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端英;侯香传;赵霭琴
目的 探讨布地奈德联合高膨胀止血海绵对鼻内镜术后鼻腔的辅助治疗效果.方法 将62例行鼻内镜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1例.分别采用布地奈德联合高膨胀止血海绵与单纯使用高膨胀止血海绵填塞鼻腔进行对比,48h后取出填塞物.观察两组填塞期疼痛、止血效果、术后鼻腔黏膜肿胀情况,并评判疗效.结果 两组鼻腔填塞物抽取时出血量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填塞期间疼痛程度较小,鼻腔黏膜反应轻,在鼻黏膜肿胀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 使用布地奈德联合高膨胀止血海绵减轻了鼻内镜术后患者的痛苦,效果满意.
作者:吴俊;邹卫珍;沈昌德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护理延伸服务对留置双J管出院患者的影响.方法 将100例留置双J管出院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两组住院期间及出院时均给予常规护理及健康教育,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以护理延伸服务:包括电话回访式健康教育,制定个性化的饮食指导方案,定期进行家庭指导等措施.责任护士在患者出院后定期对患者进行疾病相关知识、饮食、服药、休息、活动、排尿和尿液的观察、心理疏导等给予指导.结果 两组留置双J管患者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自我护理情况及置管并发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护理延伸服务,将医院健康教育工作延伸至出院患者的治疗康复过程中,是一种较为有效、快捷、经济的健康教育方式,易被患者接受,保证了健康教育效果,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夏朝晖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目前临床留置鼻胃管传统固定的方法,脱管率较高,试图用一种新型材料固定鼻胃管,以期取得良好效果.方法 选择2010年8月~2011年8月我科留置鼻胃管昏迷患者6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实验组采用新型材料固定,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固定.并对两组脱管率及固定处皮肤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固定方法脱管率和固定处皮肤情况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新型材料固定鼻胃管,护士操作简单,粘贴牢固,避免了系带对皮肤的剪切力,有效地保护了患者的皮肤,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同时也减轻了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
作者:汤云;雍海荣;王楚楚;闵礼红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PICC致机械性静脉炎的预防措施.方法 将80例行PICC的肿瘤患者按置管序号单双数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术前采用地塞米松肝素钠混合液浸泡导管,术后24h于穿刺部位上方近心端(沿血管走向)2~10cm 处给予75%酒精湿敷.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置管.观察1周内两组穿刺部位机械性静脉炎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为5.0%,对照组发生率为22.5%,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地塞米松肝素钠混合液浸泡导管联合术后酒精湿敷,可有效预防PICC所致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具有操作简单、价格低廉、效果好等优点.
作者:尤从香;张丽华;张桂珍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PDCA循环在手术室专科护士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PDCA循环管理法运用于我院第四期50名手术室专科护士培训中,发现问题,总结经验,在下一个循环中得以解决和完善.结果 经过PDCA循环系统的、科学的培训,50名学员顺利完成培训计划,学员满意,与前三期学员比较,成绩显著.结论 PDCA循环用于手术室专科护士教学管理,有利于提高教学培训质量.
作者:王小丽;李福宣;古程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肝癌患者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及有效的护理对策.方法 对2001年5月~2008年10月我科218例肝癌手术患者进行回顾调查,分析并发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制定有效的护理措施.结果 肺部感染发生率为21.5%,肺部感染与下列因素有关:年龄、吸烟史、肥胖、既往肺部疾病、脑血管意外病史、术中预防性抗生素应用、手术持续时间、术中出血、术中血流阻断、术后使用镇痛泵、术后带呼吸机(P<0.01).结论 有效的健康宣教,术后早期活动,加强口腔、呼吸道的护理,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及消毒隔离制度等是降低肺部感染的有效措施.
