇.利用STATA软件对各研究结果进行计算合并的OR和95% CI,并进行敏感性分析和发表偏倚分析.结果 rs1333049的C基因为危险基因,可增加冠心病的易感性(OR=1.216,95% CI 1.051~1.408,P<0.001),也是冠心病预后的危险因素(HR=1.137,95% CI 1.067~1.211,P<0.001).结论 rs1333049与冠心病的发病风险和预后相关.
作者:李鹏;邹劲林;韩文雅;鲁红云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睡眠片段化(SF)是指睡眠过程中反复出现觉醒的现象,且每次觉醒持续时间较短〔1,2〕.SF是睡眠障碍的标志之一,往往标志着睡眠质量的下降.研究表明,连续睡眠不仅对心血管健康、免疫功能和寿命具有重要意义,还在学习和记忆巩固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3,4〕.而与之相对,SF作为睡眠维持性失眠的标志,不仅会对认知功能造成负面影响,还可使大脑的可塑性发生永久性改变〔1,3〕.本文对老年人SF产生机制、生理基础及影响机制三方面进行综述.
作者:刘肖依;高军;雷旭;王鹏云;喻婧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血清钙调蛋白(CAM)、血清生长分化因子(GDF)-15、血清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变化及其与神经功能的关系.方法 8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按照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分为A组(≤15分)和B组(>15分),各40例,另选择同期体检的健康志愿者4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血清CAM、GDF-15、ox-LDL的水平,并分析其与NIHSS评分的相关性,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并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CAM、GDF-15、ox-LDL及联合检测诊断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效能.结果 A组、B组及对照组血清CAM分别为(235.26±61.85)ng/ml、(152.62±31.36)ng/ml、(87.85±22.32)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及对照组血清GDF-15分别为(967.22±75.28)pg/ml、(648.14±50.26)pg/ml、(417.14±47.03)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及对照组血清ox-LDL分别为(516.35±122.38)mg/L、(420.47±75.04)mg/L、(332.58±68.23)m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及对照组NIHSS评分分别为(23.25±3.36)分、(12.73±2.28)分、(1.05±0.69)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血清CAM、GDF-15、ox-LDL与NIHSS评分均呈正相关(r=0.517、0.851、0.338,均P<0.05);联合检测诊断效能(AUC=0.956,95% CI:0.913~0.998)明显高于CAM(AUC=0.824,95% CI:0.731~0.918)、GDF-15(AUC=0.876,95% CI:0.800~0.952)和ox-LDL(AUC=0.709,95% CI:0.594~0.824).结论 血清CAM、GDF-15、ox-LDL水平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明显增高,且与NIHSS评分均呈正相关,可作为判定病情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且3种指标联合检测对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更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赵连江;亓法英;任萍 刊期: 2018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