作者:章静;纪任;涂楚云;龚敏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窦道形成的主要原因是细菌侵犯了骨组织,引起骨与软组织几乎同时出现在局部具有持续性慢性炎症的一种表现形式.这些细菌或由其所引起患部的各种致炎介质又持续刺激着周围软组织而引起应激反应,使大量脓性分泌物引流不畅,被迫在深部软组织内迂回破坏,形成窦道[1].窦道形成后,如初治疗清除不彻底,会形成顽固性窦道,给患者造成痛苦及经济负担[2].我院对1例二尖瓣置换术后伤口窦道形成的患者,应用自制冲洗管行窦道冲洗换药的治疗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立红;刘新凤;王丽君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个性化护理干预方法对宫颈癌患者后装腔内治疗焦虑恐惧程度、疼痛、阴道出血、放射性直肠炎的影响.方法 将106例初治Ⅲ期以上宫颈癌患者在我科行后装腔内治疗,随机分为实验组56例和对照组50例.实验组按照实验方案执行干预措施,在后装腔内治疗前、中、后依据患者心理、行为、疾病分期、个性特点进行个性化护理干预.对照组在后装腔内治疗前、中、后进行一般健康宣教,介绍宫颈癌放疗及后装腔内治疗医疗护理常识及保健知识.比较两组焦虑恐惧程度、疼痛、阴道出血、放射性直肠炎的发生情况.结果 实验组焦虑恐惧、疼痛程度、阴道出血、放射性直肠炎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个性化护理干预措施可减轻后装腔内治疗患者焦虑恐惧,控制疼痛,减少阴道出血、放射性直肠炎的发生率,增加患者舒适感.
作者:颜明明;杨洁云;汪小蓉;陈画华;林连兴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两种不同手势静脉输液穿刺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0例输液患者采用自身对照实验进行握拳式和握手式静脉穿刺,比较两组一次穿刺成功率、静脉充盈程度及患者的疼痛程度.结果 两组一次穿刺成功率、静脉充盈程度及疼痛程度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1,P<0.05).结论 两种方法均能达到静脉治疗效果,但握手式静脉穿刺既可以增加静脉充盈程度,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又能减轻患者输液穿刺时的痛苦,可应用于临床.
作者:廖平;金素;刘惠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气管切开患者适宜的吸引负压.方法 将31例气管切开患者随机分为低压组(负压为20~30kpa)15例和高压组(负压为30~40kpa)16例.观察不同负压吸引效果及对患者的影响,包括吸痰彻底评分、心率改变均值、平均动脉压(MBP)改变均值、SPO2改变均值、气道黏膜损伤次数.结果 两组吸引对心率、MBP、SPO2的影响以及吸痰彻底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高压组吸引对患者气道黏膜的损害大,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临床工作中,为气管切开患者吸痰选用负压为20~30kpa压力吸引效果好,对患者的影响小.
作者:汪友娣;夏冬灵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糖尿病住院患者合并感染的分布特征,探讨有效的护理对策.方法 收集 2008 年 1月~ 2010 年 4 月我科103例糖尿病合并感染住院患者,了解其标本来源、常见病原菌等感染分布特征,探讨预防和治疗合并感染的有效护理措施.结果 糖尿病合并感染住院患者以中老年为主.标本种类以尿、痰液为主,分别为44份(38.9%)和31份(27.4%),其次主要为血液、骨髓15份(13.3%)和分泌物11份(9.7%).病原菌包括革兰阴性菌73株(61.9%)、革兰阳性菌33株(28.0%)和真菌12株(10.1%),以革兰阴性杆菌为多,其中以大肠埃希菌28株(23.7%)和鲍曼不动杆菌13株(11.0%)为主,革兰阳性菌以葡萄球菌属为主(24株),真菌主要为白假丝酵母菌(10株).结论 糖尿病住院患者是医院感染的易感人群,而感染易引起血糖难以控制.因此,在积极控制血糖同时,落实健康教育、加强护理管理和基础护理、积极控制感染等护理措施,以防控糖尿病患者感染的发生.
作者:孙小红;章秋;徐元宏;李惠萍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渐进式康复操对乳腺癌术后患侧上肢功能恢复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将160例乳腺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康复组术后实施渐进式康复操训练.结果 康复组患肢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应用渐进式康复操可明显提高乳腺癌患者对功能锻炼的依从性,促进肩关节功能的恢复,改善患侧上肢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江端英;侯香传;赵霭琴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评价个体化饮食护理处方对肝源性糖尿病(HD)患者的干预的效果.方法 将60例HD住院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给予个体化饮食护理处方干预,对照组采用传统饮食护理指导.比较两组糖代谢指标变化及健康饮食知识掌握分值变化.结果 出院后6个月,两组空腹血糖值、餐后2h血糖值及糖化血红蛋白值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01);饮食知识掌握(优)分值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个体化饮食护理处方可提高HD患者饮食知识掌握程度,有利于血糖水平的控制,提高治疗效果,从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王慧茹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翻身前行口咽部吸引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意义.方法 选择2011年1月~2012年2月收住我院危重病医学科需要建立人工气道实施机械通气的18岁以上成年患者125例,随机分为翻身前行口咽部吸引的60例患者为试验组,常规吸引的65例患者为对照组.记录VAP发生情况、平均机械通气时间、住ICU的时间和预后.结果 试验组和对照组VAP的发生率分别为36.67%和55.38%(P<0.05).试验组平均机械通气时间、平均住ICU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两组预后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翻身前行口咽部吸引可显著降低VAP的发生率,缩短平均住ICU时间和机械通气时间.
作者:秦玉荣;胡玉兰;朱守俊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心理行为干预对溃疡性结肠炎伴抑郁焦虑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9年6月~2011年6月入住我科的溃疡性结肠炎伴抑郁焦虑患者30例为研究对象,在患者接受心理行为干预前后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定其情绪状况.结果 与国内常模比较,干预前患者焦虑、抑郁评分较高,干预后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低于干预前,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心理行为干预有助于提高溃疡性结肠炎伴抑郁、焦虑患者对疾病认知能力,改善其焦虑、抑郁程度,促进患者预后.
作者:方梅 刊期: 2012年第03期
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的应用,为患者提供了一条安全有效的静脉治疗通路.其置管操作简便、安全、留置时间长、风险小、痛苦少,可以为患者提供中期至长期的静脉输液及化疗用药等,很大程度上减轻了患者反复静脉穿刺的痛苦和不适,可长时间保留,治疗间歇期可带管回家,导管留置时间可长达1年.
作者:耿春花;陆宏;娄海林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母婴分离产妇住院期间产后抑郁发生的基本情况,探讨导致母婴分离产妇发生产后抑郁的影响因素.方法 对144例健康儿母婴同室(母婴同室组)和117例疾患儿母婴分离(分离组)初产妇应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以及自行设计一般情况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母婴分离产妇住院期间产后抑郁的检出率较母婴同室产妇高(P<0.05);母婴分离产妇发生产后抑郁社会支持较差,其中以缺乏社会客观支持为主(P<0.01);照顾喂养新生儿信心缺乏(P<0.05)、产妇认为自身与新生儿患病有关(P<0.01) 及生女婴(P<0.05)是产后抑郁的诱发因素.结论 对母婴分离产妇要给予更多关注,引导其客观认识新生儿的病因,帮助其树立新生儿喂养信心,同时教育产妇和家人要转变重男轻女的思想.
作者:王利;郭丽;曾兰玉;陈清华;林蔓彬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在主动康复理念的指导下,探讨康复督导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影响.方法 将57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9例和督导组28例.对照组采用康复宣教+常规康复治疗的模式;督导组采用康复宣教+常规康复治疗+康复督导的模式.执行周期为4周,应用Barthel指数进行评定比较.结果 督导组Barthel指数评分的改善率为54.3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1.61%.康复督导干预后两组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规范实施全程康复督导,有效地培养了患者的主动性和参与性,明显提高了脑卒中偏瘫患者的ADL.
作者:王玉珍;查甫兵;骆伟;周娟;王僚阳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通过疼痛教育,提高住院病人对术后疼痛及疼痛控制的认知度及对术后镇痛的接受程度.方法 将136例拟施行胃部分切除手术病人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68例.干预组由责任护士实施一对一疼痛教育,对照组未予疼痛教育.术后观察主动呼叫要求镇痛的例数、镇痛治疗的满意度、术后恢复情况、术后48h内睡眠时间等.结果 干预组术后主动呼叫要求镇痛的例数、镇痛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术后48h睡眠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首次下床及肛门排气时间早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疼痛教育能显著提高胃部分切除病人对疼痛控制的认知度,提高病人术后镇痛的接受程度.
作者:陈慕瑶;姚晓琴;陈旭素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护手霜预防气压止血带受压部位皮肤损伤的效果.方法 将20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止血带受压部位涂足量护手霜,垫医用石膏绵纸保护.对照组止血带受压部位除垫医用石膏绵纸保护外,未加其它干预措施.并比较两组皮肤损伤的发生情况.结果 术后10min两组止血带受压部位皮肤损伤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24h实验组止血带受压部位皮肤损伤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 气压止血带受压部位使用护手霜,可有效减少患者术后24h皮肤损伤的发生,减轻患者的痛苦.
作者:冯桂莲;蒋英;李美玲 刊期: 2012年第03期